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备案气氛放缓 但投资人还不到松懈的时候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从2017年开始的P2P备案大战,已经持续了接近1年。在这一年里P2P市场经历了严格的“淘汰赛”,不仅大量劣质平台被迫退出市场,监管机构也出台了例如P2P平台需要具备银行存管、信息披露、业务金额限制等具体措施,方便理财用户考察平台合规性。然而由于存量业务较大和市场变化节奏等原因,P2P的备案验收工作一直不能顺利开展,只能暂时宣布延期进行。

延期的宣告,无论是对待平台还是理财用户来讲,都无疑降低了原本紧张的备案气氛。先前虽然大肆宣传备案,却无一家平台备案成功的局面,对于理财用户来讲是很纠结的。资金长时间站岗和到处打听小道消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如今虽然备案紧张气氛放缓,平台可以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优化业务,但是作为P2P理财用户却还没有到松懈的时候。

首先,备案延期的背后一定原因监管措施跟不上市场节奏,需要调整验收措施。而作为理财用户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平台是否能安稳完成备案,因此更有责任和义务去考察平台是否具备监管部门要求的合规性。无论是前面说到的银行存管、信息披露中心,还是资产端额度是否合规,是否具备相关部门要求的电信经营许可,都能在在一定层面上给平台“加分”。

其次对待监管要求中划出的红线,理财用户要注意避免。例如多次曝出非法集资的线下理财,舆论压力较大的校园贷、首付贷、现金贷等,还有活期理财、非法资管产品。每一样都有可能在真正的验收备案时刻为平台声明划上“句号”。因此作为理财用户要擦亮双眼,远离这些可能导致平台的“减分”项。

然后还要注意的,是平台背景是否足够雄厚。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我们是从小听到大的,无论是国资系、银行系、上市公司系还是风投系,都能给平台提供优质的资源助其发展,自然在合规验收时的几率也比普通平台更大。毕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互联网金融市场,拥有可以乘凉的大树,就意味着比别人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在今天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可以比其他平台活的更长、更久。无论是面对竞争还是监管,平台都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去从容应对。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安全性和合规性都走在前列的P2P理财平台,更容易受到理财用户追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