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乙东财留言(2009.10.29-2010.01.22)

发布于: 雪球转发:27回复:86喜欢:162

2009-10-29

谈谈我个人对“买入”和“持有”的理解

如果你经常看股评的话,尤其是香港的股评,会看到这样的话“某某股票如何如何,我们维持买入评级”或者“某某股票如何如何,我们降低评级:由买入降为持有”

很多朋友可能并不清楚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我来谈谈我个人的体会。我认为,这两者的最大区别是从本金的安全角度出发的。我举一个例子:一个股票现在看着低估,但在未来有可能存在不确定性事件,如果事件发生,将会对他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即使按现价衡量,在未来也会变得高估。

注意,这里说的是有可能发生(而不是一定会发生,如果一定发生评级就是卖出)。如果真的发生了,现在买入,长期来看就有可能出现本金的亏损。如果没有发生,现在买入,长期来看就会有不错的回报。

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低价已经买入这只股票的投资者和准备现价买入这支股票的投资者,他们本金面临的风险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低价买入了这只股票的投资者,由于他们的成本比较低,他们会不自觉的淡化风险,这种淡化并不是出于有意的误导,而是因为对他们自己来说,即使真的风险出现,他们买入的价格也足够安全,即使到时候抛出,也不会导致本金亏损,只是少赚一点。这时,他们在说这支股票如何好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到如果不发生的一面,他们其实是从持有的角度出发的。而作为还没有买入这只股票的投资者,在你听到他们说这个股票如何好的时候,一定首先要考虑的是:如果万一发生的时候,目前的价格是否还足够的安全?

简单总结就是这样:当一个股票在未来有可能出现不确定的时候,有可能变坏,也有可能更好的时候,低价买入的人可以持有。但不建议现价再买入,评级就是:持有。而业内人士一般是把评级为持有的股票,看作是:现价附近买入的可以卖出了。当一个股票在未来基本确定,或者即使不确定出现,目前的股价依然足够的安全,评级就是买入。

当你看博客,或者和好友聊天谈论股票的时候,他们可能不一定会注意到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注意,尤其要认识到此“持有”和巴菲特所说的长期“持有”,其内涵是不同的。

网友:不可否认,这轮市场估值不同,毕竟金融股的估值是低的,所以投资银行股的机会还是蛮大,估计明年会加息,如果去除明年不加息,我支持你的观点

散户乙:我没太看明白你的意思。我就不揣测了。我就字面意思说下加息吧:银行加息,要看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如果是针对通胀的,可能主要就是存款利息。如果主要是针对经济过热的,那可能就主要是贷款利息。银行加息,要看他怎么加,这个你要自己判断一下。不一定加息就对银行有利,怎么加才是关键。

2009-11-1

随便聊聊

呵呵,股市很有意思,很多事情想不清楚,你就说不清道不明。我用鞍钢0898举一个例子,看看能不能说明几个问题,或者你自己琢磨琢磨看能不能明白点什么。

2006年的8月到2007年的8月,鞍钢这个股票从5块多涨到了19块多。时隔两年多,在2008年的11月到2009年的8月,鞍钢的股价又是从5块多涨到了19块多。如果我们单纯的看这两组数字,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如果假设有人在市场上都是5块多买进,然后涨到19块抛掉,他们会有同样的利润。也就是说,从表面来看,这两次操作的利润并没有任何的区别。

但是,如果你是个还稍微研究一下股票基本面的投资者,你就会发现,这只股票在这两个不同时间段内的基本面有着天壤之别。如果你是个以价值来决定买卖股票的投资者,在2006年你会大胆的买入,并一直放心的持有到19块。如果你是个纯技术派的人,你可能就会这这期间根据技术指标的提示,发生多次买卖,从而大大的减少了盈利。如果到了2008年的11月,你依然还是看价值买入的话,很可能也不会在5块多买入(即使买入,理由可能也不是看好它的未来,而是觉得价格足够的底,会有交易机会),假设你买入了,这时的你和上次2006年的你的心理踏实程度是不同的,我相信你面对钢铁的景气度和产能情况,以及他的盈利情况,即使买入,很可能在8块多,甚至最多10块也就抛出了。而这一次,单纯凭技术指标买卖的朋友,他们根本不关心什么产能和景气度以及钢铁价格的走势。单纯看技术指标,可能就会一直不停的反复炒到19块(呵呵,也不排除他们在19块被套了)。

我现在就直接说我想表达的意思了:

1,股市里有句话“要顺势而为,赚钱才是硬道理”。其实不同性质的投资者很难在不同性质的行情中都赚钱。我们不可能成为一个没有自我的人。我们能做的,只有坚持自己的风格,等待下一次股市的行情性质运行到符合你的理念。

2,如果你是个还按照一点价值来投资的人,你在2006年买入0898,并在此期间一直认为这个股票不错,被低估,并一直持有,你就是个“多头”,你好像就是了一个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并且有不错的回报做为支持。但到了2008年底,同样是你。你可能就会一直的提示风险,并让大家不要买入。但是事实上,它的股价一直向上,彼且也到达了同样的19块。这时,你的风险提示就会在事实面前显得苍白,你就成为一个“空军”。你的所有提示等于是在耽误别人赚钱。呵呵,如果上一轮有个朋友15块买入被套,而这次刚好听了你的建议,在10块钱斩仓,那你就是在误导。

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喜欢给行情定性的原因,只有定了性,我们才会知道本轮行情的性质和我们的性格是否一致,我们才会决定我们是否参与,以及参与多少。在我看来,第一轮从5块到19块是赚的明白钱。而第二次如果有人也是从5块到19块赚的就是糊涂钱。呵呵,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一定有很多朋友依然会说“我才不管什么明白钱糊涂钱,只要赚钱就是好家伙,没赚钱说什么都是废话,你不过是个空头而已”

我的意思不是说我就到了最高境界,我深知,我目前远远没有达到高境界的时候,我可能下一阶段又会进入另一个层次的循环,又到了觉得可以说清楚的地步,然后又到说不清楚的循环往复。 我目前的能力界限最多是这样:当傻瓜都觉得便宜的时候,我才会发现。我还达不到“大家都觉得不便宜,但是经过深入的研究,再过两三年就便宜了”这样的水平。

我个人另一个循环是这样的,第一阶段,开始我是个傻瓜根本不懂什么是便宜什么是贵。后来发现很多高手会从石头里发现金子,第二阶段,我也努力做一个高手,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或者以为别人是傻子都没发现,只有自己聪明发现了价值。再后来,我觉得还是做傻子比较好,比较保险,就把自己当傻子,当傻子都觉得便宜的时候,我就大举买入。 呵呵,好了,我出门了,再见

详细的描述我的第二阶段就是这样的:当傻瓜都觉得贵的时候,我想做一个聪明者,从长远去看,努力找出有长远价值的股票,从里面挑出再过几年就不贵的股票。哈哈哈。后来我发现,尽管这样的事情有,但我还没那个能力。

2009-11-2

在A股和H股的价格问题。我一直以来的思维是这样的“假如你看好一间公司,决定买入,而他刚好既有A股又有H股,哪个便宜就买哪个。这是我认为最基本的原则。道理简单的好像1+1=2.至于究竟是A股应该高?还是H股应该高,谁知道呢?”在我的脑袋里。我对这个问题就是这么看的。这时,如果有人出来说“H股比A股低是必然的,因为价格体系不同”我就会比较敏感。而且更让我生气的是,在2006年末那段时间,一个风行的说法是“中国一块钱人民币的矿泉水,在美国就要卖1美元,因为一大堆,所以H股比A股便宜”在我看来按照这个逻辑,在中国卖10块钱的股票,应该在国外卖10美元才对呀。”很多人认为是小题大作,抓住人家一个毛病就向全世界宣布,显得自己比他高明。而在我看来,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因为这个思维一旦被灌输,并形成了框框,框住了你的思维,你就会形成这样的思维:一旦某个H股的价格超过了A股,那么A股将来一定会更高。这,难道不是一个可怕的想法吗?不大声说出来引起足够的注意,将来不会吃亏吗?

2009-11-3

我们的股市据说是:一赚、两平、7配。如果你买股票的动机是和其他股民博弈,那你就是在赚其他股民的钱,主要表现是“估计会有个题材,估计下半年业绩会有个爆发,估计下阶段板块轮动回轮到他。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股价会有个疯涨,如果市场真的出现这样的情景,我们就赚了”如果出发点总在这上面,而且你最终赚了大钱。当股票大跌的时候,面对大部分股民损失惨重的时候,你是在黑暗里满足的狞笑?还是痛苦的内疚?这个我不知道。如果你买入股票针对的公司,当一块钱的公司在打折的时候,你认为便宜你就买入了,你考虑的是,当时的价格和企业的回报已经优于其他的投资,而不是和其他股民博弈。如果这个股票一只低估,你就可以一直的享受企业的回报而不是其他股民的亏损。如果有一天这个股票被爆炒,价格远远超过了价值,企业的回报相对价格已经很低,你就抛出转而投资其他的。我相信,你就不会或者内疚会少一点。 这里的区别是,一个是你的投资是立足于和其他股民博弈。还是立足于企业的回报是不是够高

呵呵,说了半天,我突然发现一个人的投资出发点,是不是也折射出一个人的人品呢?喜欢讨论人品的人,可以讨论一下。哈哈哈

呵呵,进一步引深下去,那些希望高估了再高估,希望市场疯狂到极致的时候抛出的人,其潜意识里,是不是希望自己在那些更傻的人身上狠赚一笔呢?呵呵,他们这些平时”厚道“的人会不会内疚呢?哈哈哈,是不是有点太深刻了?

我们相信价值投资,我们也相信祖国会更好。但是,如果有人就此拿着一个股票让你像巴菲特一样的长期持有他,你就要看看,这个股票是不是可以长期的不受政策影响。如果有受影响,你就要留意。 按我个人的体会,你在买入一个股票的时候,立足点是看他足够的便宜(这个便宜的程度可以参考巴菲特的标准)。如果你买入后,他一直是便宜的,并且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十年,那么你可能就不知不觉的成了长期投资者。如果两个月后他突然被爆炒,高估了,你就要跑了,这时,你不知不觉的成了个短线客。就这么简单。千万不要预先划线,把自己归类。在我看来,这是原则问题。不是小题大作。(笔者:长期持有是结果,买前认真判断,持有认真跟踪。)

2009-11-04

我也来回忆一下过去,90年来深圳的时候,那时候一般企业的工资是500块左右,好的可以到1000块,那时一个GWY的工资是300多。我是1996年买的第一套房子,6.8折,22万,租金2200块,相当于一个GWY两个多月的工资。到了2000年,我的房子租金降到1700左右,房价20万左右,到了2003年,租金降到1500左右。房价17万。到了2009年,租金依然是1600左右,房价是55万。

这个数字是我自己装到口袋里的,不是摘录的,也不是统计局的。我敢保证他的真实性,呵呵.

我2002年去大梅沙游泳,看到海边一个房子,在打折出售,58平方,房价大概30多万,付两成就可以,也就是7万块,当时一想反正自己喜欢游泳,就买下了。后来大梅沙游泳的人太多,我几乎很少去了,就租出去了,平均租金大概是1200到1300,后来这个房子最高可以买到90万,租金依然是1200块。而且,我这次卖房子才知道,买房子的人如果是第一次置业,可以首付两成,也就是说,涨到90万的房子,银行按揭可以72万。目前正在办手续,等尾款。我不知道这对银行是不是风险。

如果价值是确定的,趋势就不重要。比如,2007年,如果预测鞍钢2010年的业绩是5块,而且是板上钉钉的肯定。那么2007年的那个趋势你就可以不理睬。如果价值不确定,万一业绩的下滑和趋势叠加,就可能造成损失。价值投资的对象一定是要:长期价值可预测,而且基本没有如果。如果你的价值投资只能预测两年,第三年以后要加上5个“如果”。这就不是价值投资,这其实是在投机“如果”的不发生。如果你认识不到自己的能力界限,把本来是毛估估的参考,以为是自己精确的计算,并且根据这个来价值投资长期持股,那么,亏损是迟早的事情,赚钱只是侥幸。(时间2009-11-04,这一段,我自己得好好品品!!)

如果你买的股票的价值,不是长期可确定预测的,那么趋势就显得非常重要。是一个“选股”重要还是“选时”重要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钟伟教授的团队做过统计。在我国的股市,“选时”比“选股”重要,轻重比例大概是8:2.(注明:这是我看他亲口说的,和我无关,如有不对,是他的问题)

2010-01-06

浅谈价值投资与投机

什么是投机?简单来说就一句话“买的目的是为了卖。”什么是投资?也是简单的一句话“买的目的是为了拥有”

俗话说“态度决定方法。”在股票市场里,持这两种不同态度的人在选择和买入股票时所用的方法就不同。因为我们国家以前有个投机倒把罪,所以投机成为贬义,而投资就成了褒义。

投机的人,他关注的重点是“这个股票我买入后还会不会卖个更高的价格?”基于这个出发点,出现了技术派。他们关注的是某个代码的股票有没有发出买入信号和卖出信号。技术派最常犯的错误是在大牛市和大熊市中。在大牛市中技术图表会不断的发出买卖信号,使得一波行情被截成无数段,尤其是到了顶部高估的危险区域,还会发出买入的信号,比如在这轮冲到6000点的牛市中。在大熊市中,也会不断的发出买卖信号,我们买入后经常需要止损。尤其到了底部的区域,该股已经严重低估,可能技术上依然会发出卖出信号。比如在2005年的998点区域。技术派虽然让你在牛市中少赚不少,同样,他也不会让你在熊市中深套。我发现,尤其在不牛不熊的震荡市,股票的估值不高不低的时候,技术派会发挥它的优势,比如2009年。这段时间,技术派的正确率会很高,似乎得心应手。技术派里有很多成功的代表人物,最近的代表就是大奖章基金的西蒙斯,想了解他可以谷歌“大奖章基金”。

价值投资的人,他的关注重点是“这个股票值不值得买入并拥有?”基于这个出发点,出现了价值投资派,他们要研究这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否确定,如果该股目前的价格远远低于价值,他们就会大量买入并持有。代表人物是巴菲特。

在股票市场,技术派的形象和特点比较鲜明。而价值投资派的形象和特点就比较模糊。因为符合买入并长期持有的股票少之又少,而且当大多数人都盯着这样的公司时,这些少数的股票价格已经并不吸引。所以大部分的所谓价值投资者,他们在买入股票时虽然也是研究公司的价值和未来发展的前景,因为找不到可以长期拥有的股票“他们买入的目的也是为了卖”他们买入是以“目前的该股的价值没被发现”为前提,一旦价值发现的时候,就能买个好价。从这一点来看,他们也是典型的投机者。只不过他们经常有意无意的往巴菲特身上靠而已。

价值投资派经常犯的错误是——对公司确定性的把握。由于我们的局限性,影响该公司的很多因素我们是看不到的,我们常常把短期确定的东西,延伸到中期,甚至长期。基于错误的研究长期持有就更加危险。在众所周知的、和我们具有可比性的成功案例里,我一直认为存在很大的运气成分。长期持有万科的刘元,他当初为什么比王石还看好万科?腾讯目前的股价已经超过160块并被各大行看好,为什么马化腾在去年一季度40块减持自己的股票买入15块的招商银行?为什么100年前世界500强企业到目前有93%已经消失?另外,在中国这样受政策影响,并且政策经常变化的震荡市里,买入并长期持有,是否就是价值投资?我们坚信自己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价值股票,最终实现高位抛出的概率到底有多大?与技术派相对应,我发现,对于一个具有一定价值判断力的人来说,他一般不会在大牛市价值高估时盲目买进,比如2007年的6000点,也不会在大熊市的底部价值低估区盲目卖出,比如2005年的998点。但在不牛不熊市道中,比如2009年,股票估值不高不低时,就不知道是该买进还是该卖出。

综上所述,所谓的价值投资派和技术派只是赚钱的一种方法,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投资风格而已,投资还是投机不是信仰,更不存在褒贬。同样的,也不是说那种方法更容易掌握。很多时候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在庆贺自己股票价值被发现的时候,其实大盘80%的股票都有差不多的涨幅。从理念上我们在中国可以看到很多知名价值投资者,他们说的是巴菲特理论,但看他们的投资组合中,真正接近价值投资理念的只有林园。(啊哈哈,时间2010-01-06,笔者:能判断林园是否有水平,还挺考验人的啊哈哈。)

技术派不要瞧不起价值投资者。你觉得一年赚25%很轻松,一年中只要找到一个10块钱的股票,等他到12.5抛出就可以了。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也不要瞧不起技术派,你觉得你一年赚25%也很轻松,只要细读报表找到一个可以每年业绩增长25%的公司就可以了。其实这两种投资方法的人,收益经常都会超过25%。但能连续几十年超过25%都是凤毛麟角。

2010-01-06

我们本来就是个政策市,再加上政策的不连续和多变,大幅度震荡是我们的特点。有两个投资者,假如第一个跟着市场震荡,他第一年收益80%,第二年亏损50%,第三年收益40%,那么它三年的收益是40%。第二个投资者第一年收益40%,第二年躲过大跌,并且收益5%。第三年收益20%,三年他的收益是76%。这个算术题我们要会算。第一个投资者第一和第三年都比第二个投资者收益高一倍。只是因为第二年跟着震荡了一次,总收益反而比第二个人少了将近一倍。(2010-01-06 12:49:26)

很多朋友会觉得我很保守,其实,潜意识里我是回避可能的震荡。因为这个算术题我很早就会算

我们经常看到龟兔赛跑的比喻,通常是价值投资者对炒短线的人所说,意思是“你别看你现在赚的多,你那个不确定,在今后的投资岁月里,说不定哪一下你就全亏进去。我的股票是价值股,是慢慢发现的,我虽然慢但我持续的赚钱”或者说“投资是个马拉松不是短跑,别看你现在跑得快,终点还远着呢,到时候冲线我就会比你快”这些说法显然并不严谨,又不是炒期货,为什么别人就一定会在某一次全亏进去?至于马拉松的比喻,那里是终点?是不是我们进棺材的那一天才能比出胜负?如果价值投资贝尔斯登,2007年你还是赢得,可他85年的历史在一年后说没就没了。价值投资花旗银行,2007年你还是赢家,可这个百年老店现在每股三块多,你就是输的。以那里做为终点?这些说法都经不起推敲。我想对龟兔赛跑来个新的解释,龟兔赛跑和马拉松这些比喻不应该是一种投资方法对另一种投资方法的比喻,而应该体现在每年的投资结果上,你可以看看巴菲特的投资成绩,他的厉害在于基本每一年都不亏。所以形容我们的投资缓慢而稳定,应该是不论我们用什么投资方法尽量做到每一年不求多赚,但求不赔或者少赔。这才是龟兔赛跑和马拉松比喻的真正意思。你2008年里的价值投资者一下亏损50%,还谈什么乌龟稳定持续的前进呢?

2010-01-07

投资——买入的目的是为了拥有。很多朋友不太理解。其实他说的就是“你为什么要买,你买入的理由”。当你买入的出发点完全不考虑二级市场未来的涨跌、牛熊,只是因为该股目前价格本身和它的回报之比吸引你做出买入的举动——这就是投资。如果未来该股的价格和回报之比与其他投资回报相比一直处于吸引的情况,我们就一直拥有,如果这种情况持续1000年,我们就拥有它1000年。但是,如果第二年该股价格先于它的盈利能力大幅度飙升,它的价格和它的回报之比变得并不吸引,随着股价的继续上升,这种回报比不但不吸引,而且已经不如其他投资回报的吸引。那我为什么不变现去投资其他更吸引的东西呢?如果这种情况出现,你还一味的不肯卖出,这时你就已经不是价值投资了。

当你买入的理由是这样“这个股票大家都不太看好,所以他比别的股票低估。但经过我的研究,他并不是想人们想象的那么差,而且很可能会出任意料的好,我们现在买入,如果将来人们发现它的价值,就会来一窝蜂的抢,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卖个好价”这样的买入动机就是典型的投机

在一个投资股市的人眼里,确定性的因素越多,他就越有把握,就越勇敢。股市有个奇怪的现象,越是新股民,在他们眼里确定性的东西越多。而越老的股民,在他们眼里确定性的东西就越少。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新股民很激进,老股民很保守的一个原因吧。听新股民谈论一个他们喜欢的股票,你会听到一系列的肯定词,说到到最后,该股就只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涨。而在我的眼里,股市、股票、上市公司,确定性的东西少之又少。我只能先把握住那很少的几个确定的东西把它们放在口袋里,然后再紧盯它的价格,在其他因素、包括大环境都配合的情况下,才敢赌一下不确定因素。而我发现,很多人在谈论股票的时候,已经不自觉的把不确定当做了确定。比如“我们投资一个高速发展的公司,在这个前提下,他如果这样,如果那样。我们该如何”请问,你确定他在未来就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公司吗?如果这个不确定,你为什么要给他融资?难道你是风险投资?我还告诉你,那些风险投资,投资10个,有一个能成就是胜利。我们承受得起10%的成功吗?

我们一定要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在股市这个世界里,我们是这个世界里食物链条最末端的生物。如果末端的生物都能赚钱,我们当初设立股市的逻辑就失去了基础。如果我们这些食物链末端的人都活得很滋润,这个股市就无法开门。这就是股市设立并运转的原理。这就是股市。剩下的,我们就掂量掂量自己吧。当你全面的了解了自己,你自然会在股市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只有天真的小孩进到百货公司才什么都想要。(笔者:看到这个,我知道很多人想反驳,但是请再认真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散户乙叔叔想表达的意思)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我们认不清股市,我们也认不清自己的能力。如果我们最终失败归根结底是源于我们的能力和我们期望之间的差距。

2010-01-09

听到消息说股指期货要推出,我想谈谈我的看法。股指期货我不太了解,我只大概知道期货除了可以做多赚钱也可以做空赚钱。如果股指期货推出,有一部分人就可以通过做空赚钱。这等于是在目前只能做多赚钱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赚钱的方法。我个人理解,现在推出股指期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如果市场资金太多,股指就只能一路向上的局面。我隐约的觉得:如果股指期货推出,我买入低估股票的机会会比以前多了,不用几年等一次了。希望看到各位对股指期货的观点。因为我对期货没什么认识也说不出什么,我就不开新博文了

2010-01-14

再唠叨几句

很多朋友认为投资和投机分不清楚,也就没必要分清楚,总是唠叨这个问题是钻牛角尖。我个人觉得,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他可能直接关系到你的操作。我就再唠叨唠叨。

典型的投机:当发出买入信号的时候,果断买入,发现失误,果断止损。典型的投资:发现低估的股票,而且长期确定的,果断买入,不到高估,永远持有。

对于比较典型的投资和投机,方法比较明确,但对于那些非典型的投资,很多人就分不清楚。

当你认为一个股票低估的时候,虽然它未来不是很确定,但你经过研究,倾向该股会向好(按你的认知程度),这时,你是可以买入的。但你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你这是在投机。你是在它不确定的情况下投机它会向好而不会向坏。那么,你的这项投机在未来是否安全取决于两点。

当他的基本面出现变化时,你是否比别人更具有前瞻性。或者说,当他情况不妙的时候,你能否比其他人更早的察觉。

2,你当初认为的低估,是否真的低。如果你做不到上述两点的话。你的操作策略就要和投机没什么两样——时刻准备止损。如果你不清楚这一点,那么,这样所谓的投资,比投机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和欺骗性,它的危险性在于“你对它倾注了感情”,这可能使你更固执。这样的投资有可能让你牢牢的套住。

欢迎朋友们谈论所有话题,投资,投机都欢迎。

有一种误解是“价值投资是成功的基础”。其实。投资失误的案例远远多于成功的。

很多在中石油48快买入,鞍钢30快买入的朋友,至今没有明白,价值投资为什么会失败

2010-01-17

比较肯定的一点是:真正的价值发现主要集中在中小板或者创业板中的股票里。这里要注意两点

1、透过华丽的文字介绍关注造就优秀企业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那几点。

2、等待合理的价格介入。早年主板上市的那些股票,现在回头看,其规模有的比现在的中小板还小,包括现在的万科。经过这么多年,确是涌现出了有价值的公司,这是事实。但数量屈指可数,这也是事实。早年有个深石化。他的董事长年年劳模,又是五一奖章获得者,当时只要是中央领导来特区视察,参观深石化是必定的行程。而且它的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房地产。当时他可比万科具有明星相。现在这家公司早就没了。蓝田股份,银广夏,如果看材料介绍,嘿嘿,那真是100块钱都低估。

还有一种类型的股票,比如中国船舶。在2007年,很多基金研究员给出未来两年的估值是360到450块。按照当时的大形势来分析和预测,到500块也是可以接受的。他并不是骗子公司。当时确实辉煌,订单据说几年后都排的满满的,而且都要预付定金。似乎锁定了未来几年的利润。其未来几年的利润确定性真可以说有90%。但是,在投资领域里,小概率事件也是经常发生的。

我不是高手,我简单谈谈银行股,我只谈大的方面。在我看来银行股在未来几年的最大问题是——不确定。首先,面对未来的经济情况,无法确定。不要说3年以后,今年下半年CPI是个什么情况,都没人说得清楚,只能是大概预测。不要说未来三年,单说今年,加息多少次?到底加不加?有的说可能加息一次,也有说可能加两次,也有说可能三次。我的观点是都有可能,这就是其一的不确定。至于加息该加多少?这要根据当时资产泡沫和CPI的程度而定。这是其二的不确定。如果上述两个不确定对银行的息差影响不大的话。那么,怎么加?是存款和贷款对称加?还是不对称加?这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如果加息主要是针对资产泡沫和CPI,很可能就是存款多加一点。如果主要是针对投资和生产过热,可能就要贷款多加点。怎么加,直接关系到息差收入。这是第三个不确定。更重要的是,未来信贷会不会收缩?这个收缩可以因为是央行担心通货膨胀收紧货币政策,也可以是担心资产泡沫收紧货币政策,也可以是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足所以银行的信贷被放慢。如果信贷放慢,会不会导致资产泡沫破灭?泡沫破灭多大程度损害到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这又是一个不确定。面对上述不确定,你很难给他一个估值综上所述,单纯看银行的市盈率低就认为他低估,并乐观的预计它将来一定会高估,我认为这并不是价值发现,也不是价值挖掘。银行股目前的低估,是市场对上述不确定的折价。为什么茅台有溢价,因为它确定。当然,也不排除一种可能,未来的经济从新进入又好又快的发展,不确定因素都扫除,前景非常明朗,股市又进入一个大牛市,如果具备这些条件,那我可以说:目前银行股低估。

2010-01-18

对《2010年投资策略》的补充

股市里有句话“只有上帝才能预测股市”意思是,我们都不是上帝,就不要冒充上帝丢人现眼了。呵呵,对我来说,对未来的判断,是我制定操作策略的一个因素(不是主要因素),所以,未来市场有可能的运行状况是我观察和思考的一个问题,套用别人的一句话“我们不是预测,我们只是合理的推断”哈哈,我也不是什么合理的推断,只谈谈我的倾向性意见。

前年底,去年初当大盘反复冲击2000点胶着不过的时候,我曾经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尽管之前2000点一带的套牢盘很大,但再大也是个死数,而源源不断流入股市的资金,是无限的,迟早会漫过2000点”当有朋友问我能到多少点时,我说“那要看进入股市的资金有多少,如果数量巨大,大盘上到4000点也不是没有可能。”我当时的的意思是,到多少点,没人知道,因为当时不知道货币政策有多宽松。到时候自然知道。到了8月份,谜底揭开,之前累计的货币投放达到了天量,而股市也探明了这股信贷资金的威力,创了阶段高点。随后的信贷开始逐步的减少,股市开始下跌。这时,由于股市已被激活,保八成为必然,各种资金开始蜂拥进股市,有游资,有新发基金,还有大量股民的资金。使得信贷资金的撤退造成的资金缺少得到了补充,于是大盘下跌后重新向高点冲击,这股接力资金的力量有多大我们不知道,但从公布的基金持仓量来看,很多基金的持仓量达到高点,股民开户数也到了1.2亿。判断这股力量开始进入单向做多的冲击有多大呢?随后的大盘显示,没有高过前期高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力量由最初的单向进入做多,分裂出部分做空力量。股市又显露疲软和波动。盘面的显示是在3200点一带反复胶着。那么,这次会不会象2000点时那样,胶着一段时间,随着无限涌入的资金漫过前期高点呢?这时,今年的货币政策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突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态度。信贷资金是不会像去年那样了。那么,基金呢?很多已经达到持仓高点,散户呢?乌合之众很快达成多空平衡,无法成为方向性力量。再看套牢盘呢?经过不断的震荡盘整,大盘股的套牢盘在不知不觉的增加,而且有越积越厚之势。当我们期望2:8转换成功,并突破前期高点进入牛市之时,新房地产政策、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及突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给这个转换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和不明朗,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房地产和金融股参与的大牛市。于是,中小板和题材股重新活跃起来,并依然成为今年的主线。

基于以上的判断,我的倾向性意见是:如果今年的货币政策没有大的变动,去年的高点,将是这轮熊市反弹的高点。这次将会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很可能两三年后回头看才看得清楚。这样的环境对中小盘题材股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可以涌现出大牛股,这给喜欢追逐热点的朋友提供了很多机会。我只是根据我的认知和观察作出一个倾向性的推测。如果推测有误本人概不负责。但欢迎你来拍砖。

朋友们讨论吧,讨论什么都行,我这个观点,过多的关注的是资金面,视角并不全面。其实,我还认为主要的上市公司的业绩不可持续。因此,我到今年底才会再次审视一下,我是否要大量进入这个股市。如果没有特别新因我的股票,我很可能3年内不会大量的投入股市。这几天有事,就不参加讨论了。

2010-01-20

瞎扯几句题外话。

这几天事情比较多,借着抽新股的机会上网看了看,没想到留言这么多。我都看了,里面有建设性的发言不少,呵呵,和投资无关的话题也不少,我就不一一回复了。

有一次和几个朋友聊天,有个朋友随口说了一句“人与人之间怎么差别那么大呀?”于是大家七嘴八舌的说“一个人生活环境不同会影响他的世界观”“受教育程度不同会影响一个人看问题的深度”“父母从小的教育不同会影响一个人的习惯”“嘿嘿,人与人长得也不同,长得好的自然比难看的人有更多的机会”“生活水平也不一样,有的营养丰富,有的营养不良”有了这么多不一样,人与人不同就是必然的。其实,这些说的都是对的。可是,如果这些都相同,人就会一样吗?恰巧我认识一对双胞胎,老师总是分不清楚谁是谁,他们从小都受同样的父母教育。他们上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班。他们的生活环境完全一样,甚至吃一样的东西穿一样的衣服。可是,他们的性格截然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进入社会从事的工作也不同,弟弟很有领导才能并富有创造精神,而哥哥更习惯于墨守成规,做别人交给他的事情。他们很不相同。但你也不能就说之前的人说的没有道理。

我这几年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股市和投资就是头大象,它太大,无论你对她多么了解,要想把它说清楚,尤其是针对不同的人,是很难的。有的人刚好摸到大腿,有的人刚好摸到尾巴。还有的人刚好摸到耳朵,有的人摸到了鼻子。在有的人眼里大象就是柱子,有的人就认为大象是绳子。他们都是自己亲眼所见,亲手所摸。都不是凭空捏造,自然谁也说服不了谁.我自认为我对大象摸得比较全面,我以权威的口吻告诉他们“你们说的都不全面,大象是柱子,绳子,橡胶水管和扇子的结合体”呵呵,这是大象吗?其实也不是。对于股票和投资,我们只能凭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谈论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

我很久不看新闻联播了,但一说起新闻联播,我总是想起主持人这样的说话“张三今天会见了来访的李四。会见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双方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坦率、深入和广泛的讨论,会后,双方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一致”我希望我们的讨论也能像新闻联播里说的那样。就共同关心的问题,针对不同的观点,坦率直接的讨论,即使不能达成共识,至少讨论对大家是富有建设性的。其实这方面我也做得不好,今后我会多注意。我个人对不同的意见,喜欢简单直接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我也很喜欢对我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的人,我甚至不太介意对方的态度,越直接越尖锐就越知道对方想说什么。但对那种不直接提不同意见,而是拐弯抹角,讽刺挖苦,甚至阴阳怪气的人,我是不太喜欢的,因为要揣摩他到底想说什么,这其实很劳神,也浪费时间。

长期上网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习惯,累眼、累脖子。可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资讯,累点也值得。即使没有获得有用的资讯,底线是图个心情愉快也好呀。如果又累眼睛,又讨论不出什么东西,自己还生一肚子气。那还上网干吗?(2010-01-20)

呵呵,按我对投机的理解“买的目是为了卖”。抽新股是典型的投机,首先能否抽中就是个机会问题。市盈率很高,一旦抽中,不敢久留,上市一般不会等到第二天就卖了。可是如果按照一位朋友给投资下的定义“投资就是要取得本金无损失可能的回报”那么目前中小板和创业板还没有开盘跌破发行价的。抽新股就符合“取得本金无损失可能的回报”。呵呵,那么抽新股是不是算投资呢?

网友:过来拜访下猪哥,09年猪哥虽然收益没跑过指数,但程序正确,一直很佩服猪哥能坚守纪律。

散户乙:一说到能坚守纪律,就有点这样的感觉“我虽然很挣扎想买股票,可是我很有毅力,用铁的纪律克制住自己的冲动”。哈哈,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2009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开心快乐的一年,也不知为什么我每天早上起来都很开心(我老婆可以作证)。我内心从来就没有为是否大量买入股票而挣扎。因为我知道,如果我大量的买入股票,我一定会睡不踏实。少量参与是我2009年初的选择。我不会让自己挣扎的,我不会让我的生活处于这种状态。如果有一天我为此挣扎,那我一定满仓。呵呵,不知你们是否能理解。

在我内心,只有该不该买。从来不会为该不该买而挣扎。只有权衡后的选择。对我来说,我完全就没什么纪律的概念。而且我最讨厌的就是纪律。哈哈

2010-01-21

昨晚看了下央视二套《财经半小时》,他们做了个调查,主要是对业内人士,只有2%的人,认为今年会跌破3000点。另外的98%,份了三部分,他们的分歧只是高度不同。另外在一个全是知名企业家的会上,柳传志对主持人说“因年股市上4000点。”台上嘉宾竟然全部举赞同,当主持人问台下企业家又不同意见的请举牌时,也是全部同意。我听了一下,他们的主要意思是“去年环境不明朗,都上到3500点了。今年环境已经明朗,没有理由不上4000。” 看来,无论是什么层面,今年对股市的预期全部是向好的。对此,按我的经验,“当所有人都预期股市会向好的话,股市一般都会向好”(当然,如果这些人说的并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法,那另当别论)。所以,我的预测很可能是错的,希望大家就当戏说吧。不过,这不会影响我的总体策略。特此说明。

关于巴菲特和微软我一直困惑和想不通。微软是什么公司?他在世界上是个什么地位,这个不用说。比尔盖茨是个什么样的企业家,在世界范围内算不算优秀?这个也不用说。巴菲特和他的关系怎么样?对他是不是了解?对他的人品和才能是否认可?这个也不用说,否则,也不会把自己的几百亿交给他。可是,为什么就不买他的股票呢?(这个疑问最初从2010-01-21,甚至更早就有,他内心有答案已经好几年后了:确定性和对未来的长期预期)

2010-01-22

通常说不要太在意宏观经济,不要根据预测未来经济买卖股票,因为没人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巴菲特也说过类似的话。我的理解这句话必须有两个前提,一是对于买入比较确定的公司而言,比如茅台,比如可口可乐。你可以不要太在意什么经济形势,货币政策,加息减息,只要认为价格合理就可以买入,只要股价的上升速度没有明显高于企业的实际发展速度,就可以一路持有。还有一个条件就是价格足够的低。价格低到你买入这个股票的投资回报率大于一般投资回报可是,我们目前的股市里,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和宏观经济密切相关,有一些甚至是直接相关。买入这些股票,如果仅仅凭PE高低买入,而对未来的经济没有一个前瞻性的判断,只是看眼前还不错,就放心的持有,往往当情况不妙的时候,就会很被动。如果买入的价格不足够得低,就有可能损失本金。所以,不要去判断未来经济,只看股票的说法,我认为一定要有前提条件。它只适合于和经济联系不大的公司

全部讨论

完整学习了,感谢分享!
09、10年,这段时期应该是散兄由技术派、趋势派转向价值派的过渡阶段,联想到他13、14年和近两年的言论,能清晰看到散户兄思考、进化的脉络和投资功力的提升。
如果这个阶段散户兄还是“见龙在田”的话,那老窖换神华之后的阶段已是“飞龙在天”了。
在这个进化过程里,散兄的投资理念也经历了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的完整过程,最终,大道至简。

01-14 00:37

后续等慢慢发完,再整理一起,现在比较忙,抽空整理一部分就上传一部分吧。

01-14 17:10

典型的投资:发现低估的股票,而且长期确定的,果断买入,不到高估,永远持有。

@JIROY:散户乙前辈离开博客时候,看到有网友留言,我觉得有意思顺手整理下来,但是网友的id是一串字母。【网友1: 呵呵,ZG(“猪哥”)关博了,我也来道个别吧,顺便说几句题外话,(2010-05-14)】
1,我以前也去过老股民的博客,看过他写的东西,其实平心而论,老股民写的那些东西有一点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对新股民来说非常有益处的,那就是长期持股!
2,我们回过头来看过去走过的路,看看身边成功的老股民,大都是坚持了一点:长期持股,身边的现实告诉我们,散户做不到这一点,很难成功.老股民反复强调这一点是对的.
3,散户,特别是新入市的股民,一般都有一个毛病,爱做短线,爱操作,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就是不愿承认一点:不管我们的水平,智商,能力等等有多高,我们都无法完全把握住股市,我们的每一次操作都蕴涵着错误的风险,对风险的防范有很多,比如资金管理等等,但都比不了一个最重要的:时间.
4,老股民引起争议的东西有很多,比如,隐隐约约拿巴菲特作比较,暗指源于巴菲特而超越巴菲特,把他的投资方式定位为价值投资,后来又更进一步引申为价值投机,我认为,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说,每一成功的人都有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背景,都是时代的产物.老股民的成功就是老股民的,而不是源于巴菲特,其实巴菲特在理论上并没有建树,他的那一套的理论基础都是格雷厄姆的,08年3月的时候我在那里留过言,明确的说过:有意无意的硬要往神上靠,这就是危险的开始.
5,价值投资是对的,也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对价值投资我们不可采取断章取义的态度,他是一个理论体系,他的理论基础是无效市场说和投资回报论,他的分析层面是:估值,他的操作层面是:安全边际,他的理论基础和安全边际论在过去,现在,将来对我们都是有指导意义的,但是,估值,特别是估值方法,则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这需要我们根据时代的变化加以有选择的摈弃。
6,老股民的勤奋有目共睹,但平心而论,老股民的基本面分析能力一般,就拿银行股十年十倍来说,就缺少明显的宏观概念,银行股的市值在08年是多少?A股的总市值是多少?A股的总市值是GDP的多少?A股的总市值在未来十年还有多大的增长潜力?这些都没有分析,就得出银行股十年十倍的结论,让人感到底气不足.从分析的重点来看,他分析的是常量而不是变量,犯了分析的大忌.
7,很想劝ZG一句: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博客里的恩恩怨怨不要太在意,也很正常,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对你是不是有所启迪,平常心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放不下博客的恩恩怨怨,就很难做到淡忘股市的涨涨跌跌.忘记过去,不为别人,是为自己.容天下人方可赢天下!
8,冒昧的建议ZG有时间好好分析一下格雷厄姆,读读他的书,最好是读原著,用历史的眼光分析一下他的局限性,会有很大的启示,价值投资是对的,他的生命力是其他投资理论不可比的.
9,谢谢ZG探讨过货币政策与股价的关系.
10,呵呵,胡言乱语了一大通,ZG不一定看得到,不过没事,一场网缘,一份心意,我只求自己心安.
11,博客其实是一好的东西,可以活跃人的思维,和别人的交流可以开阔眼界,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很大的帮助.特别对新入市的股民来说,写博是有益处的,不要怕错,首先要有敢于剖析错误的勇气.
12,证券投资是孤独和寂寞之路,寂寞是一种境界,但人真到了寂寞的境界,激情也没有了,做人的意义也大打折扣了,所以,证券投资并不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
12,因在这里的留言涉及到另外一个博客,背后议论人不好,我会把这里的留言发到老股民博客里,请ZG见谅!
饮茶粤海未能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网友2:这么多年过去,还是怀念着猪哥,您就像一位导师,最好还能时不时来指点下我们。祝2012年猪哥及家人身体健康。其实我在股市也算是成功人士,从10W到千万,可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你的文章我全收藏了,不同的时间拿出来读还是有不同的收获。希望自己能更上一层楼吧。(2012-01-08)

01-14 18:21

你整理的帖子对我们学习投资非常有价值,真的非常感谢!

01-14 17:50

这个竟然是10年前散户亿的帖子,那个时候,散户亿已经对投资理解这么深刻了,真的是牛人啊!

01-14 15:14

加油,非常感谢!相信整理的过程一定是你自己提升的过程!@JIROY

01-14 00:51

确实说的很好,看了很有收获!非常感谢!期待完整版本。

01-28 14:12

什么是投机?简单来说就一句话“买的目的是为了卖。”什么是投资?也是简单的一句话“买的目的是为了拥有”。
形容我们的投资缓慢而稳定,应该是不论我们用什么投资方法尽量做到每一年不求多赚,但求不赔或者少赔。
不要去判断未来经济,只看股票的说法,我认为一定要有前提条件。它只适合于和经济联系不大的公司。

01-20 18:18

价值投资的对象一定是要:长期价值可预测,而且基本没有如果。如果你的价值投资只能预测两年,第三年以后要加上5个“如果”。这就不是价值投资,这其实是在投机“如果”的不发生。如果你认识不到自己的能力界限,把本来是毛估估的参考,以为是自己精确的计算,并且根据这个来价值投资长期持股,那么,亏损是迟早的事情,赚钱只是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