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被裁:拜耳向管理层挥出第一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撰文丨不器

编辑丨于靖

当拜耳1月公布重组计划时,只是预告要削减很多管理者岗位,并未给定具体数字。不过现在公众知道了,Bill Anderson这位新任CEO是认真的。

拜耳本周举行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Anderson透露,过去三个月,拜耳裁员1500人,其中约三分之二是管理者。该消息篇幅不大,却仍引起市场的特别关注。这似乎意味着,一个新的拜耳正一点点落地。

去年,成立160年之际,这家巨头遭遇了重大挑战。除草剂Roundup官司不断,加上最重要的心血管药物之一asundexian的III期临床终止,拜耳股价一度跌回2009年的水平。

平心而论,这种波动模型并不罕见,高风险的药物研发行业,不少时候都是法律纠纷与失败的代名词。问题是,对于拜耳来说,此番受挫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积攒的矛盾通过该公司有史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爆发。

被视为“救火队长”的Anderson,毫不留情地批评,拜耳年收入接近500亿欧元,现金流却几乎为0。他将这个责任算到叠床架屋的制度上,约12层公司管理岗位,令任何创新都举步维艰。

2024年的动作预示着不一样的开始。电话会上,Anderson特别回应了DSO(dynamic shared ownership,动态共享所有权)框架。简单理解,拜耳希望将具体事项的决策权下放到员工手中。根据这位负责人的说法,经此调整,一个产前维生素组将项目时间从计划的21个月压缩至7个月。

重组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挽救巨头,接下来的时间段至关重要。拜耳正忙于推出新的产品增加收入,例如日前公布III期临床数据、行将上市的elinzanetant,而种种迹象表明,这场以创新为导向的裁员行动还没有到头。

01 “去老板”化,让近10万员工自主

一个直接的疑惑是,拜耳会裁掉多少人?

截至3月底,拜耳员工总数不足9.82万人,同比下降3.5%。援引一些媒体的报道,过去27年来,拜耳还没有进行过基于经营这类原因的裁员。

在业务重组维度,拜耳上一次大规模调整发生在2018年底,削减了约1.2万个岗位。而如今由Anderson主导、持续到2025年的运动,并不设置固定上限,只是对外透露裁员的“重大意义”。

第一季度裁掉1500个工作岗位,共花费了拜耳2亿欧元。但通过精简的公司结构,清理阻碍组织更快发展的角色,拜耳试图在2024年节省5亿欧元的成本。从2026年起,这些措施有望每年为这家巨头节省20亿欧元的运营开支。

Anderson认为,扁平化等级制度和削减公司官僚主义,将是扭转局面的关键。

“我们从一开始就说过,我们的重点并不在于人数的多少。我们的重点是不遗余力地确保公司的每项工作都以使命为导向。”Anderson在5月14日电话会上如是回应。

显然,这与典型的业务重组不同。一般来说,药企管理层会决定裁员规模,再将目标分配到各个业务部门。拜耳却走上另一条道路,降本增效成为它的指南。由于采取类似“现收现付”的方式——核心着眼于行动时的成本控制——如果拜耳决定剥离或关闭一项大型业务,裁员的数量也随之陡增。

3月Bill Anderson在金融新闻发布会上,就重点谈及精简机构人员

接受Fortune采访时,拜耳一位发言人称,此次重组受影响的人数将数以千计。而据The Wall Street Journal报道,仅在拜耳美国制药部门,就有40%的管理职位面临下岗。

“我们彻底的重塑将解放我们的员工。”Anderson如是展望。这位过去帮助基因泰克、罗氏获得创新增长的职业经理人,如今给拜耳开出了一种更加革命性的方子:公司正在走向“去老板”化,未来几年,员工队伍将由不断发展的“5000至6000个自主团队”组成,他们将在90天的时间里共同完成自己选择的项目,然后重新组合进行下一个项目。

上述激进改变的一个触发点,是去年6月。Anderson走马上任后,了解到拜耳的规则和程序手册比《战争与和平》还要长。

目前,拜耳消费者健康部门已在实践新的工作方法论。过去大半年,Anderson走访了拜耳在15个国家的团队,他表示,员工对DSO框架的反馈大多是积极的。

减少官僚作风的同时,拜耳面向客户的自主团队数量在五个月内增加了10倍以上。到2024年底,拜耳全球的各个业务都将开始在这种模式下运作。制药部门现形成180个自主团队,大约70个位于美国。

改革者Anderson对DSO寄予厚望。他强调,成本降低只是其中一项成果,最终,这个新模式将通过改善客户关系和加速创新来推动拜耳的持续增长,例如加强制药业务。

3月,拜耳对制药部门进行了重塑。美洲商业运营主管Sebastian Guth,出任拜耳COO。此前负责肿瘤业务的Christine Roth,则领导一个全球商业化集团,后者将整合包括肿瘤、营销和医疗事务在内的部门。

总体而言,此次变动后,拜耳的制药部门领导成员从14人减少到8人。

02 “药企”拜耳,一个缓慢的转身

今年第一季度,拜耳累计销售额为138亿欧元,即使经过汇率和投资组合调整,该数据仍略低于同期。现金流方面,-26亿欧元已是增长36%的结果。

纵观拜耳的三大业务,势头表现唯一“能打”的仅有制药部门,其中,又以前列腺癌药物Nubeqa和慢性肾病药物Kerendia的增长份额贡献最大——前者同比增长66%,后者则有64%。但要论绝对值,最高也不过3亿欧元。

在此,“药企”拜耳的尴尬又一次被凸显。

2024年第一季度拜耳制药部门产品营收表现

作为多元化时代的产物,拜耳跟其他MNC类似,都曾是多元化战略的拥趸。虽然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世纪之初,拜耳已剥离掉盈利不佳的材料科学等业务,但今天却仍保留着作物科学、消费者健康与制药业务并立的格局。

所谓业务聚焦,已成为制药行业共识。诸如辉瑞等巨头,朝着成为纯药企而努力,拥抱一个高值市场。Anderson掌舵后,拜耳曾传出拆分的消息。可大半年过去,该计划尚未取得实质进展。

公布2023年度财报时,Anderson将拜耳未来两三年的重点事项,划定在四个重点领域:建立强大的药品管道、解决诉讼、减少债务,以及继续推动DSO运营模式。他表示,自那以来的两个月,取得的改变已然值得宽慰。这些情况,暗示拆分工作缺乏可期的节点。

Anderson介绍,在第一季度,公司如愿取得关于更年期延缓药物elinzanetant新的III期临床顶线结果。

按照5月16日对外披露的数据,该药不仅优于安慰剂,也足以跟美国市场由安斯泰来开发的竞品Veozah一较高下。加上此前的积极数据,拜耳正着手向FDA递交这款“潜在重磅炸弹”的上市申请。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Anderson不无激动地形容。合作伙伴已于1月向EMA递交了该药的上市申请,FDA也为相关申请设定了审批日期(2024年11月29日)。拜耳准备在明年推出该重要产品。

另外,去年11月受挫的心血管在研管线asundexian并未一蹶不振。事实上,无论是从手中可打出的牌,抑或前期的投入成本出发,拜耳都不会轻易放弃。业内人士指出,asundexian是拜耳最有希望的资产之一,“没有它,制药部门就没有可持续的增长”。

2024年度制药媒体日上,拜耳称,asundexian用于卒中二级预防的OCEANIC III期试验进展迅速。决定其命运的数据,最快可在2025年10月得出。

拜耳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制药管线展望

眼下,积极的一面是,重组中的拜耳逐渐理顺了制药业务的发力赛道(心血管疾病、肿瘤学、免疫学、神经病学和罕见疾病),DSO代表的决策权下放,也让其能更加灵活地把握CGT等竞争激烈的技术机会。可回过头来看,这仍然是“远水”——远水解不了近渴。

正因如此,当拜耳制药部门研发主管Christian Rommel扬言,“自2020年以来,拜耳已投资超过35亿欧元建立技术平台”,并且对“取得的关键进展感到兴奋”,背后的作用,跟该公司制药部门CEO Stefan Oelrich无惧罗氏竞品对重磅产品Eylea冲击的表态相似,更多为了增加外界的信心罢了。

撑起拜耳制药部门半边天的Eylea、Xarelto,同样逃不开专利悬崖。而要完成新老药品的交棒,建立“够看”的管线矩阵,组织上的精简只是第一步,这家巨头显然还有长路得走。

参考资料:

1.Bayer Q1 Media Update;Bayer

2.Bayer AG (BAYZF) Q1 2024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Seeking Alpha

3.Bayer details layoffs as company shake-up continues;BioPharma Dive

4.Bayer CEO Bill Anderson makes his mark with major restructuring, 'significant' job cuts;Fierce Pharma

5.Pharmaceutical giant Bayer is getting rid of bosses and asking nearly 100,000 workers to ‘self-organize’ to save $2.15 billion;Fortune

6.Bayer aims to enhance performance and regain strategic flexibility by 2026 – adjusted guidance for 2023 achieved;Bayer

7.Bayer Pharmaceuticals advances next generation of blockbuster medicines;Bayer

8.Unlike Regeneron, Bayer doesn't feel as much of a pinch from Roche's Vabysmo;Fierce Pharma

9.Detailed trial data show Bayer drug alleviates menopause symptoms;BioPharma Dive

$孟山都(MON)$ $辉瑞(PFE)$ $BAYER AG(BAYRY)$

#裁员# #生物医药# #M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