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指数的2015

发布于: 雪球转发:185回复:136喜欢:396
和别的国家不同,中国资本市场的三大指数走势是不合拍的,关于这一现象的成因我曾在多篇文章中分析过,拙作《中国资本市场--渐进与误读》中很大篇幅其实都在讲这个事情,在最近的文章《A股牛市的整体进程》中,才以两种经济体制的过渡给这种现象做了一个大概的逻辑注释,算是有头有尾,不管这是我的个人臆想,还是接近事实,就一个观察的完整性来说,算是把一个圆给画正了,大概这就叫自圆其说吧,然后个人的思路和风格也就基本定型了,这不一定是对的,也不一定好,是我个人的自说自话,看客应该带着自己的立场来看待,平常心就好。
2014年,是很多机构预测的滑铁卢,指数实际走势和所有机构的判断相差太大,当然预测指数向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也无可厚非,不过集体性的差距过大,倒是需要反思一下,虽然预测具体点位没什么意义,但市场是牛是熊还是横这种趋势性判断,还是可以把握的,条件是不要太近视,巴菲特说的对,离华尔街远一点好。
就在过去的100天里,上证主板上涨近50%,成交量破了世界纪录,大型股如此欢腾剧烈的上涨,让很多人激动不已,对指数未来的畅想像拍卖行卖名画叫价那样节节攀升,许多暴富神话一夜间充斥各大媒体,这种比较广泛的乐观与欢畅与创业板屡创新高时所表现出的质疑与谨慎相比,前者更值得警惕,因为这种气息,在很多著名的市场阶段头部都出现过。
实际上,在目前中国的三大指数里,真正走出牛市行情的,只有创业板一个, 因为只有它屡创历史新高,而且持续时间也很长,主板离历史高点还有一倍的距离,中小板创历史新高还需要再涨25%左右,不管阶段性曾表现的多牛,这些距历史高点尚有差距的选手目前不能定义为领跑者,只是跟随者。
把握牛市的脉搏,当然是要看领军者,这个领军者,无疑非创业板莫属,相对其发展,目前对创业板的解读,还远远不够,至少高度是不够的,仅仅把它看作是创新产业的摇篮,可能是局限了,以我个人的理解,它将更多的承担中国经济体制大转型的实施重任,只有背负这样的重责,其长期高估值的合理性,才能站得住脚,这是它一直备受质疑同时又成长不停地根本。
与过往所有的牛市不同,走出了27个月上涨态势的创业板,整个过程中没有一次和大众的整体认识合拍,也就是说,没有一次出现过近期上证主板大涨后所有的欢腾景象,创业板一直在质疑中上涨,这也侧面说明它一直是很小众的,但它的发展趋势在当下中国却是无与伦比的大,因为,它将承担注册制实施的重责,助推大量民营企业上市,它将开启实施久唤不出的退市制度,它将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它将是中国最接近成熟资本市场的先行者。
很多人把新股上市做筹码供求关系来解读,这是误读,把资本市场简单化了,资本市场是一个商品陈列馆,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产品,供求关系的市场评价不体现在某个单品上,而是在其丰富性与多样化上;好比一个地方性的小超市,尽管生意兴隆,客流不俗,它的影响力是很有限的,能满足客户的商品需求也很有限,可容纳的资金流水一样有限,如果把它做成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大超市,其商品品类的丰富,商户的多样性,客流的丰沛性等等,在程度上都是不可与往日同语的,而且,为保障商品品质的持续优秀,必须贯彻严苛的优胜劣汰制度,通过长期的运作管理,保障大多数热销商品的高品质。这个,就是创业板的发展趋势,在注册制成为2015年资本市场的头等大事的背景下,创业板牛市将持续是一个性质上的判断,创业板维持高估值,如果从他提供的单品看,质疑有理,如果从他规模扩张的未来看,站位合理。
如果从经验性的立场出发,中国中小板指数的牛市周期是26/7个月,可惜我们的资本市场史太短,中小板总共10年多一点的历史,有据可查的所谓周期资料也就这么几次,能不能作为对后市趋势的样板参照是不踏实的,创业板历史更短,对过去无据可查,能不能把中小板的盛衰周期拿来参照呢?不知道,如果这个周期表现是成立的,那么今天的创业板和中小板确实是在一个头部区域了,中国股市的牛短熊长是不是一个定数无法突破呢?我想不会的,你越是接近市场经济,你的牛市周期就会越长,况且,一个牛市的进程,除了时间因素,还有空间因素,它同样重要。
从三大指数近两年的上升斜率看,创业板、中小板、主板三者的上升仰角是递减的,最强的创业板也只能算中规中矩,整两年时间上涨三倍,远不及上证综指和中小板过往历史的牛叉表现,上证05-07年两年上涨6倍,中小板同期亦然,08年-10年间,中小板指数再次两年3.5倍,上证和中小板如此烈度的大涨,都是伴随着大扩容的,上涨空间越大,扩容程度就越大,甚至能容下工商银行这样的航母;如果参照历史,注册制从创业板试点,蔓延到中小板全面推开,完成一个超长周期的大扩容时代,所能创造的牛市空间,相比目前创业板的规模而言,应该是要创历史记录的,这件事必须在牛市背景下才可以做,或者说,才具备做的条件,如果创业板也遵循中小板的历史经验,27个月是一个牛市周期的终结,那么在一个熊市背景下的环境里,注册制如何大规模向市场输送大量的新企业?我想注册制成功的标志,首先是大量新企业在新制度下顺利上市,至于规范,至于新企业有怎样的创新能力,这都是后话,首先需要一个市场非常乐于接纳新成员的环境,为之兴奋和行动积极,这个,只有赚钱效应强烈的牛市环境才具备。
不过话说回来,创业板再特殊,它首先是资本市场,是资本市场就会遵循基本规则,用平均市盈率来衡量创业板虽不合适但也有一定的参考性,发展趋势向好并不意味着可以无端任性,创业板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也呈现高效率的估值修复魅力,这本身就是检验创业板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参数,那么如何解释创业板可能一直居高不下的各项投资参数呢?
根据我个人的研判,相对于未来创业板的扩容程度,目前创业板体量还过于小,行业覆盖率和渗透率远远不够,未来十年创业板的市值权重地位和交易活跃度完全有可能挑战主板的地位,纳斯达克最年轻,但却是当今世界第一大交易所,如果创业板未来也能如此,就可以说,中国转型是真正成功了;其实在这一点上,外在的规模表现一样,其深刻内涵和美国创业板的意义与历史作用却大不同,中国创业板在资本市场的正统性方面,有极大的变革意义,因为在中国主板,连一个最基本的优胜劣汰的退市要求都做不到,二十几年来,历任证监会管理层乃至国务院,都没把这个最最基础的问题给解决掉,可见传统势力的沉珂之重,话说的重一点,你一个连基本排泄功能都不具备的怪胎,毫无新陈代谢功能,违背自然和社会的基本运行机制,拿个十几倍市盈率的伪健康证来忽悠人,以为投资者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具备,那实在是贻笑大方到极点了。
短期看,我们只知道资本市场在发展,长期看,我们才清楚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有清晰的选择性脉络的。其实,中小企业在市值发展上对主板权重企业的侵蚀,在08年之后就已经开始了,统计显示,2007年10月16日即上证6124历史高点之日,沪深两市共有1471只股票,总市值约35万亿元;到2014年10月16日,这1471只股票市值约为18万亿元,总市值蒸发17 万亿元。同时,6124点之后至统计日为止,上市新股1087只,这些股票多数为中小市值股,其中创业板占了近400只席位,中小板近530个席位,剩下的,就是在主板上市的大型企业了,有150 只左右,从数量上看,中小企业占了绝对的优势,从市值上看,创业板目前有3万亿多市值,中小板新增部分有3.5万亿市值,可见,在主板7年熊市的背后,中小创在数量和市值上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07年6124高点时,中小板市值还不到万亿,更不及深圳主板市场的零头,如今中小板市值已经5.3万亿,和深圳主板市值持平,整个过去的7年里,上证为代表的主板市场市值缩水巨大,我想这不仅仅是所谓的估值回归,这是资本市场的睿智选择;这一发展势头,未来仍将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持续,而创业板因为在注册制的率先推行,将在发展速度上占尽优势, 自成立5年来有400家企业上市,和中小板创立后10年700家企业上市的速度相比,已经明显提速,未来几年整个中小创将在注册制的助力下完成数量规模上的升级,一旦在数量上,在规模上,行业覆盖率和渗透率方面和主板群体有了比拼的能力,那么行业的朝阳夕阳,企业运行效率,兼并重组的外延发展能力和优胜劣汰的机制执行等等,将会明显显示出其强大的竞争力,届时,如果主板代表的国企改革力度没能跟上,那么其市值失血的程度还将进一步增加,正是因为未来这种规模优势的明确性,给了目前创业板居高不下的投资定位,而且这一态势,会有较长的持续性,直到规模达到一个较高的量级地位之后,才会有一次洗牌式的大震荡,目前我们还只是站在这个大扩容的起点。
从纳斯达克的历史发展走势也可以得到一些借鉴和启示,成立于1971年的纳斯达克,缓慢发展20年之后,在1991年爬升到500点,至此,随着科技和美国创投产业的大爆发,纳市开启了爆炸式的增长,从1991年的500点,到2000年的5132点,9年时间,暴涨十倍,期间上市公司总量激增到5000家,加上退市的,加起来有近万家企业曾在纳斯达克上市,平均市盈率也在这个大爆发的十年间不断走高,从30-50-100-150,甚至到过300,在2000年的摸高之后,纳指开始了漫长的价值回归之路,今日纳指的平均市盈率在28-40上下波动,有看点的是,在纳指成份股100的成员中,也有亏损企业的身影,曾经在某些年份,成份股中亏损企业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以上,所以衡量创业板的投资价值是综合的,市盈率只是一个参考。
大扩容将带来创业板极大的变化,对于这个未知数,市场完全没有量化评判的准备和经验,包括我个人,我也不知道该如何给创业板定位,只好把这个交给市场,我只知道,未来很长的时段里,创业板的熊都是假的,牛才是真的。
 前文曾提到,中小板的上升周期已经到了历史经验值的顶点,但从空间上来看,这27个月里,整体上升空间并不大,一倍都没有,指数上升斜率很平缓,走的是小步舞曲,一点点都没有牛市中后期那种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景象,是三大指数中始终表现最冷静的一个,也是目前小企业里综合指标相对低位的群体,内中低市净率和低市盈率的标的企业很多,这个群体的企业因为体量小,股权结构相对合理,转型升级效率表现会更好,很多企业在过去两年中已经逐步摆脱颓势,或兼并重组,或立项增发扩大规模,加上近期资金宽松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及国际大宗商品、有色金属和原材料成本不断下降,前两年困扰中小企业的诸多瓶颈正在被一一解除,走到今天,已是蓄势待发之态,按照资本市场总在实业表现之先的规律,中小板指数这一次怕是要破掉历史上涨周期27个月的规律了,其实仔细去看,在中小板27个月的上涨走势中,有近20个月都是区间中幅震荡走势,这一区间在去年9月被突破后,又有三个月的拉横整固走势,27个月中的23个月都在盘整,始终没有出现明显的持续上升,今年一月份中小板指数放量拉了一根大阳线,很可能就是宣告横盘态势终结,一个明显的上升阶段已经到来,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看,2015年的中小板指数,是很有可能成为继创业板之后第二个创出历史新高的指数,它同样将受益于规模持续扩张的发展趋势,需要再强调的是,日益下行的资金成本将成为托起中小板牛市的最强力支撑。
最后,来说说主板;上证综指出现近期大仰角斜率的高烈度上升,对我来说属于有意料但也出乎意料,对它的快涨,我在《中国没有蓝筹股之二--快牛还是慢牛》一文里有过预见,但还是被其实际走势的夸张惊到了,因为主板的体量和它所牵引的资金量,以及很快创出万亿成交额的热度,这种灼热感来的超乎想象的猛烈,只是这种快是要出问题的,按这个速率,牛市很快就被消解殆尽,中国新常态下的新牛市承载的任务巨大,周期越长越有利于实现预想,所以管理层出手抑制是及时的,也可以侧面管窥管理层的意愿与想法;中国主板的这些所谓蓝筹们是没有能力自立自觉的成为一个缓升牛市的核心力量的,要么死熊,要么疯牛,在国际大宗商品,有色金属持续暴跌的背景下,钢铁,石油,有色金属恶狠狠暴涨一番,不知这传达的什么信息,仅仅是因为价低,所以估值修复吗?还是银行,保险,券商,石油,化工,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基建和水泥等等传统行业,仍是未来中国要大力发展的核心呢?我想在这些企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对这个预期的认可者寥寥,其实现在能策动主板牛市的核心因素只有一个,就是所有制改革,这一预期才触动了估值提升,引发了资金的兴奋,但具体如何改,怎样执行,执行里如何,不确定性还很多,主板经过过去半年的大涨,走出盘局的熊市状态是肯定的了,但是那些一路攻城拔寨创新高的判市基础是目前或者今后较长时期都不具备的,这半年的大涨,需要一个至少对等的时间来整固,2015年应该不是主板指数优异表现的大年,有更大的可能是一个波动盘整的小年, 这是它的产业成份构成和产能过剩的状态以及组织架构的落后性决定的,如果针对上述三点的改革力度加大,实施效率提升,那就可以对主板持更积极的看法与期待。

全部讨论

2015-02-15 22:04

立春怎么看2015年中盘股?

2015-02-15 17:57

转发//

2015-02-15 13:43

中国创业板真正的和纳斯达克相比,,,,,唉!中国有创新的土壤吗,,,,全世界只有一个纳斯达克,,,为什么

2015-02-14 09:49

不论如何具备高成长性,估值过高,始终不好,长期看增长率都会回归常态

2015-02-13 21:15

中小创小票长牛!!!

2015-02-12 09:01

立春的文章都很有启发性

2015-02-11 10:03

2015-02-10 20:25

今年一月份中小板指数放量拉了一根大阳线,很可能就是宣告横盘态势终结,一个明显的上升阶段已经到来,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看,2015年的中小板指数,是很有可能成为继创业板之后第二个创出历史新高的指数,它同样将受益于规模持续扩张的发展趋势,需要再强调的是,日益下行的资金成本将成为托起中小板牛市的最强力支撑。

强烈看好中小板$南方轴承(SZ002553)$ $软控股份(SZ002073)$ $苏宁云商(SZ002024)$ $拓邦股份(SZ002139)$ $汉得信息(SZ300170)$ $蓝英装备(SZ300293)$ $誉衡药业(SZ002437)$ $麦捷科技(SZ300319)$ $澳洋顺昌(SZ002245)$ @SMARTER

2015-02-10 12:30

qCln

2015-02-10 07:48

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