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31喜欢:7
林采宜博士说的条条关键!唯有制度改革才能释放经济活力
2024中国还有多少制度改革的红利可以释放?
1. 整个纠正所有制歧视,国企民企一视同仁
中国经济要在市场化的规则下对外开放,首先要”对内开放“,即让不同资本属性的企业拥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并在同等的营商环境下进行公平竞争,要做到真正的资源公平,不是把民营企业当作自己人,而是在制度上对国营民营一视同仁。建议在行业准入、重点项目建设项目招标方面以负面清单管理为主,不分国企、民企,都按照市场化竞争规则优胜劣汰,在资金获取方面由金融机构根据风险收益考量自主选择,并以此作为地方政府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之,按照行业、规模的特征对不同企业进行定义,淡化其股东的资本属性,消除“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定义,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民营资本的投资信心。
2. 通过减税降低企业负担 1980年以来,全球企业的法定所得税率均值在不断下降。2022年,全球225个司法管辖区的平均税率为22.22%,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周期,减税是激励实体企业投资的有效手段,和财政补贴相比,减税更有利于经营成果优秀的企业进一步扩张,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建议将目前我国规模以上企业25%的所得税税率降低20-22%。
3. 降低房地产交易税费,鼓励居民改善居住环境,并以此带动相关消费 地产是周期之母。它既是带动多品类上下游消费的引擎,也是投资的生力军,房子卖不动,必然导致消费、投资的双杀,而地产纾困,信贷只能解燃眉之急,销售才是扶持地产复苏的根本。在支持房地产销售的政策中,降低购房成本是关键。从财政政策来看,可以通过降低房地产交易的契税和增值税,来降低购房成本,推动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活力。既然杀鸡取卵式的增税不可持续,土地财政依然是地方政府不可或缺的收入来源之一,而通过减免税费、激活房地产市场交易则是”薄利多收“的多赢之举。
4. 增加农村养老金发放金额,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支付能力 根据2022年底的统计数据,全国60岁以上的人口有2.8亿,其中1.2亿在农村地区。这些农村老人的养老金主要依赖基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目前除了北京上海以外,其他29个省份和直辖市的每月基本养老保险都在400元以下,其中25个省市的每月基本养老金在100-200元之间。收入如此之低的人群占到成年人口的10%以上,严重限制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因此,增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发放金额,提高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是提升内需的重要手段。 养老金水平的提高会提高低收入群体当前的收入和支付能力,而且会改变其对未来养老保障的预期,提高其边际消费倾向,有收入保障才敢花钱。

全部讨论

03-31 09:25

搞不懂,为什么这么多人在雪球上高喊向阿根廷学习。我们唯事实论,阿根廷改革了多少次了,依然是失败,端着金饭碗要饭。这次咱们走着瞧,看看多少人是真的有匡扶天下的才能,还是一个键盘侠。

03-31 06:44

改革办公室主任能不知道吗?

03-30 22:44

好,234都没问题

三个代表,马云回来,定心丸

03-30 21:16

想简单了

建议证券交易印花税双边征收,按3‰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