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智者谈教育:决定孩子一生的是健全的人格 | 教育专题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7回复:0喜欢:35

 

整理 | 社科字幕组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01  梁启超:必须引导孩子的趣味

梁启超作为家长典范,其九个儿女投身不同的行业,个个品格出众、才华横溢,各有建树。

关于教育,梁启超认为必须引导孩子的趣味。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个性、才情和爱好,父母能够做的只是按照孩子自己的条件和兴趣去进行引导,而不是包办改造。梁启超在让孩子们充分发展自我的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浓厚的生活兴趣。

人生在幼年青年期,趣味是最浓的,成天价乱碰乱迸;若不引他到高等趣味的路上,他们便非流入下等趣味不可。我们主张趣味教育的人,是要趁儿童或青年趣味正浓而方向未决定的时候,给他们一种可以终身受用的趣味。

——梁启超


02  鲁迅:保护孩子的怀疑精神

鲁迅对儿童教育十分关心,在他的多篇文章中都有涉及。无论是对当时封建教育的讽刺还是批判,都表现出鲁迅对下一代教育的深深关切。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急切地希望孩子有一个自由的空间,拥有孩子应有的个性和创造性,给孩子们一个自由放松的成长过程,而不是“催熟”儿童。保护孩子的怀疑精神,让孩子充分发展其天性,是他对教育最基本的看法。

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讲得有道理。假使有一个孩子,自以为事事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满脸笑容,实际上却总是阴谋暗箭,我实在宁可听到当面骂我“什么东西”的爽快……

但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

——鲁迅  


03  王国维:教育的宗旨是使人成为“完全”之人物 

王国维作为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1906年著《教育之宗旨》一文,首次提出“美育”一词,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德、智、美、体四育的教育理念,明确提出教育之宗旨是培养“完全之人物”。为中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创建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

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育)、美育(即情育)是也。

——王国维


04  老舍:不以儿童为玩物

老舍先生的作品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有着超越所处时代的高度。纵观其一生,不论是办教育,还是当作家,都围绕着一个大问题,即怎样做人。在儿童教育上,他同样有着一套独特的思想。

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之。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可见,孩子的天真,在他眼里是何等重要!与此同时,老舍先生身体力行,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儿童,主张尊重儿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

每当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号,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

——老舍


05  杨绛:好的教育要启发兴趣

杨绛自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她说:“爸爸从不训示我们如何做,我是通过他的行动,体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训的真正意义的。”

而她和钱钟书先生对女儿钱瑗也从不训示。她见杨绛和钱钟书嗜读,也猴儿学人,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居然渐渐入道。学外文时有个很难的单词,翻了三部词典也未查着,跑来问爸爸,钱钟书不告诉,让她自己继续查,查到第五部辞典果然找着了。夫妇二人虽都饱读诗书才富五车,但绝不轻易解答女儿困惑的问题。两人深知,疑惑、求索的过程才是获得学识的法宝。

我体会,“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杨绛


06  南怀瑾: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学问

著名教育家、诗人、国学大师南怀瑾在教育子女和教育学生的时候,都尽可能传授一生所学,并且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教他们爱国敬业,告诉他们人要有一身正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他认为教育要先了解孩子的禀性,老师尽量帮他,培养他,使他依靠自己的禀赋站起来。尊重孩子的爱好,让孩子从做好小事开始,生活教育与知识教育同样重要。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先教学生做人,再教他们学问。让学生成功做一个人,比让学生成就更大的学问来得重要得多。

——南怀瑾


07  莫言:身教重于言传

莫言曾道:“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甚至我觉得身教重于言传。”

他认为,家风实际是社会、家庭、道德观念最具体化的表现,好的家风,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

家风和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每个人的人格底色和精神源头。人都有一种自律的自我反省的意识,只有自己做好了,不去违反社会公德,才能践行社会价值观,才会逐渐形成自律的自我反省意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给孩子灌输以坏治坏的思想。

——莫言


08  叶圣陶: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很重视习惯的养成,他曾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来探讨学校教育和习惯养成的有关问题。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比如,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

他还认为,习惯不嫌其多,但有两种坏习惯不能养成: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第二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

我当然要教小朋友识字读书,可是我不把教识字教读书认作终极的目的。我要从这方面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有一派心理学者说,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

——叶圣陶


09  钱穆:教育要为民族服务

在钱穆眼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便是复兴传统,教育要为民族服务,实际上就是为民族传统文化服务。而要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通过教育。所以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内核注入现代学校的规章制度之中,无论讲授历史课还是国文课,他都为学生细心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0世纪30年代,钱穆除去在大学讲坛为中国传统文化大声疾呼外,还积极著书立说,为中国传统文化正名;20世纪40年代以后,钱穆创办新亚书院,继续在南国教授经典,传播传统文化精神。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自身教育思想的中心,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当成人生的终极关怀,并伴随自己的整个教育生涯。

教育的第一任务,便是要这一国家这一民族里面的每一分子,都能来认识他们自己的传统。正像教一个人都要能认识他自己。连自己都不认识,其它便都不必说了。今天,我们东方人的教育,第一大错误,是在一意模仿西方,抄袭西方。不知道每一国家每一民族的教育,必该有自己的一套。

—钱穆


10  蔡元培:决定孩子一生的是健全的人格

蔡元培是近代中国教育界和文化界的卓越先驱者。他的教育理念、文化思想和学术观点对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和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他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过“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这也是他主持北大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兼容并包”四个字,在接纳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蔡元培认为,教育之于社会,有二大基本功能:一在引领,所谓“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也”;二在服务,就是学校里养成一种人才,将来进社会做事,或者就是学生或教育一方面讲学问,一方面效力社会。

我把普通教育的宗旨,定为:(一)养成健全的人格,(二)发展共和的精神。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这四育是一样重要,不可放松一项的。

——蔡元培

-全文完-

风险提示:本内容仅代表原创方或原作者的分析、推测与判断,登载于此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高毅资产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高毅资产与原创号或原作者有任何代理或合作关系。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高毅资产不作任何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且不承担信息传递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广告、销售要约,或交易任何证券、基金或投资产品的建议。本内容中引用的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

版权声明:本内容版权归原创方或原作者所有,如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文内保留标题原题以及文章内容完整性,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号转载文章大部分已获原创号或原作者授权,但部分文章推送前我们未能与原创号或原作者成功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通过本号微信后台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