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的召开,预示着2021年将是新互联网巨头集中诞生的元年。互联网寡头企业之间壁垒破除,是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利好,互联网创新往往诞生在小公司、小团队。流量绑架、平台排他、渠道抽成、巨头复制等垄断化行为将会在一定范围内减少。
对于龙头企业来讲,躺平的日子即将一去不返,但对行业里的中小企业来说,是大机遇。
$腾讯控股(00700)$ $阿里巴巴(BABA)$ $恒生互联网ETF(SH513330)$
。
一、互联网企业的几个问题
1)互相倾轧、有我没他
2001-2021可以称为互联网爆炸式发展的二十年,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广受互联网企业的帮助和改善,促进了社会整体的生产效率,提升了整体国民的信息化水平,大大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平均线;在部分领域,我们甚至走出国门,笑傲全球。
但是也正是因为发展红利巨大,发展速度迅猛,导致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并加剧,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建立了极为强大的投资帝国。
随着市场增量减缓,存量市场竞争加剧,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气氛开始变得剑拔弩张。多年以前的"3Q大战",近几年的“头条、腾讯之战”,“滴滴与快的烧钱、合并之战”,都让普通网民都深深感受到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倾轧有多严重。
2)强调业绩、执行走歪
KPI是所有互联网企业最关键的核心指标之一,做好业绩奖金自然也是非常丰厚,我们常听见“阿里16个月的年终奖”、“腾讯某游戏团队奖金60个月”,这样火爆的奖金背后,我们不能忽视企业、团队、员工三方努力的过程。
但是唯业绩论,也导致了很多产品在设计上,过多的强调“留存”、“付费率”、“用户回报率”,这些赤裸裸的指标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强调指标并没问题,但过度强度就导致团队成员在研发、运营产品时,无所不用其极的去“挖坑”、“让用户氪金”、“让商家竞价”。
于是,我们的游戏是氪金排行榜的,我们电商是买排名的,我们的搜索是看广告的,我们的安全卫士是跳弹窗的,我们的主播是娘化的,我们的短视频是炫富的......
3)合纵连横、拿钱创新
“全球586家独角兽公司中,腾讯投出了将近1/10,高达52家,仅次于红杉资本;而阿里系(阿里、蚂蚁、云锋)投资了44家。相比之下,谷歌只投资了7家,亚马逊投资了2家,苹果一家未投。腾讯位列前十大股东的4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5.4万亿元,相当于科创板的体量,超过了其自身4.6万亿的市值。”——数据引自新财富-陶娟
无论是菜鸟、滴滴、美团、京东均已纳入AT门下,中国前30大APP,7成隶属阿里腾讯版图。中国最富有的500人中,其中40岁以下的1/3人数来自阿里、腾讯系。
当增量市场放缓,存量市场则成为霸主抢夺的美食,巨无霸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短短几年,构筑了10万亿市值的生态圈,五年间膨胀了10倍。
扩张并无问题,投资也并非错事,但投资是否是真的在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的领域创新创造;如果仅仅争夺市场份额,抢夺细分领域制霸权,最终实现局部垄断,然后趟赢?
4)深挖数据、忘却责任
写到这里,笔者竟有点不敢继续写此文,怕被跨网线。现在无论是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工作信息,还是指纹、脸部、疾病、血型等个人隐私信息,都已经被抓取的七七八八。
然后结合“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深度挖掘互联网用户的价值,少则一个关键词,多则几次浏览商品,甚至某天的一个语言输入或者打车去医院的一个简单定位。都会让在这茫茫互联网中,找到“知音”。
电商卖的全是你“想”要的,小说推荐的都是你“爱”看的,电话接的都是“喂,某某某家长,儿童英语了解一下?”,有时候真是得怒摔手机,毫无隐私!
有序挖掘数据并无问题,能提升用户浏览搜索效率,但数据使用,必须建立在“遵守社会公序良知、用户隐私保护规范、使用途径审查严格、不逾矩越权搜罗使用”。
二、刮骨疗伤
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黄奇帆在会上指出当前消费互联网领域的四个问题:烧钱扩规模以取得行业垄断、利用人性弱点设计产品、利用垄断地位采集信息侵犯隐私、互联网杀熟等。黄奇帆表示,“今后十年是产业互联网时代,这种不讲道理的盈利模式是行不通的。”
国家不是看不到,只是在等企业自我反省调整,如果自己不反思问题、不努力改善,最终必然落下重锤。
“最强反垄断调查:阿里一下子被罚款182亿!”
“中止蚂蚁集团上市IPO”
“叫停低俗综艺娱乐节目”
“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问话腾讯网易,新一轮暂停发放游戏版号”
.......
迎接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是疾风骤雨般的政策落地,中概互联企业们挨打的态度还是端正的,虽然自我修正时的效率不高;但在政策指导下,无论是腾讯、阿里,还其他厂商,跟进政策、调整业务边界、快速出台符合政策要求的新规范。
“腾讯阿里各投千亿助力共同富裕计划”
“游戏全面防沉迷开启”
“全面封杀劣迹艺人”
“腾讯阿里计划开启隔离壁垒”
“360计划推出无弹窗版本”
“超前点播下架”
......
对于企业而言,能有效的改正问题,反而能优化公司治理水平,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因为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国内的一亩三分地,在这个中国崛起的重要节点里,我们的互联网企业的目标应该是成为抢滩全球的排头兵,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大机遇。
三、低估机遇
到目前为止,个人对中概互联网仍旧充满期待,对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仍旧充满信心。无论是国家、社会、企业还是我们百姓,我们已经完全离不开,也不会离开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基础建设之一。
当然,看好中国互联网企业,并非看好每一家互联网企业,企业的存活与否还是要靠时间去检验。但并不妨碍我看好以腾讯和阿里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整个行业和代表这个行业的中国互联网50指数 ,指数的“长生不老”给了我们足够的安全边界。
释义:长生不老,是指数基金会剔除逐渐劣变的企业,纳入新的优秀企业;从而实现指数成分股的新老交替和长生不老。
随着这轮政策的推进,目前中概互联正处于历史最低点附近。
(图二:中概互联网50指数PS-TTM趋势,目前处于历史最低位附近)
释义:中概股企业一般为高科技行业,该行业前期以高成长性为特点,该类企业的市盈率在短时间内会产生巨大波动,因此建议采用市销率。当然针对已经实现巨大且稳定的盈利的企业,我们同样可以采用市盈率估值,例如腾讯。
释义:PS,市销率=市值/主营收入,市销率越低,企业的投资价值越大。
(图三图四:腾讯近十年市盈率及市销率走势图,均为低估区)
四、中概互联定投规则建议
低估不表示最低,新低不表示不会再继续下跌,但是我们做投资是一个概率事件,目前投资中概股的“胜”的概率已经较高,估值已经很低。那我们为何不建立优秀的定投规则,开始坚定不移的定投呢,这也许是我们定投中概的历史最好机遇点之一。
(图五:中概互联定投阈值表)
上表是一个示意,考虑到各个数据网站的数据略有区别,又无官方数据可以参考,建议参考:理杏人中概互联50数据(PC点击查看)
每一个朋友都可以设定符合自己风险判断的定投阈值,上图数据仅作参考,写文目的是引导大家建立自己的定投规则。考虑到中概互联50波动较大,表内数据相对偏保守。
请一定自己建立自己的规则,莫抄作业,不了解的情况下抄作业容易心态波动。
千万做好仓位控制(单行业基金不要超过总仓位的20%),千万做好资金分配(千万不要一把梭哈,低估时定期不定额慢慢定投)。
蛋卷最近一段时间,中概股一直是最热门指数,我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不明真相的群众 ,希望雪球早日也能进入该指数。(方丈,看到彩虹屁了吗?)
===================
PS:笔者笔力有限,文中描述难免错漏,还望诸位留言指正。
PPS:没有多少经验的定投新手,务必学习为主,实操为辅;如果很想尝试,仓位建议控制在5%以内,涨跌无碍,细心体验一轮。
希望大家多评论、转发,提醒更多朋友建立自己的定投规则,不要人云亦云。
丐帮必胜!
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的召开,预示着2021年将是新互联网巨头集中诞生的元年。互联网寡头企业之间壁垒破除,是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利好,互联网创新往往诞生在小公司、小团队。流量绑架、平台排他、渠道抽成、巨头复制等垄断化行为将会在一定范围内减少。
对于龙头企业来讲,躺平的日子即将一去不返,但对行业里的中小企业来说,是大机遇。
$腾讯控股(00700)$ $阿里巴巴(BABA)$ $恒生互联网ETF(SH513330)$
做投资是一个概率事件,目前投资中概股的“胜”的概率已经较高,估值已经很低。那我们为何不建立优秀的定投规则,开始坚定不移的定投呢,这也许是我们定投中概的历史最好机遇点之一。
迎接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是疾风骤雨般的政策落地,中概互联企业们挨打的态度还是端正的,虽然自我修正时的效率不高;但在政策指导下,无论是腾讯、阿里,还其他厂商,跟进政策、调整业务边界、快速出台符合政策要求的新规范。
谬赞了,对于定投指数基金的新手来说,优秀行业指数基金既是香饽饽也是“人性称重器”,为了避免主观情绪、外部“消息”的干扰,需要持续学习、了解行业,制订合理的定投计划,并坚持自己的原则。否则容易成为市场待宰的羔羊。
$腾讯控股(00700)$ $中概互联网ETF(SH513050)$ $阿里巴巴(BABA)$
今日学习完毕。
这篇文章有两点非常赞同:
1,投资是否是真的在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的领域创新创造;如果仅仅争夺市场份额,抢夺细分领域制霸权,最终实现局部垄断。
任何一个事物,如果它带来的价值远远大于它的弊端,那么就会发展壮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它只是为了实现垄断从而躺赢,那么等待它的就是被革命。更何况,它还只是民营企业
2,我们的互联网企业的目标应该是成为抢滩全球的排头兵,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大机遇。
关于这一点,就需要各个互联网巨头创始人或者掌舵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胸襟了。
但是这一点也是非常难的,市场的发展和驱动力根本还是在于利益的驱动或者说是利润的驱动,包括国外大企业的正规和守法并不是生来如此,而是有严格的法律制度和监管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驯化资本。
因为社会保障目前尚未完善,所以到个人都充满了焦虑,都想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原始积累,哪怕铤而走险,更不用说只是违规的代价。
今天听了耶鲁大学的一个网上公开课,从视频的录制、课程的设计、后续在线课程的呈现及资料的完善(视频、音频、课堂transcript、教师板书、关键笔记、课程大纲、课堂练习、期中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都让我叹为观止。并不是说国外的东西就更香,但是如果你真正去静心观看这堂课的内容的时候,这凝结了多少的用心和努力,尚不谈老师的专业性。
我辈仍需努力,也期待更沉静的社会氛围,就像61老师这样,静静的、淡淡的,持久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