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认错的人格品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很多人问,除了财报数字,商业模式等等看得见的投资的“科学”之外,投资的人格品质是什么?

巴菲特在今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的讲话,完美得展示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投资上认错的人格品质。

巴菲特今年90岁,大家都知道,上了年纪的人,一个特征就是对自己做过的对和错都更加固执己见,很少说愿意反思且推翻更改结果,特别涉及到50亿美金这样大的“错误代价”。

但巴菲特干净利落,该砍仓砍仓,该认错认错,而且是当着全球的面开会认错。

永远以事实逻辑为观照

历来笔者不太习惯称巴菲特为“股神”,是人造的“神”就有跌落人间的一天,巴菲特也不是每一举一动都是真理,直接抄巴菲特的持股作业,估计这次就到坑里去了。

巴菲特真正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其在投资的人格品质。其中一点,永远以事实逻辑为观照,敢于认错改之,是在投资的人格建立中最重要的一步。

投资需每日三省吾身,笔者有一本投资记录本子,记下的是近十年来投资上错误的反思,巴菲特正式从事投资行业60多年来,如果真有这么一个本子记录其投资错误反思,百年之后留存下来,那真是投资中的“葵花宝典”和“倚天屠龙刀”,投资的正确结果多少还带着运气成分,投资的错误教训却是字字真金,像这次巴菲特航空股历经几十年的买了又卖,卖了又买的最终亏损割肉的教训,账面价值就是50亿美金起步了,下士闻道,大笑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当全世界大部分人都当巴菲特一个笑谈来看时,作为投资专业人士如果也是如此,那就是差距还很远。

认错的根据是什么?

大部分人在投资上直接以股价涨跌为判断标准,那试问,这个股价是涨是跌,又是以什么时间为限度?今日看股价跌,就认自己错误而“反思”,那明日股价再涨呢?假使以一个月,半年未限度呢?那两个月后,一年后股价反向变动,是不是这个认错就又认“错”了呢?

巴菲特在航空股上的羁绊,花了他整整半辈子的时间。而且巴菲特最后证明他错了,并不是股价涨跌的原因,认错的根本根据,在于原来的投资逻辑出发点不再了,或者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

羁绊半生的航空股

巴菲特年轻时就投过航空股,当时逻辑很简单,认为它在当时的股价估值便宜。

1988年在佛罗里达大学演讲中谈到,不会投资航空股了,因为竞争激烈,股东利润被行业相互竞争耗尽,再便宜也不能要。

2016年投资达美航空时谈到,由于美国航空业已经被整合成四大巨头,相互之间大股东甚至为同一机构,所以竞争不再那么激烈,所以买入,甚至成为其中几家的第二大股东。

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巴菲特真正彻底清仓航空股,一割肉就是50亿美金,理由没有讲。有媒体猜测是巴菲特认为航空股受益于全球化,而现今全球化正在逆行,各国正在关上大门,航空股不仅仅是因疫情休克而已,而是真正的业务空间缩窄。

笔者认为这个也可以作为一个理由,但个人认为让巴菲特真正“心累”的一点是:航空股终于,再次,证明了其【行业天赋】的边际盈利效率低,风险系数大,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好的商业模式如物业公司:聘请几个普通人就可以做好物业服务,物业费用年复一年的稳定垄断式收取,即使经济危机出现也照收不误。差的商业模式几乎没有一个比航空公司更差了:巨额的固定资产开支,巨额的借债,微薄的边际利润,任何一个故障都给企业巨大打击,业务上放大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大宗商品(油价)的价格周期波动,低差别的服务导致行业竞争激烈,暂时不运营了停在机场停机坪上也不行!每天还得巨额的停机费等等...2016年巴菲特和华尔街机构共同整合航空业的努力,还是输给了【行业天赋】

敢于认错才是经典

2016年开始做行业整合,想赚稳定的“垄断的钱”,这一逻辑预期不再了,再也不能实现了,巴菲特以此为依据,才是认错了,才会止损了。这一举动,笔者敢说是将来投资历史上的经典一笔。

没有“补仓”,没有再“努力”整合。而这两个“没有”和这个干净利落,这也是另外一个投资人所需要具备的人格品质。

在投资上,90岁的老人家都不吝于认错反思,我们没有理由回避认错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