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回复:13喜欢:3

$易大宗(01733)$  $中国神华(01088)$ $山西焦煤(SZ000983)$ 易大宗最大的投资逻辑,是今年下半年开始的蒙煤物流增长机会。

    易大宗供应链物流板块,尤其是蒙古国内的中盘短盘运输,从2020年开始投入(包括1000多辆大卡、火车皮、集装箱吊装机等)。20年由于中国疫情,21年由于蒙古疫情,到今年上半年之前一直没有真正发力。不仅没发力,而且还在去年下半年减值了1.77亿。

但是今年上半年蒙煤总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个人估计200万吨左右),使得上半年供应链物流的毛利达到6.2亿,同比增长212%(见下图)。
今年下半年环比仍然大幅增长,下半年整个蒙煤的量至少比上半年增长1倍(个人估计500万吨左右),板块毛利估计达到12-15亿港币。 对应年化25-30亿的毛利(年1000万吨的体量)。随着物流资产恢复高效利用,去年的1.77亿减值有望重新冲回。

明年环比仍将进一步增长。 因为明年才是AGV(无人驾驶卡车通关)实施后的大年,AGV的运输能力是年3000万吨(今年估计只有100万吨的量)。保守点算,AGV满产后毛利增长1倍,那物流全年的净利将达到50-60亿毛利。对应35-40亿的净利润。 这只是中盘+短盘每吨250-300港币的毛利,AGV每吨100港币的毛利而已。这是在今年焦煤行情一般的情况下比较合理的利润,市场化定价,可持续性很好。
除物流的经常性利润之外,作为国内最大的焦煤进口商,过去6年的焦煤进口总量占全国的25%-30%,贸易利润也占半壁江山。

现在市值37亿港币,对应去年全年和今年下半年的动态PE也就1PE。 全年25%以上的利润分红+10%的股份回购,在港股极端行情之下,跨境物流是硬核资产。

我国上半年进口蒙煤749万吨,Q3进口900万吨,下半年预计进口1800万吨。 在当期疫情环境下已经具备单月400万吨的运输能力。明年以后预计全年5000万吨以上。得益于三条铁路开通,远期预计可达1亿吨。

全部讨论

易大宗把一个紧密的煤炭贸易产业链分成两截,一截是煤炭贸易,一截是为煤炭贸易做服务的“综合服务”(物流,堆场存放,洗选配等)。前者与价格紧密关联,在煤炭波动较大的时段,如果上下游背对背交易协议不能完全覆盖所有交易量锁定利润就可能产生亏损,比如22年上半年就有存货亏损计提;后者则与价格无关,只与量有关,那么这部分对易大宗而言就是一个定价的锚,估值的底线。比如易大宗的蒙煤进口从200万吨上升到2000万吨,这部分利润就放大十倍,和煤炭价格是没有关系的。而煤炭海贸为啥利润薄就是少了这个物流利润,纯粹就是贸易利润。尤其是做海外第三国生意,比如从印尼发货到欧洲,“综合服务”就一毛钱都挣不到的。

蒙煤放量的基础是什么呢?是开采成本和蒙古的特殊国情。1蒙煤基本是露天开采,即使矿井也不是深矿,更要命的是煤质量好。这种资源禀赋导致煤的成本远低于国内。2而蒙古夹在中俄之间,俄国不要它的煤,第三国需通过中国物流,中国做蒙煤贸易得天独厚。3蒙古穷,煤炭出口是最大的外汇来源。因此基础设施对接好,说不清道不明的政治默契达成后,蒙煤大量出口中国是趋势。

蒙煤为何能在2022年开始放量呢?蒙煤量过大一定冲击国内煤炭企业,一直以来蒙煤进口的量都被控制在比较平衡舒适的位置。我有一个模糊的猜想。熊大和熊二的战争打到现在,熊大的虚弱完全暴露。鹰王和狼群肢解大毛的意图已经被刺激起来了。如果熊大在不远的将来崩溃,对我们就是灾难,因为在熊大以及以前熊大势力范围内我们的名声和吸引力还不够,一旦熊大崩溃,狼群就会直接扩张到我们北面家门口。因此象蒙古这样能拉的要尽快拉,最实用的一招就是经济绑定。

因此蒙煤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放量是一个历史性事件,代表着蒙煤大量出口中国可能将成为事实。而易大宗过去占蒙煤贸易3成,最需要担心的是易大宗跟不跟得上这个急剧的放量在未来还能不能继续占有二三成的进口贸易量,而不是赚不赚钱。

蒙煤放量后,易大宗的估值底线就随着大大提升了。最差的时候也就是有量无价,贸易不赚钱。那种情况出现的话国内大部分煤矿怕是都亏损了。所以蒙煤贸易底线一般也是盈利的。

易大宗并不是简单的周期股,它面临着价值重估。

2022-10-24 12:33

美元流动性危机

2022-10-23 11:55

命好比啥都好!同样的努力,瑞茂通干国内的动力煤贸易利润就远远不如易大宗。命好又努力,那就是开挂的人生。

愿易大宗的ISU分配方案早日落地,激励到位干劲足。区区40来亿港币市值,握蒙煤进口1/3,放在A股就是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