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50亿大动作!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文夕

港股出现巨额收购案,这次主角是IPO递表无果的威马汽车。

1月12日,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0860.HK)披露公告,将以20.2亿美元(近158亿港元)向威马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威马汽车)收购威马汽车子公司,通过以每股0.55港元配发288亿股的方式进行结算。完成此次收购后,威马汽车方面将持有311亿股Apollo出行股份,占比达到68.26%。

这笔收购案此前便引起市场猜测。APOLLO出行目前市值仅为23亿港元,此次增发股份接近上市公司目前股份2倍。而且威马方面在此次交易前就持有APOLLO出行公司23.67%股权,增发收购后威马将持有上市公司约七成股权。威马在IPO递表无果的情况下,转道借壳上市的路径已经相当明晰。

借壳路径早已铺好

根据APOLLO出行12日早间披露的公告显示,该公司拟以20.2亿美元收购WM MOTOR(威马汽车)子公司,该交易将通过以每股0.55港元向威马汽车配发288亿股的方式进行结算。

实际上,在2022年12月5日,APOLLO出行就曾发布公告称,目前拟收购一间从事智能电动车的公司,目标公司的业务涵盖一系列配备先进技术的“智能电动车”。虽然当时APOLLO出行并未透露目标公司名称,但不少业界人士已经分析表示,目标公司或为威马汽车。

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港股借壳上市的审查流程简单,上市时间短,对急于上市融资的威马汽车来说,不失为一个上佳选择。“此前零跑汽车IPO认购情况并不理想,随后也遭遇破发,威马通过借壳方式上市也可以避免这种尴尬,”该人士分析认为。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Apollo出行前身是德国小众超级跑车制造商Gumpert,而后者曾是奥迪的御用改装厂。2007年Gumpert推出了首款车型Apollo,但在2012年,因资金链断裂,Gumpert宣布破产,后被香港一投资公司收购并更名为Apollo。

2020年3月,香港珠宝及钟表贸易投资公司力世纪,宣布完成收购Apollo 86.06%股份。在取得控股权后,力世纪将公司名称改为AFMG。

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威马汽车通过一系列换股安排,持有AFMG 28.51%股权,成为公司最大股东。随后其股份比例降至23.67%。目前,Apollo出行市值仅为23亿港元,完成此次“蛇吞象”式的收购后,威马汽车持股比例将升至68.26%。

进一步融资“回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相较2021年57亿美元的估值,此次Apollo出行对威马的收购对价20.23亿美元,这意味着威马的估值较此前大幅缩水56%。

在增发股份收购的同时,APOLLO出行还披露,还将向不少于六位独立承配人配售71.23亿股股份,每股配售价不低于0.55港元,该项配售所得款项总额将约为39.18亿港元,筹资净额估计约为35.26亿港元。

而所得款项的70%将用于进一步发展威马的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高性能顶级超跑及智能电动乘用车等业务,20%用于稳固电池和芯片等供应链体系。

除了这笔再融资之外,公告还披露了三笔融资,包括港澳地区某知名商业银行的2.5亿港元、正威国际的5亿元人民币以及雅居乐集团旗下巨国投资两笔合计15亿港元的贷款。其中,与巨国投资的融资为于2022年5月19日签署的分别7亿港元和8亿港元的不可撤回协议,该融资可于2023年年底前提取。

公开信息表明,上述港澳地区知名商业银行为威马现有银团的参团行之一;雅居乐为一家上市房企,是威马此前D轮最大投资方,也是目前威马除管理层之外第一大股东;而正威国际则是号称“世界铜王”王文银旗下企业。

而上述融资实际上也为威马补充了近60亿港元的资金,对于处于极度“贫血”的威马而言,可谓雪中送炭。

3年巨亏174亿元

实际上,威马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较早,与国内造车新势力三强——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2019年,威马达成了16876辆的年度销量,排在造车新势力销量第二名。

出色的销量也使威马吸引了不少资本的入驻。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威马汽车一共经历了11轮融资,在一级市场的融资金额超350亿元。在其股东名单也可谓豪华,其中包括百度上汽集团、雅居乐、红杉、电讯盈科信德集团等均参与其中。

零跑汽车去年3月前脚在港交所递表,威马汽车后脚就在6月份跟进。零跑汽车已经于去年底登陆港交所,但威马汽车的IPO申请迟迟未有进展,也令其陷入相对被动的境况。截至目前,威马招股书状态未出现更新。按照港交所规定,如果企业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则招股书失效。

近年来,威马的交付量并不尽人意,目前已明显落后同期起步的车企。从2022年乘联会公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来看,其1月-11月累计销量仅为29358辆,月均销量仅2700台左右。这一数字已经完全掉队,远远落后于包括“蔚小理”在内的其他造车新势力。

而在财务上威马所面临的状况更为严峻。根据其招股书显示,在2019年-2021年三年中,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44.45亿元、50.84亿元以及82.05亿元,三年间共计亏损174亿元。

近期,威马汽车频频传出降薪裁员消息。2022年11月下旬,一封疑似威马汽车CEO沈晖发布的内部信在网络流传。该文件表示,为了应对资金压力,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一半,同时对公司整体运营费用进行精简,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这不是威马第一次被曝出薪资问题,2020年,就曾有内部员工对外爆料,威马在未给出明确的KPI考核标准的情况下,以KPI未达成为由大范围停发年终奖金。

除此之外,威马还面临着多起诉讼。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2022年12月内,威马汽车旗下的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新增多个诉前财产保全裁定书,涉及冻结资金超过1.3亿元。

编辑:黄梅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