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注成就专业,J-STAR结晶负责人Jian Wang博士专访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2

 题记

2019年前三季度,重庆博腾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腾”)美国CRO 中心J-STAR Research(“J-STAR”)实现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57%,取得了超预期的表现;团队规模从不到50人扩大到97人,其中85%为研发人员。是什么驱动着J-STAR的快速发展?笔者带着这个好奇心,借着J-STAR结晶中心负责人王建博士访问重庆的机会,与她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对话。

王建(Jian Wang)

J-STAR结晶团队负责人

皮斯堡大学化学工程博士,曾先后于中国煤炭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于Merck从事药物分子合成工艺与结晶工艺的研发工作,专注于反应工程和原料药结晶并擅长应用科学与工程原理和各种先进技术;于Mettler Toledo AutoChem从事技术顾问工作;于苏州晶云公司担任结晶工艺开发副总裁。2014年初,王建加入J-STAR Research,负责建立与合成工艺过程紧密协同的医药结晶团队,后取名为 Center for Pharma Crystallization(CfPC)。该医药结晶中心倍受客户欢迎,目前有二十多人团队,并计划未来2-3年进一步扩大规模。

访

Q1

可以先分享一下您本人加入J-STAR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吗?

Jian

我的家其实离J-STAR很近,但是之前对这个公司知之甚少。2012年,我负责的一个客户的原料药结晶工艺研发项目其合成工艺来自J-STAR,第一次与客户开会地点就在J-STAR,我也是在那次会议上初识J-STAR的创始人Andy博士,他在我加入Merck的两年后离开Merck创立了J-STAR。开发这个项目合成工艺的科学家是我在Merck就认识的原同事,Dalian Zhao博士,他非常的出色。因为本次项目合作的基础,我深知原料药结晶工艺研发与其有机合成工艺的紧密联系和其协同性(synergy),所以2013年底我通过邮件联系了Andy,问他想不想在J-STAR建立结晶团队,他立即回复“Of course”。就这样,我2014年初加入J-STAR。Dalian是我的第一个搭档,至今他一直是J-STAR医药结晶中心的核心技术骨干。

技术协同

Q2

今年J-STAR表现可圈可点,请您介绍一下J-STAR的情况,尤其是您负责的结晶方面的情况

Jian

从2015年起,我们结晶中心就一直是有项目但是资源无法满足的状态。我们前期发展比较缓慢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主动的,为确保项目服务质量花时间投入能力培养和团队组建。另一个是被动的,实验室空间总是不够。随着自然的增长,到2017年South Plainfield(J-STAR研发基地所在地)实验室和办公室已经全满。在2017年博腾收购J-STAR之后,资源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加速团队的发展,从2018年起,我们结晶中心在Cranbury(博腾美国研发中心所在地)扩建,这个月整个结晶中心都搬到了Cranbury,空间大了很多,科研人员和设备都增加了,给客户提供的技术服务也大大增多。在博腾收购J-STAR前,有8家公司投标洽谈收购,Andy最终选择博腾,我当时问他原因,他说了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博腾已经在距离J-STAR不远的Cranbury租了很多实验室可以快速实现场地扩大,满足近期增长的需求。第二个考虑则是看重研发和生产的协同:博腾在CMO领域已经建立良好的口碑,有着丰富的商业化生产能力和项目经验;J-STAR则有着超过二十年的临床早期项目开发经验,双方在客户管线、技术管线、能力范围上都能产生良好的协同。

我们的结晶中心很独特,客户满意度和认可度很高。这个结晶中心致力于解决药物开发过程中的各类结晶问题, 对于内部没有专业结晶科研人员的小型药企,CfPC可以帮助其发现药物活性成分和中间体的晶型,评估和推荐适合后续开发的晶型、配方和剂型,研究药物活性成分与其它辅料的相互作用,从而推动整个药物的研发进程。对于内部拥有研发能力的大型制药公司,CfPC可以帮助其发现未发现的晶型,获得用于专利保护的数据,进行快速或深度工艺优化。CfPC还可以识别关键产品质量属性和关键工艺变量及其容许变化范围,选择并开发合理的工艺控制策略与方法,确保成功地放大生产,以及通过开发医药活性成分与辅料交织的工艺有效地制备优良的配方。

服务范围

我们不仅有很多来自国际领先药企的积累了数十年经验的技术尖子和专家工作在第一线,还有多种相关专业技术之间的高效协同。我们所具备的多方协同很难在其它公司里找到,无论是大的原研药企还是CRO公司。比如欧美领先的原研药公司对晶型筛选部门设置各不相同,有的放在分析部门,有的在原料药工艺开发部门里,有的在制剂部门,也有的单独列出(称其“Material Science”),部门与部门之间会存在沟通障碍。而晶型筛选工作远超于分析技术,既支持原料药合成与分离工艺也服务制剂的研发,相互有着紧密的关联与协同。在我们结晶中心,它就像人体里的一个器官服务多方需求的同时也受惠于其它功能。我们的团队虽然不大,但是有高度灵活的多重技术互补的结构,不仅技术能力很强而且协同性很好,很多biotech特别愿意找我们,主要是看重我们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效率。

Q3

我们知道好的业务离不开好的团队,可以介绍一下您的团队吗?

Jian

现在美国结晶团队16人,博士,硕士和本科学位的都有,一半来自国际领先的大药企,技术背景跨越化学工程、有机合成、分析化学、材料科学、晶体结构学、制药学等。上海结晶也已有6个人的团队。我们计划在未来2-3年扩大至100人的规模。对于招聘,我们的理念是宁缺毋滥,注重技术互补与协同,我们雇的员工不一定是名校出来的,但都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人。J-STAR的工作氛围很简单,没有大公司那么复杂,大家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我们强调mentorship而不是reporting,大家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上下级汇报。

我们团队里有不少非常杰出的技术尖子,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超强,不热衷管理,但愿意指导周边的年轻人。最近有一个进展快速的项目,J-STAR和博腾都在做,第一年里从中间体到原料药没有一个晶体,产品纯度控制非常艰难,在原料药还没有找到晶体之前,倒数第二步的化合物出现了晶体,但是包括发现该晶体的化学家在内的所有化学家都无法重复制备出此晶体。我们中心的一位技术尖子听了大家的汇报和讨论,凭着她多年积累的深刻科学理解和丰富经验,从错综复杂的背景信息里提出了关键的细节问题,对“运气”晶体样品的XRPD pattern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判断,只设计了六个平行试验,三个都产生了目标晶体。她只花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解决了他人长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

我们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可以讲。我们是个解决问题的团队,多数是解决难题,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堆数据。我们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通过对问题的科学分析判断来合理设计并正确操作高效的实验,关注并思考细节,分析数据反映了什么,使每一个实验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年初进来的一个年轻人,很聪明,因为之前的工作习惯,喜欢快速地做大量的实验,但很少有思考。我和其他同事意识到他这个习惯后,我马上与他谈话,解释为什么我要要求他有意慢下来,多提问题多思考,理解之后解决问题才会真正有速度。这个年轻人进步很快。

Q4

对于我们现在的客户群从跨国大药企向biotech进行拓展,您有什么体会?

Jian

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在J-STAR加入博腾时,我提醒过Andy一定要向博腾提出不能忽视biotech,还推荐了当时C&EN(化学化工新闻)对biotech发展趋势的头条报道。原研药现在很少能从大制药公司自己的研发管线出来,大药企基本依赖于买biotech的管线,biotech有很强的创新力,新药开发效率更高,成功率也更高。美国的biotech越来越充满活力,公司数目也一直在增多。我们通过为biotech提供服务能够在更早期介入新药研发,客户管线也会更丰富。

Q5

可以分享一下博腾收购J-STAR以后这两年的感受吗?

Jian

博腾收购J-STAR之前,我当时比较担心的三个问题:IP、marketing,client base。现在看来其他两个问题都解决了,但是marketing好像还需要加强。我这两天跟重庆研发、长寿工厂的同事也进行了交流,我觉得他们的素质都非常不错,未来我们还会有很多的合作,找到更多的协同。

Q6

最后一个问题,现在国内CDMO行业快速发展,您如何看待这个市场竞争?

Jian

我从来没有把谁当成竞争对手,我看到的是这个市场还有那么多未满足的需求。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大量biotech对CDMO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我们也看到一些原来外包策略相对保守的制药公司逐渐增加外包。在国内,MAH制度在今年已经被正式写入《药品管理法》,所以国内CDMO行业的发展应该说才刚刚开始,我相信凭借我们多年的行业经验和能力,完全可以获得很好的机会。

 后记 

在交流过程中,“Synergy”(协同)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技术与技术的协同、研发与生产的协同、客户与客户的协同。这两年,我们看到CDMO行业的欣欣向荣,我们也期待未来看到深耕CDMO行业多年的博腾和J-STAR,通过各自的技术优势、客户服务优势、项目经验优势,产生更多的协同,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制药服务平台。

点击了解更多:【博腾能力】博腾股份药物结晶中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