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紧缺环节与绿电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廖茂林:支持我们继续投资光伏的主逻辑是,无论今年还是明年,行业的需求还会持续高景气。当下来看,硅料有个超额的收益,支撑这个超额收益的,就是需求。组件的价格能在2元或1.9元卖出去,这个利润给到了产业链。既然产业链供不应求,那我们就从供给的角度来判断就好了,现在产业链里最短的板就是硅料,所以它在产业链里有绝对的利润话语权。但展望到明年,光伏行业还是供不应求,因为组件的价格只要掉到1.7元或1.8元/W,行业的需求弹性会很大,硅料增加的产能完全能消化。况且我们也不觉得明年最缺的环节是硅料了,可能会有其他的更紧缺的环节出现。所以我们投资的时候就是去寻找光伏明年哪个环节是最紧缺的,在利润的分配上最有话语权。

此外光伏行业一直是有技术在进步的,包括通威进军组件市场,对行业有个较大的格局扰动,我觉得在这一块过去确实是很多光伏企业走一体化的趋势,使我们技术的进步会有一些阻碍。坦白讲如果我是一家一体化的企业,我也不愿意看到技术的进步,只要有一个环节技术进步,可能我整体的产业链都要改,所以新技术虽然一直有涌现和进步,但过去没有展现出竞争力,但展望明年,新技术的厚积薄发,也到了一个爆发的节点,包括P型往N型的创新,包括小尺寸往大尺寸的变迁,都会看到相关企业由于行业地位变更产生的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除了碳中和下的光伏,还有没其他看好的主线?

廖茂林:碳中和主线下的绿电我们也比较看好,分析国家的战略,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国内自身能源结构的转变。但是现在是我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组件全部高价卖给海外,反观国内,由于组件价格比较高,能源价格回报不够高,导致国内的装机需求一直是被抑制的。也就是说这一两年,光伏行业的发展不但没有缓解碳排放的压力,反而还增加了我们碳排放的压力,所以我觉得未来,整体碳中和最终的落脚点一定是国内绿电的兴起,这样才能实现国内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具体比较看好火电转绿电。但是真正要实现绿电,那得2030年,2060年,这个时间跨度很长,一般这么长的逻辑可以看好,但我们不会去交易,但为什么展望明年我们会去交易绿电呢?因为我们有大量的火电企业,它们去年前年经历了极致的原材料上涨压力,现在火电企业很多是亏损的。而展望明年,随着长协煤的推进,以及预期未来上游原材料价格还是会下降的,火电企业上游原材料压力会得到一定缓解,盈利会有一定的复苏;另一方面,明年也可能是国内绿电建设的元年,因为组件的价格会开始往下,一些企业投建的时候就会更有经济性。所以这两个因素一叠加,明年我们确实也看好绿电这个板块。虽然光伏是制造业,绿电是公用事业行业,这个跨度比较大,但还是围绕着碳中和这个大思路去布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