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面对面 | 清华学霸的绝对收益之道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清华研究人工智能,到美国投身应用数学,再到现在专注做投资。

他说,三者看起来不同,但其实有共同因素:要从很多变量中寻找主要的脉络,形成策略。

在牛市中抓住趋势,在大幅调整前嗅到风险,目光覆盖股、债、汇率,追求绝对收益。

他说,第一要控制难以修复的回撤,第二要具备快速回血的能力。他的秘诀是:性价比。

他是陈圆明,上投摩根绝对收益投资部总监。

2015年他及时规避风险,将股票收益落袋为安,并在投资者情绪低落时,看到债券市场的大机会。冷静、专业的背后,是他对于绝对收益投资的全新理解。

陈圆明  先生

上投摩根绝对收益投资部总监

10年证券从业经历。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应用数学硕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

Q:您如何理解绝对收益?

“绝对收益策略致力于在控制最大回撤风险的前提下,争取最佳回报。我们希望让客户在任何时点购买,只要坚持持有,都能有较高概率获得正收益”

首先需要强调,绝对收益是一种策略和投资方法,而不是说承诺我们的组合不亏钱。

确切来说,是在严格控制组合回撤和波动表现的条件下,争取最大回报的投资策略。其实很多投资者越来越有这样的体会,产品也许阶段性收益很好,但波动却很大,甚至有时候赢了排名,收益和波动相比较却不那么合算。尤其是随着银行理财等打破刚兑趋势的明确,客户对较低风险、稳定波动、优秀收益的需求不断提升,而绝对收益策略正是针对这种需求的有效解决方案。

在我看来,一个好的绝对收益产品最重要的两个条件是:

一是要控制难以修复的回撤。市场难免会波动,如果一味的控制回撤必然意味着整体组合收益率的降低。我们要控制的是那些“难以修复的”的回撤,例如股票投资方面,一些基本面改变引发的趋势变化,或者债券投资中出现的个券违约。通过这样有区别的控制,在保持组合整体风险水平的同时,才能争取维持向上弹性。

二是调整恢复的时间要短。这包括两方面,首先从净值图来看,从最大回撤恢复的时间要短,其次是再次创新高的时间要短。这也是鼓励客户去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只要长期持有,就可以争取赚到钱。

Q:那您是如何进行绝对收益投资的呢?

“综合评估挑选投资性价比最佳的投资品种,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筛选过程,持续的跟踪、调整、优化投资组合”

在投资中,我们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自上而下投资过程,从判断未来经济周期,分配股、债等资产的配置,然后往下进行股票的行业配置以及债券的久期、信用控制,最后再精选个股和个券。总体而言大概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大类资产的配置。经济周期就像季节,有春夏秋冬四季变换。在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变化中,各类资产的投资价值也相对改变。所以在第一步,我们主要是对未来经济周期进行深入研判,找到未来6-12个月经济发展的主要脉络,围绕我们产品的配置中枢,对组合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进行调整。当我们判断市场存在机会时,就会增加股票部分的比重;相反风险比较大时,就会相应调低。从债券配置的角度来看,我们会通过对根据当下宏观经济情况的判断来选择适当的久期水平。

第二层是行业配置或风格选择。行业配置主要指权益投资的部分,通过行业所处的阶段,盈利能力以及当前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来确定它的收益空间和相对价值。此外,在不同政策和宏观环境下各种投资风格的表现也不同。债券部分前面资产配置的阶段确定了选择多长的久期,但具体怎么配置是要根据利率曲线所在的位置来判断。

第三层是个股和个券的阿尔法,从自下而上的角度,研究、筛选优秀的个股和债券品种,我们尤其看中公司的竞争力、品质、低估值、成长空间、管理层尽职等等。

Q:听得出来,在您的投资框架中,自上而下的宏观判断和大类资产配置十分关键。那么您是如何进行大类资产配置判断的呢?您最关注哪些指标,从哪些角度和维度来观察宏观经济?

宏观的分析非常难,一个最突出的难点在于变量特别多,而且每个变量在各个阶段的影响力都不一样。这非常像一个人的思维形成,脑海里数以亿计的神经元互相影响,形成不同的功能,从而影响一个人的决策。

我们主要采取三个层面的方法:

首先是漫天撒网,重点捕鱼。宏观的分析需要看很多指标。一些重要的指标,例如GDP,M2等,单独看是没有用的,需要找当下阶段影响市场的核心变量来看。可能是GDP、CPI社融数据…通过综合化的思维,判断经济的总体脉络,并总结出未来的几个重点趋势。

其次是重视变化。你要能接受几十个、上百个指标对债券、股票的影响,然后吸取每一个变量的超预期、低预期的趋势,把这些信息综合利用起来做判断。这需要一种洞察力、看得长远的能力,要明确现在的局势和突破口。

最后是一个套话,不断地回溯、验证和反思。我们的模型是不是正确,能不能解释市场的最新变化,通过这样不断地反问和验证,我们不断完善和调整宏观策略和配置策略。

Q:2015年股市大幅调整期间,您在规避风险和把握机会上做的很出色,请问当时您是如何看做出判断的呢?

2015年6月的热点是杠杆资金入市,那么其实我们要关注的核心要素也就是什么时候去杠杆。去杠杆的标志是消除伞形信托,当证监会开始消除伞形信托的时候,也就是这波牛市结束的时候。所以作为一个自上而下的基金经理,应该在这段时间提前就开始关注去杠杆的进程,抓住重点影响因素,其他因素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当时中国股市估值是很贵的,创业板的估值是两百倍左右,所以当时的行情主要是由资金驱动的。我们最关心去杠杆,也就知道了高点大概在什么时候,就能更好的躲避掉下跌的行情。

第二轮市场调整是汇率的原因。其实汇率的波动已经很久了,在第一轮股市调整后,释放了很多流动性。资金充裕以后肯定会冲击其他的市场。从当时的环境来看,整个处于通缩的状态,不太可能炒商品,所以最有可能的突破口是外汇,所以我们当时判断汇率会波动。而市场也应证了我们的判断,特别是从7月中旬开始到8月中旬期间。经过第一轮市场调整以后,股市的估值已经大幅压缩了,这时与宏观经济关系已经不大了,主要还是情绪推动和宽裕的流动性的原因,这两点足以对市场造成大的冲击。我们提前关注到了汇率的冲击,就可以尽量避免对产品净值的影响

Q:当时您的配置是只有股票吗,债券的部分您是怎么判断的呢?

是有股有债的。其实按照当时的情况15年债券应该是牛市的,但是上半年股票市场比较好,有很多杠杆资金,这部分杠杆资金分流了很多的社融。社融的一部分在为实体经济服务,还另一部分一般会进入市场交易。这就会对债券造成了挤压,所以债券市场的牛市迟迟没有到来。一直等到去杠杆的时候,因为交易性的资金需求减少了,债券牛市才启动。在股灾扳机扣响的瞬间,我们意识到债券的牛市也将要开始。8月11日的时候,汇率发生极大的震荡,对债市也产生了影响,但是只是短时间的,没有影响到大的格局。总的说来,整个过程需要根据市场的动向不断对自己的判断和预期做纠正。 

领航者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