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红!这些上市公司回应……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见习记者 闻言

分红,持续成为资本市场热门词汇。

今年3月,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到,A股上市公司分红的稳定性、及时性、可预期性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将推动一年多次分红,特别鼓励春节前分红。

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

如今,一批分红优质公司积极响应上述要求。

5月24日下午,2023年报沪市主板高分红重回报集体业绩说明会召开,首创证券恒力石化大元泵业工业富联中文传媒共5家公司参会,传递了未来持续分红的决心与基础。

来源:见习记者闻言 拍摄

积极响应分红要求

“公司一贯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回报,自上市以来一直坚持以稳定的现金分红回馈广大投资者,且公司的分红金额随着业绩增长稳步提升。”大元泵业董事长韩元富表示。

大元泵业自2017年7月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超7亿元。其中,公司2023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2.06亿元(含税),占其2023年度归母净利润的72.12%。韩元富介绍,公司制定2023年度现金分红方案正是积极响应了近期监管的号召。

除了分红频次与分红比例,分红金额较大也是一大特点。

完成2023年度分红方案后,恒力石化自2016年重组上市后累计分红223.71亿元,占其对应年度累计归母净利润的41%,超过其从资本市场募集的配套资金。

“公司实现了投资者回报与公司价值的协调持续增长。”恒力石化董事、总经理王治卿表示,公司能够长期坚持高比例现金分红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经历了炼厂建设及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能建设的两轮资本开支高峰期。

此外,部分参会企业还是所在行业的分红优等生。统计数据显示,在2023年度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排名中,工业富联不仅排名第27位,而且位居电子行业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首位

据悉,工业富联自2018年6月上市以来累计分红约323.2亿元,2023年度拟派发现金总额115.2亿元,分红率为54.76%,分红总金额与分红率均创上市以来新高。

未来分红可预期

《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

在分红可预期方面,王治卿介绍:“未来随着景气度回升和公司内生式降本增效,以及外延式精品产能建设,理论上分红规模还具备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恒力石化的股息率建立在相对低的化工品景气周期和盈利规模上面,但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将基本结束本轮投资建设与资本开支的高峰期。

王治卿表示,恒力石化后续的经营重心,将更加突出精细化成本管控下“优化运营、降低负债和强化分红”,持续打造价值“成长+回报”型上市企业,增强广大投资者获得感。

在推动多次分红方面,首创证券董事会研究制定了2024年度中期分红方案,计划通过一年多次分红方式,进一步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据悉,首创证券于2022年12月上市,在实施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后,将累计向股东派送现金红利7.79亿元,占其2022年、2023年度归母净利润合计金额的62.02%。

“我们将始终致力于成为一家负责任、重回报的上市公司。”首创证券总会计师唐洪广表示,未来,公司将积极响应号召和要求,通过持续的现金分红、一年多次分红等举措回报股东。

回应分红与资本开支平衡

在此次业绩说明会上,多家上市公司回应“如何在维持高分红和加大资本开支之间做好平衡”?

“我们认为分红与资本开支之间,实质上不存在矛盾关系。”韩元富认为,稳定的利润水平是现金分红的前提,而持续的资金技术投入是实现经营业绩的基础。公司想要保证长期的稳定分红,就要不断提升技术及业务水平。

大元泵业是一家民用泵和屏蔽泵制造商,2017年7月在上交所上市。韩元富介绍,公司的商用泵市场空间广阔,工业屏蔽泵与我国的国产化趋势有很高的关联性,并在液冷领域布局储能、数据机房、氢燃料电池等产业。

有投资者关注到,在行业需求弱复苏和原料高成本等情况下,部分公司的盈利能力率先恢复。

“‘综合成本优势’是主要的驱动力和关键词。”恒力石化董秘李峰回复,恒力石化是国内最早投产的“民营大炼化”企业,“油煤化”深度融合和“极致化”齐备配套是最独特的优势。

据悉,恒力石化每年用于煤制氢和热电厂的煤炭消费量达1200万吨,煤炭单吨价格每下降100元,粗算带来成本节约12亿元。李峰认为,目前国内煤炭价格整体逐步恢复理性,处于下行通道,对恒力石化是一个持续有利的成本端驱动因素。

除了内生增长持续优化,要做到维持高分红和加大资本开支的平衡,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红方案及分红政策。

韩元富认为,上市公司制定分红方案要结合政策和考虑长期战略安排,并结合当期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保证资本开支能支撑业务进一步拓展,并充分考量股东回购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刹车机制”至关重要。

编辑:舰长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