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体育公司,IPO终止!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南深

5月17日,上交所官网更新,因中乔体育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乔体育”)及其保荐人中银国际证券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有关规定,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中乔体育正是2011年已经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却迟迟没有拿到发行批文的“乔丹体育”。2012年,无限接近A股“运动品牌第一股”的乔丹体育,临门一脚却被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发起诉讼和仲裁。经旷日持久的拉锯,乔丹体育最终败诉,并在2021年1月改名“中乔体育”。

此次中乔体育IPO终止,市场实际已有一定预期。全面注册制后公司于2023年3月平移至上交所主板,并在7月收到问询,但公司一直未回复问询,甚至也未更新申报材料。目前,中乔体育的招股书依然停留在2023年3月的版本。

对于此次IPO终止,公司在官网发布声明,称撤回申请不会对公司经营及长远发展造成影响。

“碰瓷”乔丹遭遇十年诉讼

早在2010年预披露招股说明书时,公司就预判了可能的诉讼风险。彼时其在招股书“需要特别关注的风险因素”章节,第一项就是“商标及商号风险”。而在十多年后的2023版招股书中,公司依然把该风险放在首位。

具体来看,公司商号及主要产品商标“乔丹”与美国前职业篮球球星Michael Jordan的中文音译名“迈克尔·乔丹”姓氏相同,但双方其实不存在任何商业合作关系,公司也未主动利用其形象进行企业、产品宣传。公司还称,“发行人自2000年6月28日成立至今,Michael Jordan从未就发行人商号及‘乔丹’注册商标事宜向发行人提出过任何权利或主张”。

但是,2011年11月,就在乔丹体育顺利通过证监会发审会之后,球星乔丹来“找麻烦”了。

2012年2月23日,迈克尔·乔丹通过公关公司在互联网上宣布在中国起诉乔丹体育侵犯其姓名权。2012年3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乔丹诉乔丹体育、上海百仞贸易有限公司姓名权纠纷一案。

随后,乔丹又于2012年10月对乔丹体育在中国境内注册的79项注册商标以“不正当手段注册争议商标”、“争议商标属于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等为由,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撤销上述79项注册商标。

经过持续十年的拉锯,2022年3月,上海高院作出终审判决,判令乔丹体育在相关媒体公开赔礼道歉,停止使用其企业名称中的“乔丹”商号,及停止使用涉及“乔丹”的商标等。而在一审判决出来后的2021年1月12日,公司已经提前执行判决,将“乔丹体育”更名为“中乔体育”。

伴随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中乔体育在核准制下的上市窗口最终失去,直至2023年3月迎来全面注册制。但如今,中乔体育还是未能如愿登陆资本市场。

公司第一时间发声明

就在上交所官网披露中乔体育撤回IPO的同时,公司也第一时间在官网发布了一份声明。

在声明中中乔体育称,“公司长期以来经营稳健、业绩良好,从经营决策和战略规划调整考虑,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撤回IPO申请”。

公司称,本次撤回申请不会对公司经营及长远发展造成影响,公司将持续关注资本市场动态。“本公司将始终保持稳健经营,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和市场投入,致力于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产品。”

中乔体育IPO原计划募资10.64亿元,用于鞋生产基地扩建项目、研发设计中心建设项目、全国战略直营店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据悉,目前其IPO申请涉及的募投项目基本已以自有资金建设完成。

招股书显示,中乔体育主要从事运动鞋、运动服装、运动配饰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目前,福建百群投资持有中乔体育64.73%股份,是公司的控股股东,而丁国雄、丁也治夫妇合计持有福建百群100%股权,是中乔体育的实际控制人。

编辑:舰长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