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散户乙东财留言(2015.02.28-2015.03.04)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9喜欢:29

2015-02-28

闲来无事,我也扯一扯老窖的股价。特别声明,仅供参考。 2015年1月9日星期五,老窖收盘21.42元 。当晚老窖公布了业绩预警以及新丢3.5亿的公告。1月12日星期一,老窖19.5元跳空低开最终19.37元收盘,换手超过6%,创近期成交天量。第二天看报道,机构共抛出数亿元。按我的观察,有点先知先觉的机构早在之前就不断地抛出了。1月12日抛出的机构是属于比较坚定的筹码。之后,老窖的股价基本就在20元以下徘徊,最低到了18元。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整,在公布大股东增持后,重返20以上。 现在回头看,老窖是在重大利空下,在比较坚定的筹码松动后被砸到20元以下的。之后,在散户以及大股东用了一个月时间又买了上来。所以,理论上讲,如果以后不再有像1月9日那样的重大利空,就很难再有新的机构筹码大举抛出了。所以,理论上说,老窖在随后一段时间的波动中,20块钱左右就是它新的底部区域。

股市的总体估值是利率的倒数。银行降息,对大盘的估值具有抬升的作用。 具体到银行股,按照目前的市场资金的实际情况,银行一定会上浮存款利率的。从利差角度,对银行来说会有所减小。轻微影响利润。但对银行股价向下的影响,很可能被市场整体估值向上所抵消。

如果一提白酒行业,你本能的想到的是高端白酒市场。高端白酒市场集中度极高,买就一定要买龙头。但是,毕竟酱香和浓香不是一个香型,茅台再牛逼,喜欢浓香的基本消费群体还在,而且在可见的未来几年,市场规模也就4万吨左右。所以,茅台的扩张速度,可能不如预期那么快。 如果一提白酒行业,你想到的是中端酒。中端市场大概每年有40万吨左右的市场,集中度很低,足可以养活十几家企业。这里面大多都是区域龙头。如果硬要找一个龙头,只能看谁的量大,这几年洋河发展很快,如果要买的话,就买洋河(我这里没有考虑性价比的因素) 如果一提白酒行业,你想到的是100块以下的中低端酒。中低端酒是蓝海,每年大概是500万吨的市场份额,据说养活了近1万家企业,这里面就没有什么要买就买龙头的定律了。 如果一提白酒,你想到的是高中低端市场一个整体,再考虑以往的盈利能力,和分红比例以及性价比。老窖就会自然出现在你的面前。 所以,我当初考虑买白酒股,就是茅台,洋河和老窖。

我们每个人的脑袋其实就是一台电脑,这台电脑拥有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程序(世界观,价值观,学识,阅历,自身所处环境等决定这个程序),每当我们要做出某种选择或者决定的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的输入你认为重要的各种参数,这个程序就会把它们进行归类和取舍,最后这台电脑会给你一个对你最有利的指令。这台电脑人人都有,型号却人人不同。为什么周边的同学,同事很多,却偏偏和这几个是好朋友?为什么世界上的男女女千千万,却选了这个做自己的老公或者老婆?大学毕业后可以从事很多职业,为什么最后选了这一行?为什么股市那么多股票,却选了这几只?都是这台电脑在你不知不觉中做出的指令。最简单的例子,你问一个老公爱他老婆什么?为什么娶她?往往一时间张口结舌不知怎么回答,难道人生如此大事,他开始没想清楚吗?不是!因为我们只是执行了电脑最后的决定,却没有太记住当初输入的诸多参数。 这台电脑的程序随着你的成长在不断的自我修改,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复杂的问题,你输入电脑的参数越来越简单,电脑运算的结果越来越清晰和直接。 为什么金华的朋友说的话,有人觉得很好,有人却觉得并不好。为什么十年觉得有的人和他的理念很接近,说话很投机,而有些就格格不入?我发现,即使你认为最荒谬可笑的人,也会有很多同道中人。其实,是他们的电脑程序接近而已。程序不同,得出的结果必然不同。在结果上纠结,辩论,想辩个谁是谁非是不可能的。巴勒斯塔和以色列都认为自己是为正义而战。现在世界上最难解决的问题,无一不是因为程序不同。程序可以改变吗?程序是一个人由小到大一点一滴、潜移默化、融入到血液里形成的,外人想改变?谈何容易!

2015-03-02

真理跨前半步就是谬误。大方向错误的谬误,很容易识别。危害大的往往是以真理作为基础的谬误。在100%的真理基础上延伸出1%的谬误,是危害最大的。

我个人觉得,环保,应作为一种个人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应该被倡导,被鼓励,并成为一种时尚。我们很难说的清楚,在欧美发达国家,是先有全民的环保意识,还是先有企业、政府的下定决心减排。 巴士站,我转一篇文章,供你参考。首先,我对这篇文章里的很多观点是持有反对态度的,就像它过于极端的否定了环保理念一样,,它也提到了一些极端的环保主义思潮。

我再一次声明,这篇文章里的很多观点我是不同意的,我认为它过于极端了。 在许多人看来,环保主义非常高尚纯洁,是当代最文明、最善良的观念,理应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和相应。看到有人居然反对甚至严厉批评环保主义,拥护者们最强烈的反应可能不是不满,而是困惑:连环保主义都要反对,这都是什么人啊?各种主义都不乏美化自己的言辞。仅看这些赞美之辞,根本无从分辨孰优孰劣。想要明辨是非,就要看看言辞之下,各种主义到底在做什么事。环保主义者干涉企业经营,动辄要求*河蟹*封杀企业甚至整个行业;他们积极主张以环保的名义加税;他们看不惯人类正常的生活方式,斥之为侵害自然,要求*河蟹*制定法律强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们要求*河蟹*在环保上大笔投资,即使毫无经济收益,也乐此不疲,甚至亏损越大,成就感越强,因为这意味着对自然母亲的“奉献”。他们还以自然的名义宣扬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仇恨,喋喋不休地要求富国拿出更多的钱去满足他们“保护自然”的种种异想天开;他们诅咒经济发展,反对人们拥有更丰富更美好的生活……是的,这一切都是在高尚善良的名义下进行的:保护自然啊,保护地球母亲啊,人与自然的和谐啊,为了子孙后代啊,谦逊平等的人生态度啊……但抛开这些美好的词汇,环保主义者的行为方式,和那些粗暴干涉人们生活的文明之敌又有什么区别呢?当然,如此抨击并不能让环保主义者认识到他们的错误所在。必须细致耐心地分析环保主义到底有哪些错误。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优秀的著作问世。捷克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的《环保的暴力》就是其中之一。此书内容深刻、论证有力、厚积发,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在书中,克劳斯从几个方面指出了环保主义的错误所在。接下来我做一番简要的介绍。希望能促使更多的人去阅读原著。书并不厚,但会给你带来很多新知识、新观念,不容错过。

二、杞人忧天的资源枯竭恐惧症在工业革命以前的英格兰,人们长久地陷入森林资源枯竭的恐惧中。简单的计算就可以表明,英国所有森林产出的木材,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取暖需要。能源危机必将到来。这个问题看来是完全无解的。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个问题当然是有解的,那就是开发新的资源——煤炭,以及后来的石油。工业革命的基础之一正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人们不但无须担心冬天无法取暖,反而因为技术的进步,能比过去更加舒适温暖地度过冬天,同时还可以保留大量的森林,而不是统统砍了烧柴。可惜,人们并没有从这种明显的历史案例中学到知识。他们依旧在无谓地为资源枯竭而忧心忡忡,只不过把担忧的目标从森林木材换成了煤炭和石油。环保主义者最爱拿来吓唬人的把戏就是,声称人类“无节制”的生产和生活必将造成资源枯竭,并在未来的某一天让人类两手空空、一筹莫展、坐以待毙。事实是,虽然绝大多数物质在地球上的数量确实都是有限的,但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却是多种资源价格的不断下跌。并且,迄今为止,从来没有因为某一种资源的枯竭,人类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一言以蔽之,所谓的资源枯竭是不存在的。环保主义在这里犯的错误是,他们根本不理解什么是资源。在他们看来,资源是煤炭,是石油,是铁矿,是干净的水,总之,资源是这种或那种物质。但实际上,真正的资源是人,是人头脑中的知识。如果没有现代石化工业,石油就是难以清除、妨碍耕作的垃圾,不但无用,还要耗费其他资源去清理。如果人们没有掌握原子核技术,铀矿将是所在地人们的噩梦,是只会带来莫名疾病的不祥之物。是人及其头脑中不断发展的知识,让一样样物质先后进入资源的清单,并成为财富的源泉。并且,没有任何理由认为这个资源清单将会停止延伸。随着人类知识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物质将会为人们所利用,成为创造财富、改善生活的资源。只要知识在不断进步,资源就不会枯竭。我们唯一要担心的,就是知识的枯竭。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危机。但这却是环保主义者梦寐以求的目标。让人类停止思考、驯服地在地球母亲的怀抱中苟活,这正是环保主义者到处兜售的解决方案,但这恰恰却是造成资源枯竭的最有效办法。三、试图为未来的人解决问题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能力日新月异地提高。今天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做到的事情,过去的人可能耗尽天下之力也不能完成。哥伦布时代的人们,可以想象一日之内就穿行数千公里到达地球另一边吗?杨贵妃时代的人们,可以想象南国的荔枝,极北的贩夫走卒也可以轻松享用吗?环保分子深情吟唱的一首老歌就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我们应该牺牲这个、放弃那个。但在子孙后代必然拥有的强大的、我们今日难以想象的能力面前,我们的牺牲真的那么重要、那么不可或缺吗?会不会我们今日做出了极大牺牲,给子孙后代留下的一些东西,在他们看来,却是不值一钱的废物?这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身处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对社会的快速变迁有了足够的了解。赶着马车在风雪中艰难前行的人们,要为驾驶汽车和高速火车的后代多留下一些草料吗?冬天依赖蜂窝煤、大白菜才能度日的人们,应该为暖气房中、天天吃新鲜蔬菜的后代留存煤块和白菜吗?他们竭力降低生活水平以后省下的那一点物资,放到今天有什么意义吗?如果能对祖先说话,我们会要求他们冬天忍寒受冻为后世节省下一些木柴吗?还是让每一代人去自己解决他们的问题吧。你无法想象未来的人会面临什么问题,你更不能想象他们会具有何种能力。用你今天的能力和知识,去为能力知识比你强上百倍千倍的后人去解决那些你认为他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还有比这更可笑更愚蠢的吗? 况且,环保主义往往要求今天的人们做出重大的牺牲。但是,如果每一代人都做出重大牺牲,那才是对后代人最大的损害。后代人能达到的高度,取决于先人一代代的努力。你活得局促、贫困,只会让后代的起点更低。把你自己的生活过好,尽力发展你的知识和能力,并传诸后人,后代自然会取得比你更高的成就。后世人将面临完全不同的问题,其中许多你完全想象不到,更不可能预先解决。为了后人,牺牲今天,只能是白白的牺牲。人,不是祭品,不是其他人的手段。人是属于自己的。环保主义鼓吹牺牲,看似壮烈,实则愚不可及。

四、环保主义不懂如何把握未来 “未来”可能是环保主义者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仿佛他们才是最关心未来的人。但富有讽刺意义的是,根据他们的观点来看,环保主义者根本不懂如何把握未来,他们不理解未来和现在的关系。虽然不必为了子孙后代牺牲自己,但我们确实需要为了未来在今天就做出长远的打算和安排。不过,这不是当代的新课题。这是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面临的问题。而人们也早已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未来和今天之间,早就有了有效的平衡机制——那就是贴现率。贴现率是衡量未来收入和现在支出之间关系的尺子,是沟通未来收益和现在投资的桥梁。环保主义者对贴现率一无所知。他们提出的拙劣的替代方案就是唠唠叨叨地要求我们无条件地放弃今天,以换取他们许诺的那个未来。如果你一年后可以得到1万元,但你今天就想拿到现金,对不起,你得付出代价,要“贴”出一部分钱去,也就是少拿一部分钱。假设是5%,那么今天你只能得到9500元。反过来说,如果本来你今天就可以得到1万元,但你愿意等上一年再拿到,那就会有别人“贴”给你一部分钱,假设是5%,那么,等上一年以后,你就会得到10500元。你看出来了,这不就是利息吗?对,就是利息。人类社会中之所以会有利息这种现象,就是因为人们不可遏止地认为,现在比未来更重要。你要提前,请付费。你愿意等待,就可以挣钱。也就是说,人们已经用利息这种办法,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建立起了有效的评估和平衡机制。未来很重要,但现在同样重要。是否值得为了未来而舍弃现在的利益,应该放弃多少,可以清晰地计算出来。利率在长时段的力量是惊人的。假设年利率为1%,也就是今天的1元,一年以后将变为1.01元,五年以后变为1.05元多一点,十年以后也不过变为1.10元多一点。看起来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你知道2千年后将变成多少吗?将变成439286205.1元。这等于是在告诉你,即使是在1%的年利率下——这是很低的利率,为了2千年后的将近4亿4千万,你今天只应该牺牲1元,如果你今天牺牲了2元,那就是亏了,就是不合算。不要煽情地说什么长远打算,说什么未来更重要。用利率进行的计算已经告诉了我们应该做什么、做多少。现在去想想环保分子打算让我们牺牲多少。比如他们鼓吹的减排计划,动辄就要耗费数千亿,为了什么呢?为了确保某些小岛的海岸线不发生变化,确保上百年后北极熊还有冰块可玩!重要的是,在环保主义者鼓吹的牺牲计划中,我们根本没有看到任何起码的计算,告诉我们他们假设的利率是多少,并因此证明他们牺牲现在确保未来的正当性。环保主义者实际上是在假设利率为零甚至是负数。而整个人类历史都对这个假设说不。

五、环保主义不知如何解决复杂问题在总结计划经济失败的原因时,人们不得不佩服米瑟斯、哈耶克的洞见。他们在很多年前就指出了计划经济必然失败的原因,那就是:社会、经济这种系统太复杂,任何中央集中管理体制都必然失败。唯一的解决之道是个人自由和分散决策。这应该成为人人皆知的常识才好——可惜现在还远远不是。人们在处理自己面对的问题时,往往会采取周密设计、总体安排、有计划有步骤的解决办法,但这种办法只能用来解决那些比较简单、局部的问题。当问题的范围扩展到经济、气候这种复杂系统时,就不可能有任何单个人或组织的大脑能够做出整体上的安排和解决了。经济系统非常复杂,表现之一是无人可以准确预测股市。自然环境和气候也很复杂。至今,长期的天气预报仍然是没有解决的难题。即使是短期天气预报,也只能做出概率性预测,而不可能有精确的预测。地震,则已经被科学家证明是不可预测的。那么,对这种复杂系统怎么办呢?简单来说就是,在中央层面,什么也不做,放任个人在各自的小范围内去分散地解决问题。这种办法看上去很孱弱,但实际上却很有效、很强劲。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有效的办法。环保主义者犯了和计划经济者同样的错误。面对自然这种超级复杂的系统,他们希望在中央层面给出解决方案。他们召开各种全球性会议,他们促成国家间气候问题的对话和协议。环保主义者认为,决策者的层次越高,拿出来的解决方案越有效。做出决定的*河蟹*力越大,越能尽快解决问题。但他们正好做反了,南辕北辙了。面对自然环境和气候这样的复杂系统,决策者层次高低和权力大小,和解决方案的有效性丝毫也没有关系。而且,权力越大,惹祸越大。相反,让面对具体问题的人去分别解决他们的问题。这些细碎的、分散的、影响力有限的解决方案,通过自由交易融合到一起,反而会成为最佳的整体解决方案。并没有人为工业革命设计出采用煤炭和蒸汽机这样的解决方案。但无数企业家、工程师、工人、矿产主、农民的分散行动和互动,最终却为世界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的发展道路。同样的问题如果交给手握大权的政治力量,提出的解决方案只会是强制减少人口和实行木材配给制。类似的解决方案除了给世界带来无尽的灾难以外,还会有其他结果吗?人类在这方面的血泪教训,还不够多吗?总结:环保主义破坏环境,正因为有上述那么多知识和观念上的错误,所以,不管环保主义者多么努力和热心,多么正直和诚恳,他们都不可能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标。环保主义的错误观点,迫使人们在错误的方向上耗费了巨额资金和资源——比如迫使企业投巨资减少碳排放,迫使人们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垃圾分类,推动注定失败的生态能源技术研发……这些资金和资源如果以正确的方式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本来可以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让环境大大改善。现在以牺牲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代价,却对环境保护只起到微小作用,或者根本毫无作用,有的甚至起到负作用,反而让环境进一步恶化。除了破坏自然环境以外,环保主义更严重的危害是,破坏了人们须臾不可离的社会环境。他们致力于打造更少自由、更多强制的世界,让人们的生活日益紧张和局促,增加人们正常生活的心理压力,刻意制造出生活的负罪感。这一切都在日益恶化比自然环境重要得多的社会环境。 环保主义,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河蟹*的当代版本,那种*河蟹*的核心观念就是反对个人自由选择,主张用强制替代自由。同时,环保主义还是伪科学、政客把戏、迷信、不当牟利等一大堆玩意儿的大杂烩。无论烹煮的火力有多猛,由于食材太差,这个大杂烩只能是难以下咽,味道可憎。 总之,就保护自然环境来说,有环保主义,不如没有。如果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环保主义,我们今天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一定会更好。

目前有一种现象,一个东西出来,如果动静很大。就一定有两批人站出来,要么旗帜鲜明的支持,要么旗帜鲜明的反对,在互掐中,将各自的观点极端化。比如早前的爱国,等等。这样不好,我希望大家不要跳进这个漩涡里。我们不需要以这种方式秀存在。

巴士,那个话题到此为止吧。其实你我都懂的。 最近看了巴菲特给股东的信,和你交流下感受,。 1,短期看,股市的波动总是很大,而货币或者债券的波动就很小。这就给人一个错觉,股市的风险更大。但其实,波动并不等于风险。长期看,社会是发展的,股市的趋势是向上的。而货币尽管看不见波动,但长期趋势却是铁定贬值的。所以,长期看投资股市反而风险是小的。 2,正是由于股市的短期波动很大,而长期趋势向上。因此,所谓的股市风险,其实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怎么讲?如果我们陷入短期的炒作,风险就并不来自于上市公司本身,而来自于我们对短期股价波动判断的正确率上。 3,即使是买伯克希尔的股票,也要有合理的价格。

2015-03-03

我们这样的国情下,预算没有监督。即使有监督了,在环保的幌子下,也没有人审核。最后就是个黑洞。深圳的一条观澜河常年治理,累计投入几十亿。还是臭的黑的。这钱花哪去了?用手一指那河水,都顺着河流走了,连个声音都没听到。我们的各级官员非常喜欢这种环保治理工作。前几年全国各地投巨资建立的污水处理厂,因为各种原因,基本都成了荒废的垃圾。深圳大部分的环保路灯,干脆就直接接电线了,风扇和太阳的部分能成了摆设

问:明白兄的思维角度:就是反对借治理污染之名花钱去创造另一个污染。这也是对的!爱酒兄的切入点是关注污染源头。也是正确的!

答:因为你说的我100%都同意,我就没必要再随声附和了。我再说等于是废话了。你的角度是主流,我多开辟一个角度,作为辅助,补充完善你的观点。几年前,深圳的汽车用油就比全国每升要贵几分钱。为什么?因环保之名,深圳的汽油统一添加了一种所谓添加剂。可以减少污染。但是从来就没有一个机构做一个实验,添加了这个东西究竟减少没减少排放。政府顺应了民意,在环保的名义下,用户觉得多花点就多花点,为了环保嘛。赚钱的是那家生产添加剂的企业。 深圳的环保路灯更有创意,上面一个太阳能,外加一个风扇,你看,多环保?又可以用风、又可以用太阳能。价格是多少?3.7万一个。每个路灯每天用电多少?4.5度。而且,还要接城市用电。因为他的维修率非常高,小太阳能的转换器总是坏,合计下来节点不到2度,按照深圳每度0.68元算,可以节电费1.4元,一年节电500块,3.7万元大概可以72年收回。你问下路灯工人就知道了,这个路灯安装后,增加了他们很大的工作量,整天坏!

网友(爱酒人): 您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跟空前的唤起老百姓环保意识来说,这不算什么。花钱花在环保上变垃圾,也比花在炼钢做垃圾强。而且您有没有再深里想一想,当人们开始关心关注环境的时候,人权意识开始更深层次的觉醒?关心环境,开始关心自己,继而开始关心政府做了什么,这要比漠不关心好很多?我自己是一个个案,我相信像我这样的个案有千千万万,因为这个片子生态意识开始觉醒。

答:爱酒,你觉得这两件事是不对立的吗?你们呼吁环保的同时。有人理性的监督不要盲目一窝蜂上马环保项目。这两件事一点都不对立。并不是有你没我的事情吧。可以同时进行。

如果你们觉得我说的目的是反对环保,那可能是我的表达有误。

我国信开户,一直不知手续费是多少,到了2000年的时候,才知道是万分之十五,2005年给我降到万8也没通知我我,前几年在银行遇到华泰的业务员,告诉他们都是万3,我当时一算,5000多点,我也该把股票抛了,抛100万的股票,我就可以少交手续费1200块。我就到国信转户,没想到国信立刻就给我降到万3,还给了我5000块加油卡。我就想吧,我投100万十年八年的能赚几十万上百万,人家才赚300块,真不好意思。

2015-03-04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转)(2014)

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

2014年伯克希尔的净值增长了183亿美元,公司A类和B类股的每股账面价值增长8.3%。在过去的50年中(即现任管理层上任以来),公司每股账面价值已从19美元增至146186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折合为19.4%。在本管理层任期之内,我们始终在以标普500指数的年度变化衡量伯克希尔每股账面价值,概因账面价值指标尽管略显粗粝,但毕竟是评判公司内在价值的有用跟踪指标。在本管理层接手的最初岁月中,公司账面价值与内在价值之间并无如当今所见的差距。其原因在于,当年伯克希尔的大部分资产都是可随时反应其当前市值的有价证券。在华尔街地界,有关资产账面价值的计算总是要遵循“市值”原则。

如今公司的重点已转向持有或经营大型企业。其资产价值远超过基于成本所测算的结存价值。但不管这些企业的价值获得了多大提升,其中资产价值却从未向上调整。因此伯克希尔本身的内在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鸿沟日渐拉大。鉴于此,我们在首页中的表现指标表中增列了新的数据,即伯克希尔股价的历史变动。在此必须强调,市场价格从短期来看是有其缺陷的。股价的月度甚至年度变动都可能是非理性的,因此无法衡量企业内在价值的变化。

但如果从长期看,股价和内在价值总是趋于吻合。伯克希尔的副主席、我的合伙人查理-芒格以及本人均对此深信不疑:在我们看来,伯克希尔股价在过去50年里所录得的1826163%涨幅大致是本公司内在价值变化的公正反应。伯克希尔过去一年表现在过去一年,伯克希尔在几乎所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成绩,仅有一处例外。重点成绩如下:伯克希尔旗下最大的非保险企业,即“强力五家”,在2014年录得了创历史记录的124亿美元税前利润[2],

较2013年增加16亿美元。这强力军团具体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前身为中美能源)、BNSF、IMC(本人曾称其为ISCAR)、路博润和玛蒙集团。在这五家之中,只有去年盈利3.93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是十年之前就在旗下的“老成员”。我们是用全额现金收购的方式将其余三家收入旗下,在收购第五家BNSF时,我们用现金支付了70%的收购额,并采用增发伯克希尔股票的方式支付余款。为此公司股本扩大了6.1%。换言之,公司在过去十年从这五家公司获得了年均120亿美元的回报,但公司的股本仅仅出现了略微的摊薄。这样的结果才符合我们的目标:即不仅要增加整体盈利,而且还要增加每股营收。如果美国经济在2015年继续复苏,我们预计来自“强力五家”的盈利也将继续增长。鉴于集团业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补强收购”,来自五家的盈利增幅有望达到10亿美元。2014年的坏消息也来自这强力五家,但与盈利无关。在过去一年,BNSF的服务令许多客户失望。这些运输企业都有赖于铁路线的顺畅运营,铁路线的运营不畅将严重损害其业务。到目前为止,BNSF依然是伯克希尔最重要的非保险类子公司,为改善其运营表现,(笔者:这家公司非常有趣,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或许这家公司能对2023年的部分中特估标的有启发。)

我们将在2015年投入60亿美元。该投入超出铁路经营企业单年度投入历史最高额将近50%,因此无论从收入、盈利还是减值准备各项比较指标看,这样的投入都堪称空前。当然去年天气状况尤为恶劣,而恶劣天气客观上会引发铁路运营的各种问题,但我们将竭尽所能将铁路服务水准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铁路扩建升级工程难免会影响到现有的运行。但可喜的是,对铁路的大力投入在近期已初显成效。BNSF去年最后一季度的运营数据较全年数据出现了明显的改善。我们所持有的诸多小型非保险类企业在去年总共录得51亿美元利润,较2013年的47亿美元有了较大增长。

与旗下强力五家类似,来自这些企业的盈利也有望在2015年继续增长。在这类企业中,有两家企业盈利在4亿-6亿美元;有六家企业盈利在2.5亿-4亿美元;另有七家盈利在1亿-2.5亿美元。此类企业的数量和盈利都将增长。这类企业的成长没有终点线。伯克希尔的庞大保险产业在2014年继续实现了承保盈利,这也是连续13年保持承保盈利,此外保险浮存资金规模也继续扩大。在过去12年时间里,我们的保险浮存资金规模从410亿美元增长至840亿美元,尽管这些资金的所有权并不在公司,但我们却将其投资来为伯克希尔创造盈利。尽管浮存资金的营收和规模并不纳入伯克希尔的盈利,但庞大浮存资金的存在却可使我们持有大量资产并产生可观投资收益。同时,我们在12年间实现了240亿美元的承保盈利,包括2014年实现的27亿美元。而这一切的开端就是我们在1967年以860万美元对国民赔偿保险公司的收购。在我和查理探寻新的并购机会的同时,我们的许多子公司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补强收购”。去年这方面的成果尤为丰硕:我们签订了31项补强收购协议,预计耗资总额将达到78亿美元。这些并购交易的单个规模在40万美元至29亿美元不等。但其中最大的一项收购,即对金霸王(Duracell)收购案,预计要等到今年下半年才可完成。Duracell在收购完成后将归入玛蒙集团。我和查理都鼓励补强收购,只要价格合理(大部分并购的要约价格并不合理)。这些并购对象所投资的业务正好与我们的现有业务配套,并购之后将由我们的专业管理团队接管。这意味着我们无需大费周章去整合即可获得盈利回报,对于这样的天然搭配我们总是乐见其成。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大量的补强并购。

两年之前,我的好友豪尔赫-保罗-雷曼(Jorge Paulo Lemann)邀请伯克希尔参与其3G资本集团对亨氏集团的收购。对此我毫无犹豫地表示同意:当时我就知道,无论从个人关系角度还是财务投资角度看,本次合伙必然顺利舒心。最后事情发展也大致如此。在此我必须承认,由董事长毕林(Alex Behring)和首席执行官贝尔纳多-赫斯(Bernardo Hees)搭档管理亨氏集团要远远好过让我赤膊上阵。即便当他们的业绩远远超越同侪,他们还是为自己设定了严苛标准并且从不自满。我们还将与3G资本继续合作。有时我们只是扮演财务投资人的角色,例如在最近汉堡王对Tim Hortons咖啡连锁店的收购案中。当然我们青睐的方式还是成为永久股权投资者(当然在某些案例中,股权投资者也要为并购出资)。但不管具体并购结构如何,我们对与豪尔赫-保罗和合作感到十分高兴。伯克希尔也和玛氏及Leucadia保持了良好的伙伴关系,我们也将与这些伙伴或其他伙伴结成新的合作关系。但不管是作为纯粹的财务投资者还是股权伙伴,我们都希望所参与的任何交易都是友善和谐的。10月份,我们签署了收购Van Tuyl汽车经销网络,该网络有78家汽车经销商且运营良好。在若干年前,我曾与该公司的所有者Larry Van Tuyl有过一面之缘。当时他决定说,如果某天他要卖掉公司,那么他希望买家就是伯克希尔。本次收购在近期已经完成,现在我们也算是“汽车人”了。Larry和他的父亲Cecil用了62年时间来建立起这样的产业,他们的策略就是让所有的本地管理人员都成为最后的股东和和合伙人。这样的策略帮助该公司应对了无数的风雨挑战。Van Tuyl目前是全美第五大汽车经销集团,单位经销商的销售额远超行业平均。近年来,JeffRachor正辅佐Larry,这样的搭配还将持续。目前全美国有17000家汽车经销商,而经销商所有权的变更总是要获得汽车制造商的同意。伯克希尔所要做的,就要是要让汽车制造商支持伯克希尔去收购更多的汽车经销商。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我们能以合理的价格去收购更多的汽车经销商,那么我们的汽车经销业务规模将很快会在VanTuyl每年90亿美元销售额的基础上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在收购完成VanTuyl之后,如果旗下企业都算作独立企业,那么伯克希尔目前已经持有《财富》500强企业中的“九家半”(亨氏集团算半家)。这意味着我们还有490家半等着去收购。此言既出,驷马难追!

2014年,我们的子公司总计在生产设备上投入了创纪录的150亿美元,超过折旧费用两倍多。其中大约有90%的资金是用在了美国国内。尽管我们会开展海外投资,但公司发展机遇的主矿脉还是绵延在美国。我们深信,与依然潜藏在地下的宝藏规模相比,目前所开采的宝藏仅为沧海一粟。苍天垂青,我和查理生来就是美国公民,我们对此如天赐之福般的“美国人优势”永怀感念。伯克希尔的年终员工总数,如果将亨氏集团的包括在内,达到了340499人,这比一年前增加了9754人。在此更要自豪指出,公司总部人数并未增加(依然停留在25人)。诸位不必惊慌。去年伯克希尔对“四大投资对象”均有增持,即美国运通可口可乐IBM富国银行。我们增持了IBM的股票(持股比例从2013年底的6.3%上升至去年底的7.8%),此外我们在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和富国银行的持股比例也有了增加。

全部讨论

01-02 13:15

11怎么没有?

01-24 11:20

股市的总体估值是利率的倒数。银行降息,对大盘的估值具有抬升的作用。
每个人的脑袋其实就是一台电脑,这台电脑拥有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程序(世界观,价值观,学识,阅历,自身所处环境等决定这个程序),每当我们要做出某种选择或者决定的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的输入你认为重要的各种参数,这个程序就会把它们进行归类和取舍,最后这台电脑会给你一个对你最有利的指令。这台电脑人人都有,型号却人人不同。这台电脑的程序随着你的成长在不断的自我修改,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复杂的问题,你输入电脑的参数越来越简单,电脑运算的结果越来越清晰和直接。
真正的资源是人,是人头脑中的知识。

散户乙150228-150304

/

01-04 09:30

2015-02-28
闲来无事,我也扯一扯老窖的股价。特别声明,仅供参考。 2015年1月9日星期五,老窖收盘21.42元 。当晚老窖公布了业绩预警以及新丢3.5亿的公告。1月12日星期一,老窖19.5元跳空低开最终19.37元收盘,换手超过6%,创近期成交天量。第二天看报道,机构共抛出数亿元。按我的观察,有点先知先觉的机构早在之前就不断地抛出了。1月12日抛出的机构是属于比较坚定的筹码。之后,老窖的股价基本就在20元以下徘徊,最低到了18元。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整,在公布大股东增持后,重返20以上。 现在回头看,老窖是在重大利空下,在比较坚定的筹码松动后被砸到20元以下的。之后,在散户以及大股东用了一个月时间又买了上来。所以,理论上讲,如果以后不再有像1月9日那样的重大利空,就很难再有新的机构筹码大举抛出了。所以,理论上说,老窖在随后一段时间的波动中,20块钱左右就是它新的底部区域。
股市的总体估值是利率的倒数。银行降息,对大盘的估值具有抬升的作用。 具体到银行股,按照目前的市场资金的实际情况,银行一定会上浮存款利率的。从利差角度,对银行来说会有所减小。轻微影响利润。但对银行股价向下的影响,很可能被市场整体估值向上所抵消。
如果一提白酒行业,你本能的想到的是高端白酒市场。高端白酒市场集中度极高,买就一定要买龙头。但是,毕竟酱香和浓香不是一个香型,茅台再牛逼,喜欢浓香的基本消费群体还在,而且在可见的未来几年,市场规模也就4万吨左右。所以,茅台的扩张速度,可能不如预期那么快。 如果一提白酒行业,你想到的是中端酒。中端市场大概每年有40万吨左右的市场,集中度很低,足可以养活十几家企业。这里面大多都是区域龙头。如果硬要找一个龙头,只能看谁的量大,这几年洋河发展很快,如果要买的话,就买洋河(我这里没有考虑性价比的因素) 如果一提白酒行业,你想到的是100块以下的中低端酒。中低端酒是蓝海,每年大概是500万吨的市场份额,据说养活了近1万家企业,这里面就没有什么要买就买龙头的定律了。 如果一提白酒,你想到的是高中低端市场一个整体,再考虑以往的盈利能力,和分红比例以及性价比。老窖就会自然出现在你的面前。 所以,我当初考虑买白酒股,就是茅台,洋河和老窖。
我们每个人的脑袋其实就是一台电脑,这台电脑拥有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程序(世界观,价值观,学识,阅历,自身所处环境等决定这个程序),每当我们要做出某种选择或者决定的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的输入你认为重要的各种参数,这个程序就会把它们进行归类和取舍,最后这台电脑会给你一个对你最有利的指令。这台电脑人人都有,型号却人人不同。为什么周边的同学,同事很多,却偏偏和这几个是好朋友?为什么世界上的男女女千千万,却选了这个做自己的老公或者老婆?大学毕业后可以从事很多职业,为什么最后选了这一行?为什么股市那么多股票,却选了这几只?都是这台电脑在你不知不觉中做出的指令。最简单的例子,你问一个老公爱他老婆什么?为什么娶她?往往一时间张口结舌不知怎么回答,难道人生如此大事,他开始没想清楚吗?不是!因为我们只是执行了电脑最后的决定,却没有太记住当初输入的诸多参数。 这台电脑的程序随着你的成长在不断的自我修改,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复杂的问题,你输入电脑的参数越来越简单,电脑运算的结果越来越清晰和直接。 为什么金华的朋友说的话,有人觉得很好,有人却觉得并不好。为什么十年觉得有的人和他的理念很接近,说话很投机,而有些就格格不入?我发现,即使你认为最荒谬可笑的人,也会有很多同道中人。其实,是他们的电脑程序接近而已。程序不同,得出的结果必然不同。在结果上纠结,辩论,想辩个谁是谁非是不可能的。巴勒斯塔和以色列都认为自己是为正义而战。现在世界上最难解决的问题,无一不是因为程序不同。程序可以改变吗?程序是一个人由小到大一点一滴、潜移默化、融入到血液里形成的,外人想改变?谈何容易!
2015-03-02
真理跨前半步就是谬误。大方向错误的谬误,很容易识别。危害大的往往是以真理作为基础的谬误。在100%的真理基础上延伸出1%的谬误,是危害最大的。
我个人觉得,环保,应作为一种个人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应该被倡导,被鼓励,并成为一种时尚。我们很难说的清楚,在欧美发达国家,是先有全民的环保意识,还是先有企业、政府的下定决心减排。 巴士站,我转一篇文章,供你参考。首先,我对这篇文章里的很多观点是持有反对态度的,就像它过于极端的否定了环保理念一样,,它也提到了一些极端的环保主义思潮。
我再一次声明,这篇文章里的很多观点我是不同意的,我认为它过于极端了。 在许多人看来,环保主义非常高尚纯洁,是当代最文明、最善良的观念,理应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和相应。看到有人居然反对甚至严厉批评环保主义,拥护者们最强烈的反应可能不是不满,而是困惑:连环保主义都要反对,这都是什么人啊?各种主义都不乏美化自己的言辞。仅看这些赞美之辞,根本无从分辨孰优孰劣。想要明辨是非,就要看看言辞之下,各种主义到底在做什么事。环保主义者干涉企业经营,动辄要求*河蟹*封杀企业甚至整个行业;他们积极主张以环保的名义加税;他们看不惯人类正常的生活方式,斥之为侵害自然,要求*河蟹*制定法律强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们要求*河蟹*在环保上大笔投资,即使毫无经济收益,也乐此不疲,甚至亏损越大,成就感越强,因为这意味着对自然母亲的“奉献”。他们还以自然的名义宣扬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仇恨,喋喋不休地要求富国拿出更多的钱去满足他们“保护自然”的种种异想天开;他们诅咒经济发展,反对人们拥有更丰富更美好的生活……是的,这一切都是在高尚善良的名义下进行的:保护自然啊,保护地球母亲啊,人与自然的和谐啊,为了子孙后代啊,谦逊平等的人生态度啊……但抛开这些美好的词汇,环保主义者的行为方式,和那些粗暴干涉人们生活的文明之敌又有什么区别呢?当然,如此抨击并不能让环保主义者认识到他们的错误所在。必须细致耐心地分析环保主义到底有哪些错误。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优秀的著作问世。捷克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的《环保的暴力》就是其中之一。此书内容深刻、论证有力、厚积发,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在书中,克劳斯从几个方面指出了环保主义的错误所在。接下来我做一番简要的介绍。希望能促使更多的人去阅读原著。书并不厚,但会给你带来很多新知识、新观念,不容错过。
二、杞人忧天的资源枯竭恐惧症在工业革命以前的英格兰,人们长久地陷入森林资源枯竭的恐惧中。简单的计算就可以表明,英国所有森林产出的木材,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取暖需要。能源危机必将到来。这个问题看来是完全无解的。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个问题当然是有解的,那就是开发新的资源——煤炭,以及后来的石油。工业革命的基础之一正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人们不但无须担心冬天无法取暖,反而因为技术的进步,能比过去更加舒适温暖地度过冬天,同时还可以保留大量的森林,而不是统统砍了烧柴。可惜,人们并没有从这种明显的历史案例中学到知识。他们依旧在无谓地为资源枯竭而忧心忡忡,只不过把担忧的目标从森林木材换成了煤炭和石油。环保主义者最爱拿来吓唬人的把戏就是,声称人类“无节制”的生产和生活必将造成资源枯竭,并在未来的某一天让人类两手空空、一筹莫展、坐以待毙。事实是,虽然绝大多数物质在地球上的数量确实都是有限的,但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却是多种资源价格的不断下跌。并且,迄今为止,从来没有因为某一种资源的枯竭,人类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一言以蔽之,所谓的资源枯竭是不存在的。环保主义在这里犯的错误是,他们根本不理解什么是资源。在他们看来,资源是煤炭,是石油,是铁矿,是干净的水,总之,资源是这种或那种物质。但实际上,真正的资源是人,是人头脑中的知识。如果没有现代石化工业,石油就是难以清除、妨碍耕作的垃圾,不但无用,还要耗费其他资源去清理。如果人们没有掌握原子核技术,铀矿将是所在地人们的噩梦,是只会带来莫名疾病的不祥之物。是人及其头脑中不断发展的知识,让一样样物质先后进入资源的清单,并成为财富的源泉。并且,没有任何理由认为这个资源清单将会停止延伸。随着人类知识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物质将会为人们所利用,成为创造财富、改善生活的资源。只要知识在不断进步,资源就不会枯竭。我们唯一要担心的,就是知识的枯竭。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危机。但这却是环保主义者梦寐以求的目标。让人类停止思考、驯服地在地球母亲的怀抱中苟活,这正是环保主义者到处兜售的解决方案,但这恰恰却是造成资源枯竭的最有效办法。三、试图为未来的人解决问题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能力日新月异地提高。今天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做到的事情,过去的人可能耗尽天下之力也不能完成。哥伦布时代的人们,可以想象一日之内就穿行数千公里到达地球另一边吗?杨贵妃时代的人们,可以想象南国的荔枝,极北的贩夫走卒也可以轻松享用吗?环保分子深情吟唱的一首老歌就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我们应该牺牲这个、放弃那个。但在子孙后代必然拥有的强大的、我们今日难以想象的能力面前,我们的牺牲真的那么重要、那么不可或缺吗?会不会我们今日做出了极大牺牲,给子孙后代留下的一些东西,在他们看来,却是不值一钱的废物?这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身处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对社会的快速变迁有了足够的了解。赶着马车在风雪中艰难前行的人们,要为驾驶汽车和高速火车的后代多留下一些草料吗?冬天依赖蜂窝煤、大白菜才能度日的人们,应该为暖气房中、天天吃新鲜蔬菜的后代留存煤块和白菜吗?他们竭力降低生活水平以后省下的那一点物资,放到今天有什么意义吗?如果能对祖先说话,我们会要求他们冬天忍寒受冻为后世节省下一些木柴吗?还是让每一代人去自己解决他们的问题吧。你无法想象未来的人会面临什么问题,你更不能想象他们会具有何种能力。用你今天的能力和知识,去为能力知识比你强上百倍千倍的后人去解决那些你认为他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还有比这更可笑更愚蠢的吗? 况且,环保主义往往要求今天的人们做出重大的牺牲。但是,如果每一代人都做出重大牺牲,那才是对后代人最大的损害。后代人能达到的高度,取决于先人一代代的努力。你活得局促、贫困,只会让后代的起点更低。把你自己的生活过好,尽力发展你的知识和能力,并传诸后人,后代自然会取得比你更高的成就。后世人将面临完全不同的问题,其中许多你完全想象不到,更不可能预先解决。为了后人,牺牲今天,只能是白白的牺牲。人,不是祭品,不是其他人的手段。人是属于自己的。环保主义鼓吹牺牲,看似壮烈,实则愚不可及。
四、环保主义不懂如何把握未来 “未来”可能是环保主义者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仿佛他们才是最关心未来的人。但富有讽刺意义的是,根据他们的观点来看,环保主义者根本不懂如何把握未来,他们不理解未来和现在的关系。虽然不必为了子孙后代牺牲自己,但我们确实需要为了未来在今天就做出长远的打算和安排。不过,这不是当代的新课题。这是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面临的问题。而人们也早已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未来和今天之间,早就有了有效的平衡机制——那就是贴现率。贴现率是衡量未来收入和现在支出之间关系的尺子,是沟通未来收益和现在投资的桥梁。环保主义者对贴现率一无所知。他们提出的拙劣的替代方案就是唠唠叨叨地要求我们无条件地放弃今天,以换取他们许诺的那个未来。如果你一年后可以得到1万元,但你今天就想拿到现金,对不起,你得付出代价,要“贴”出一部分钱去,也就是少拿一部分钱。假设是5%,那么今天你只能得到9500元。反过来说,如果本来你今天就可以得到1万元,但你愿意等上一年再拿到,那就会有别人“贴”给你一部分钱,假设是5%,那么,等上一年以后,你就会得到10500元。你看出来了,这不就是利息吗?对,就是利息。人类社会中之所以会有利息这种现象,就是因为人们不可遏止地认为,现在比未来更重要。你要提前,请付费。你愿意等待,就可以挣钱。也就是说,人们已经用利息这种办法,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建立起了有效的评估和平衡机制。未来很重要,但现在同样重要。是否值得为了未来而舍弃现在的利益,应该放弃多少,可以清晰地计算出来。利率在长时段的力量是惊人的。假设年利率为1%,也就是今天的1元,一年以后将变为1.01元,五年以后变为1.05元多一点,十年以后也不过变为1.10元多一点。看起来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你知道2千年后将变成多少吗?将变成439286205.1元。这等于是在告诉你,即使是在1%的年利率下——这是很低的利率,为了2千年后的将近4亿4千万,你今天只应该牺牲1元,如果你今天牺牲了2元,那就是亏了,就是不合算。不要煽情地说什么长远打算,说什么未来更重要。用利率进行的计算已经告诉了我们应该做什么、做多少。现在去想想环保分子打算让我们牺牲多少。比如他们鼓吹的减排计划,动辄就要耗费数千亿,为了什么呢?为了确保某些小岛的海岸线不发生变化,确保上百年后北极熊还有冰块可玩!重要的是,在环保主义者鼓吹的牺牲计划中,我们根本没有看到任何起码的计算,告诉我们他们假设的利率是多少,并因此证明他们牺牲现在确保未来的正当性。环保主义者实际上是在假设利率为零甚至是负数。而整个人类历史都对这个假设说不。
五、环保主义不知如何解决复杂问题在总结计划经济失败的原因时,人们不得不佩服米瑟斯、哈耶克的洞见。他们在很多年前就指出了计划经济必然失败的原因,那就是:社会、经济这种系统太复杂,任何中央集中管理体制都必然失败。唯一的解决之道是个人自由和分散决策。这应该成为人人皆知的常识才好——可惜现在还远远不是。人们在处理自己面对的问题时,往往会采取周密设计、总体安排、有计划有步骤的解决办法,但这种办法只能用来解决那些比较简单、局部的问题。当问题的范围扩展到经济、气候这种复杂系统时,就不可能有任何单个人或组织的大脑能够做出整体上的安排和解决了。经济系统非常复杂,表现之一是无人可以准确预测股市。自然环境和气候也很复杂。至今,长期的天气预报仍然是没有解决的难题。即使是短期天气预报,也只能做出概率性预测,而不可能有精确的预测。地震,则已经被科学家证明是不可预测的。那么,对这种复杂系统怎么办呢?简单来说就是,在中央层面,什么也不做,放任个人在各自的小范围内去分散地解决问题。这种办法看上去很孱弱,但实际上却很有效、很强劲。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有效的办法。环保主义者犯了和计划经济者同样的错误。面对自然这种超级复杂的系统,他们希望在中央层面给出解决方案。他们召开各种全球性会议,他们促成国家间气候问题的对话和协议。环保主义者认为,决策者的层次越高,拿出来的解决方案越有效。做出决定的*河蟹*力越大,越能尽快解决问题。但他们正好做反了,南辕北辙了。面对自然环境和气候这样的复杂系统,决策者层次高低和权力大小,和解决方案的有效性丝毫也没有关系。而且,权力越大,惹祸越大。相反,让面对具体问题的人去分别解决他们的问题。这些细碎的、分散的、影响力有限的解决方案,通过自由交易融合到一起,反而会成为最佳的整体解决方案。并没有人为工业革命设计出采用煤炭和蒸汽机这样的解决方案。但无数企业家、工程师、工人、矿产主、农民的分散行动和互动,最终却为世界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的发展道路。同样的问题如果交给手握大权的政治力量,提出的解决方案只会是强制减少人口和实行木材配给制。类似的解决方案除了给世界带来无尽的灾难以外,还会有其他结果吗?人类在这方面的血泪教训,还不够多吗?总结:环保主义破坏环境,正因为有上述那么多知识和观念上的错误,所以,不管环保主义者多么努力和热心,多么正直和诚恳,他们都不可能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标。环保主义的错误观点,迫使人们在错误的方向上耗费了巨额资金和资源——比如迫使企业投巨资减少碳排放,迫使人们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垃圾分类,推动注定失败的生态能源技术研发……这些资金和资源如果以正确的方式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本来可以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让环境大大改善。现在以牺牲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代价,却对环境保护只起到微小作用,或者根本毫无作用,有的甚至起到负作用,反而让环境进一步恶化。除了破坏自然环境以外,环保主义更严重的危害是,破坏了人们须臾不可离的社会环境。他们致力于打造更少自由、更多强制的世界,让人们的生活日益紧张和局促,增加人们正常生活的心理压力,刻意制造出生活的负罪感。这一切都在日益恶化比自然环境重要得多的社会环境。 环保主义,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河蟹*的当代版本,那种*河蟹*的核心观念就是反对个人自由选择,主张用强制替代自由。同时,环保主义还是伪科学、政客把戏、迷信、不当牟利等一大堆玩意儿的大杂烩。无论烹煮的火力有多猛,由于食材太差,这个大杂烩只能是难以下咽,味道可憎。 总之,就保护自然环境来说,有环保主义,不如没有。如果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环保主义,我们今天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一定会更好。
目前有一种现象,一个东西出来,如果动静很大。就一定有两批人站出来,要么旗帜鲜明的支持,要么旗帜鲜明的反对,在互掐中,将各自的观点极端化。比如早前的爱国,等等。这样不好,我希望大家不要跳进这个漩涡里。我们不需要以这种方式秀存在。
巴士,那个话题到此为止吧。其实你我都懂的。 最近看了巴菲特给股东的信,和你交流下感受,。 1,短期看,股市的波动总是很大,而货币或者债券的波动就很小。这就给人一个错觉,股市的风险更大。但其实,波动并不等于风险。长期看,社会是发展的,股市的趋势是向上的。而货币尽管看不见波动,但长期趋势却是铁定贬值的。所以,长期看投资股市反而风险是小的。 2,正是由于股市的短期波动很大,而长期趋势向上。因此,所谓的股市风险,其实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怎么讲?如果我们陷入短期的炒作,风险就并不来自于上市公司本身,而来自于我们对短期股价波动判断的正确率上。 3,即使是买伯克希尔的股票,也要有合理的价格。
2015-03-03
我们这样的国情下,预算没有监督。即使有监督了,在环保的幌子下,也没有人审核。最后就是个黑洞。深圳的一条观澜河常年治理,累计投入几十亿。还是臭的黑的。这钱花哪去了?用手一指那河水,都顺着河流走了,连个声音都没听到。我们的各级官员非常喜欢这种环保治理工作。前几年全国各地投巨资建立的污水处理厂,因为各种原因,基本都成了荒废的垃圾。深圳大部分的环保路灯,干脆就直接接电线了,风扇和太阳的部分能成了摆设
问:明白兄的思维角度:就是反对借治理污染之名花钱去创造另一个污染。这也是对的!爱酒兄的切入点是关注污染源头。也是正确的!
答:因为你说的我100%都同意,我就没必要再随声附和了。我再说等于是废话了。你的角度是主流,我多开辟一个角度,作为辅助,补充完善你的观点。几年前,深圳的汽车用油就比全国每升要贵几分钱。为什么?因环保之名,深圳的汽油统一添加了一种所谓添加剂。可以减少污染。但是从来就没有一个机构做一个实验,添加了这个东西究竟减少没减少排放。政府顺应了民意,在环保的名义下,用户觉得多花点就多花点,为了环保嘛。赚钱的是那家生产添加剂的企业。 深圳的环保路灯更有创意,上面一个太阳能,外加一个风扇,你看,多环保?又可以用风、又可以用太阳能。价格是多少?3.7万一个。每个路灯每天用电多少?4.5度。而且,还要接城市用电。因为他的维修率非常高,小太阳能的转换器总是坏,合计下来节点不到2度,按照深圳每度0.68元算,可以节电费1.4元,一年节电500块,3.7万元大概可以72年收回。你问下路灯工人就知道了,这个路灯安装后,增加了他们很大的工作量,整天坏!
网友(爱酒人): 您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跟空前的唤起老百姓环保意识来说,这不算什么。花钱花在环保上变垃圾,也比花在炼钢做垃圾强。而且您有没有再深里想一想,当人们开始关心关注环境的时候,人权意识开始更深层次的觉醒?关心环境,开始关心自己,继而开始关心政府做了什么,这要比漠不关心好很多?我自己是一个个案,我相信像我这样的个案有千千万万,因为这个片子生态意识开始觉醒。
答:爱酒,你觉得这两件事是不对立的吗?你们呼吁环保的同时。有人理性的监督不要盲目一窝蜂上马环保项目。这两件事一点都不对立。并不是有你没我的事情吧。可以同时进行。
如果你们觉得我说的目的是反对环保,那可能是我的表达有误。
我国信开户,一直不知手续费是多少,到了2000年的时候,才知道是万分之十五,2005年给我降到万8也没通知我我,前几年在银行遇到华泰的业务员,告诉他们都是万3,我当时一算,5000多点,我也该把股票抛了,抛100万的股票,我就可以少交手续费1200块。我就到国信转户,没想到国信立刻就给我降到万3,还给了我5000块加油卡。我就想吧,我投100万十年八年的能赚几十万上百万,人家才赚300块,真不好意思。
2015-03-04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转)(2014)
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
2014年伯克希尔的净值增长了183亿美元,公司A类和B类股的每股账面价值增长8.3%。在过去的50年中(即现任管理层上任以来),公司每股账面价值已从19美元增至146186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折合为19.4%。在本管理层任期之内,我们始终在以标普500指数的年度变化衡量伯克希尔每股账面价值,概因账面价值指标尽管略显粗粝,但毕竟是评判公司内在价值的有用跟踪指标。在本管理层接手的最初岁月中,公司账面价值与内在价值之间并无如当今所见的差距。其原因在于,当年伯克希尔的大部分资产都是可随时反应其当前市值的有价证券。在华尔街地界,有关资产账面价值的计算总是要遵循“市值”原则。
如今公司的重点已转向持有或经营大型企业。其资产价值远超过基于成本所测算的结存价值。但不管这些企业的价值获得了多大提升,其中资产价值却从未向上调整。因此伯克希尔本身的内在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鸿沟日渐拉大。鉴于此,我们在首页中的表现指标表中增列了新的数据,即伯克希尔股价的历史变动。在此必须强调,市场价格从短期来看是有其缺陷的。股价的月度甚至年度变动都可能是非理性的,因此无法衡量企业内在价值的变化。
但如果从长期看,股价和内在价值总是趋于吻合。伯克希尔的副主席、我的合伙人查理-芒格以及本人均对此深信不疑:在我们看来,伯克希尔股价在过去50年里所录得的1826163%涨幅大致是本公司内在价值变化的公正反应。伯克希尔过去一年表现在过去一年,伯克希尔在几乎所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成绩,仅有一处例外。重点成绩如下:伯克希尔旗下最大的非保险企业,即“强力五家”,在2014年录得了创历史记录的124亿美元税前利润[2],
较2013年增加16亿美元。这强力军团具体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前身为中美能源)、BNSF、IMC(本人曾称其为ISCAR)、路博润和玛蒙集团。在这五家之中,只有去年盈利3.93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是十年之前就在旗下的“老成员”。我们是用全额现金收购的方式将其余三家收入旗下,在收购第五家BNSF时,我们用现金支付了70%的收购额,并采用增发伯克希尔股票的方式支付余款。为此公司股本扩大了6.1%。换言之,公司在过去十年从这五家公司获得了年均120亿美元的回报,但公司的股本仅仅出现了略微的摊薄。这样的结果才符合我们的目标:即不仅要增加整体盈利,而且还要增加每股营收。如果美国经济在2015年继续复苏,我们预计来自“强力五家”的盈利也将继续增长。鉴于集团业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补强收购”,来自五家的盈利增幅有望达到10亿美元。2014年的坏消息也来自这强力五家,但与盈利无关。在过去一年,BNSF的服务令许多客户失望。这些运输企业都有赖于铁路线的顺畅运营,铁路线的运营不畅将严重损害其业务。到目前为止,BNSF依然是伯克希尔最重要的非保险类子公司,为改善其运营表现,(笔者:这家公司非常有趣,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或许这家公司能对2023年的部分中特估标的有启发。)
我们将在2015年投入60亿美元。该投入超出铁路经营企业单年度投入历史最高额将近50%,因此无论从收入、盈利还是减值准备各项比较指标看,这样的投入都堪称空前。当然去年天气状况尤为恶劣,而恶劣天气客观上会引发铁路运营的各种问题,但我们将竭尽所能将铁路服务水准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铁路扩建升级工程难免会影响到现有的运行。但可喜的是,对铁路的大力投入在近期已初显成效。BNSF去年最后一季度的运营数据较全年数据出现了明显的改善。我们所持有的诸多小型非保险类企业在去年总共录得51亿美元利润,较2013年的47亿美元有了较大增长。
与旗下强力五家类似,来自这些企业的盈利也有望在2015年继续增长。在这类企业中,有两家企业盈利在4亿-6亿美元;有六家企业盈利在2.5亿-4亿美元;另有七家盈利在1亿-2.5亿美元。此类企业的数量和盈利都将增长。这类企业的成长没有终点线。伯克希尔的庞大保险产业在2014年继续实现了承保盈利,这也是连续13年保持承保盈利,此外保险浮存资金规模也继续扩大。在过去12年时间里,我们的保险浮存资金规模从410亿美元增长至840亿美元,尽管这些资金的所有权并不在公司,但我们却将其投资来为伯克希尔创造盈利。尽管浮存资金的营收和规模并不纳入伯克希尔的盈利,但庞大浮存资金的存在却可使我们持有大量资产并产生可观投资收益。同时,我们在12年间实现了240亿美元的承保盈利,包括2014年实现的27亿美元。而这一切的开端就是我们在1967年以860万美元对国民赔偿保险公司的收购。在我和查理探寻新的并购机会的同时,我们的许多子公司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补强收购”。去年这方面的成果尤为丰硕:我们签订了31项补强收购协议,预计耗资总额将达到78亿美元。这些并购交易的单个规模在40万美元至29亿美元不等。但其中最大的一项收购,即对金霸王(Duracell)收购案,预计要等到今年下半年才可完成。Duracell在收购完成后将归入玛蒙集团。我和查理都鼓励补强收购,只要价格合理(大部分并购的要约价格并不合理)。这些并购对象所投资的业务正好与我们的现有业务配套,并购之后将由我们的专业管理团队接管。这意味着我们无需大费周章去整合即可获得盈利回报,对于这样的天然搭配我们总是乐见其成。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大量的补强并购。
两年之前,我的好友豪尔赫-保罗-雷曼(Jorge Paulo Lemann)邀请伯克希尔参与其3G资本集团对亨氏集团的收购。对此我毫无犹豫地表示同意:当时我就知道,无论从个人关系角度还是财务投资角度看,本次合伙必然顺利舒心。最后事情发展也大致如此。在此我必须承认,由董事长毕林(Alex Behring)和首席执行官贝尔纳多-赫斯(Bernardo Hees)搭档管理亨氏集团要远远好过让我赤膊上阵。即便当他们的业绩远远超越同侪,他们还是为自己设定了严苛标准并且从不自满。我们还将与3G资本继续合作。有时我们只是扮演财务投资人的角色,例如在最近汉堡王对Tim Hortons咖啡连锁店的收购案中。当然我们青睐的方式还是成为永久股权投资者(当然在某些案例中,股权投资者也要为并购出资)。但不管具体并购结构如何,我们对与豪尔赫-保罗和合作感到十分高兴。伯克希尔也和玛氏及Leucadia保持了良好的伙伴关系,我们也将与这些伙伴或其他伙伴结成新的合作关系。但不管是作为纯粹的财务投资者还是股权伙伴,我们都希望所参与的任何交易都是友善和谐的。10月份,我们签署了收购Van Tuyl汽车经销网络,该网络有78家汽车经销商且运营良好。在若干年前,我曾与该公司的所有者Larry Van Tuyl有过一面之缘。当时他决定说,如果某天他要卖掉公司,那么他希望买家就是伯克希尔。本次收购在近期已经完成,现在我们也算是“汽车人”了。Larry和他的父亲Cecil用了62年时间来建立起这样的产业,他们的策略就是让所有的本地管理人员都成为最后的股东和和合伙人。这样的策略帮助该公司应对了无数的风雨挑战。Van Tuyl目前是全美第五大汽车经销集团,单位经销商的销售额远超行业平均。近年来,JeffRachor正辅佐Larry,这样的搭配还将持续。目前全美国有17000家汽车经销商,而经销商所有权的变更总是要获得汽车制造商的同意。伯克希尔所要做的,就要是要让汽车制造商支持伯克希尔去收购更多的汽车经销商。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我们能以合理的价格去收购更多的汽车经销商,那么我们的汽车经销业务规模将很快会在VanTuyl每年90亿美元销售额的基础上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在收购完成VanTuyl之后,如果旗下企业都算作独立企业,那么伯克希尔目前已经持有《财富》500强企业中的“九家半”(亨氏集团算半家)。这意味着我们还有490家半等着去收购。此言既出,驷马难追!
2014年,我们的子公司总计在生产设备上投入了创纪录的150亿美元,超过折旧费用两倍多。其中大约有90%的资金是用在了美国国内。尽管我们会开展海外投资,但公司发展机遇的主矿脉还是绵延在美国。我们深信,与依然潜藏在地下的宝藏规模相比,目前所开采的宝藏仅为沧海一粟。苍天垂青,我和查理生来就是美国公民,我们对此如天赐之福般的“美国人优势”永怀感念。伯克希尔的年终员工总数,如果将亨氏集团的包括在内,达到了340499人,这比一年前增加了9754人。在此更要自豪指出,公司总部人数并未增加(依然停留在25人)。诸位不必惊慌。去年伯克希尔对“四大投资对象”均有增持,即美国运通、可口可乐、IBM和富国银行。我们增持了IBM的股票(持股比例从2013年底的6.3%上升至去年底的7.8%),此外我们在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和富国银行的持股比例也有了增加。

01-01 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