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交易】投资基金就像开一辆漏油的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前言:很多人的投资第一课都是买基金。无论是宝宝类的货币基金,还是股票类、指数类的偏股型基金,基金都是包含着隐藏收费的,那些光鲜的高学历管理者、业绩和平台,都是巧克力的包装纸。因此我结合个人经验谈谈看法:买基金就像开一辆漏油的车。一方面:这车它漏油。另一方面:只要能代步,漏油偶尔也待开

一、基金的隐藏收费有哪些?

1.过路费:申购、赎回费。

所谓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这块的过路费占的比例较大。买入申购费由于部分平台的优惠活动,往往1折收费甚至不收,但赎回费还是非常高的。以上图为例,一年以内假设有资金需求,就需要缴纳总金额的0.6%赎回费,1万元就需要交60,也许有些人单看这项觉得不多,我们接下来继续看。

2.管理费: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

这部分费用按年计算,但是折算到每天进行计提,持有人是拿一天收一天,绝对少不了你一毛钱。销售服务费有些基金还不收,以前两个收费方式举例,1万元一年需要收1.75%的费用,即175元。无论涨跌,无论业绩好坏,公司是开心收下了,旱涝保收。

3.摩擦费用:交易费、其他费。

以上图的某基金为例,摩擦费用包括日常交易的手续费,账户的维护费,包括像审计、律师等等杂七杂八的费用,这些费用最终都会计算到基金净值中,也就是持有人平摊承担的。

拿这个例子继续说,基金规模大概在15亿左右,其费用占比大概在0.8%左右,那么基金持有人的1万元,每年又需要承担80元。如果基金的规模更小,费用的占比就又会进一步提高。

总结一下,持有一年到期左右,隐藏收费近3%左右。

这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国内公募基金,假设是通过沪港通投资港股的基金,还需要付额外的通道费。假如是qdii投资外国企业的基金,那手续费、摩擦成本等等就更高了。

因此想要通过基金投资,要衡量好成本与收益的问题。假如是想长期投资,你的投资标的能够产生每年多少的收益率?能否抵挡住每年3%的成本?又或者能否找到一种方式,把这3%的成本节省下来呢。

二、发财路上不能懒。

很奇怪的是,一谈到投资,从来没人来批判躺平。长期主义大行其道,死拿党占据上风,发财就这么容易么,只靠手指点点就行了。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事务不勤加思考,付出劳动,都不会有好的收货。

很多时候长期投资者希望能够获得每年10-15%的收益,用时间来抚平波动。这种想法是好的,但如果每年基金扣掉3%的收益,假以数年,原有的收益计划就会大打折扣了。

有没有节省的方法?也有,比如很多人喜欢投资的指数基金,它的指数可以在指数编制的网站上查找,如中证系列等。这些指数定期会公开的维护调仓,普通人完全可以开设账户,按比例去购买相应的权重,构建一个自己的指数基金。但假设基金的标的个人配置不到,也就只能依靠基金了。

三、漏油也待上路。

从上面这些文字可以看出来,我对有些基金是看不上的,它们收费高,提供的服务却很一般。然而某些基金却可以给普通人一个参与的机会,更多的投资选择,以及节省普通人的精力。有哪些特色的产品呢?

1.期货类基金。很多投资者股票都没买过,更别提基金了,但有时候有想参与一下这类产品,开户等一系列手续比较麻烦,这类基金给普通人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参与机会。

2.跨境投资基金。目前比如印度、越南、日本、英法美等国家的指数基金,我们市场中也都有相应个产品了,通过这些产品可以方便配置境外资产,且合法合规,不用担心外汇管制。

3.风格类基金。风格类基金一般有一个固定的投资策略,某些甚至可以做到一年4次调仓,这种方式几乎就是一个量化类的基金了。虽然这种基金普通人也可以进行复制,但非常麻烦,直接投资基金可以省心省力。

除了这三类我我认为价值都并不太大,很多明星基金、明星经理,其研究能力不可否认是专业的,但投资水平非常一般。说白了大家都是一样的人,进入市场不经过时间的打磨都不能成熟。一味的迷信基金经理是不可取的,我们一方面要对自己有信心,自己管好自己的钱。另一方面也要正确认识各种投资工具,或许工具锋利危险,但只要留心留神,假以时日也是风险可控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全部讨论

2023-03-08 18:34

这比喻太贴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