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蔚来、科大讯飞!一汽大动作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国基金报记者 冯尧

广汽蔚来牵手“换电”不到半个月,一汽也宣布入局。

5月22日,中国一汽在其官微上宣布与蔚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方将围绕可充可换电池车型研发、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等多方面进行合作。截至目前,加入换电联盟的车企已经多达8家。

同时,一汽还宣布与科大讯飞展开大模型合作。在寒气逼近传统车企之际,一汽此举也意味着,这家汽车央企正试图快速补齐智能化的短板。

新能源转型加速

据悉,一汽在5月21日与蔚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电池技术标准、可充可换电池车型研发、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充换电补能生态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电池产业采购与配套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

在换电模式上,另一家汽车央企——长安汽车是第一家加入蔚来换电联盟的车企。其在去年11月底便与蔚来“牵手”。

与此次一汽的合作内容类似,长安与蔚来也将在包括推动换电电池标准建立、换电网络建设与共享、换电车型研发、建立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机制等方面合作。

目前来看,三大汽车央企中,仅有东风汽车尚未加入换电联盟。

从三大汽车央企的情况来看,新能源渗透率一直较低。2023年全年,一汽、东风和长安2023年的销量总和约占中国汽车市场的30%,新能源汽车销量则分别为24.04万辆、52.37万辆和48.09万辆,在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占有率分别仅为2.5%、5.5%和5.1%,电动化转型亟待加速。

一汽此前也宣布,到2025年,将累计投放全新新能源产品30款,包括自主品牌新能源产品24款。

其中,在乘用车领域,红旗品牌将投放8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奔腾品牌将投放6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到2025年,一汽的目标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4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占比将超过50%。

今年一季度,一汽实现整车销量74.3万辆,其中自主品牌为20.8万辆,而红旗品牌整车销量为10.03万辆。

换电联盟迅速扩大

需要提及的是,一汽此次高调宣布入局换电联盟,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其对换电模式的认可。

此前有市场观点认为,随着快充技术的发展,4C、5C超充车型相继亮相,以及超充站建设日渐普及,换电优势似乎正在缩小。

不过,今年以来换电模式大有“超车”之势。在长安汽车加入换电联盟之后,吉利控股、奇瑞汽车、江汽集团、路特斯也相继入局。

就在半个月前,广汽集团也成为换电联盟成员之一。广汽蔚来不仅在换电领域合作,还推进双方自有充电平台互联互通。截至目前,加入蔚来换电联盟的车企已经达到8家。

值得一提的是,广汽除了与蔚来展开换电合作之外,还与另一巨头牵手。5月16日,广汽埃安与宁德时代开启了换电合作,合作内容涵盖换电车型开发,换电块开发、生产及流通,整车与电池数据管理,车辆质保售后服务等。

“市场对于换电的思考有些简单,换电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与充电一起组成补能的选项。”蔚来创始人李斌近日对记者表示。

根据机构测算,到2032年,国内预计会有近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面临电池质保到期问题,但电池的循环寿命往往低于整车可行驶里程。例如,通常情况下整车可行驶里程可达100万公里,但目前行业内的电池循环寿命里程只能达到24万公里。

在李斌看来,第一批动力电池的老龄潮会很快到来,而作为电化学产品的动力电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残值率。“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认为,车和电池必须分离。”

补齐智能化短板

实际上,以一汽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转型的同时,智能化短板也是阻碍其渗透率提升的一大障碍。

一汽此次除了与蔚来牵手外,还与AI巨头科大讯飞宣布合作。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汽与科大讯飞将围绕以智算中心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算法与工具、智能平台(含大模型、大数据、知识库),以及面向企业端和汽车端多场景的智能解决方案等开展合作。

在智能化方面,长安汽车东风汽车则共同选择了华为作为合作方。

去年11月,长安宣布与华为战略合作,计划投资华为拟组建的新公司,专注于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而这一新的合资公司即为引望公司。

当时,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曾公开喊话,“希望中国一汽集团加入”。

资料显示,今年1月16日,华为已完成引望公司的注册,其注册资本为10亿元,业务范围涵盖了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多个领域。

近期,长安方面已宣布完成尽职调查。对于投资何时能够最终落地,这家汽车央企给出的时间节点是今年8月31日前。

至于东风汽车,其旗下的岚图汽车和猛士科技在今年年初先后与华为达成合作,合作内容包括加速智能化技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不难看出,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三大汽车央企已经相继“出牌”,着手补齐自身短板。

编辑:小茉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