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散户乙东财留言(2014.02.19-2014.03.10)

发布于: 雪球转发:9回复:17喜欢:65

2014-02-19

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学院的演讲(1)

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学院纽约俱乐部的演讲以下为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学院纽约俱乐部1990年年度聚会-国际晚宴上的演讲,也是他最经典的一次演讲。

“活动的组织者告诉我什么都可以谈。我只知道一件事-股票,因此我很快便作出决定:我应该谈谈股票。我将尽力回顾少数几个要点,这些要点对我而言关系重大,并且我认为它们对试图在股市中赚钱的人也有重要的作用。”

规则1:了解你所持有的股票

第一条规则是你必须了解你持有的股票。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知道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你应该能够在两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之内向一个12岁的孩子解释你购买一只股票的原因。如果你无法做到这一点,如果你购买这只股票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你觉得它的价格将上涨,那么你不应该买入。

我可以给你说一只简单的常见股票--这种类型的股票大多数人都会购买。它是一家相对平凡的公司,生产的产品也很简单。该产品具有1M内存的CMOS、双极RSC浮动点数I/O接口的处理器、16位双通道内存、Unix操作系统、Whetstone每秒百万浮点运算的有机硅放射器、高带宽以及15微秒的运算能力等。

如果你持有这种垃圾股票,你永远都不可能赚钱--永远不会。了解你持有的股票是非常重要的。你投资的企业应该很简单。给我带来优良回报的是我能理解的简单公司,比如唐恩甜甜圈(Dunkin'Donuts)、Laquinta汽车旅馆等。能够带来不错回报的就是这些公司。

规则2:作经济预测徒劳无益

预测经济完全是徒劳无益的,不要试图预测利率。艾伦·格林斯潘是美联储的头儿。他无法预测利率。他可以加息或降息,但是他无法告诉你12个月或者两年后利率将是多少。你无法预测股市。

我很希望能够知晓这些信息。对我来说,当衰退将要发生的时候获悉这种信息是很有帮助的。这会非常好。在座的大多数人应该还记得1980年至1982年的衰退,那是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衰退。当时我们的失业率达到了15%、通货膨胀达到14%、基础利率高达20%。你们有谁接到告诉你们会发生衰退的电话了吗?你是否记得在你经常阅读的那些杂志上有哪一本杂志曾经成功地预见到了那种情况?没有人告诉我将出现那么悲惨的局面。

你可能不相信人们在预测一年之后将发生的事情上面浪费了多少时间。能提前知道一年后的事情当然很棒。但是你永远无法知道。因此不要白费心机了。这没有任何好处。

规则3:不要担心股市

你必须寻找麦当劳沃尔玛这种类型的公司。不要担心股市。看看雅芳。在过去15年里,雅芳的股票从160美元跌到35美元。15年前它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是现在,所有的雅芳小姐全都不得其所。她敲门,可是家庭主妇要么外出上班去,要么和她们的孩子在外面玩。她们销售的东西都可以在超市或者药店买到。雅芳的盈利基础土崩瓦解。这家公司只伟大了大约20年。 今天股市的收盘价是2700点。就算今天的收盘价是9700点,雅芳仍然是一家悲惨的公司。股价从160美元跌倒35美元。因此在过去15年里不管股市表现怎么样,你在雅芳公司上的投资都很惨淡。 同样是在这一时期,麦当劳的表现非常好。它们进入了海外市场,它们推出了早餐和外带,它们做得很好。在这一时期,它们的绩效经历了魔幻般的上升,盈利增长至原来的12倍,股价上涨到原来的12倍。如果道琼斯今天的收盘价是700点而不是2700点,你在麦当劳上面的投资仍然能取得良好的回报。它的股价可能是20美元,而不是30美元,但是你仍然能获得8或9倍的盈利。关注个股,忘掉全局

规则4:不要急躁,你有充足的时间你有充足的时间。

不要有这样想法:你一想到某个概念就必须马上把它付诸实施。其实你有足够多的时间让你对公司进行充分的研究。给我带来丰厚回报的股票都是我在关注它们第二年、第三年或者第四、第五年后才买入。在股市赔钱会赔得很快、但是赚钱却赚得很慢。赚钱和赔钱之间应该存在某种平衡,但是实际上没有。 我想和你们谈谈沃尔玛这家公司,该公司于1970年上市。当时它们有38家店,一个漂亮的历史经营记录和一个坚实的资产负债表。在经过分拆--当然,沃尔玛的股票受欢迎永远不是因为分拆这个原因--调整后,它的售价是8美分/股。你可能会告诉自己,如果我不在下个月买进沃尔玛的股票的话,我将错过一生中最好的投资机会。5年后,沃尔玛有125家店,利润增长至5年前的7倍。你猜怎样?股价上涨至5年前的5倍,达到41美分/股。截至1980年12月,沃尔玛有275家店,利润再次上升至5年前的5倍。你猜怎样?股价上涨至5年前的5倍,现在是1.89美元/股。 1985年12月,它有859家店,这并没有把山姆会员店计算在内。在这个5年期间内,利润上涨至原来的6倍,股价现在是15.94美元。因此你可以告诉你自己,天啊,这只股票从80美分上涨到15.94美元。我买入得太迟了。太疯狂了。我不应该再买入这些笨重的巨型公司。不,你此时买入还不晚,一点不晚。因为今天沃尔玛的收盘价是50美元。你有充足的时间买入。 1980年,沃尔玛已经上市10年了。它的销售收入超过了10亿美元,资产负债表好得不得了,经营记录良好。真正让人惊讶的就是这些--投资于沃尔玛可能并不会给你带来巨额的盈利,但是如果你在1980年买入沃尔玛,持有至今你仍然能够赚25倍,在这一时期,这种回报率将把麦哲伦基金打得落花流水。顺便说一下,在此期间我并没有持有沃尔玛。当时我觉得它的股价过高。

囊获富达的工作当我申请为富达工作的时候,富达共有80名员工。如今,我们的员工总数是7200人。当时富达求职者中有25名来自哈佛,总共有50名求职者争夺3个职位。我是沃顿的,我们过去经常开玩笑说,哈佛是二流学校,我们沃顿才是一流学校。不管怎么说,有很多求职者来自哈佛。但是我是唯一一个给总统当过11年球童的求职者,因此我得到了三个职位中的一个。我在富达工作的早些时候,我们有一个笑话:能工作到下一个圣诞节的机会就是很好的圣诞节奖金了。这是一个可怕的开始。

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学院的演讲(2)

危险的说法1:股价已经下跌了这么多了,股价还能跌多少呢?

差不多在我刚开始为富达工作的时候,我很喜欢凯泽工业这只股票。当时凯泽的股价从25美元跌至13美元。那时我就使用了危险的说法1这条规则。我们买入了美国证券交易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一一宗交易。我们要么买入1250万股,要么就买入了1450万股,买入价是11.125美元,比市场价格低1.5美元。我说,我们在这只股票上面做的投资多好啊!它已经下跌至13美元。从25美元跌到这个水平,不可能跌得更低了。现在是11.125美元。

当凯泽的股价跌至9美元的时候,我告诉我母亲,赶紧买,既然股价已经下跌了这么多,它不可能跌至更低。幸运的是,我母亲没有听从我的建议,因为股价在接下来3个月跌至4美元。凯泽公司没有负债,持有凯泽钢铁50%的股份、凯泽铝业40%的股份、凯泽水泥、凯泽机械以及凯泽广播30%的股份-该公司共计持有19家子公司。在那个时点,由于股价跌至4美元,1亿美元可以把整个公司买下来。回想那时,一架波音747飞机的售价是2400万美元。如今,我想这么多钱你连波音747的一个厕所都买不了,或许可以买一个引擎。不过那时凯泽工业公司的市值可以买下4架波音747飞机。该公司没有负债。我不担心它会破产。但是我买入得太早了,我们不能买入更多股份,因为我们已经达到了上限。

最终在4年之后,他们清算了他们持有的所有头寸,结果这只股票成为一个极好的投资。最后每股的价值是35美元或40美元。但是,仅仅因为一只股票的价格已经下跌很多而买入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思路。

危险的说法2:股价还能上涨多少?

危险的说法2和之前那个刚好相反,这和沃尔玛的故事很像,“既然股价已经上涨了这么多了,它怎么可能还会涨得更高?”我举一个公司,你可能认为它不是成长型公司。1950年,菲力普莫利斯公司的股价是75美分。11年后的1961年,股价涨到2.5美元——上涨了3倍。你可能会说,对一个处于衰退行业的公司-该公司的产品很糟糕并且没有前景-而言,这么大的涨幅已经够多了。它还能涨到多高呢?它已经涨到2.5了。因此你可能会在1961年把它卖掉。11年后的1972年,该公司的股价上升到28美元。从你在1961年赚了3倍卖出之后又上涨了11倍。1972年你可能会对自己说,既然股价已经上涨了这么高,它还能涨到多高呢?然后你在股价上涨了11倍之后卖出,在上涨了3倍之后又上涨了5倍,你错过了赚7倍利润的机会。因此我要说的是,不要卷入对股票表现的技术分析。股票评论员会使用所有这些术语、形容词和开场白。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上涨,他们不断地添加新的称谓。他们会说股价过于膨胀,然后是太高了,与内在价值严重不符,或者股价超级膨胀。他们掌握了所有描绘股票被过高定价的术语。如果你喜欢这家公司,这不应该对你造成干扰。你应该对自己说,我喜欢这只售价30美元的股票。不过你永远无法摆脱股票评论员的评论。但是你不得不摆脱这些评论。因为你是正确的,你应该说,我喜欢这只售价30美元的股票。这些评论员是错误的。不过,当这只股票的价格涨到50美元的时候,评论员的话可能会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你可能会说,等等,在股价为30美元的时候,这些人就很确定股价被高估了。现在股价已经涨到50了,他们肯定是对的。因此你真的需要将这些评论屏蔽起来免遭它们的影响。我曾经在斯巴鲁上涨至原来的20倍之后买入。我很幸运,因为买入之后赚了7倍。我也买入过股价从20美元跌至12美元的股票。我买入过很多这种类型的股票。现在,你不能以5美元买入一盒HersheyBar巧克力了——它们5分钱一块。

因此,股票的历史表现和未来表现无关。公司的绩效才与未来表现有关。

危险的说法3:我能赔多少?

股价只有3美元 第三条危险的说法非常重要,我永远都能听到这个说法:“股价3美元。我能赔多少?股价只有3美元。” 现在我们来做个算术,回到我们基本的数学知识。如果你买入两只股票,一只股价为60美元,另外一只6美元,你在这两只股票上面各投入1万美元,如果他们的股价全都跌至零,你赔的钱完全一样。这很明显。结果就是这样。人们就是不相信这一点。你们回家之后自己算一算就知道了。 很多人经常说,“天啊,这群笨蛋竟然买价格为60美元的股票,我买的股票只有6美元。我这个投资多好啊。”但是,注意观察那些通过卖空股票赚钱的人,他们不会在股价达到60或者70美元并且仍然处于上涨通道的时候卖空这只股票。当股价下跌75%之后他们买入75%的股票。当股价从40美元跌至7美分的时候,他们绝对相信该公司已经一文不值了。他们不会在股价40美元的时候卖空这家公司的股票。他们选择在股价下降的过程中杀进来,在股价跌至3美元的时候卖空。那么是谁在接盘这些人卖空的股票呢?就是那些说“股价只有3美元,还能跌到哪去”的人。

危险的说法4:最终,跌去的全都将反弹回来

以RCA公司为例。它曾经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RCA的股价反弹回1929年的价位用了55年。可以看出,当时它过高定价的程度有多高。所以抱牢一只股票并认为它终将反弹到某个价位的想法完全行不通。JohnsManville公司、移动房屋公司、双排钮针织服装公司、软盘公司-Winchester光盘驱动公司,记住这些公司,它们的股价跌下去之后就永远没有反弹回去。不要等待这些公司的股价反弹。

危险的说法5:情况糟糕得不能再糟糕了,我应该买入

仅仅因为公司的情况很惨淡而买入它的股票。当情况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时候就是买入的时候(是很危险的)。1979年,美国有96000节铁路货运车厢。截至1981年,该数字减少到45000节。这是17年中的低谷。你对自己说,“铁路货运车厢已经从96000节下跌至45000节。这是17年中最糟糕的情形,还能变得有多糟呢?”如果这是你买入的唯一原因,那么1982年你将发现货运车厢数量从45000节减少到17000节,并且在1983年又进一步减少到5700节。仅仅因为某个行业的景气状况正在恶化这一个唯一的原因而在这个行业投入大量资金是很危险的。 再举一个石油钻井的例子,1981年美国有4520台在岸石油钻井。1984年这一数量减少了一半至2200台。这时,许多人闯入该行业。人们说是时候买入石油服务行业了,因为钻井数量减少了一半。两年后,钻井数量减少了70%只有686台。现在,该数量仍然在1000台以下。因此仅仅因为某家公司的状况很糟糕而买入是不明智的。 我见到过处境不佳的公司,下一次你称它们的情况糟糕得让人难以相信,然后你会用可怕、失望或者惨不忍睹等字眼来形容它们的境况。因此我从纺织行业学到的最好的经验是柏林顿工业公司仍然是一家相对比较新的纺织公司,因为它成立于1908年,而纺织工业存在了很长时间。纺织行业经历过惨淡的时期,它们知道那是什么样的。它们见识过衰退时代。 纺织公司和成衣展览公司的人不一样。后者是一个相对乐观的群体。如果你问它们展览的效果如何,它们的答案永远是很好、精彩绝伦、太棒了、每个人都很喜欢等这类字眼。它们永远是欢快的,和软件公司的人很像。但是纺织行业的人比较平静。它们经历过衰退和艰难的市场行情。纺织行业有一句绝妙的谚语:“否极泰不来(itis always darkest before pitch black)。”

危险的说法6:当股价反弹到10美元的时候,我就卖出

“当股价反弹到10美元的时候,我就卖出”。一旦你说这句话,股价永远不会反弹到10美元,永远不会。 这种情况发生了多少次?你挑选了一个价格,然后说,“我不喜欢这只股票,当股价回到10美元的时候,我就卖出。”这种态度将让你饱受折磨。股价可能会回到9.625美元,你等一辈子可能都等不到它回到10美元。如果你不喜欢一家公司,不管你当时的买入价是40美元还是4美元,如果公司成功的因素不在了,如果基本面变弱,那么你应该忘记股票以前的价格走势。 希望和祈祷股价上涨没有任何用处。我曾经试着这么做过,没用。股票可不知道是你在持有它。

2014-02-24

兴业停止全行向房地产行业贷款,这个信号很恐怖,银行又要釜底抽薪了?果真如此的话,地产行业可能真的会很恶劣。白酒过剩,钢铁水泥建材工程机械等都过剩,如果地产也调整,银行也会受到影响,信托理财,银行的高收益理财风险也增加,地产泡沫破裂,实际利率会立刻下来。当我们面对未来诸多不确定和风险的时候。如果你仔细的比较他们的资产负债率,现金流,净收益率,资产质量,日常资本支出,等等指标。你会发现对于产品线丰富,年销售额达到百亿的名优白酒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可能只是比之前少赚点,比较而言,这就成了优点。而如果大家都没什么风险的话,白酒未来少赚点,就是个缺点。

如果各地超市的洋河海之蓝,大多是2013年底或者2014年初生产的话。只要2014年天之蓝和梦之蓝销售萎缩不会比2013年太大的话,洋河有可能凭借海之蓝率先走出正增长。

2014-02-26

呵呵,其实最近这两天已经开始买入了,这里的买入,目的不是长线加仓,而是判断在这段真空期,老窖不会且破前期低点了,而是会有一段时间的震荡整理期,待月份一季度情况明朗再寻找方向,我想借这个震荡的机会高抛低吸摊低成本

2014-02-28

今明两年,老窖能否从白酒的调整期走出来,关键要看特曲和头曲。老窖既然铁了心要把国窖1573打造成奢侈品牌,国窖1573未来的销售一定会另辟蹊径,不会参与到大卖场的打折促销中,因此短期很难有起色。窖龄酒,虽然符合“窖龄老,酒才好”的基本概念,但产品时间较短,难当大任,这几年只要逐步被市场所认识并接受就行。低端二曲估计这两年还会放量,但利润可怜,增量不增利。老窖特曲和老窖头曲属于老产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2013年老窖有个千县万镇的铺货工程,如果今年能够配合相应的销售策略,使得这两个拳头产品能在终端放出量,老窖的业绩下滑就能够稳住。

2014-03-10

转:漫谈现金流折现法——《再读安全边际》有感

唐朝/文 本文发表于3月7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

股神巴菲特年复一年的告诉全世界投资者:「投资没那么复杂。你只需要学习两门课程就可以了,一门是如何评估企业价值,一门是如何看待股市波动」。著名价值投资人赛思.卡拉曼在其经典著作《安全边际》当中也谈到:「投资没有什么神秘的。简而言之就是先确定某个证券的内在价值,然后以这个价值的适当折扣买进。事情就是那么简单。」

如何才能知道一家企业的价值呢?塞斯.卡拉曼说:「虽然存在许多用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但我发现只有三种方法是有用的。一是对连续经营价值的分析,也就是现金流折现法。通过计算一家企业未来可能产生的全部现金流折现值来计算企业价值。第二种是分析一家企业的清算价值。第三种是股市价值法,通过预测一家企业或其子公司分拆后,会在股市上以怎样的价格进行交易,来评估企业价值。这种方法的可靠性不及前两种方法,它只会偶尔成为有用的价值准绳。」抛开赛思.卡拉曼认为不太可靠的第三种方法,剩余的两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化出了价值投资的两大流派:一种更传统,更注重企业清算价值。他们寻找那些售价在重置成本以下的机会;另一种更注重现金流,他们寻找售价低于企业未来现金流折现值的机会。早期的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信徒,更偏重于企业的清算价值。后期的巴菲特,受菲利普.费雪(代表作《怎样选择成长股》)和查理.芒格的影响,逐渐转向了现金流折现法,完成了他自己所称的从猿到人的进化。运用现金流折现法,首先要了解两个概念:自由现金流、折现。自由现金流,是从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的现金里,减去为了维持生意运转必须进行的资本投入,余下的那部分现金。

折现的概念不难。如果确认年收益10%,那么一年后的110万和今天的100万等价。换句话说,一年后的110万,按照10%的折现率折算,其现值为100万。理论上,可以将企业未来每年的自由现金流,按照某折现率(无风险收益率 风险补偿)逐笔折现。所有年份现金流的折现值加总,便是该企业的价值。

实际运用中,通常会逐笔计算出一段时间的自由现金流,然后对其后的部分,估算一个永续价值。将这段时间的现金流和其后的永续价值,逐笔折现、加总,得出企业的价值。例如,某企业今年底可产生自由现金流10亿,预计五年内自由现金流的年增长15%。五年后,自由现金流能保持3%的年增长。若按照10%的折现值估算,企业前五年现金流折现值加总,等于49.8亿(9.1 9.5 9.9 10.4 10.9)。第6年,自由现金流18.36亿,其永续价值为262.3亿(18.36/(10%-3%))。将262.3亿折现,现值约为148亿。由此,测算的企业内在价值约为198亿。知道了价值,投资者才能决定如何出价。敲敲计算器,便知道企业价值,而后依此投资获利,有这么简单吗?当然没有。首先,预测未来无限期的自由现金流,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次,折现率的微小变动,会使结果呈现巨大差异。尝试将本例的折现率,小幅调整至8%或12%,或将永续增长率3%调整为0%或5%,会看到计算结果发生了多么令人惊讶的变化。

既然不能依赖其对企业价值进行计算,这套方法还有什么用呢?有用,非常有用。甚至毫不夸张地说,现金流折现法就是「股神秘笈」。它是一套完整的投资体系。它告诉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股票,应该规避什么样的股票,在什么区间进行买入,在什么区间进行卖出。首先,它叫做永续现金流折现。因此,目标企业必须是可能永远存在的,至少在你的人生跨度内,它可能是始终存在的,没有被竞争对手或新科技所取代或毁灭。否则,依据现金流折现公式看,永续价值将非常低。除非其市值低于破产清算值,否则,它不是现金流折现法的能力范围。从这个角度,便很容易理解,为何许多成功投资人都会规避初创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适用概率估值法、相对估值法或股市价值法),甚至有人宣称「只投资和嘴有关的企业」。其次,目标企业必须能通过出售商品或服务,年复一年的获取大量现金。这些现金的大部或全部,可以分给股东或进行有利可图的新投资,无需用以维持现有生意的运转。在现金流折现法里,只有持续产生自由现金流的企业,折现值才为正数,其价值才能进行评估,投资回报才无需依赖下一个出高价傻蛋的出现。再次,企业是否具备永续增长的可能,对估值的影响很大。企业是否可以通过提升毛利率或增加销售量,使自由现金流保持增长态势,将大幅影响企业价值。回到前面的例子,其他条件不变,如果自由现金流的永续增长从3%变为0%,计算结果将缩水约1/4。接着,现金流折现法,提示了买入区间。同样用前面的例子,意图获得10%的收益,投资者可以在市场报价低于198亿时考虑买入。若意图获得30%收益,企业价值将低于45亿,投资者就必须等到市场报价低于45亿时,才能考虑买入。显然,既定买价越低,错过机会的概率也就越大。然后,一家可能永续存在,每年产生可观的自由现金流,且能保持增长的企业,是否就可以根据其现金流折现值,进行投入呢?答案仍然是no。如果企业价值1000万,出价1000万买下,意味着用1元买1元,毫无意义。回看《安全边际》导言中所说的:「价值投资没有什么神秘的。简而言之就是先确定某个证券内在价值,然后以这个价值的适当折扣买进。事情就是那么简单。」适当折扣,就是安全边际思想。无论对企业做多么详细的了解,无论估值多么保守,投资者仍然可能犯错。此时,预留的安全边际,就可以使投资者在预计正确时获取暴利,在预计错误时损失不大。

最后,如果市场对投资者手持股权的出价,高到将其变现后存入银行的利息(存款的自由现金流)折现值,已经高于最乐观估算的该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值,这便是考虑卖出的时机了。《安全边际》说:「只有当价格变得有吸引力时才买进,而情况相反时就卖出」。此处以泸州老窖这只当前市场弃儿为例,轮廓性演示一下现金流折现法的运用。首先,泸州老窖从大明万历皇帝登基的1573年开始酿造。四百多年,无论繁荣还是萧条,战争还是和平,盛世或是乱世,都没有妨碍老窖的悠悠酒香,由此,可以大概率的认定,泸州老窖未来依然会存在。

其次,泸州老窖每年都可以通过出售商品,获取大量现金。且,其生产设备(酒窖)无需投入大量现金维护。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泸州老窖累计经营现金流,大于累计净利润。而累计资本投入额占净利润总额不足13%,占销售收入总额不足5%。截止目前,尚未发现出售商品获取现金的能力,及低资本投入的特点,有任何改变的迹象。

再次,公司预计2013年净利润34.4亿,同比下降21.55%。如果以此为基础,毛估估未来两年净利润继续同比下降20%,其后触底保持5%的永续增长。即2014年净利润27.5亿,2015年净利润22亿,其后年利润增幅为5%。对于泸州老窖,可以粗略的将净利润等同于经营现金流,将资本支出估算为净利润的15%。那么,我们将得到2013~2016年的自由现金流约为29.2亿,23.4亿,18.7亿,19.6亿。

最后,假设采用10%的折现率,2013~2015年的自由现金流折现值总和为66亿(29.2 21.3 15.4)。其永续价值为392亿(19.6/(10%-5%))。2016年的392亿折现值为295亿。因此,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其内在价值约为365亿(295 66)。以上计算,仅仅用于演示现金流折现法的运用,非投资建议。

估值追求的是大概的对。巴菲特叫它作「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精彩。可惜常被一些投资者,用于掩盖对企业基本面研究的懒惰。既然是大概的对,其数值究竟有多么接近正确答案,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生意模式的认识度,取决于各项假设是否符合实际。当投资者通过大量研究,确信假设不算过分乐观时,市场在365亿基础上给予的折扣,便是送给投资者的财富。

这就是现金流折现法的投资体系,这就是足本的股神秘笈。

投资,知易行难或知难行更难。这里聚集着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群,都想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少的金钱获取最大的利润。竞争当然残酷,甚至残酷过世上绝大多数生意。真的明白一家企业的现金流折现值,已属不易,更难的是如何保持耐心和纪律。让我们再次回味塞斯.卡拉曼在书中所说「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始终保持不可缺少的耐心和纪律,只有当价格变得有吸引力时才买进,而情况相反时就卖出,坚决避免卷入那种吞噬市场人士的追逐短期业绩的狂热之中。」

坚守现金流折现的理念,仅仅投资你能估算的企业,忘掉依赖未来价格的变动的投机游戏,无疑会使我们错过无数鸡犬升天的牛股,却也能使自己免于成为最后一个出高价的傻蛋。巴菲特在最新的致股东信中这样告诫我们说:「聚焦于拟投资资产的未来生产力。没有必要成为全能者,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可以了」。

《安全边际》,经典著作,值得反复阅读。尤其是第二部分「价值投资的哲学」,每次阅读都有新收获。

散户乙跟帖:巴菲特说他从不预测他投资的企业明年的业绩是多少。他认为没什么大意义,在他眼里,一个好企业 一个好价格=一个好投资。至于这个企业在某几个季度多赚几个亿少赚几个亿是无关企业价值的。因此,巴菲特从来都是根据一个企业以往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给出一个企业的报价的,从来不是靠预测这个企业未来的业绩有多少而给出报价的。但是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一个企业售价却与他下个季度的业绩密切相关,下一季度少赚几个亿,可以影响这个公司市值减少几百亿。

但股市就是这样,当2011年大家估算出老窖业绩是2块的时候,老窖最高估价到了50块,市场估值是25倍。如果你用这个标准到了2012年,大家预估业绩可以到3块的时候,股价就应该到75块,于是很多人觉得40多块并不贵,买进去还有一倍的空间。但是事实是股价一路下滑。同样道理,到了2014年,业绩快报出来2013年的业绩是2.46.股价最低到了15.9元,市盈率6.5倍。于是人们又用6.5倍的市盈率去估计未来的股价,2014年很可能业绩还要下滑20%,每股收益就是两块了,那么15.9绝不是底,股价应该是6.5X2=13块。因此,人们会觉得16块的股价挺贵,万一2015年业绩1.2元,股价很可能最低到8块,长期看,很有可能还有一倍的下跌空间。大家都认为盯着业绩买股票是价值投资,那么按我上面的逻辑他到底是趋势投资还是价值投资呢?

通过泸州老窖这几年的业绩以及对应的股价表现,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市场有效理论与市场无效理论分别说的是什么。在我们并没有深刻理解其意思的时候,先不要急着把自己划到哪一边,急着把自己划到一边,看问题就会有局限性。大家都觉得盯着业绩买股票是价值投资,但很显然会陷入像我之前举得老窖的例子,2012年40块买觉得不贵,2014年16块买还是太贵,这里我说的并不是技术派。甚至,从某种角度上说,盯着图标的技术派很可能比盯着业绩的价值派更不容易迷惑。

网友:理解猪哥的意思,并且赞同不能简单的用市盈率和当年业绩评估企业的价值。问题是用什么样的模型去大致评估出老窖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呢?DCF似乎拍脑袋的参数设置太多,抖动太大PB方法似乎也不精确还有啥好方法? 投资这事,说到天边,都离不开一个“估”字。巴菲特“估股”无数,在1000个股票里,他可能觉得只有一个股,自己还有能力“估”一下,其他的999个股票,他甚至连“估”的能力都没有。即使在他觉得有能力“估”的股票里,也有很多“估”出来太贵,而没办法买入,在少量“估”出来值得投资的,还有一些“估”错了。所以,巴菲特比常人最大的厉害之处是:每天不停的在浩瀚的目标里,挑选哪些是他有能力“估”的股票,然后找出来“估一估”看看是不是能买入。他之所以成功,只是他“估”对股票比“估”错的股票多一些而已。 这就像一个老江湖,阅人无数,他一眼就能把对面的人看个八九不离十,但你要问他具体怎么做到的,他会告诉你:看得多了就知道了。但我们也经常听他们说:老子这次看走眼了。 因此,我觉得我们没必要在——如何找到精确可靠地投资方法上花费更多的精力了,因为这样的方法是没有的。我们只能靠时间和失败把我们变成老江湖。另外,我们只能是用一些其他的笨办法防止我们看走眼,比如——要买上市时间长一点的股票,等到下跌很多再关注他,不要一下满仓。不要单一股票,等等。这些都是人能做到的,至于最后成不成,只有上帝知道。(2014-03-18 12:07:10)

(这个帖子下面散户叔的跟帖,我理解是特别,特别有价值的帖子,如果有人看到这里,因为引用的帖子是另外的大V,这个大V以前在雪球,乙叔之前发帖子会被球友进行比较,我发现散户叔,每次看到这种评论的时候,经常会删帖,我相信以他的人品不愿意因自己帖子被动的去评价别人,对于看到这里的球友们,也希望大家能多多学习,能成长。不要在帖子下评论其他大V,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口水战的,借用韩广斌总的一句话:“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只盯着别人的缺点,不会进步的。”于我们,足够长的时间会让你的账户上的数字说明一切,帖子一晃10年了。加油,朋友们!)

全部讨论

最后,假设采用10%的折现率,2013~2015年的自由现金流折现值总和为66亿(29.2 21.3 15.4)。其永续价值为392亿(19.6/(10%-5%))。2016年的392亿折现值为295亿。因此,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其内在价值约为365亿(295 66)。
请教;2016年的折现值为295亿是如何算出来的?

2014-02-19
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学院的演讲(1)
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学院纽约俱乐部的演讲以下为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学院纽约俱乐部1990年年度聚会-国际晚宴上的演讲,也是他最经典的一次演讲。
“活动的组织者告诉我什么都可以谈。我只知道一件事-股票,因此我很快便作出决定:我应该谈谈股票。我将尽力回顾少数几个要点,这些要点对我而言关系重大,并且我认为它们对试图在股市中赚钱的人也有重要的作用。”
规则1:了解你所持有的股票
第一条规则是你必须了解你持有的股票。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知道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你应该能够在两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之内向一个12岁的孩子解释你购买一只股票的原因。如果你无法做到这一点,如果你购买这只股票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你觉得它的价格将上涨,那么你不应该买入。
我可以给你说一只简单的常见股票--这种类型的股票大多数人都会购买。它是一家相对平凡的公司,生产的产品也很简单。该产品具有1M内存的CMOS、双极RSC浮动点数I/O接口的处理器、16位双通道内存、Unix操作系统、Whetstone每秒百万浮点运算的有机硅放射器、高带宽以及15微秒的运算能力等。
如果你持有这种垃圾股票,你永远都不可能赚钱--永远不会。了解你持有的股票是非常重要的。你投资的企业应该很简单。给我带来优良回报的是我能理解的简单公司,比如唐恩甜甜圈(Dunkin'Donuts)、Laquinta汽车旅馆等。能够带来不错回报的就是这些公司。
规则2:作经济预测徒劳无益
预测经济完全是徒劳无益的,不要试图预测利率。艾伦·格林斯潘是美联储的头儿。他无法预测利率。他可以加息或降息,但是他无法告诉你12个月或者两年后利率将是多少。你无法预测股市。
我很希望能够知晓这些信息。对我来说,当衰退将要发生的时候获悉这种信息是很有帮助的。这会非常好。在座的大多数人应该还记得1980年至1982年的衰退,那是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衰退。当时我们的失业率达到了15%、通货膨胀达到14%、基础利率高达20%。你们有谁接到告诉你们会发生衰退的电话了吗?你是否记得在你经常阅读的那些杂志上有哪一本杂志曾经成功地预见到了那种情况?没有人告诉我将出现那么悲惨的局面。
你可能不相信人们在预测一年之后将发生的事情上面浪费了多少时间。能提前知道一年后的事情当然很棒。但是你永远无法知道。因此不要白费心机了。这没有任何好处。
规则3:不要担心股市
你必须寻找麦当劳沃尔玛这种类型的公司。不要担心股市。看看雅芳。在过去15年里,雅芳的股票从160美元跌到35美元。15年前它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是现在,所有的雅芳小姐全都不得其所。她敲门,可是家庭主妇要么外出上班去,要么和她们的孩子在外面玩。她们销售的东西都可以在超市或者药店买到。雅芳的盈利基础土崩瓦解。这家公司只伟大了大约20年。 今天股市的收盘价是2700点。就算今天的收盘价是9700点,雅芳仍然是一家悲惨的公司。股价从160美元跌倒35美元。因此在过去15年里不管股市表现怎么样,你在雅芳公司上的投资都很惨淡。 同样是在这一时期,麦当劳的表现非常好。它们进入了海外市场,它们推出了早餐和外带,它们做得很好。在这一时期,它们的绩效经历了魔幻般的上升,盈利增长至原来的12倍,股价上涨到原来的12倍。如果道琼斯今天的收盘价是700点而不是2700点,你在麦当劳上面的投资仍然能取得良好的回报。它的股价可能是20美元,而不是30美元,但是你仍然能获得8或9倍的盈利。关注个股,忘掉全局
规则4:不要急躁,你有充足的时间你有充足的时间。
不要有这样想法:你一想到某个概念就必须马上把它付诸实施。其实你有足够多的时间让你对公司进行充分的研究。给我带来丰厚回报的股票都是我在关注它们第二年、第三年或者第四、第五年后才买入。在股市赔钱会赔得很快、但是赚钱却赚得很慢。赚钱和赔钱之间应该存在某种平衡,但是实际上没有。 我想和你们谈谈沃尔玛这家公司,该公司于1970年上市。当时它们有38家店,一个漂亮的历史经营记录和一个坚实的资产负债表。在经过分拆--当然,沃尔玛的股票受欢迎永远不是因为分拆这个原因--调整后,它的售价是8美分/股。你可能会告诉自己,如果我不在下个月买进沃尔玛的股票的话,我将错过一生中最好的投资机会。5年后,沃尔玛有125家店,利润增长至5年前的7倍。你猜怎样?股价上涨至5年前的5倍,达到41美分/股。截至1980年12月,沃尔玛有275家店,利润再次上升至5年前的5倍。你猜怎样?股价上涨至5年前的5倍,现在是1.89美元/股。 1985年12月,它有859家店,这并没有把山姆会员店计算在内。在这个5年期间内,利润上涨至原来的6倍,股价现在是15.94美元。因此你可以告诉你自己,天啊,这只股票从80美分上涨到15.94美元。我买入得太迟了。太疯狂了。我不应该再买入这些笨重的巨型公司。不,你此时买入还不晚,一点不晚。因为今天沃尔玛的收盘价是50美元。你有充足的时间买入。 1980年,沃尔玛已经上市10年了。它的销售收入超过了10亿美元,资产负债表好得不得了,经营记录良好。真正让人惊讶的就是这些--投资于沃尔玛可能并不会给你带来巨额的盈利,但是如果你在1980年买入沃尔玛,持有至今你仍然能够赚25倍,在这一时期,这种回报率将把麦哲伦基金打得落花流水。顺便说一下,在此期间我并没有持有沃尔玛。当时我觉得它的股价过高。
囊获富达的工作当我申请为富达工作的时候,富达共有80名员工。如今,我们的员工总数是7200人。当时富达求职者中有25名来自哈佛,总共有50名求职者争夺3个职位。我是沃顿的,我们过去经常开玩笑说,哈佛是二流学校,我们沃顿才是一流学校。不管怎么说,有很多求职者来自哈佛。但是我是唯一一个给总统当过11年球童的求职者,因此我得到了三个职位中的一个。我在富达工作的早些时候,我们有一个笑话:能工作到下一个圣诞节的机会就是很好的圣诞节奖金了。这是一个可怕的开始。
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学院的演讲(2)
危险的说法1:股价已经下跌了这么多了,股价还能跌多少呢?
差不多在我刚开始为富达工作的时候,我很喜欢凯泽工业这只股票。当时凯泽的股价从25美元跌至13美元。那时我就使用了危险的说法1这条规则。我们买入了美国证券交易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一一宗交易。我们要么买入1250万股,要么就买入了1450万股,买入价是11.125美元,比市场价格低1.5美元。我说,我们在这只股票上面做的投资多好啊!它已经下跌至13美元。从25美元跌到这个水平,不可能跌得更低了。现在是11.125美元。
当凯泽的股价跌至9美元的时候,我告诉我母亲,赶紧买,既然股价已经下跌了这么多,它不可能跌至更低。幸运的是,我母亲没有听从我的建议,因为股价在接下来3个月跌至4美元。凯泽公司没有负债,持有凯泽钢铁50%的股份、凯泽铝业40%的股份、凯泽水泥、凯泽机械以及凯泽广播30%的股份-该公司共计持有19家子公司。在那个时点,由于股价跌至4美元,1亿美元可以把整个公司买下来。回想那时,一架波音747飞机的售价是2400万美元。如今,我想这么多钱你连波音747的一个厕所都买不了,或许可以买一个引擎。不过那时凯泽工业公司的市值可以买下4架波音747飞机。该公司没有负债。我不担心它会破产。但是我买入得太早了,我们不能买入更多股份,因为我们已经达到了上限。
最终在4年之后,他们清算了他们持有的所有头寸,结果这只股票成为一个极好的投资。最后每股的价值是35美元或40美元。但是,仅仅因为一只股票的价格已经下跌很多而买入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思路。
危险的说法2:股价还能上涨多少?
危险的说法2和之前那个刚好相反,这和沃尔玛的故事很像,“既然股价已经上涨了这么多了,它怎么可能还会涨得更高?”我举一个公司,你可能认为它不是成长型公司。1950年,菲力普莫利斯公司的股价是75美分。11年后的1961年,股价涨到2.5美元——上涨了3倍。你可能会说,对一个处于衰退行业的公司-该公司的产品很糟糕并且没有前景-而言,这么大的涨幅已经够多了。它还能涨到多高呢?它已经涨到2.5了。因此你可能会在1961年把它卖掉。11年后的1972年,该公司的股价上升到28美元。从你在1961年赚了3倍卖出之后又上涨了11倍。1972年你可能会对自己说,既然股价已经上涨了这么高,它还能涨到多高呢?然后你在股价上涨了11倍之后卖出,在上涨了3倍之后又上涨了5倍,你错过了赚7倍利润的机会。因此我要说的是,不要卷入对股票表现的技术分析。股票评论员会使用所有这些术语、形容词和开场白。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上涨,他们不断地添加新的称谓。他们会说股价过于膨胀,然后是太高了,与内在价值严重不符,或者股价超级膨胀。他们掌握了所有描绘股票被过高定价的术语。如果你喜欢这家公司,这不应该对你造成干扰。你应该对自己说,我喜欢这只售价30美元的股票。不过你永远无法摆脱股票评论员的评论。但是你不得不摆脱这些评论。因为你是正确的,你应该说,我喜欢这只售价30美元的股票。这些评论员是错误的。不过,当这只股票的价格涨到50美元的时候,评论员的话可能会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你可能会说,等等,在股价为30美元的时候,这些人就很确定股价被高估了。现在股价已经涨到50了,他们肯定是对的。因此你真的需要将这些评论屏蔽起来免遭它们的影响。我曾经在斯巴鲁上涨至原来的20倍之后买入。我很幸运,因为买入之后赚了7倍。我也买入过股价从20美元跌至12美元的股票。我买入过很多这种类型的股票。现在,你不能以5美元买入一盒HersheyBar巧克力了——它们5分钱一块。
因此,股票的历史表现和未来表现无关。公司的绩效才与未来表现有关。
危险的说法3:我能赔多少?
股价只有3美元 第三条危险的说法非常重要,我永远都能听到这个说法:“股价3美元。我能赔多少?股价只有3美元。” 现在我们来做个算术,回到我们基本的数学知识。如果你买入两只股票,一只股价为60美元,另外一只6美元,你在这两只股票上面各投入1万美元,如果他们的股价全都跌至零,你赔的钱完全一样。这很明显。结果就是这样。人们就是不相信这一点。你们回家之后自己算一算就知道了。 很多人经常说,“天啊,这群笨蛋竟然买价格为60美元的股票,我买的股票只有6美元。我这个投资多好啊。”但是,注意观察那些通过卖空股票赚钱的人,他们不会在股价达到60或者70美元并且仍然处于上涨通道的时候卖空这只股票。当股价下跌75%之后他们买入75%的股票。当股价从40美元跌至7美分的时候,他们绝对相信该公司已经一文不值了。他们不会在股价40美元的时候卖空这家公司的股票。他们选择在股价下降的过程中杀进来,在股价跌至3美元的时候卖空。那么是谁在接盘这些人卖空的股票呢?就是那些说“股价只有3美元,还能跌到哪去”的人。
危险的说法4:最终,跌去的全都将反弹回来
以RCA公司为例。它曾经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RCA的股价反弹回1929年的价位用了55年。可以看出,当时它过高定价的程度有多高。所以抱牢一只股票并认为它终将反弹到某个价位的想法完全行不通。JohnsManville公司、移动房屋公司、双排钮针织服装公司、软盘公司-Winchester光盘驱动公司,记住这些公司,它们的股价跌下去之后就永远没有反弹回去。不要等待这些公司的股价反弹。
危险的说法5:情况糟糕得不能再糟糕了,我应该买入
仅仅因为公司的情况很惨淡而买入它的股票。当情况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时候就是买入的时候(是很危险的)。1979年,美国有96000节铁路货运车厢。截至1981年,该数字减少到45000节。这是17年中的低谷。你对自己说,“铁路货运车厢已经从96000节下跌至45000节。这是17年中最糟糕的情形,还能变得有多糟呢?”如果这是你买入的唯一原因,那么1982年你将发现货运车厢数量从45000节减少到17000节,并且在1983年又进一步减少到5700节。仅仅因为某个行业的景气状况正在恶化这一个唯一的原因而在这个行业投入大量资金是很危险的。 再举一个石油钻井的例子,1981年美国有4520台在岸石油钻井。1984年这一数量减少了一半至2200台。这时,许多人闯入该行业。人们说是时候买入石油服务行业了,因为钻井数量减少了一半。两年后,钻井数量减少了70%只有686台。现在,该数量仍然在1000台以下。因此仅仅因为某家公司的状况很糟糕而买入是不明智的。 我见到过处境不佳的公司,下一次你称它们的情况糟糕得让人难以相信,然后你会用可怕、失望或者惨不忍睹等字眼来形容它们的境况。因此我从纺织行业学到的最好的经验是柏林顿工业公司仍然是一家相对比较新的纺织公司,因为它成立于1908年,而纺织工业存在了很长时间。纺织行业经历过惨淡的时期,它们知道那是什么样的。它们见识过衰退时代。 纺织公司和成衣展览公司的人不一样。后者是一个相对乐观的群体。如果你问它们展览的效果如何,它们的答案永远是很好、精彩绝伦、太棒了、每个人都很喜欢等这类字眼。它们永远是欢快的,和软件公司的人很像。但是纺织行业的人比较平静。它们经历过衰退和艰难的市场行情。纺织行业有一句绝妙的谚语:“否极泰不来(itis always darkest before pitch black)。”
危险的说法6:当股价反弹到10美元的时候,我就卖出
“当股价反弹到10美元的时候,我就卖出”。一旦你说这句话,股价永远不会反弹到10美元,永远不会。 这种情况发生了多少次?你挑选了一个价格,然后说,“我不喜欢这只股票,当股价回到10美元的时候,我就卖出。”这种态度将让你饱受折磨。股价可能会回到9.625美元,你等一辈子可能都等不到它回到10美元。如果你不喜欢一家公司,不管你当时的买入价是40美元还是4美元,如果公司成功的因素不在了,如果基本面变弱,那么你应该忘记股票以前的价格走势。 希望和祈祷股价上涨没有任何用处。我曾经试着这么做过,没用。股票可不知道是你在持有它。
2014-02-24
兴业停止全行向房地产行业贷款,这个信号很恐怖,银行又要釜底抽薪了?果真如此的话,地产行业可能真的会很恶劣。白酒过剩,钢铁水泥建材工程机械等都过剩,如果地产也调整,银行也会受到影响,信托理财,银行的高收益理财风险也增加,地产泡沫破裂,实际利率会立刻下来。当我们面对未来诸多不确定和风险的时候。如果你仔细的比较他们的资产负债率,现金流,净收益率,资产质量,日常资本支出,等等指标。你会发现对于产品线丰富,年销售额达到百亿的名优白酒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可能只是比之前少赚点,比较而言,这就成了优点。而如果大家都没什么风险的话,白酒未来少赚点,就是个缺点。
如果各地超市的洋河海之蓝,大多是2013年底或者2014年初生产的话。只要2014年天之蓝和梦之蓝销售萎缩不会比2013年太大的话,洋河有可能凭借海之蓝率先走出正增长。
2014-02-26
呵呵,其实最近这两天已经开始买入了,这里的买入,目的不是长线加仓,而是判断在这段真空期,老窖不会且破前期低点了,而是会有一段时间的震荡整理期,待月份一季度情况明朗再寻找方向,我想借这个震荡的机会高抛低吸摊低成本
2014-02-28
今明两年,老窖能否从白酒的调整期走出来,关键要看特曲和头曲。老窖既然铁了心要把国窖1573打造成奢侈品牌,国窖1573未来的销售一定会另辟蹊径,不会参与到大卖场的打折促销中,因此短期很难有起色。窖龄酒,虽然符合“窖龄老,酒才好”的基本概念,但产品时间较短,难当大任,这几年只要逐步被市场所认识并接受就行。低端二曲估计这两年还会放量,但利润可怜,增量不增利。老窖特曲和老窖头曲属于老产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2013年老窖有个千县万镇的铺货工程,如果今年能够配合相应的销售策略,使得这两个拳头产品能在终端放出量,老窖的业绩下滑就能够稳住。
2014-03-10
转:漫谈现金流折现法——《再读安全边际》有感
唐朝/文 本文发表于3月7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
股神巴菲特年复一年的告诉全世界投资者:「投资没那么复杂。你只需要学习两门课程就可以了,一门是如何评估企业价值,一门是如何看待股市波动」。著名价值投资人赛思.卡拉曼在其经典著作《安全边际》当中也谈到:「投资没有什么神秘的。简而言之就是先确定某个证券的内在价值,然后以这个价值的适当折扣买进。事情就是那么简单。」
如何才能知道一家企业的价值呢?塞斯.卡拉曼说:「虽然存在许多用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但我发现只有三种方法是有用的。一是对连续经营价值的分析,也就是现金流折现法。通过计算一家企业未来可能产生的全部现金流折现值来计算企业价值。第二种是分析一家企业的清算价值。第三种是股市价值法,通过预测一家企业或其子公司分拆后,会在股市上以怎样的价格进行交易,来评估企业价值。这种方法的可靠性不及前两种方法,它只会偶尔成为有用的价值准绳。」抛开赛思.卡拉曼认为不太可靠的第三种方法,剩余的两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化出了价值投资的两大流派:一种更传统,更注重企业清算价值。他们寻找那些售价在重置成本以下的机会;另一种更注重现金流,他们寻找售价低于企业未来现金流折现值的机会。早期的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信徒,更偏重于企业的清算价值。后期的巴菲特,受菲利普.费雪(代表作《怎样选择成长股》)和查理.芒格的影响,逐渐转向了现金流折现法,完成了他自己所称的从猿到人的进化。运用现金流折现法,首先要了解两个概念:自由现金流、折现。自由现金流,是从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的现金里,减去为了维持生意运转必须进行的资本投入,余下的那部分现金。
折现的概念不难。如果确认年收益10%,那么一年后的110万和今天的100万等价。换句话说,一年后的110万,按照10%的折现率折算,其现值为100万。理论上,可以将企业未来每年的自由现金流,按照某折现率(无风险收益率 风险补偿)逐笔折现。所有年份现金流的折现值加总,便是该企业的价值。
实际运用中,通常会逐笔计算出一段时间的自由现金流,然后对其后的部分,估算一个永续价值。将这段时间的现金流和其后的永续价值,逐笔折现、加总,得出企业的价值。例如,某企业今年底可产生自由现金流10亿,预计五年内自由现金流的年增长15%。五年后,自由现金流能保持3%的年增长。若按照10%的折现值估算,企业前五年现金流折现值加总,等于49.8亿(9.1 9.5 9.9 10.4 10.9)。第6年,自由现金流18.36亿,其永续价值为262.3亿(18.36/(10%-3%))。将262.3亿折现,现值约为148亿。由此,测算的企业内在价值约为198亿。知道了价值,投资者才能决定如何出价。敲敲计算器,便知道企业价值,而后依此投资获利,有这么简单吗?当然没有。首先,预测未来无限期的自由现金流,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次,折现率的微小变动,会使结果呈现巨大差异。尝试将本例的折现率,小幅调整至8%或12%,或将永续增长率3%调整为0%或5%,会看到计算结果发生了多么令人惊讶的变化。
既然不能依赖其对企业价值进行计算,这套方法还有什么用呢?有用,非常有用。甚至毫不夸张地说,现金流折现法就是「股神秘笈」。它是一套完整的投资体系。它告诉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股票,应该规避什么样的股票,在什么区间进行买入,在什么区间进行卖出。首先,它叫做永续现金流折现。因此,目标企业必须是可能永远存在的,至少在你的人生跨度内,它可能是始终存在的,没有被竞争对手或新科技所取代或毁灭。否则,依据现金流折现公式看,永续价值将非常低。除非其市值低于破产清算值,否则,它不是现金流折现法的能力范围。从这个角度,便很容易理解,为何许多成功投资人都会规避初创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适用概率估值法、相对估值法或股市价值法),甚至有人宣称「只投资和嘴有关的企业」。其次,目标企业必须能通过出售商品或服务,年复一年的获取大量现金。这些现金的大部或全部,可以分给股东或进行有利可图的新投资,无需用以维持现有生意的运转。在现金流折现法里,只有持续产生自由现金流的企业,折现值才为正数,其价值才能进行评估,投资回报才无需依赖下一个出高价傻蛋的出现。再次,企业是否具备永续增长的可能,对估值的影响很大。企业是否可以通过提升毛利率或增加销售量,使自由现金流保持增长态势,将大幅影响企业价值。回到前面的例子,其他条件不变,如果自由现金流的永续增长从3%变为0%,计算结果将缩水约1/4。接着,现金流折现法,提示了买入区间。同样用前面的例子,意图获得10%的收益,投资者可以在市场报价低于198亿时考虑买入。若意图获得30%收益,企业价值将低于45亿,投资者就必须等到市场报价低于45亿时,才能考虑买入。显然,既定买价越低,错过机会的概率也就越大。然后,一家可能永续存在,每年产生可观的自由现金流,且能保持增长的企业,是否就可以根据其现金流折现值,进行投入呢?答案仍然是no。如果企业价值1000万,出价1000万买下,意味着用1元买1元,毫无意义。回看《安全边际》导言中所说的:「价值投资没有什么神秘的。简而言之就是先确定某个证券内在价值,然后以这个价值的适当折扣买进。事情就是那么简单。」适当折扣,就是安全边际思想。无论对企业做多么详细的了解,无论估值多么保守,投资者仍然可能犯错。此时,预留的安全边际,就可以使投资者在预计正确时获取暴利,在预计错误时损失不大。
最后,如果市场对投资者手持股权的出价,高到将其变现后存入银行的利息(存款的自由现金流)折现值,已经高于最乐观估算的该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值,这便是考虑卖出的时机了。《安全边际》说:「只有当价格变得有吸引力时才买进,而情况相反时就卖出」。此处以泸州老窖这只当前市场弃儿为例,轮廓性演示一下现金流折现法的运用。首先,泸州老窖从大明万历皇帝登基的1573年开始酿造。四百多年,无论繁荣还是萧条,战争还是和平,盛世或是乱世,都没有妨碍老窖的悠悠酒香,由此,可以大概率的认定,泸州老窖未来依然会存在。
其次,泸州老窖每年都可以通过出售商品,获取大量现金。且,其生产设备(酒窖)无需投入大量现金维护。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泸州老窖累计经营现金流,大于累计净利润。而累计资本投入额占净利润总额不足13%,占销售收入总额不足5%。截止目前,尚未发现出售商品获取现金的能力,及低资本投入的特点,有任何改变的迹象。
再次,公司预计2013年净利润34.4亿,同比下降21.55%。如果以此为基础,毛估估未来两年净利润继续同比下降20%,其后触底保持5%的永续增长。即2014年净利润27.5亿,2015年净利润22亿,其后年利润增幅为5%。对于泸州老窖,可以粗略的将净利润等同于经营现金流,将资本支出估算为净利润的15%。那么,我们将得到2013~2016年的自由现金流约为29.2亿,23.4亿,18.7亿,19.6亿。
最后,假设采用10%的折现率,2013~2015年的自由现金流折现值总和为66亿(29.2 21.3 15.4)。其永续价值为392亿(19.6/(10%-5%))。2016年的392亿折现值为295亿。因此,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其内在价值约为365亿(295 66)。以上计算,仅仅用于演示现金流折现法的运用,非投资建议。
估值追求的是大概的对。巴菲特叫它作「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精彩。可惜常被一些投资者,用于掩盖对企业基本面研究的懒惰。既然是大概的对,其数值究竟有多么接近正确答案,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生意模式的认识度,取决于各项假设是否符合实际。当投资者通过大量研究,确信假设不算过分乐观时,市场在365亿基础上给予的折扣,便是送给投资者的财富。
这就是现金流折现法的投资体系,这就是足本的股神秘笈。
投资,知易行难或知难行更难。这里聚集着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群,都想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少的金钱获取最大的利润。竞争当然残酷,甚至残酷过世上绝大多数生意。真的明白一家企业的现金流折现值,已属不易,更难的是如何保持耐心和纪律。让我们再次回味塞斯.卡拉曼在书中所说「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始终保持不可缺少的耐心和纪律,只有当价格变得有吸引力时才买进,而情况相反时就卖出,坚决避免卷入那种吞噬市场人士的追逐短期业绩的狂热之中。」
坚守现金流折现的理念,仅仅投资你能估算的企业,忘掉依赖未来价格的变动的投机游戏,无疑会使我们错过无数鸡犬升天的牛股,却也能使自己免于成为最后一个出高价的傻蛋。巴菲特在最新的致股东信中这样告诫我们说:「聚焦于拟投资资产的未来生产力。没有必要成为全能者,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可以了」。
《安全边际》,经典著作,值得反复阅读。尤其是第二部分「价值投资的哲学」,每次阅读都有新收获。
散户乙跟帖:巴菲特说他从不预测他投资的企业明年的业绩是多少。他认为没什么大意义,在他眼里,一个好企业 一个好价格=一个好投资。至于这个企业在某几个季度多赚几个亿少赚几个亿是无关企业价值的。因此,巴菲特从来都是根据一个企业以往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给出一个企业的报价的,从来不是靠预测这个企业未来的业绩有多少而给出报价的。但是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一个企业售价却与他下个季度的业绩密切相关,下一季度少赚几个亿,可以影响这个公司市值减少几百亿。
但股市就是这样,当2011年大家估算出老窖业绩是2块的时候,老窖最高估价到了50块,市场估值是25倍。如果你用这个标准到了2012年,大家预估业绩可以到3块的时候,股价就应该到75块,于是很多人觉得40多块并不贵,买进去还有一倍的空间。但是事实是股价一路下滑。同样道理,到了2014年,业绩快报出来2013年的业绩是2.46.股价最低到了15.9元,市盈率6.5倍。于是人们又用6.5倍的市盈率去估计未来的股价,2014年很可能业绩还要下滑20%,每股收益就是两块了,那么15.9绝不是底,股价应该是6.5X2=13块。因此,人们会觉得16块的股价挺贵,万一2015年业绩1.2元,股价很可能最低到8块,长期看,很有可能还有一倍的下跌空间。大家都认为盯着业绩买股票是价值投资,那么按我上面的逻辑他到底是趋势投资还是价值投资呢?
通过泸州老窖这几年的业绩以及对应的股价表现,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市场有效理论与市场无效理论分别说的是什么。在我们并没有深刻理解其意思的时候,先不要急着把自己划到哪一边,急着把自己划到一边,看问题就会有局限性。大家都觉得盯着业绩买股票是价值投资,但很显然会陷入像我之前举得老窖的例子,2012年40块买觉得不贵,2014年16块买还是太贵,这里我说的并不是技术派。甚至,从某种角度上说,盯着图标的技术派很可能比盯着业绩的价值派更不容易迷惑。
网友:理解猪哥的意思,并且赞同不能简单的用市盈率和当年业绩评估企业的价值。问题是用什么样的模型去大致评估出老窖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呢?DCF似乎拍脑袋的参数设置太多,抖动太大PB方法似乎也不精确还有啥好方法? 投资这事,说到天边,都离不开一个“估”字。巴菲特“估股”无数,在1000个股票里,他可能觉得只有一个股,自己还有能力“估”一下,其他的999个股票,他甚至连“估”的能力都没有。即使在他觉得有能力“估”的股票里,也有很多“估”出来太贵,而没办法买入,在少量“估”出来值得投资的,还有一些“估”错了。所以,巴菲特比常人最大的厉害之处是:每天不停的在浩瀚的目标里,挑选哪些是他有能力“估”的股票,然后找出来“估一估”看看是不是能买入。他之所以成功,只是他“估”对股票比“估”错的股票多一些而已。 这就像一个老江湖,阅人无数,他一眼就能把对面的人看个八九不离十,但你要问他具体怎么做到的,他会告诉你:看得多了就知道了。但我们也经常听他们说:老子这次看走眼了。 因此,我觉得我们没必要在——如何找到精确可靠地投资方法上花费更多的精力了,因为这样的方法是没有的。我们只能靠时间和失败把我们变成老江湖。另外,我们只能是用一些其他的笨办法防止我们看走眼,比如——要买上市时间长一点的股票,等到下跌很多再关注他,不要一下满仓。不要单一股票,等等。这些都是人能做到的,至于最后成不成,只有上帝知道。(2014-03-18 12:07:10)
(这个帖子下面散户叔的跟帖,我理解是特别,特别有价值的帖子,如果有人看到这里,因为引用的帖子是另外的大V,这个大V以前在雪球,乙叔之前发帖子会被球友进行比较,我发现散户叔,每次看到这种评论的时候,经常会删帖,我相信以他的人品不愿意因自己帖子被动的去评价别人,对于看到这里的球友们,也希望大家能多多学习,能成长。不要在帖子下评论其他大V,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口水战的,借用韩广斌总的一句话:“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只盯着别人的缺点,不会进步的。”于我们,足够长的时间会让你的账户上的数字说明一切,帖子一晃10年了。加油,朋友们!)

01-04 09:32

2014-02-19
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学院的演讲(1)
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学院纽约俱乐部的演讲以下为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学院纽约俱乐部1990年年度聚会-国际晚宴上的演讲,也是他最经典的一次演讲。
“活动的组织者告诉我什么都可以谈。我只知道一件事-股票,因此我很快便作出决定:我应该谈谈股票。我将尽力回顾少数几个要点,这些要点对我而言关系重大,并且我认为它们对试图在股市中赚钱的人也有重要的作用。”
规则1:了解你所持有的股票
第一条规则是你必须了解你持有的股票。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知道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你应该能够在两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之内向一个12岁的孩子解释你购买一只股票的原因。如果你无法做到这一点,如果你购买这只股票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你觉得它的价格将上涨,那么你不应该买入。
我可以给你说一只简单的常见股票--这种类型的股票大多数人都会购买。它是一家相对平凡的公司,生产的产品也很简单。该产品具有1M内存的CMOS、双极RSC浮动点数I/O接口的处理器、16位双通道内存、Unix操作系统、Whetstone每秒百万浮点运算的有机硅放射器、高带宽以及15微秒的运算能力等。
如果你持有这种垃圾股票,你永远都不可能赚钱--永远不会。了解你持有的股票是非常重要的。你投资的企业应该很简单。给我带来优良回报的是我能理解的简单公司,比如唐恩甜甜圈(Dunkin'Donuts)、Laquinta汽车旅馆等。能够带来不错回报的就是这些公司。
规则2:作经济预测徒劳无益
预测经济完全是徒劳无益的,不要试图预测利率。艾伦·格林斯潘是美联储的头儿。他无法预测利率。他可以加息或降息,但是他无法告诉你12个月或者两年后利率将是多少。你无法预测股市。
我很希望能够知晓这些信息。对我来说,当衰退将要发生的时候获悉这种信息是很有帮助的。这会非常好。在座的大多数人应该还记得1980年至1982年的衰退,那是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衰退。当时我们的失业率达到了15%、通货膨胀达到14%、基础利率高达20%。你们有谁接到告诉你们会发生衰退的电话了吗?你是否记得在你经常阅读的那些杂志上有哪一本杂志曾经成功地预见到了那种情况?没有人告诉我将出现那么悲惨的局面。
你可能不相信人们在预测一年之后将发生的事情上面浪费了多少时间。能提前知道一年后的事情当然很棒。但是你永远无法知道。因此不要白费心机了。这没有任何好处。
规则3:不要担心股市
你必须寻找麦当劳和沃尔玛这种类型的公司。不要担心股市。看看雅芳。在过去15年里,雅芳的股票从160美元跌到35美元。15年前它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是现在,所有的雅芳小姐全都不得其所。她敲门,可是家庭主妇要么外出上班去,要么和她们的孩子在外面玩。她们销售的东西都可以在超市或者药店买到。雅芳的盈利基础土崩瓦解。这家公司只伟大了大约20年。 今天股市的收盘价是2700点。就算今天的收盘价是9700点,雅芳仍然是一家悲惨的公司。股价从160美元跌倒35美元。因此在过去15年里不管股市表现怎么样,你在雅芳公司上的投资都很惨淡。 同样是在这一时期,麦当劳的表现非常好。它们进入了海外市场,它们推出了早餐和外带,它们做得很好。在这一时期,它们的绩效经历了魔幻般的上升,盈利增长至原来的12倍,股价上涨到原来的12倍。如果道琼斯今天的收盘价是700点而不是2700点,你在麦当劳上面的投资仍然能取得良好的回报。它的股价可能是20美元,而不是30美元,但是你仍然能获得8或9倍的盈利。关注个股,忘掉全局
规则4:不要急躁,你有充足的时间你有充足的时间。
不要有这样想法:你一想到某个概念就必须马上把它付诸实施。其实你有足够多的时间让你对公司进行充分的研究。给我带来丰厚回报的股票都是我在关注它们第二年、第三年或者第四、第五年后才买入。在股市赔钱会赔得很快、但是赚钱却赚得很慢。赚钱和赔钱之间应该存在某种平衡,但是实际上没有。 我想和你们谈谈沃尔玛这家公司,该公司于1970年上市。当时它们有38家店,一个漂亮的历史经营记录和一个坚实的资产负债表。在经过分拆--当然,沃尔玛的股票受欢迎永远不是因为分拆这个原因--调整后,它的售价是8美分/股。你可能会告诉自己,如果我不在下个月买进沃尔玛的股票的话,我将错过一生中最好的投资机会。5年后,沃尔玛有125家店,利润增长至5年前的7倍。你猜怎样?股价上涨至5年前的5倍,达到41美分/股。截至1980年12月,沃尔玛有275家店,利润再次上升至5年前的5倍。你猜怎样?股价上涨至5年前的5倍,现在是1.89美元/股。 1985年12月,它有859家店,这并没有把山姆会员店计算在内。在这个5年期间内,利润上涨至原来的6倍,股价现在是15.94美元。因此你可以告诉你自己,天啊,这只股票从80美分上涨到15.94美元。我买入得太迟了。太疯狂了。我不应该再买入这些笨重的巨型公司。不,你此时买入还不晚,一点不晚。因为今天沃尔玛的收盘价是50美元。你有充足的时间买入。 1980年,沃尔玛已经上市10年了。它的销售收入超过了10亿美元,资产负债表好得不得了,经营记录良好。真正让人惊讶的就是这些--投资于沃尔玛可能并不会给你带来巨额的盈利,但是如果你在1980年买入沃尔玛,持有至今你仍然能够赚25倍,在这一时期,这种回报率将把麦哲伦基金打得落花流水。顺便说一下,在此期间我并没有持有沃尔玛。当时我觉得它的股价过高。
囊获富达的工作当我申请为富达工作的时候,富达共有80名员工。如今,我们的员工总数是7200人。当时富达求职者中有25名来自哈佛,总共有50名求职者争夺3个职位。我是沃顿的,我们过去经常开玩笑说,哈佛是二流学校,我们沃顿才是一流学校。不管怎么说,有很多求职者来自哈佛。但是我是唯一一个给总统当过11年球童的求职者,因此我得到了三个职位中的一个。我在富达工作的早些时候,我们有一个笑话:能工作到下一个圣诞节的机会就是很好的圣诞节奖金了。这是一个可怕的开始。
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学院的演讲(2)
危险的说法1:股价已经下跌了这么多了,股价还能跌多少呢?
差不多在我刚开始为富达工作的时候,我很喜欢凯泽工业这只股票。当时凯泽的股价从25美元跌至13美元。那时我就使用了危险的说法1这条规则。我们买入了美国证券交易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一一宗交易。我们要么买入1250万股,要么就买入了1450万股,买入价是11.125美元,比市场价格低1.5美元。我说,我们在这只股票上面做的投资多好啊!它已经下跌至13美元。从25美元跌到这个水平,不可能跌得更低了。现在是11.125美元。
当凯泽的股价跌至9美元的时候,我告诉我母亲,赶紧买,既然股价已经下跌了这么多,它不可能跌至更低。幸运的是,我母亲没有听从我的建议,因为股价在接下来3个月跌至4美元。凯泽公司没有负债,持有凯泽钢铁50%的股份、凯泽铝业40%的股份、凯泽水泥、凯泽机械以及凯泽广播30%的股份-该公司共计持有19家子公司。在那个时点,由于股价跌至4美元,1亿美元可以把整个公司买下来。回想那时,一架波音747飞机的售价是2400万美元。如今,我想这么多钱你连波音747的一个厕所都买不了,或许可以买一个引擎。不过那时凯泽工业公司的市值可以买下4架波音747飞机。该公司没有负债。我不担心它会破产。但是我买入得太早了,我们不能买入更多股份,因为我们已经达到了上限。
最终在4年之后,他们清算了他们持有的所有头寸,结果这只股票成为一个极好的投资。最后每股的价值是35美元或40美元。但是,仅仅因为一只股票的价格已经下跌很多而买入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思路。
危险的说法2:股价还能上涨多少?
危险的说法2和之前那个刚好相反,这和沃尔玛的故事很像,“既然股价已经上涨了这么多了,它怎么可能还会涨得更高?”我举一个公司,你可能认为它不是成长型公司。1950年,菲力普莫利斯公司的股价是75美分。11年后的1961年,股价涨到2.5美元——上涨了3倍。你可能会说,对一个处于衰退行业的公司-该公司的产品很糟糕并且没有前景-而言,这么大的涨幅已经够多了。它还能涨到多高呢?它已经涨到2.5了。因此你可能会在1961年把它卖掉。11年后的1972年,该公司的股价上升到28美元。从你在1961年赚了3倍卖出之后又上涨了11倍。1972年你可能会对自己说,既然股价已经上涨了这么高,它还能涨到多高呢?然后你在股价上涨了11倍之后卖出,在上涨了3倍之后又上涨了5倍,你错过了赚7倍利润的机会。因此我要说的是,不要卷入对股票表现的技术分析。股票评论员会使用所有这些术语、形容词和开场白。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上涨,他们不断地添加新的称谓。他们会说股价过于膨胀,然后是太高了,与内在价值严重不符,或者股价超级膨胀。他们掌握了所有描绘股票被过高定价的术语。如果你喜欢这家公司,这不应该对你造成干扰。你应该对自己说,我喜欢这只售价30美元的股票。不过你永远无法摆脱股票评论员的评论。但是你不得不摆脱这些评论。因为你是正确的,你应该说,我喜欢这只售价30美元的股票。这些评论员是错误的。不过,当这只股票的价格涨到50美元的时候,评论员的话可能会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你可能会说,等等,在股价为30美元的时候,这些人就很确定股价被高估了。现在股价已经涨到50了,他们肯定是对的。因此你真的需要将这些评论屏蔽起来免遭它们的影响。我曾经在斯巴鲁上涨至原来的20倍之后买入。我很幸运,因为买入之后赚了7倍。我也买入过股价从20美元跌至12美元的股票。我买入过很多这种类型的股票。现在,你不能以5美元买入一盒HersheyBar巧克力了——它们5分钱一块。
因此,股票的历史表现和未来表现无关。公司的绩效才与未来表现有关。
危险的说法3:我能赔多少?
股价只有3美元 第三条危险的说法非常重要,我永远都能听到这个说法:“股价3美元。我能赔多少?股价只有3美元。” 现在我们来做个算术,回到我们基本的数学知识。如果你买入两只股票,一只股价为60美元,另外一只6美元,你在这两只股票上面各投入1万美元,如果他们的股价全都跌至零,你赔的钱完全一样。这很明显。结果就是这样。人们就是不相信这一点。你们回家之后自己算一算就知道了。 很多人经常说,“天啊,这群笨蛋竟然买价格为60美元的股票,我买的股票只有6美元。我这个投资多好啊。”但是,注意观察那些通过卖空股票赚钱的人,他们不会在股价达到60或者70美元并且仍然处于上涨通道的时候卖空这只股票。当股价下跌75%之后他们买入75%的股票。当股价从40美元跌至7美分的时候,他们绝对相信该公司已经一文不值了。他们不会在股价40美元的时候卖空这家公司的股票。他们选择在股价下降的过程中杀进来,在股价跌至3美元的时候卖空。那么是谁在接盘这些人卖空的股票呢?就是那些说“股价只有3美元,还能跌到哪去”的人。
危险的说法4:最终,跌去的全都将反弹回来
以RCA公司为例。它曾经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RCA的股价反弹回1929年的价位用了55年。可以看出,当时它过高定价的程度有多高。所以抱牢一只股票并认为它终将反弹到某个价位的想法完全行不通。JohnsManville公司、移动房屋公司、双排钮针织服装公司、软盘公司-Winchester光盘驱动公司,记住这些公司,它们的股价跌下去之后就永远没有反弹回去。不要等待这些公司的股价反弹。
危险的说法5:情况糟糕得不能再糟糕了,我应该买入
仅仅因为公司的情况很惨淡而买入它的股票。当情况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时候就是买入的时候(是很危险的)。1979年,美国有96000节铁路货运车厢。截至1981年,该数字减少到45000节。这是17年中的低谷。你对自己说,“铁路货运车厢已经从96000节下跌至45000节。这是17年中最糟糕的情形,还能变得有多糟呢?”如果这是你买入的唯一原因,那么1982年你将发现货运车厢数量从45000节减少到17000节,并且在1983年又进一步减少到5700节。仅仅因为某个行业的景气状况正在恶化这一个唯一的原因而在这个行业投入大量资金是很危险的。 再举一个石油钻井的例子,1981年美国有4520台在岸石油钻井。1984年这一数量减少了一半至2200台。这时,许多人闯入该行业。人们说是时候买入石油服务行业了,因为钻井数量减少了一半。两年后,钻井数量减少了70%只有686台。现在,该数量仍然在1000台以下。因此仅仅因为某家公司的状况很糟糕而买入是不明智的。 我见到过处境不佳的公司,下一次你称它们的情况糟糕得让人难以相信,然后你会用可怕、失望或者惨不忍睹等字眼来形容它们的境况。因此我从纺织行业学到的最好的经验是柏林顿工业公司仍然是一家相对比较新的纺织公司,因为它成立于1908年,而纺织工业存在了很长时间。纺织行业经历过惨淡的时期,它们知道那是什么样的。它们见识过衰退时代。 纺织公司和成衣展览公司的人不一样。后者是一个相对乐观的群体。如果你问它们展览的效果如何,它们的答案永远是很好、精彩绝伦、太棒了、每个人都很喜欢等这类字眼。它们永远是欢快的,和软件公司的人很像。但是纺织行业的人比较平静。它们经历过衰退和艰难的市场行情。纺织行业有一句绝妙的谚语:“否极泰不来(itis always darkest before pitch black)。”
危险的说法6:当股价反弹到10美元的时候,我就卖出
“当股价反弹到10美元的时候,我就卖出”。一旦你说这句话,股价永远不会反弹到10美元,永远不会。 这种情况发生了多少次?你挑选了一个价格,然后说,“我不喜欢这只股票,当股价回到10美元的时候,我就卖出。”这种态度将让你饱受折磨。股价可能会回到9.625美元,你等一辈子可能都等不到它回到10美元。如果你不喜欢一家公司,不管你当时的买入价是40美元还是4美元,如果公司成功的因素不在了,如果基本面变弱,那么你应该忘记股票以前的价格走势。 希望和祈祷股价上涨没有任何用处。我曾经试着这么做过,没用。股票可不知道是你在持有它。
2014-02-24
兴业停止全行向房地产行业贷款,这个信号很恐怖,银行又要釜底抽薪了?果真如此的话,地产行业可能真的会很恶劣。白酒过剩,钢铁水泥建材工程机械等都过剩,如果地产也调整,银行也会受到影响,信托理财,银行的高收益理财风险也增加,地产泡沫破裂,实际利率会立刻下来。当我们面对未来诸多不确定和风险的时候。如果你仔细的比较他们的资产负债率,现金流,净收益率,资产质量,日常资本支出,等等指标。你会发现对于产品线丰富,年销售额达到百亿的名优白酒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可能只是比之前少赚点,比较而言,这就成了优点。而如果大家都没什么风险的话,白酒未来少赚点,就是个缺点。
如果各地超市的洋河海之蓝,大多是2013年底或者2014年初生产的话。只要2014年天之蓝和梦之蓝销售萎缩不会比2013年太大的话,洋河有可能凭借海之蓝率先走出正增长。
2014-02-26
呵呵,其实最近这两天已经开始买入了,这里的买入,目的不是长线加仓,而是判断在这段真空期,老窖不会且破前期低点了,而是会有一段时间的震荡整理期,待月份一季度情况明朗再寻找方向,我想借这个震荡的机会高抛低吸摊低成本
2014-02-28
今明两年,老窖能否从白酒的调整期走出来,关键要看特曲和头曲。老窖既然铁了心要把国窖1573打造成奢侈品牌,国窖1573未来的销售一定会另辟蹊径,不会参与到大卖场的打折促销中,因此短期很难有起色。窖龄酒,虽然符合“窖龄老,酒才好”的基本概念,但产品时间较短,难当大任,这几年只要逐步被市场所认识并接受就行。低端二曲估计这两年还会放量,但利润可怜,增量不增利。老窖特曲和老窖头曲属于老产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2013年老窖有个千县万镇的铺货工程,如果今年能够配合相应的销售策略,使得这两个拳头产品能在终端放出量,老窖的业绩下滑就能够稳住。
2014-03-10
转:漫谈现金流折现法——《再读安全边际》有感
唐朝/文 本文发表于3月7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
股神巴菲特年复一年的告诉全世界投资者:「投资没那么复杂。你只需要学习两门课程就可以了,一门是如何评估企业价值,一门是如何看待股市波动」。著名价值投资人赛思.卡拉曼在其经典著作《安全边际》当中也谈到:「投资没有什么神秘的。简而言之就是先确定某个证券的内在价值,然后以这个价值的适当折扣买进。事情就是那么简单。」
如何才能知道一家企业的价值呢?塞斯.卡拉曼说:「虽然存在许多用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但我发现只有三种方法是有用的。一是对连续经营价值的分析,也就是现金流折现法。通过计算一家企业未来可能产生的全部现金流折现值来计算企业价值。第二种是分析一家企业的清算价值。第三种是股市价值法,通过预测一家企业或其子公司分拆后,会在股市上以怎样的价格进行交易,来评估企业价值。这种方法的可靠性不及前两种方法,它只会偶尔成为有用的价值准绳。」抛开赛思.卡拉曼认为不太可靠的第三种方法,剩余的两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化出了价值投资的两大流派:一种更传统,更注重企业清算价值。他们寻找那些售价在重置成本以下的机会;另一种更注重现金流,他们寻找售价低于企业未来现金流折现值的机会。早期的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信徒,更偏重于企业的清算价值。后期的巴菲特,受菲利普.费雪(代表作《怎样选择成长股》)和查理.芒格的影响,逐渐转向了现金流折现法,完成了他自己所称的从猿到人的进化。运用现金流折现法,首先要了解两个概念:自由现金流、折现。自由现金流,是从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的现金里,减去为了维持生意运转必须进行的资本投入,余下的那部分现金。
折现的概念不难。如果确认年收益10%,那么一年后的110万和今天的100万等价。换句话说,一年后的110万,按照10%的折现率折算,其现值为100万。理论上,可以将企业未来每年的自由现金流,按照某折现率(无风险收益率 风险补偿)逐笔折现。所有年份现金流的折现值加总,便是该企业的价值。
实际运用中,通常会逐笔计算出一段时间的自由现金流,然后对其后的部分,估算一个永续价值。将这段时间的现金流和其后的永续价值,逐笔折现、加总,得出企业的价值。例如,某企业今年底可产生自由现金流10亿,预计五年内自由现金流的年增长15%。五年后,自由现金流能保持3%的年增长。若按照10%的折现值估算,企业前五年现金流折现值加总,等于49.8亿(9.1 9.5 9.9 10.4 10.9)。第6年,自由现金流18.36亿,其永续价值为262.3亿(18.36/(10%-3%))。将262.3亿折现,现值约为148亿。由此,测算的企业内在价值约为198亿。知道了价值,投资者才能决定如何出价。敲敲计算器,便知道企业价值,而后依此投资获利,有这么简单吗?当然没有。首先,预测未来无限期的自由现金流,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次,折现率的微小变动,会使结果呈现巨大差异。尝试将本例的折现率,小幅调整至8%或12%,或将永续增长率3%调整为0%或5%,会看到计算结果发生了多么令人惊讶的变化。
既然不能依赖其对企业价值进行计算,这套方法还有什么用呢?有用,非常有用。甚至毫不夸张地说,现金流折现法就是「股神秘笈」。它是一套完整的投资体系。它告诉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股票,应该规避什么样的股票,在什么区间进行买入,在什么区间进行卖出。首先,它叫做永续现金流折现。因此,目标企业必须是可能永远存在的,至少在你的人生跨度内,它可能是始终存在的,没有被竞争对手或新科技所取代或毁灭。否则,依据现金流折现公式看,永续价值将非常低。除非其市值低于破产清算值,否则,它不是现金流折现法的能力范围。从这个角度,便很容易理解,为何许多成功投资人都会规避初创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适用概率估值法、相对估值法或股市价值法),甚至有人宣称「只投资和嘴有关的企业」。其次,目标企业必须能通过出售商品或服务,年复一年的获取大量现金。这些现金的大部或全部,可以分给股东或进行有利可图的新投资,无需用以维持现有生意的运转。在现金流折现法里,只有持续产生自由现金流的企业,折现值才为正数,其价值才能进行评估,投资回报才无需依赖下一个出高价傻蛋的出现。再次,企业是否具备永续增长的可能,对估值的影响很大。企业是否可以通过提升毛利率或增加销售量,使自由现金流保持增长态势,将大幅影响企业价值。回到前面的例子,其他条件不变,如果自由现金流的永续增长从3%变为0%,计算结果将缩水约1/4。接着,现金流折现法,提示了买入区间。同样用前面的例子,意图获得10%的收益,投资者可以在市场报价低于198亿时考虑买入。若意图获得30%收益,企业价值将低于45亿,投资者就必须等到市场报价低于45亿时,才能考虑买入。显然,既定买价越低,错过机会的概率也就越大。然后,一家可能永续存在,每年产生可观的自由现金流,且能保持增长的企业,是否就可以根据其现金流折现值,进行投入呢?答案仍然是no。如果企业价值1000万,出价1000万买下,意味着用1元买1元,毫无意义。回看《安全边际》导言中所说的:「价值投资没有什么神秘的。简而言之就是先确定某个证券内在价值,然后以这个价值的适当折扣买进。事情就是那么简单。」适当折扣,就是安全边际思想。无论对企业做多么详细的了解,无论估值多么保守,投资者仍然可能犯错。此时,预留的安全边际,就可以使投资者在预计正确时获取暴利,在预计错误时损失不大。
最后,如果市场对投资者手持股权的出价,高到将其变现后存入银行的利息(存款的自由现金流)折现值,已经高于最乐观估算的该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值,这便是考虑卖出的时机了。《安全边际》说:「只有当价格变得有吸引力时才买进,而情况相反时就卖出」。此处以泸州老窖这只当前市场弃儿为例,轮廓性演示一下现金流折现法的运用。首先,泸州老窖从大明万历皇帝登基的1573年开始酿造。四百多年,无论繁荣还是萧条,战争还是和平,盛世或是乱世,都没有妨碍老窖的悠悠酒香,由此,可以大概率的认定,泸州老窖未来依然会存在。
其次,泸州老窖每年都可以通过出售商品,获取大量现金。且,其生产设备(酒窖)无需投入大量现金维护。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泸州老窖累计经营现金流,大于累计净利润。而累计资本投入额占净利润总额不足13%,占销售收入总额不足5%。截止目前,尚未发现出售商品获取现金的能力,及低资本投入的特点,有任何改变的迹象。
再次,公司预计2013年净利润34.4亿,同比下降21.55%。如果以此为基础,毛估估未来两年净利润继续同比下降20%,其后触底保持5%的永续增长。即2014年净利润27.5亿,2015年净利润22亿,其后年利润增幅为5%。对于泸州老窖,可以粗略的将净利润等同于经营现金流,将资本支出估算为净利润的15%。那么,我们将得到2013~2016年的自由现金流约为29.2亿,23.4亿,18.7亿,19.6亿。
最后,假设采用10%的折现率,2013~2015年的自由现金流折现值总和为66亿(29.2 21.3 15.4)。其永续价值为392亿(19.6/(10%-5%))。2016年的392亿折现值为295亿。因此,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其内在价值约为365亿(295 66)。以上计算,仅仅用于演示现金流折现法的运用,非投资建议。
估值追求的是大概的对。巴菲特叫它作「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精彩。可惜常被一些投资者,用于掩盖对企业基本面研究的懒惰。既然是大概的对,其数值究竟有多么接近正确答案,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生意模式的认识度,取决于各项假设是否符合实际。当投资者通过大量研究,确信假设不算过分乐观时,市场在365亿基础上给予的折扣,便是送给投资者的财富。
这就是现金流折现法的投资体系,这就是足本的股神秘笈。
投资,知易行难或知难行更难。这里聚集着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群,都想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少的金钱获取最大的利润。竞争当然残酷,甚至残酷过世上绝大多数生意。真的明白一家企业的现金流折现值,已属不易,更难的是如何保持耐心和纪律。让我们再次回味塞斯.卡拉曼在书中所说「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始终保持不可缺少的耐心和纪律,只有当价格变得有吸引力时才买进,而情况相反时就卖出,坚决避免卷入那种吞噬市场人士的追逐短期业绩的狂热之中。」
坚守现金流折现的理念,仅仅投资你能估算的企业,忘掉依赖未来价格的变动的投机游戏,无疑会使我们错过无数鸡犬升天的牛股,却也能使自己免于成为最后一个出高价的傻蛋。巴菲特在最新的致股东信中这样告诫我们说:「聚焦于拟投资资产的未来生产力。没有必要成为全能者,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可以了」。
《安全边际》,经典著作,值得反复阅读。尤其是第二部分「价值投资的哲学」,每次阅读都有新收获。
散户乙跟帖:巴菲特说他从不预测他投资的企业明年的业绩是多少。他认为没什么大意义,在他眼里,一个好企业 一个好价格=一个好投资。至于这个企业在某几个季度多赚几个亿少赚几个亿是无关企业价值的。因此,巴菲特从来都是根据一个企业以往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给出一个企业的报价的,从来不是靠预测这个企业未来的业绩有多少而给出报价的。但是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一个企业售价却与他下个季度的业绩密切相关,下一季度少赚几个亿,可以影响这个公司市值减少几百亿。
但股市就是这样,当2011年大家估算出老窖业绩是2块的时候,老窖最高估价到了50块,市场估值是25倍。如果你用这个标准到了2012年,大家预估业绩可以到3块的时候,股价就应该到75块,于是很多人觉得40多块并不贵,买进去还有一倍的空间。但是事实是股价一路下滑。同样道理,到了2014年,业绩快报出来2013年的业绩是2.46.股价最低到了15.9元,市盈率6.5倍。于是人们又用6.5倍的市盈率去估计未来的股价,2014年很可能业绩还要下滑20%,每股收益就是两块了,那么15.9绝不是底,股价应该是6.5X2=13块。因此,人们会觉得16块的股价挺贵,万一2015年业绩1.2元,股价很可能最低到8块,长期看,很有可能还有一倍的下跌空间。大家都认为盯着业绩买股票是价值投资,那么按我上面的逻辑他到底是趋势投资还是价值投资呢?
通过泸州老窖这几年的业绩以及对应的股价表现,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市场有效理论与市场无效理论分别说的是什么。在我们并没有深刻理解其意思的时候,先不要急着把自己划到哪一边,急着把自己划到一边,看问题就会有局限性。大家都觉得盯着业绩买股票是价值投资,但很显然会陷入像我之前举得老窖的例子,2012年40块买觉得不贵,2014年16块买还是太贵,这里我说的并不是技术派。甚至,从某种角度上说,盯着图标的技术派很可能比盯着业绩的价值派更不容易迷惑。
网友:理解猪哥的意思,并且赞同不能简单的用市盈率和当年业绩评估企业的价值。问题是用什么样的模型去大致评估出老窖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呢?DCF似乎拍脑袋的参数设置太多,抖动太大PB方法似乎也不精确还有啥好方法? 投资这事,说到天边,都离不开一个“估”字。巴菲特“估股”无数,在1000个股票里,他可能觉得只有一个股,自己还有能力“估”一下,其他的999个股票,他甚至连“估”的能力都没有。即使在他觉得有能力“估”的股票里,也有很多“估”出来太贵,而没办法买入,在少量“估”出来值得投资的,还有一些“估”错了。所以,巴菲特比常人最大的厉害之处是:每天不停的在浩瀚的目标里,挑选哪些是他有能力“估”的股票,然后找出来“估一估”看看是不是能买入。他之所以成功,只是他“估”对股票比“估”错的股票多一些而已。 这就像一个老江湖,阅人无数,他一眼就能把对面的人看个八九不离十,但你要问他具体怎么做到的,他会告诉你:看得多了就知道了。但我们也经常听他们说:老子这次看走眼了。 因此,我觉得我们没必要在——如何找到精确可靠地投资方法上花费更多的精力了,因为这样的方法是没有的。我们只能靠时间和失败把我们变成老江湖。另外,我们只能是用一些其他的笨办法防止我们看走眼,比如——要买上市时间长一点的股票,等到下跌很多再关注他,不要一下满仓。不要单一股票,等等。这些都是人能做到的,至于最后成不成,只有上帝知道。(2014-03-18 12:07:10)
(这个帖子下面散户叔的跟帖,我理解是特别,特别有价值的帖子,如果有人看到这里,因为引用的帖子是另外的大V,这个大V以前在雪球,乙叔之前发帖子会被球友进行比较,我发现散户叔,每次看到这种评论的时候,经常会删帖,我相信以他的人品不愿意因自己帖子被动的去评价别人,对于看到这里的球友们,也希望大家能多多学习,能成长。不要在帖子下评论其他大V,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口水战的,借用韩广斌总的一句话:“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只盯着别人的缺点,不会进步的。”于我们,足够长的时间会让你的账户上的数字说明一切,帖子一晃10年了。加油,朋友们!)

04-04 14:50

转:漫谈现金流折现法——《再读安全边际》有感
唐朝/文 本文发表于3月7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
股神巴菲特年复一年的告诉全世界投资者:「投资没那么复杂。你只需要学习两门课程就可以了,一门是如何评估企业价值,一门是如何看待股市波动」。著名价值投资人赛思.卡拉曼在其经典著作《安全边际》当中也谈到:「投资没有什么神秘的。简而言之就是先确定某个证券的内在价值,然后以这个价值的适当折扣买进。事情就是那么简单。」
如何才能知道一家企业的价值呢?塞斯.卡拉曼说:「虽然存在许多用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但我发现只有三种方法是有用的。一是对连续经营价值的分析,也就是现金流折现法。通过计算一家企业未来可能产生的全部现金流折现值来计算企业价值。第二种是分析一家企业的清算价值。第三种是股市价值法,通过预测一家企业或其子公司分拆后,会在股市上以怎样的价格进行交易,来评估企业价值。这种方法的可靠性不及前两种方法,它只会偶尔成为有用的价值准绳。」抛开赛思.卡拉曼认为不太可靠的第三种方法,剩余的两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化出了价值投资的两大流派:一种更传统,更注重企业清算价值。他们寻找那些售价在重置成本以下的机会;另一种更注重现金流,他们寻找售价低于企业未来现金流折现值的机会。早期的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信徒,更偏重于企业的清算价值。后期的巴菲特,受菲利普.费雪(代表作《怎样选择成长股》)和查理.芒格的影响,逐渐转向了现金流折现法,完成了他自己所称的从猿到人的进化。运用现金流折现法,首先要了解两个概念:自由现金流、折现。自由现金流,是从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的现金里,减去为了维持生意运转必须进行的资本投入,余下的那部分现金。
折现的概念不难。如果确认年收益10%,那么一年后的110万和今天的100万等价。换句话说,一年后的110万,按照10%的折现率折算,其现值为100万。理论上,可以将企业未来每年的自由现金流,按照某折现率(无风险收益率 风险补偿)逐笔折现。所有年份现金流的折现值加总,便是该企业的价值。
实际运用中,通常会逐笔计算出一段时间的自由现金流,然后对其后的部分,估算一个永续价值。将这段时间的现金流和其后的永续价值,逐笔折现、加总,得出企业的价值。例如,某企业今年底可产生自由现金流10亿,预计五年内自由现金流的年增长15%。五年后,自由现金流能保持3%的年增长。若按照10%的折现值估算,企业前五年现金流折现值加总,等于49.8亿(9.1 9.5 9.9 10.4 10.9)。第6年,自由现金流18.36亿,其永续价值为262.3亿(18.36/(10%-3%))。将262.3亿折现,现值约为148亿。由此,测算的企业内在价值约为198亿。知道了价值,投资者才能决定如何出价。敲敲计算器,便知道企业价值,而后依此投资获利,有这么简单吗?当然没有。首先,预测未来无限期的自由现金流,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次,折现率的微小变动,会使结果呈现巨大差异。尝试将本例的折现率,小幅调整至8%或12%,或将永续增长率3%调整为0%或5%,会看到计算结果发生了多么令人惊讶的变化。
既然不能依赖其对企业价值进行计算,这套方法还有什么用呢?有用,非常有用。甚至毫不夸张地说,现金流折现法就是「股神秘笈」。它是一套完整的投资体系。它告诉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股票,应该规避什么样的股票,在什么区间进行买入,在什么区间进行卖出。首先,它叫做永续现金流折现。因此,目标企业必须是可能永远存在的,至少在你的人生跨度内,它可能是始终存在的,没有被竞争对手或新科技所取代或毁灭。否则,依据现金流折现公式看,永续价值将非常低。除非其市值低于破产清算值,否则,它不是现金流折现法的能力范围。从这个角度,便很容易理解,为何许多成功投资人都会规避初创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适用概率估值法、相对估值法或股市价值法),甚至有人宣称「只投资和嘴有关的企业」。其次,目标企业必须能通过出售商品或服务,年复一年的获取大量现金。这些现金的大部或全部,可以分给股东或进行有利可图的新投资,无需用以维持现有生意的运转。在现金流折现法里,只有持续产生自由现金流的企业,折现值才为正数,其价值才能进行评估,投资回报才无需依赖下一个出高价傻蛋的出现。再次,企业是否具备永续增长的可能,对估值的影响很大。企业是否可以通过提升毛利率或增加销售量,使自由现金流保持增长态势,将大幅影响企业价值。回到前面的例子,其他条件不变,如果自由现金流的永续增长从3%变为0%,计算结果将缩水约1/4。接着,现金流折现法,提示了买入区间。同样用前面的例子,意图获得10%的收益,投资者可以在市场报价低于198亿时考虑买入。若意图获得30%收益,企业价值将低于45亿,投资者就必须等到市场报价低于45亿时,才能考虑买入。显然,既定买价越低,错过机会的概率也就越大。然后,一家可能永续存在,每年产生可观的自由现金流,且能保持增长的企业,是否就可以根据其现金流折现值,进行投入呢?答案仍然是no。如果企业价值1000万,出价1000万买下,意味着用1元买1元,毫无意义。回看《安全边际》导言中所说的:「价值投资没有什么神秘的。简而言之就是先确定某个证券内在价值,然后以这个价值的适当折扣买进。事情就是那么简单。」适当折扣,就是安全边际思想。无论对企业做多么详细的了解,无论估值多么保守,投资者仍然可能犯错。此时,预留的安全边际,就可以使投资者在预计正确时获取暴利,在预计错误时损失不大。
最后,如果市场对投资者手持股权的出价,高到将其变现后存入银行的利息(存款的自由现金流)折现值,已经高于最乐观估算的该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值,这便是考虑卖出的时机了。《安全边际》说:「只有当价格变得有吸引力时才买进,而情况相反时就卖出」。此处以泸州老窖这只当前市场弃儿为例,轮廓性演示一下现金流折现法的运用。首先,泸州老窖从大明万历皇帝登基的1573年开始酿造。四百多年,无论繁荣还是萧条,战争还是和平,盛世或是乱世,都没有妨碍老窖的悠悠酒香,由此,可以大概率的认定,泸州老窖未来依然会存在。
其次,泸州老窖每年都可以通过出售商品,获取大量现金。且,其生产设备(酒窖)无需投入大量现金维护。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泸州老窖累计经营现金流,大于累计净利润。而累计资本投入额占净利润总额不足13%,占销售收入总额不足5%。截止目前,尚未发现出售商品获取现金的能力,及低资本投入的特点,有任何改变的迹象。
再次,公司预计2013年净利润34.4亿,同比下降21.55%。如果以此为基础,毛估估未来两年净利润继续同比下降20%,其后触底保持5%的永续增长。即2014年净利润27.5亿,2015年净利润22亿,其后年利润增幅为5%。对于泸州老窖,可以粗略的将净利润等同于经营现金流,将资本支出估算为净利润的15%。那么,我们将得到2013~2016年的自由现金流约为29.2亿,23.4亿,18.7亿,19.6亿。
最后,假设采用10%的折现率,2013~2015年的自由现金流折现值总和为66亿(29.2 21.3 15.4)。其永续价值为392亿(19.6/(10%-5%))。2016年的392亿折现值为295亿。因此,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其内在价值约为365亿(295 66)。以上计算,仅仅用于演示现金流折现法的运用,非投资建议。
估值追求的是大概的对。巴菲特叫它作「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精彩。可惜常被一些投资者,用于掩盖对企业基本面研究的懒惰。既然是大概的对,其数值究竟有多么接近正确答案,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生意模式的认识度,取决于各项假设是否符合实际。当投资者通过大量研究,确信假设不算过分乐观时,市场在365亿基础上给予的折扣,便是送给投资者的财富。
这就是现金流折现法的投资体系,这就是足本的股神秘笈。
投资,知易行难或知难行更难。这里聚集着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群,都想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少的金钱获取最大的利润。竞争当然残酷,甚至残酷过世上绝大多数生意。真的明白一家企业的现金流折现值,已属不易,更难的是如何保持耐心和纪律。让我们再次回味塞斯.卡拉曼在书中所说「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始终保持不可缺少的耐心和纪律,只有当价格变得有吸引力时才买进,而情况相反时就卖出,坚决避免卷入那种吞噬市场人士的追逐短期业绩的狂热之中。」
坚守现金流折现的理念,仅仅投资你能估算的企业,忘掉依赖未来价格的变动的投机游戏,无疑会使我们错过无数鸡犬升天的牛股,却也能使自己免于成为最后一个出高价的傻蛋。巴菲特在最新的致股东信中这样告诫我们说:「聚焦于拟投资资产的未来生产力。没有必要成为全能者,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可以了」。
《安全边际》,经典著作,值得反复阅读。尤其是第二部分「价值投资的哲学」,每次阅读都有新收获。
散户乙跟帖:巴菲特说他从不预测他投资的企业明年的业绩是多少。他认为没什么大意义,在他眼里,一个好企业 一个好价格=一个好投资。至于这个企业在某几个季度多赚几个亿少赚几个亿是无关企业价值的。因此,巴菲特从来都是根据一个企业以往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给出一个企业的报价的,从来不是靠预测这个企业未来的业绩有多少而给出报价的。但是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一个企业售价却与他下个季度的业绩密切相关,下一季度少赚几个亿,可以影响这个公司市值减少几百亿。
但股市就是这样,当2011年大家估算出老窖业绩是2块的时候,老窖最高估价到了50块,市场估值是25倍。如果你用这个标准到了2012年,大家预估业绩可以到3块的时候,股价就应该到75块,于是很多人觉得40多块并不贵,买进去还有一倍的空间。但是事实是股价一路下滑。同样道理,到了2014年,业绩快报出来2013年的业绩是2.46.股价最低到了15.9元,市盈率6.5倍。于是人们又用6.5倍的市盈率去估计未来的股价,2014年很可能业绩还要下滑20%,每股收益就是两块了,那么15.9绝不是底,股价应该是6.5X2=13块。因此,人们会觉得16块的股价挺贵,万一2015年业绩1.2元,股价很可能最低到8块,长期看,很有可能还有一倍的下跌空间。大家都认为盯着业绩买股票是价值投资,那么按我上面的逻辑他到底是趋势投资还是价值投资呢?
通过泸州老窖这几年的业绩以及对应的股价表现,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市场有效理论与市场无效理论分别说的是什么。在我们并没有深刻理解其意思的时候,先不要急着把自己划到哪一边,急着把自己划到一边,看问题就会有局限性。大家都觉得盯着业绩买股票是价值投资,但很显然会陷入像我之前举得老窖的例子,2012年40块买觉得不贵,2014年16块买还是太贵,这里我说的并不是技术派。甚至,从某种角度上说,盯着图标的技术派很可能比盯着业绩的价值派更不容易迷惑。

03-31 22:31

转发学习
散户乙东财留言(2014.02.19-2014.03.10)
2014-02-19
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学院的演讲(1)
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学院纽约俱乐部的演讲以下为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学院纽约俱乐部1990年年度聚会-国际晚宴上的演讲,也是他最经典的一次演讲。
“活动的组织者告诉我什么都可以谈。我只知道一件事-股票,因此我很快便作出决定:我应该谈谈股票。我将尽力回顾少数几个要点,这些要点对我而言关系重大,并且我认为它们对试图在股市中赚钱的人也有重要的作用。”
规则1:了解你所持有的股票
第一条规则是你必须了解你持有的股票。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知道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你应该能够在两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之内向一个12岁的孩子解释你购买一只股票的原因。如果你无法做到这一点,如果你购买这只股票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你觉得它的价格将上涨,那么你不应该买入。
我可以给你说一只简单的常见股票--这种类型的股票大多数人都会购买。它是一家相对平凡的公司,生产的产品也很简单。该产品具有1M内存的CMOS、双极RSC浮动点数I/O接口的处理器、16位双通道内存、Unix操作系统、Whetstone每秒百万浮点运算的有机硅放射器、高带宽以及15微秒的运算能力等。
如果你持有这种垃圾股票,你永远都不可能赚钱--永远不会。了解你持有的股票是非常重要的。你投资的企业应该很简单。给我带来优良回报的是我能理解的简单公司,比如唐恩甜甜圈(Dunkin'Donuts)、Laquinta汽车旅馆等。能够带来不错回报的就是这些公司。
规则2:作经济预测徒劳无益
预测经济完全是徒劳无益的,不要试图预测利率。艾伦·格林斯潘是美联储的头儿。他无法预测利率。他可以加息或降息,但是他无法告诉你12个月或者两年后利率将是多少。你无法预测股市。
我很希望能够知晓这些信息。对我来说,当衰退将要发生的时候获悉这种信息是很有帮助的。这会非常好。在座的大多数人应该还记得1980年至1982年的衰退,那是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衰退。当时我们的失业率达到了15%、通货膨胀达到14%、基础利率高达20%。你们有谁接到告诉你们会发生衰退的电话了吗?你是否记得在你经常阅读的那些杂志上有哪一本杂志曾经成功地预见到了那种情况?没有人告诉我将出现那么悲惨的局面。
你可能不相信人们在预测一年之后将发生的事情上面浪费了多少时间。能提前知道一年后的事情当然很棒。但是你永远无法知道。因此不要白费心机了。这没有任何好处。
规则3:不要担心股市
你必须寻找麦当劳和沃尔玛这种类型的公司。不要担心股市。看看雅芳。在过去15年里,雅芳的股票从160美元跌到35美元。15年前它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是现在,所有的雅芳小姐全都不得其所。她敲门,可是家庭主妇要么外出上班去,要么和她们的孩子在外面玩。她们销售的东西都可以在超市或者药店买到。雅芳的盈利基础土崩瓦解。这家公司只伟大了大约20年。 今天股市的收盘价是2700点。就算今天的收盘价是9700点,雅芳仍然是一家悲惨的公司。股价从160美元跌倒35美元。因此在过去15年里不管股市表现怎么样,你在雅芳公司上的投资都很惨淡。 同样是在这一时期,麦当劳的表现非常好。它们进入了海外市场,它们推出了早餐和外带,它们做得很好。在这一时期,它们的绩效经历了魔幻般的上升,盈利增长至原来的12倍,股价上涨到原来的12倍。如果道琼斯今天的收盘价是700点而不是2700点,你在麦当劳上面的投资仍然能取得良好的回报。它的股价可能是20美元,而不是30美元,但是你仍然能获得8或9倍的盈利。关注个股,忘掉全局
规则4:不要急躁,你有充足的时间你有充足的时间。
不要有这样想法:你一想到某个概念就必须马上把它付诸实施。其实你有足够多的时间让你对公司进行充分的研究。给我带来丰厚回报的股票都是我在关注它们第二年、第三年或者第四、第五年后才买入。在股市赔钱会赔得很快、但是赚钱却赚得很慢。赚钱和赔钱之间应该存在某种平衡,但是实际上没有。 我想和你们谈谈沃尔玛这家公司,该公司于1970年上市。当时它们有38家店,一个漂亮的历史经营记录和一个坚实的资产负债表。在经过分拆--当然,沃尔玛的股票受欢迎永远不是因为分拆这个原因--调整后,它的售价是8美分/股。你可能会告诉自己,如果我不在下个月买进沃尔玛的股票的话,我将错过一生中最好的投资机会。5年后,沃尔玛有125家店,利润增长至5年前的7倍。你猜怎样?股价上涨至5年前的5倍,达到41美分/股。截至1980年12月,沃尔玛有275家店,利润再次上升至5年前的5倍。你猜怎样?股价上涨至5年前的5倍,现在是1.89美元/股。 1985年12月,它有859家店,这并没有把山姆会员店计算在内。在这个5年期间内,利润上涨至原来的6倍,股价现在是15.94美元。因此你可以告诉你自己,天啊,这只股票从80美分上涨到15.94美元。我买入得太迟了。太疯狂了。我不应该再买入这些笨重的巨型公司。不,你此时买入还不晚,一点不晚。因为今天沃尔玛的收盘价是50美元。你有充足的时间买入。 1980年,沃尔玛已经上市10年了。它的销售收入超过了10亿美元,资产负债表好得不得了,经营记录良好。真正让人惊讶的就是这些--投资于沃尔玛可能并不会给你带来巨额的盈利,但是如果你在1980年买入沃尔玛,持有至今你仍然能够赚25倍,在这一时期,这种回报率将把麦哲伦基金打得落花流水。顺便说一下,在此期间我并没有持有沃尔玛。当时我觉得它的股价过高。
囊获富达的工作当我申请为富达工作的时候,富达共有80名员工。如今,我们的员工总数是7200人。当时富达求职者中有25名来自哈佛,总共有50名求职者争夺3个职位。我是沃顿的,我们过去经常开玩笑说,哈佛是二流学校,我们沃顿才是一流学校。不管怎么说,有很多求职者来自哈佛。但是我是唯一一个给总统当过11年球童的求职者,因此我得到了三个职位中的一个。我在富达工作的早些时候,我们有一个笑话:能工作到下一个圣诞节的机会就是很好的圣诞节奖金了。这是一个可怕的开始。
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学院的演讲(2)
危险的说法1:股价已经下跌了这么多了,股价还能跌多少呢?
差不多在我刚开始为富达工作的时候,我很喜欢凯泽工业这只股票。当时凯泽的股价从25美元跌至13美元。那时我就使用了危险的说法1这条规则。我们买入了美国证券交易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一一宗交易。我们要么买入1250万股,要么就买入了1450万股,买入价是11.125美元,比市场价格低1.5美元。我说,我们在这只股票上面做的投资多好啊!它已经下跌至13美元。从25美元跌到这个水平,不可能跌得更低了。现在是11.125美元。
当凯泽的股价跌至9美元的时候,我告诉我母亲,赶紧买,既然股价已经下跌了这么多,它不可能跌至更低。幸运的是,我母亲没有听从我的建议,因为股价在接下来3个月跌至4美元。凯泽公司没有负债,持有凯泽钢铁50%的股份、凯泽铝业40%的股份、凯泽水泥、凯泽机械以及凯泽广播30%的股份-该公司共计持有19家子公司。在那个时点,由于股价跌至4美元,1亿美元可以把整个公司买下来。回想那时,一架波音747飞机的售价是2400万美元。如今,我想这么多钱你连波音747的一个厕所都买不了,或许可以买一个引擎。不过那时凯泽工业公司的市值可以买下4架波音747飞机。该公司没有负债。我不担心它会破产。但是我买入得太早了,我们不能买入更多股份,因为我们已经达到了上限。
最终在4年之后,他们清算了他们持有的所有头寸,结果这只股票成为一个极好的投资。最后每股的价值是35美元或40美元。但是,仅仅因为一只股票的价格已经下跌很多而买入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思路。
危险的说法2:股价还能上涨多少?
危险的说法2和之前那个刚好相反,这和沃尔玛的故事很像,“既然股价已经上涨了这么多了,它怎么可能还会涨得更高?”我举一个公司,你可能认为它不是成长型公司。1950年,菲力普莫利斯公司的股价是75美分。11年后的1961年,股价涨到2.5美元——上涨了3倍。你可能会说,对一个处于衰退行业的公司-该公司的产品很糟糕并且没有前景-而言,这么大的涨幅已经够多了。它还能涨到多高呢?它已经涨到2.5了。因此你可能会在1961年把它卖掉。11年后的1972年,该公司的股价上升到28美元。从你在1961年赚了3倍卖出之后又上涨了11倍。1972年你可能会对自己说,既然股价已经上涨了这么高,它还能涨到多高呢?然后你在股价上涨了11倍之后卖出,在上涨了3倍之后又上涨了5倍,你错过了赚7倍利润的机会。因此我要说的是,不要卷入对股票表现的技术分析。股票评论员会使用所有这些术语、形容词和开场白。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上涨,他们不断地添加新的称谓。他们会说股价过于膨胀,然后是太高了,与内在价值严重不符,或者股价超级膨胀。他们掌握了所有描绘股票被过高定价的术语。如果你喜欢这家公司,这不应该对你造成干扰。你应该对自己说,我喜欢这只售价30美元的股票。不过你永远无法摆脱股票评论员的评论。但是你不得不摆脱这些评论。因为你是正确的,你应该说,我喜欢这只售价30美元的股票。这些评论员是错误的。不过,当这只股票的价格涨到50美元的时候,评论员的话可能会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你可能会说,等等,在股价为30美元的时候,这些人就很确定股价被高估了。现在股价已经涨到50了,他们肯定是对的。因此你真的需要将这些评论屏蔽起来免遭它们的影响。我曾经在斯巴鲁上涨至原来的20倍之后买入。我很幸运,因为买入之后赚了7倍。我也买入过股价从20美元跌至12美元的股票。我买入过很多这种类型的股票。现在,你不能以5美元买入一盒HersheyBar巧克力了——它们5分钱一块。
因此,股票的历史表现和未来表现无关。公司的绩效才与未来表现有关。
危险的说法3:我能赔多少?
股价只有3美元 第三条危险的说法非常重要,我永远都能听到这个说法:“股价3美元。我能赔多少?股价只有3美元。” 现在我们来做个算术,回到我们基本的数学知识。如果你买入两只股票,一只股价为60美元,另外一只6美元,你在这两只股票上面各投入1万美元,如果他们的股价全都跌至零,你赔的钱完全一样。这很明显。结果就是这样。人们就是不相信这一点。你们回家之后自己算一算就知道了。 很多人经常说,“天啊,这群笨蛋竟然买价格为60美元的股票,我买的股票只有6美元。我这个投资多好啊。”但是,注意观察那些通过卖空股票赚钱的人,他们不会在股价达到60或者70美元并且仍然处于上涨通道的时候卖空这只股票。当股价下跌75%之后他们买入75%的股票。当股价从40美元跌至7美分的时候,他们绝对相信该公司已经一文不值了。他们不会在股价40美元的时候卖空这家公司的股票。他们选择在股价下降的过程中杀进来,在股价跌至3美元的时候卖空。那么是谁在接盘这些人卖空的股票呢?就是那些说“股价只有3美元,还能跌到哪去”的人。
危险的说法4:最终,跌去的全都将反弹回来
以RCA公司为例。它曾经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RCA的股价反弹回1929年的价位用了55年。可以看出,当时它过高定价的程度有多高。所以抱牢一只股票并认为它终将反弹到某个价位的想法完全行不通。JohnsManville公司、移动房屋公司、双排钮针织服装公司、软盘公司-Winchester光盘驱动公司,记住这些公司,它们的股价跌下去之后就永远没有反弹回去。不要等待这些公司的股价反弹。
危险的说法5:情况糟糕得不能再糟糕了,我应该买入
仅仅因为公司的情况很惨淡而买入它的股票。当情况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时候就是买入的时候(是很危险的)。1979年,美国有96000节铁路货运车厢。截至1981年,该数字减少到45000节。这是17年中的低谷。你对自己说,“铁路货运车厢已经从96000节下跌至45000节。这是17年中最糟糕的情形,还能变得有多糟呢?”如果这是你买入的唯一原因,那么1982年你将发现货运车厢数量从45000节减少到17000节,并且在1983年又进一步减少到5700节。仅仅因为某个行业的景气状况正在恶化这一个唯一的原因而在这个行业投入大量资金是很危险的。 再举一个石油钻井的例子,1981年美国有4520台在岸石油钻井。1984年这一数量减少了一半至2200台。这时,许多人闯入该行业。人们说是时候买入石油服务行业了,因为钻井数量减少了一半。两年后,钻井数量减少了70%只有686台。现在,该数量仍然在1000台以下。因此仅仅因为某家公司的状况很糟糕而买入是不明智的。 我见到过处境不佳的公司,下一次你称它们的情况糟糕得让人难以相信,然后你会用可怕、失望或者惨不忍睹等字眼来形容它们的境况。因此我从纺织行业学到的最好的经验是柏林顿工业公司仍然是一家相对比较新的纺织公司,因为它成立于1908年,而纺织工业存在了很长时间。纺织行业经历过惨淡的时期,它们知道那是什么样的。它们见识过衰退时代。 纺织公司和成衣展览公司的人不一样。后者是一个相对乐观的群体。如果你问它们展览的效果如何,它们的答案永远是很好、精彩绝伦、太棒了、每个人都很喜欢等这类字眼。它们永远是欢快的,和软件公司的人很像。但是纺织行业的人比较平静。它们经历过衰退和艰难的市场行情。纺织行业有一句绝妙的谚语:“否极泰不来(itis always darkest before pitch black)。”
危险的说法6:当股价反弹到10美元的时候,我就卖出
“当股价反弹到10美元的时候,我就卖出”。一旦你说这句话,股价永远不会反弹到10美元,永远不会。 这种情况发生了多少次?你挑选了一个价格,然后说,“我不喜欢这只股票,当股价回到10美元的时候,我就卖出。”这种态度将让你饱受折磨。股价可能会回到9.625美元,你等一辈子可能都等不到它回到10美元。如果你不喜欢一家公司,不管你当时的买入价是40美元还是4美元,如果公司成功的因素不在了,如果基本面变弱,那么你应该忘记股票以前的价格走势。 希望和祈祷股价上涨没有任何用处。我曾经试着这么做过,没用。股票可不知道是你在持有它。
2014-02-24
兴业停止全行向房地产行业贷款,这个信号很恐怖,银行又要釜底抽薪了?果真如此的话,地产行业可能真的会很恶劣。白酒过剩,钢铁水泥建材工程机械等都过剩,如果地产也调整,银行也会受到影响,信托理财,银行的高收益理财风险也增加,地产泡沫破裂,实际利率会立刻下来。当我们面对未来诸多不确定和风险的时候。如果你仔细的比较他们的资产负债率,现金流,净收益率,资产质量,日常资本支出,等等指标。你会发现对于产品线丰富,年销售额达到百亿的名优白酒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可能只是比之前少赚点,比较而言,这就成了优点。而如果大家都没什么风险的话,白酒未来少赚点,就是个缺点。
如果各地超市的洋河海之蓝,大多是2013年底或者2014年初生产的话。只要2014年天之蓝和梦之蓝销售萎缩不会比2013年太大的话,洋河有可能凭借海之蓝率先走出正增长。
2014-02-26
呵呵,其实最近这两天已经开始买入了,这里的买入,目的不是长线加仓,而是判断在这段真空期,老窖不会且破前期低点了,而是会有一段时间的震荡整理期,待月份一季度情况明朗再寻找方向,我想借这个震荡的机会高抛低吸摊低成本
2014-02-28
今明两年,老窖能否从白酒的调整期走出来,关键要看特曲和头曲。老窖既然铁了心要把国窖1573打造成奢侈品牌,国窖1573未来的销售一定会另辟蹊径,不会参与到大卖场的打折促销中,因此短期很难有起色。窖龄酒,虽然符合“窖龄老,酒才好”的基本概念,但产品时间较短,难当大任,这几年只要逐步被市场所认识并接受就行。低端二曲估计这两年还会放量,但利润可怜,增量不增利。老窖特曲和老窖头曲属于老产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2013年老窖有个千县万镇的铺货工程,如果今年能够配合相应的销售策略,使得这两个拳头产品能在终端放出量,老窖的业绩下滑就能够稳住。
2014-03-10
转:漫谈现金流折现法——《再读安全边际》有感
唐朝/文 本文发表于3月7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
股神巴菲特年复一年的告诉全世界投资者:「投资没那么复杂。你只需要学习两门课程就可以了,一门是如何评估企业价值,一门是如何看待股市波动」。著名价值投资人赛思.卡拉曼在其经典著作《安全边际》当中也谈到:「投资没有什么神秘的。简而言之就是先确定某个证券的内在价值,然后以这个价值的适当折扣买进。事情就是那么简单。」
如何才能知道一家企业的价值呢?塞斯.卡拉曼说:「虽然存在许多用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但我发现只有三种方法是有用的。一是对连续经营价值的分析,也就是现金流折现法。通过计算一家企业未来可能产生的全部现金流折现值来计算企业价值。第二种是分析一家企业的清算价值。第三种是股市价值法,通过预测一家企业或其子公司分拆后,会在股市上以怎样的价格进行交易,来评估企业价值。这种方法的可靠性不及前两种方法,它只会偶尔成为有用的价值准绳。」抛开赛思.卡拉曼认为不太可靠的第三种方法,剩余的两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化出了价值投资的两大流派:一种更传统,更注重企业清算价值。他们寻找那些售价在重置成本以下的机会;另一种更注重现金流,他们寻找售价低于企业未来现金流折现值的机会。早期的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信徒,更偏重于企业的清算价值。后期的巴菲特,受菲利普.费雪(代表作《怎样选择成长股》)和查理.芒格的影响,逐渐转向了现金流折现法,完成了他自己所称的从猿到人的进化。运用现金流折现法,首先要了解两个概念:自由现金流、折现。自由现金流,是从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的现金里,减去为了维持生意运转必须进行的资本投入,余下的那部分现金。
折现的概念不难。如果确认年收益10%,那么一年后的110万和今天的100万等价。换句话说,一年后的110万,按照10%的折现率折算,其现值为100万。理论上,可以将企业未来每年的自由现金流,按照某折现率(无风险收益率 风险补偿)逐笔折现。所有年份现金流的折现值加总,便是该企业的价值。
实际运用中,通常会逐笔计算出一段时间的自由现金流,然后对其后的部分,估算一个永续价值。将这段时间的现金流和其后的永续价值,逐笔折现、加总,得出企业的价值。例如,某企业今年底可产生自由现金流10亿,预计五年内自由现金流的年增长15%。五年后,自由现金流能保持3%的年增长。若按照10%的折现值估算,企业前五年现金流折现值加总,等于49.8亿(9.1 9.5 9.9 10.4 10.9)。第6年,自由现金流18.36亿,其永续价值为262.3亿(18.36/(10%-3%))。将262.3亿折现,现值约为148亿。由此,测算的企业内在价值约为198亿。知道了价值,投资者才能决定如何出价。敲敲计算器,便知道企业价值,而后依此投资获利,有这么简单吗?当然没有。首先,预测未来无限期的自由现金流,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次,折现率的微小变动,会使结果呈现巨大差异。尝试将本例的折现率,小幅调整至8%或12%,或将永续增长率3%调整为0%或5%,会看到计算结果发生了多么令人惊讶的变化。
既然不能依赖其对企业价值进行计算,这套方法还有什么用呢?有用,非常有用。甚至毫不夸张地说,现金流折现法就是「股神秘笈」。它是一套完整的投资体系。它告诉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股票,应该规避什么样的股票,在什么区间进行买入,在什么区间进行卖出。首先,它叫做永续现金流折现。因此,目标企业必须是可能永远存在的,至少在你的人生跨度内,它可能是始终存在的,没有被竞争对手或新科技所取代或毁灭。否则,依据现金流折现公式看,永续价值将非常低。除非其市值低于破产清算值,否则,它不是现金流折现法的能力范围。从这个角度,便很容易理解,为何许多成功投资人都会规避初创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适用概率估值法、相对估值法或股市价值法),甚至有人宣称「只投资和嘴有关的企业」。其次,目标企业必须能通过出售商品或服务,年复一年的获取大量现金。这些现金的大部或全部,可以分给股东或进行有利可图的新投资,无需用以维持现有生意的运转。在现金流折现法里,只有持续产生自由现金流的企业,折现值才为正数,其价值才能进行评估,投资回报才无需依赖下一个出高价傻蛋的出现。再次,企业是否具备永续增长的可能,对估值的影响很大。企业是否可以通过提升毛利率或增加销售量,使自由现金流保持增长态势,将大幅影响企业价值。回到前面的例子,其他条件不变,如果自由现金流的永续增长从3%变为0%,计算结果将缩水约1/4。接着,现金流折现法,提示了买入区间。同样用前面的例子,意图获得10%的收益,投资者可以在市场报价低于198亿时考虑买入。若意图获得30%收益,企业价值将低于45亿,投资者就必须等到市场报价低于45亿时,才能考虑买入。显然,既定买价越低,错过机会的概率也就越大。然后,一家可能永续存在,每年产生可观的自由现金流,且能保持增长的企业,是否就可以根据其现金流折现值,进行投入呢?答案仍然是no。如果企业价值1000万,出价1000万买下,意味着用1元买1元,毫无意义。回看《安全边际》导言中所说的:「价值投资没有什么神秘的。简而言之就是先确定某个证券内在价值,然后以这个价值的适当折扣买进。事情就是那么简单。」适当折扣,就是安全边际思想。无论对企业做多么详细的了解,无论估值多么保守,投资者仍然可能犯错。此时,预留的安全边际,就可以使投资者在预计正确时获取暴利,在预计错误时损失不大。
最后,如果市场对投资者手持股权的出价,高到将其变现后存入银行的利息(存款的自由现金流)折现值,已经高于最乐观估算的该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值,这便是考虑卖出的时机了。《安全边际》说:「只有当价格变得有吸引力时才买进,而情况相反时就卖出」。此处以泸州老窖这只当前市场弃儿为例,轮廓性演示一下现金流折现法的运用。首先,泸州老窖从大明万历皇帝登基的1573年开始酿造。四百多年,无论繁荣还是萧条,战争还是和平,盛世或是乱世,都没有妨碍老窖的悠悠酒香,由此,可以大概率的认定,泸州老窖未来依然会存在。
其次,泸州老窖每年都可以通过出售商品,获取大量现金。且,其生产设备(酒窖)无需投入大量现金维护。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泸州老窖累计经营现金流,大于累计净利润。而累计资本投入额占净利润总额不足13%,占销售收入总额不足5%。截止目前,尚未发现出售商品获取现金的能力,及低资本投入的特点,有任何改变的迹象。
再次,公司预计2013年净利润34.4亿,同比下降21.55%。如果以此为基础,毛估估未来两年净利润继续同比下降20%,其后触底保持5%的永续增长。即2014年净利润27.5亿,2015年净利润22亿,其后年利润增幅为5%。对于泸州老窖,可以粗略的将净利润等同于经营现金流,将资本支出估算为净利润的15%。那么,我们将得到2013~2016年的自由现金流约为29.2亿,23.4亿,18.7亿,19.6亿。
最后,假设采用10%的折现率,2013~2015年的自由现金流折现值总和为66亿(29.2 21.3 15.4)。其永续价值为392亿(19.6/(10%-5%))。2016年的392亿折现值为295亿。因此,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其内在价值约为365亿(295 66)。以上计算,仅仅用于演示现金流折现法的运用,非投资建议。
估值追求的是大概的对。巴菲特叫它作「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精彩。可惜常被一些投资者,用于掩盖对企业基本面研究的懒惰。既然是大概的对,其数值究竟有多么接近正确答案,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生意模式的认识度,取决于各项假设是否符合实际。当投资者通过大量研究,确信假设不算过分乐观时,市场在365亿基础上给予的折扣,便是送给投资者的财富。
这就是现金流折现法的投资体系,这就是足本的股神秘笈。
投资,知易行难或知难行更难。这里聚集着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群,都想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少的金钱获取最大的利润。竞争当然残酷,甚至残酷过世上绝大多数生意。真的明白一家企业的现金流折现值,已属不易,更难的是如何保持耐心和纪律。让我们再次回味塞斯.卡拉曼在书中所说「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始终保持不可缺少的耐心和纪律,只有当价格变得有吸引力时才买进,而情况相反时就卖出,坚决避免卷入那种吞噬市场人士的追逐短期业绩的狂热之中。」
坚守现金流折现的理念,仅仅投资你能估算的企业,忘掉依赖未来价格的变动的投机游戏,无疑会使我们错过无数鸡犬升天的牛股,却也能使自己免于成为最后一个出高价的傻蛋。巴菲特在最新的致股东信中这样告诫我们说:「聚焦于拟投资资产的未来生产力。没有必要成为全能者,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可以了」。
《安全边际》,经典著作,值得反复阅读。尤其是第二部分「价值投资的哲学」,每次阅读都有新收获。
散户乙跟帖:巴菲特说他从不预测他投资的企业明年的业绩是多少。他认为没什么大意义,在他眼里,一个好企业 一个好价格=一个好投资。至于这个企业在某几个季度多赚几个亿少赚几个亿是无关企业价值的。因此,巴菲特从来都是根据一个企业以往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给出一个企业的报价的,从来不是靠预测这个企业未来的业绩有多少而给出报价的。但是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一个企业售价却与他下个季度的业绩密切相关,下一季度少赚几个亿,可以影响这个公司市值减少几百亿。
但股市就是这样,当2011年大家估算出老窖业绩是2块的时候,老窖最高估价到了50块,市场估值是25倍。如果你用这个标准到了2012年,大家预估业绩可以到3块的时候,股价就应该到75块,于是很多人觉得40多块并不贵,买进去还有一倍的空间。但是事实是股价一路下滑。同样道理,到了2014年,业绩快报出来2013年的业绩是2.46.股价最低到了15.9元,市盈率6.5倍。于是人们又用6.5倍的市盈率去估计未来的股价,2014年很可能业绩还要下滑20%,每股收益就是两块了,那么15.9绝不是底,股价应该是6.5X2=13块。因此,人们会觉得16块的股价挺贵,万一2015年业绩1.2元,股价很可能最低到8块,长期看,很有可能还有一倍的下跌空间。大家都认为盯着业绩买股票是价值投资,那么按我上面的逻辑他到底是趋势投资还是价值投资呢?
通过泸州老窖这几年的业绩以及对应的股价表现,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市场有效理论与市场无效理论分别说的是什么。在我们并没有深刻理解其意思的时候,先不要急着把自己划到哪一边,急着把自己划到一边,看问题就会有局限性。大家都觉得盯着业绩买股票是价值投资,但很显然会陷入像我之前举得老窖的例子,2012年40块买觉得不贵,2014年16块买还是太贵,这里我说的并不是技术派。甚至,从某种角度上说,盯着图标的技术派很可能比盯着业绩的价值派更不容易迷惑。
网友:理解猪哥的意思,并且赞同不能简单的用市盈率和当年业绩评估企业的价值。问题是用什么样的模型去大致评估出老窖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呢?DCF似乎拍脑袋的参数设置太多,抖动太大PB方法似乎也不精确还有啥好方法? 投资这事,说到天边,都离不开一个“估”字。巴菲特“估股”无数,在1000个股票里,他可能觉得只有一个股,自己还有能力“估”一下,其他的999个股票,他甚至连“估”的能力都没有。即使在他觉得有能力“估”的股票里,也有很多“估”出来太贵,而没办法买入,在少量“估”出来值得投资的,还有一些“估”错了。所以,巴菲特比常人最大的厉害之处是:每天不停的在浩瀚的目标里,挑选哪些是他有能力“估”的股票,然后找出来“估一估”看看是不是能买入。他之所以成功,只是他“估”对股票比“估”错的股票多一些而已。 这就像一个老江湖,阅人无数,他一眼就能把对面的人看个八九不离十,但你要问他具体怎么做到的,他会告诉你:看得多了就知道了。但我们也经常听他们说:老子这次看走眼了。 因此,我觉得我们没必要在——如何找到精确可靠地投资方法上花费更多的精力了,因为这样的方法是没有的。我们只能靠时间和失败把我们变成老江湖。另外,我们只能是用一些其他的笨办法防止我们看走眼,比如——要买上市时间长一点的股票,等到下跌很多再关注他,不要一下满仓。不要单一股票,等等。这些都是人能做到的,至于最后成不成,只有上帝知道。(2014-03-18 12:07:10)
(这个帖子下面散户叔的跟帖,我理解是特别,特别有价值的帖子,如果有人看到这里,因为引用的帖子是另外的大V,这个大V以前在雪球,乙叔之前发帖子会被球友进行比较,我发现散户叔,每次看到这种评论的时候,经常会删帖,我相信以他的人品不愿意因自己帖子被动的去评价别人,对于看到这里的球友们,也希望大家能多多学习,能成长。不要在帖子下评论其他大V,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口水战的,借用韩广斌总的一句话:“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只盯着别人的缺点,不会进步的。”于我们,足够长的时间会让你的账户上的数字说明一切,帖子一晃10年了。加油,朋友们!)

03-18 11:51

学习

散户乙140219-140310

/

01-05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