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磅数据!最新解读来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玲 李树超

6月14日,央行发布2024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7%、M1同比下降4.2%,增速延续回落,货币派生仍承压;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500亿元,同比少增4100亿元,环比多增2200亿元;5月新增社融2.07万亿元,同比多增5092亿元,环比大幅多增2.14万亿元,社融增速回升至8.4%。

分析人士表示,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在主动“挤水分”的基调下,新增信贷和货币供应量数据表面上虽然增量不大,但在排除虚增部分后,金融数据更实、效率更高,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新增社融需求平稳增长,反映经济仍具扩张动能。目前货币与信贷环境保持适度宽松,继续为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主动“挤水分”效应下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更实、效率更高

央行报告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前五个月净投放现金3618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4月份货币供应量增速明显放缓背景下,5月以来,叫停存款“手工补息”的影响仍在发酵,除居民存款在价差优势下继续向非银存款转移外,部分对公存款也有脱媒倾向。伴随增量信用扩张从表内转向表外,对应的货币派生节奏趋缓,M2增长延续承压;5月政府债发行提速和集中税收缴款推升财政存款,也对M2有所拖累。

同时,温彬认为,随着协定、通知等对公“类活期”存款付息率出现明显下行,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虚增部分正逐步压降,这一过程也对M1增长形成较大扰动。

在温彬看来,部分资金从存款分流到理财后,虽不再纳入M2统计,但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且当前“挤水分”的效应也使得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更实、效率更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表示,M2同比进一步放缓,主要是国内存款与贷款增量同步放缓拖累,影响货币创造。国内金融机构压缩大额存单、下架特色存款,手工补息等违规行为治理等,挤出部分虚增存款;同时,受金融市场情绪回暖,存款利率与理财净值“一降一升”,特别国债、储蓄国债受追捧等,均对存款构成一定替代。

“但整体M2同比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市场利率维持低位,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反映目前货币环境继续为政策实施、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周茂华称。

5月社融同比增长8.4%

数据显示,初步统计,今年前五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52万亿元;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4%。

温彬表示,5月新增社融2.07万亿元,同比多增5092亿元,环比大幅多增2.14万亿元,社融增速回升至8.4%。同比看,政府债和企业债融资为主要拉动因素;环比看,政府债融资、表内信贷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形成主要推动。

温彬认为,近期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对社融增速形成稳定支撑,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财政政策正加快落地,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不断优化。“后续,伴随专项债继续放量提速、超长期特别国债延续发行、表内贷款投放企稳,年内社融增速或呈现先升后降的震荡走势。”

周茂华也表示,5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强于季节性。主要是政府债券融资反弹,抵消了银行贷款增幅放缓影响。同时也反映国内实体经济整体融资需求平稳增长,经济扩张动能增强。

“从趋势看,宏观政策支持、内循环持续畅通,消费和投资逐步恢复活力,房地产企稳复苏等,实体融资平稳增长;同时,按照政府债券发行计划,下半年政府债券发行有望提速,社融整体有望平稳增长。”周茂华称。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数据显示,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48.73万亿元,同比增长9.3%。前五月,各项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为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温彬指出,当前,在“挤水分、防空转”的政策导向下,金融机构正逐步摒弃规模情结,促进信贷供需更加匹配;信贷投放强度也向历史同期均值水平回归。综合考虑“均衡投放”要求以及“5·21”央行信贷形势分析会精神,积极挖潜有效需求,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支持力度,着力加强对防空转资金回收后的再盘活运用,5月新增信贷环比多增,同比虽有所减少但信贷质效更高。

“后续看,在低利率环境和稳地产、促消费等政策组合拉动下,居民消费和信贷倾向或延续平稳修复态势,但力度和可持续性仍主要受就业、收入等长期变量影响。”温彬表示。

周茂华也认为,随着国内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稳楼市、稳投资等政策持续加码,国内消费和投资逐步恢复活力;同时,国内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五篇大文章,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与重点新兴领域信贷融资支持,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望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平稳增长。

编辑:舰长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