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下神坛,前三季度或亏损亿元,原“国产奶粉老大”到底怎么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1

作者:斑马君

编辑:斑马君

10月10日,贝因美发布2019 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亏损0.98亿元至1.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4月份刚刚摘掉ST帽子的贝因美,看上去业绩依旧“羸弱”。值得鼓励的是,从单季业绩来看,贝因美第三季度预计盈利178.22万元至2378.22万元,环比扭亏。

贝因美方面表示,“随着婴儿出生数的下降,婴儿奶粉行业的市场增长趋缓,行业形势严峻,品牌竞争加剧,市场需要加大投入,叠加乳铁蛋白涨价、公司非经常性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等因素影响,公司报告期同比利润由盈转亏。”

贝因美方面的这个解释和2018年年报的解释比起来并没有太大变化。然而,奶粉行业形势可能并没有贝因美方面表示的那么严峻。近两年,通过产品品质提升、产业升级,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头部奶粉企业增长势头良好。那么曾经的“国产奶粉老大”贝因美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跌下“神坛”

贝因美2011年上市,经过两年的高速发展,2013年业绩达到顶峰。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贝因美实现销售收入达到61.17亿;实现净利润6.97亿元。当时的贝因美是中国本土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然而贝因美这样的好景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

2014年起,贝因美业绩急转直下,营业收入、净利润持续萎缩。2014年贝因美实现营业收入50.49亿元,同比下降17%;实现净利润4.36亿元,同比下降91%。2016年,贝因美净亏损7.72亿元。2017年贝因美净亏损10.6亿元。由于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为负值,2018年贝因美被戴上警示退市风险的ST帽子。

五年河东,五年河西,贝因美从风光到落魄的节点非常明显,那就是2013年。2013年发改委对奶粉行业实施价格反垄断调查。经调查后发现,一些奶粉企业存在通过合同约定、价格管控、扣除保证金、停止供货等方式,对下游经营者向第三人转售乳粉的价格进行固定等违法事实。发改委决定对合生元美赞臣等6家奶粉企业产企业的价格垄断行为进行处罚,共处罚款6.69亿元。除了美赞臣、合生元等洋奶粉品牌,国产奶粉品牌贝因美也牵涉其中。

调查开始后,贝因美积极配合调查,并随即进行整改,才免于被发改委处罚。贝因美的整改措施需要对销售价格进行下调,而渠道经销商却因为售价下调蒙受了巨额损失。渠道一直被称为快消品行业的重要护城河。一家快消品企业如果渠道出了问题,将会对企业非常严重的影响。

乳业研究员宋亮认为,贝因美出现业绩下滑、巨额亏损的原因就在于渠道不畅。“贝因美在2013年后产品全线降价,并把降价的损失全部压给了渠道商,这导致贝因美跟渠道商的关系恶化,以至于最后渠道商对于贝因美失去了信心。”

“神童归位”成功摘帽

2011年4月,贝因美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当时,谢宏表示“上市是贝因美的第二次创业”。仅3个月后,创始人谢宏便以“个人原因”辞去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务。当时的谢宏应该不会想到七年之后,贝因美会迎来“第三次创业”。

2018年对于贝因美来讲相当于是至暗时刻,如果在亏损,贝因美就会退市。作为贝因美创始人以及实际控制人的谢宏当然不会眼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袖手旁观。当年3月份,谢宏低调回归,重新执掌贝因美,接任CEO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1965年,谢宏出生于浙江台州的一个教师家庭。1980年,谢宏15岁的时候,便考入了杭州商学院(现浙江工商大学)学习食品卫生专业。15岁就上大学的谢宏可谓是“神童”。

“神童归位”带来了贝因美的业绩逆转。2018年,贝因美实现净利润0.5亿元,同比扭亏,成功保壳。然而外界对于贝因美的这次成功保壳方式并不是太认同。数据显示,2018年贝因美的扣非净利润为-2.17亿元。这表明,2018年贝因美的扭亏为盈是靠着政府补贴和变卖资产这样的非经常性损益实现的。

虽然使用这样的方式实现扭亏不值得鼓励,但是对于贝因美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并且和2016年、2017年8亿、11亿的亏损比起来,2018年的扣非亏损规模明显缩小。加上2019年第三季度的单季度业绩预盈,贝因美企稳的迹象明显。在笔者看来,贝因美可能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希望市场能看到这种迹象,增加对贝因美的信心,才在三季度结束没多久就发布了业绩预告。然而贝因美的第二大股东恒天然好像并不这么认为。

恒天然减持

9月30贝因美发布公告,截至 2019 年 9 月 27 日,恒天然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贝因美股份 7,276,328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71%,占恒天然持有股份的 3.78%。减持股份数量达到计划减持数量的一半,本次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这是自2015年3月份恒天然收购贝因美股份以来的首次集中减持。恒天然此次减持贝因美的价格在5.29至5.52元/股之间,然而四年前的收购价是18元/股。可见,恒天然这个贝因美第二大股东对贝因美的企稳几乎是视而不见,宁肯打三折减持股份。可能有的人认为0.71%的股份减持并不算多,恒天然是不是并没有那么决绝。然而,在笔者看来这可能并不是恒天然的留恋,而是无奈。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股东连续90个自然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合计不得超过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1%,或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不得超过2%。在场外协议交易中,可以向单个受让方进行超过5%的交易。

8月份,恒天然首席执行官Miles Hurrell曾公开对外表示,“我们已经与多方就可能出售我们在贝因美的全部股权进行了洽谈,但到目前为止未能找到买家。”场外交易的话,买家难寻,由此可见,恒天然很无奈。恒天然如果想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的方式出清贝因美的股份会是一个历时数年的漫长过程。

自2015年贝因美、恒天然合作以来,彼此一直颇有微词。恒天然方面认为对方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贝因美方面认为对方办事效率存在问题。不能好好合作,可能分手对两方都好。

随着2018年婴幼儿配方奶粉注册制的实施,行业内会有一部分资质不达标的中小企业出局。这势必会为头部企业腾挪出一定的市场空间。宏观上大家都无能为力,微观上可以改变自己。也许贝因美少看些外部原因,多找找自己的原因才会让自己未来发展更好些。

全部讨论

2019-10-15 18:21

多写一写负面报道,或许还能买点便宜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