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鲸投资笔记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3喜欢:2
$Aehr测试系统(AEHR)$ 明天盘后(1/9盘后)发布财报,显然市场对其短期业绩并不看好。
这一轮AEHR的跌幅超过了同类型个股,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AEHR
是小盘股,历史上暴涨暴跌是常态,只是前一阵暴涨的次数更多一些,所以显得这次的跌跌不休很刺眼。但是其实这种波动幅度对于AEHR来讲是“正常”的。
虽然AEHR算是半导体测试设备股,但我觉得AEHR的走势和$泰瑞达(TER)$ 以及半导体板块并没有太大关联。我个人会选择将AEHR和$亚舍立科技(ACLS)$ 放在一起观察,都是碳化硅设备股,最近的走势也大同小异。
我觉得竞争方面的因素不大(竞争肯定是有的,但是并没有哪个竞争对手说最近的产品明显有突破),teredyn从体量来讲和Advantest应该是ATE行业top 2,不过他们应该在碳化硅测试设备领域没啥大的作为。
宏观面来说,汽车半导体处于下行周期,目前最重要的行业名词是去库存(mobileye前两天的业绩公告对汽车半导体是最新打击),这和其他半导体细分领域还是不同的(比如PC,手机,内存等都处于一个底部回升的趋势,AI则处于强势)。可以看到汽车比重高的半导体公司走势都不是那么好,而整个碳化硅相关板块及个股走势普遍不佳。我觉得这个原因导致了其估值下跌(或者说这时就显得它的估值太高了)
新的大客户迟迟无法官宣确实也是重要原因,合作验证测试都快三年了。但是这个主动权并不在AEHR这里,只能等待。

热门回复

另外在下行过程中,onsemi等大厂会有一些in house的测试上线以降低成本,这会对测试小厂造成影响

我没法确认为何ter,adv这些大厂在SiC burn-in 领域拿不出高阶产品。不过有一点,就是ATE本身就不是一个大市场,SiC ATE就更不是了(虽然顶着SiC的光环)。
具体到产品本身,我的理解AEHR的产品优势在于能提供“晶圆级”的老化测试,这是通过其获得专利的产品架构设计所达到的。其优势在于通过提供晶圆级测试,能在大规模测试时降低测试成本,最终达到降低总生产成本的目的。
本身对产品做老化测试,就有很多人并不重视。即使是在行业内部,(AEHR也透露过)甚至有些SiC器件厂商在初期甚至都没啥这方面的测试,这和产品/观念的发展都有很大关系。你想想很多人原先接触碳化硅,主要是用它来生产人工钻石的,进入车规级芯片领域,一时还不适应对产品的严格要求。在产品研发的早期阶段,显然能拿出成品更重要(而不是考虑老化)
到了能拿出成品的阶段,也愿意做老化测试,那么如何做就是一个问题。如果数量不够多,那么用高端的晶圆级测试设备性价比不高。(如果只有10个数求和,我也可以选择慢慢手工运算;如果是1万个数求和。。。)

今天16.68初始建仓,等待EV的负面情绪慢慢消退,也许要半年

对,比如ON就一直致力于SiC的垂直生态。在down cycle时更可以有精力去做一些节省成本的项目

感谢飞鲸的回复。请问为什么主流ATE大厂在碳化硅氮化镓汽车领域还没有有竞争力的产品呢?AEHR主要在做burn-in,仅仅是ATE一部分而已。和传统ATE burn-in 测试有很大区别吗?

明白了,道理上安森美理应如此做。
今天的$Aehr测试系统(AEHR)$ 财报会中,CEO透露其最大客户的情况(应该指的是$安森美半导体(ON)$ )说全年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和之前预期的差不多,但是产品组合有变化,也就是更少的系统(需求)+更多的WaferPak(全晶圆接触器这样的消耗品)。
往好的方面想,收入至少没降低多少。

AEHR这种小盘股涨跌都是很夸张的。
现在的下跌,我认为主要反映的是市场对其下一个季度FY24Q3业绩的不看好。这主要是因最新的bookings数据断崖式下跌,从之前的1500万-1800万附近,一下下跌到220万。如果要按照这个幅度,很多人根本不相信其已经下调的FY24指引(中值8000万)能完成。因为上半年已经完成了4200万,意味着下半年需要完成3800万。如果仅看booking的趋势,市场自然很难相信。
我个人觉得$Aehr测试系统(AEHR)$ 的管理层敢给这个更新数字,信心应该来自于和$安森美半导体(ON)$ 的最新沟通。在财报会议上,AEHR特地强调了安森美虽然遭遇了大客户SiC订单变动,但他对AEHR的购买金额还是基本不变的(但是购买内容作出了改变。减少了系统,增加了耗材)。这点如果成真,那确实挺难得。
去年安森美的购买金额大概是5000万多,如果今年还是这么多,假设上半年已经执行了一半,那下半年理论上还能再有2500万。当然,具体时间确实很难讲,如果能落在AEHR的最后一个财季(3-5月),AEHR还是很有希望达到其FY24指引的。
如你所说,电动车当前负面情绪太重了。从$特斯拉(TSLA)$ 到中国的电动车股票如理想,小鹏,蔚来,走势都不好,带动SiC占比高的股票走势也不佳(这点Wolfspeed最明显),尤其是最近AI再度狂炒,就更显得电动车/SiC的落寞,我也觉得要等半年

能再展开说说是怎样的in house测试吗?

今天wolf又爆了,其实业绩也没有什么surprise, 中国相关的疲软

ev负面情绪重是因为需求和高频数据真的不好
ai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