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华人华尔街之王 蔡志勇 (zz from 迈克吴)

发布于: 雪球转发:10回复:5喜欢:19
曾经的华人华尔街之王  蔡志勇 (zz from 迈克吴)
蔡先生的中文名应该是蔡志勇,蔡老先生为儿子取名是志气英勇的意思,至于到书本变成至勇,我有点纳闷了。

蔡先生的父亲是中国早期留美学生,学成后进入当时的福特汽车公司从普通销售做起的华人,因为业绩出色,逐步提升,最后被老福特提拔为亚太区副总裁,他为福特汽车进入中国市场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福特汽车进入中国是蔡老先生的功绩。早年福特公司在华的总部在上海,是中国销售量最大的中产平价汽车,当时凯迪拉克、奔驰和斯帝庞克这些超豪华的汽车在华销售总和都不如福特汽车。不过蔡老先生最后虽然做到福特在中国的总代理,因为受制于中国中产阶级并不强大,并没有赚到很多钱。1929年,蔡志勇先生出生在上海,他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不说国语和广东话,当然英语极其标准,他的英语基础是从小在上海教堂的唱诗班练就的。蔡老先生当年比我祖父先回中国四年,当时我祖父在纽约E F Hutton公司从事期货股票交易,他们早年结识于纽约是因为福特汽车是上市公司。

蔡先生在上海ST JOHN 中学毕业后于1947年去了美国,大学先在Wesleyan University,然后转入Boston University主攻经济学,然后在该大学读完了经济学硕士,修了MBA。对于他在只有20岁出头一点就获得硕士学位一说,坊间有很多质疑。我曾请教蔡先生这样说得:在华尔街学位很重要,因为它是你入行求职的敲门砖,历来大公司需要的职业经理人都要有这块砖头。但是在华尔街要干的最出色,都是给自己干,学位并不重要,这里认钱不认学位,关键是你为谁干,你怎么定位自己,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关于这点,他后来给纽交所历史上第一位女会员Muriel Mickie Siebert(比蔡先生还大一岁)在入行时说,我比你先入行3年(蔡先生是1951年进入华尔街的,刚开始是一位证券分析员),但别管其它的什么学历,你要先进来才是(当时还不流行HR部门)。Muriel Mickie Siebert后来告诉我,她没有完成学历,因为急于要工作,四出求职未果,所以隐瞒了老东家美林证券(不过研究了她的成功,也真是奇葩,女中豪杰)。

蔡先生在1951年进入华尔街后,和当时还是小公司的富达投资公司,只有5年,他就成为富达公司研发和投资团队的主管,用今天的话说就是XXXX券商投研总监,当年的富达也就是今天的美国三大基金巨擎的Fidelity家族。在富达公司,蔡先生的禀赋异人,和未来的掌门人小耐德杰生Ned Johnson Jr.(他生于1930年,比蔡先生小一岁)结成好友特别投缘,结果两人决定在1957年要把公司做大。当时美国的共同基金(类似于中国今天的公募基金)还非常弱小,后来成为美国基金业传奇的Jack Dreyfus(华尔街的那头雄狮就是他的logo),也是在1951年和蔡先生同一年,但dreyfus比蔡先生大16岁。蔡先生和小ned在1958年创立了当时有史以来美国最大的共同基金公司Fidelity Mutual Funds。正在打开了美国共同基金业之后雄霸华尔街60年的历史。蔡先生后来告诉我,他的富达基金当时市场上规模和数量都是最大的基金,到巴菲特出道时,规模已经是老巴的10倍多。所以作为华人,我是很有喜感的,因为美国的基金行业的开山鼻祖是中国人。


从1958年到1965年,蔡先生代表管理的富达基金一直是华尔街最牛的,没有之一。这时候可以从业绩上匹敌的只有Dreyfus,但是后者因为规模还不大。蔡先生刚开始入行,得益于华尔街当时已经从1940年代Jesse Livermore这些老一辈陨落,市场出现投资到底是什么方法的摇摆中得益。他并不是所谓微博牛人们说得趋势投资者。他在管理即将开始的时候,业绩稳定前进,但没有突飞猛进,他也不知道Livermore到底之前有多牛,因为1940年,他才11岁,远在上海读书。直到有一天他在波士顿总部上班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刚刚从哈佛商院毕业后进入一家叫海德斯东券商的分析师,他的只投成长股的交易系统得以确立。这位海德斯东的分析师名叫Bill Oneil,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威廉欧尼尔。


很多人不知道,蔡先生,欧尼尔先生和dreyfus先生在1960年代初就是这样认识,并且互相影响了40年。欧尼尔是这三位里面学位最高的,他刚刚出道去拜见已经大名鼎鼎的蔡先生,开始就是想分仓,因为他刚出道没有业绩,业内没人理会,分仓很难。所以欧尼尔师傅就带了本大家都知道的书(但当时很难买到)去富达拜访蔡先生。这情形就像现在某个深圳私募基金经理去北京拜访王亚伟,觉得是人生喜事,或是有个自认很牛逼的价值投资经理花了200多万美元见一次巴菲特狠受宠若惊,我想欧尼尔师傅当时也一样。正是这次拜访,欧尼尔师傅终身感谢蔡先生,因为他们后来结成了长期合作伙伴。欧尼尔后来自己创业,开办了投资顾问公司,蔡先生就是他的第一个大机构客户。


蔡先生离开富达是因为他1960年已经是公司第二号实权人物,并且创建了富达基金公司的研发和投资团队。在富达公司,他当时有点刘少奇的味道,而小ned作为富达一号人物并不是赶走他的人,蔡先生离开富达的原因是老ned,原本蔡先生可以成为富达基金的一号,问题是老ned不同意。这个还是和我们是华人有关,我相信我们作为华人在华尔街,天生面孔就不是欧系白种,在竞争上就有自然的弱势。1965年,蔡先生当时决定离开富达,自行创业,从而创建了Manhattan Fund


那时基金刚发,原来打算募集250万份,结果超募到2700万份,几乎所有华尔街的企业家都认购了,规模是2.5亿美元;同年巴菲特的基金规模0.25亿美元都不到。外界在过去几十年都不知,巴菲特曾经慕名去拜访蔡先生求教怎么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当年的基金经理的概念就是今天的对冲基金经理。所以今天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巴菲特早年是一位确凿无疑的投机客,一名金融衍生品交易员,一位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可不是今天说话就笑呵呵的老人,他是华尔街有史以来最凶猛的投机之一,并且冷血,残酷无情。


蔡先生的Manhattan Fund基金运作十分成功,于是在1968年被CAN金融集团收购。Peter Lynch是1969年才从宾州沃顿商学院毕业进入富达公司的。曼哈顿基金到了CAN公司后,美股从牛市开始进入熊市和牛皮市,基金由于没有执行严格停损,重创。这里,作为晚辈,我总结了巴菲特和蔡先生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更认可老巴,他的确让自己的合伙人没有受到股灾,当时老巴毅然清空股票,保全了所有合伙人的利益,从这点上,巴菲特后来的成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遵守的规矩,而且是我认为巴菲特唯一能让我学习的从业素质,别以为大家都是傻逼,这个时间段上,巴菲特在弯道上超过了蔡先生,虽然蔡先生自己没说,可是我从他的话音里面听出了他自己的小结。我从不对巴菲特投资的方法感兴趣,但是对他的做人和从业的道德诚信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的,这就是我辈的榜样。
到1973年美股正式进入长达多年的,自1929年来仅见的超级熊市,类似于今天A股的状态,蔡先生一直处于休整状态,直到1979年,他50岁后,从巴菲特身上也学到了做企业的精髓。于是他控股了Associated Madison Inc麦迪生保险,并且再度成为华尔街风云人物。在1983年左右,当时美国铝罐公司老板想从实业转型到金融,于是和蔡先生接洽了,于是化了1.2亿美元买下了蔡先生的麦迪生保险公司,蔡先生入驻美国铝罐的CEO,并且在1987年美国暴跌的那一年完成了对Smith Barrney的收购,而美国铝罐也变成了Primerica,后来Primerica一度成为了道琼斯30成分股指数之一,推到了辉煌的极致点,蔡先生成为当时道指成分股中唯一的华人CEO,前无古人。

1988年蔡先生决定将Primerica和当时的Commercial Credit公司,形成了更为强大的也就是今天的花旗集团(CitiGroup),同时他让比自己小四岁的Sandy Weill出任花旗集团的CEO,开创了花旗集团真正在投行业务的元年。所以今天的花旗集团同行部门,就是原来蔡先生的Smith Barney和Sandy并购信浮Travelers Inc下的Salomon Brothers和美国运通旗下的Shearson公司而来,一度我们叫这个部门的前身Salomon Smith Barney。我相信在花旗集团投行部门的大多数同学并不知道其中的来由。Salomon Smith Barney是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一,2009年称为Morgan Stanley Smith Barney,最终成为Morgan Stanley Wealth Management

蔡先生1990年代后半期就基本上处于退休,当然最大的绯闻大家今天都知道就是和小布什总统的弟媳一度到谈婚论嫁,那颗11克拉的钻戒到底是20万美元还是40万美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蔡先生四次婚姻,太多色彩。

我不认为蔡先生是所谓微博上他们说得投资方法下的短线、趋势基金经理,早年的方法不代表后期,看问题要全面。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巴菲特,早年和现在也是大相径庭。对于华尔街上每一位前辈,只有盖棺才能定论,且要从他一生完整的过程来理解,不能断章取义来议论。今天我们那么多同行,是因为在中国这个怪胎体制教育下出来的认字认人看问题,所以我就不和你们一般见识了,但凡很多或者大多数即便是身处香港,有多年从业经历的同业,你没有在纽约这个小圈子里面待过,就只在香港一个弹丸之地,就敢一窥全部议论前辈,也可以看出你们对这个行业的不严谨与不敬畏。入行不代表你懂行,在市场调整的时候,还是劝你们多读点书,学习学习,哪怕多学点华尔街的历史知识,都比你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妄议朝政靠谱得多,最少不会出现说蔡先生是到一定规模就完蛋,巴菲特是操纵性选手,如果真是,那就等于骂老巴是庄家,左右股价涨跌。老巴是胜在愿丢人生所有现金,买下一世完整的英明,他是求名不求奢侈的有操守的投资家,哪像你们这帮孙子,开口就是老巴的钱老巴的规模老巴的多少个亿,怎么能学到老巴的手段成为老巴那样的富人,可以肯定即便你们学到,您们也就是纸上富贵,没法兑现出老巴这个市值1/10000。还是老话,投资最后成功失败不是特别的投资方法,方法只占一小部分,最终的完胜是在于你怎么做到君子不欺四房,同股同权。

全部讨论

2017-12-25 23:49

都是牛人啊,不过这么多年过去,做人投资最让人尊敬的还是老巴。

2017-07-14 22:14

写的真好

2016-07-21 15:05

那时基金刚发,原来打算募集250万份,结果超募到2700万份,几乎所有华尔街的企业家都认购了,规模是2.5亿美元;同年巴菲特的基金规模0.25亿美元都不到。外界在过去几十年都不知,巴菲特曾经慕名去拜访蔡先生求教怎么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当年的基金经理的概念就是今天的对冲基金经理。所以今天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巴菲特早年是一位确凿无疑的投机客,一名金融衍生品交易员,一位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可不是今天说话就笑呵呵的老人,他是华尔街有史以来最凶猛的投机之一,并且冷血,残酷无情。

2015-12-04 16:13

不同视角

2015-04-20 11:39

一篇科普文说清蔡志勇与富达基金,花旗,巴菲特,林奇,欧奈尔,Livermore的关系……呃李佛魔……这个其实因为蔡志勇的伯乐那位律师,从小看了太多股票作手回忆录所以才抱着满满投机情怀创立了富达[流汗]……所以Livermore算史前人物但泽被几代人。迈克吴的科普文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