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度策略:跟紧增量资金的舞步|爱知君专栏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5喜欢:15

爱知君简介:

国有大行从业十余年,曾先后从事资金业务、评级研究、市值管理、非标投资、股权投资等工作,在一二级市场均有丰富的经验。

现在的策略是一年比一年难写,但也一年比一年容易写了。说难写,是因为投资的机会好像越来越少了;说容易,恰恰也是因为投资的机会越来越少。

以上看似矛盾的论断,正是我近期投资的心境,本来题目想叫做“螺蛳壳里做道场”,但是,这道场都做了好几年了,螺蛳壳也重新装修几遍了,想想还是算了。

投资始终是孤独的,爱知君觉得自己这两年越来越像个被动的面壁者,经常说些“非主流”的,大家不愿意相信的观点,比如去年的“中特估”,“北证”行情。好在市场最终证明了自己,但中间的过程也很煎熬。但做投资,毕竟还是要有一颗乐观的心,一根绷不断的弦,一股亮剑的勇气,以及,沼气池中蝶泳的肺活量。所以在2024年,在继续面壁之前,我还是愿意跳着踢踏舞带着大家一起去寻寻资本市场的机会。

鉴于爱知君的更多读者是中小投资者(不过这两年专业的投资者占比也越来越多了,最近不断有基金的研究员催更),其实对于资金量不那么大的投资者机会还是遍地都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核心问题,无非就是,明年增量资金来自何方?我们最终要赚谁的钱?

增量资金的调

首先,我们还是要强调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这是今年投资的总体基调。

这个大前提是经济工作会议中,对货币政策的再次定调。即“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其实这个提法已经正式提出两年了,市面上也有各种解读,短短的一行字,怎么强调重要都不为过。

总体来说,我认为这个大前提是防止我国在经济潜在增速下行期,形成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引起不必要的资金空转甚至通胀,因此政策取向上中性略偏紧。如果解读成投资的大白话,那就是“我不放水了,有限的水要紧着实体经济”。

另外一个小前提,就是在目前偏紧的流动性政策下的投资节奏。从国家资产负债表来看,影响市场核心的变量是负债端的变化。负债端的收敛,尤其是金融部门的去杠杆,会挤压包括商品和各类金融资产在内的所有资产价格。

因此,在国内当前环境下,并不存在任何一类资产价格具备可持续上升的基础,更多的还是结构性行情。

金融周期的锚

在明确了以上大小前提后,在未来展开投资活动之前,我们还要找一个坐标系,以及坐标系的锚定点,在这个坐标系上,根据这几个锚定点,我们就能学索罗斯那样,捣鼓些“投资的可控实验”了。

相对于一些钝感的市场投资者朋友,爱知君觉得2024年有一个很明显的大变化,身处市场的投资者甚至很少会感受到。由于我是研究金融行业出身的,体验相对更敏感一些。在这里,我先抛出结论,我觉得无论是国内的政策还是美联储的政策,其货币政策的边际锚定物更多的转向金融周期。简单的说,就是金融稳定性的权重和优先级别在提升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还要更多以“金融的稳定性”为锚定的出发点,思考政策方向,并且以此指导投资。这种转变一是来自于对不那么久远的金融危机的反思。

首先,2008年金融危机的巨大波动已经证实一点,即金融的波动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其次,在康波周期下行期,潜在增长率难以保持以往增速水平的情况下,金融与房地产顺周期共振反馈,挤占人力、金融等资源的合理配置,长期对经济结构性转型产生负面压制。

可以说,监管层已经意识到,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不一致性,或短期看似繁荣的饮鸩止渴为金融周期的下半场调整埋下了痛苦的种子。把政策利率和短期通胀与增长机械挂钩,这种模式忽略了金融周期在中长期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对经济周期的逆周期调控越成功,金融周期波动的动力也就越大,会在中长期给宏观经济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美国是前车之鉴,大缓和时期控制通胀的举措,反而导致了后面的金融危机。这应验了明斯基的箴言“我们不可能一劳永逸,刚刚被一套改革击退的不稳定性,不久后就会以新的装束粉墨登场”。

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已经不是“唯一”的锚定,大家更多意识到金融稳定在货币政策中的角色。所以总体上我们金融界曾作为共识的“经济不行就放水,股市就走牛”的传统思考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了。

以2023年国内的情况为例,比如银行降低存款利率保息差,保险实行“报行合一”,降低定额终身寿险利率的举措,都是这种“稳定金融风险”背景下的操盘,甚至最近美联储降息,我认为也应该更多的从鲍威尔说的“金融条件放松”的角度去理解,别在大选前出现“第一共和银行”的危机,而不仅仅盯着就业和通胀数据。

因此,对于资本市场,真正能够带来机会的,是大家还没有完全预期到的,或者具有高势能预期差的“增量政策”所带来的变化。具体的说,对于对金融风险和政策应对措施的把握和理解能力,决定了你未来能不能赚“国家队”托底的钱。在流动性陷进和货币传导的困局中,财政政策是其中“增量政策”的主角。

疫情后,美国开启财政刺激,财政扩张刺激美国的总需求,带来通胀上升,利率提高,货币紧缩,意味着贸易逆差增加和美元强势并存。从镜像的角度看过去,中国也随即出现贸易顺差增加和汇率弱势并存的现象。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再远一点,这是一个可能的全球性趋势,包括国内也可能是这个趋势,就是以财政扩张(而不是以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和再通胀,导致货币政策紧缩力度加大。结果是财政对总需求的拉动增加,信贷的贡献下降,代价是通胀上升,但有助于抑制资产泡沫和金融不稳定的风险。

这并不是说财政扩张和通胀是好事情,而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在财政和信贷之间、通胀和资产泡沫之间,可能存在几十年一个轮回的周期转换。财富也会出现新一轮的分配效益。

基于以上分析,在我们房地产调整的金融周期下半场,“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的组合,将构成国内投资的底色和背景。再次强调要关注的是美国和国内的财政政策的边际走向。能否赚贝塔的钱来自于对于财政政策边际定价的理解。

所以从以上整体基调来看,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抑制金融风险,货币政策不会宽松,资本市场不会放水。因此,我预计24年国内整体投资范式与23年并没有太大变化,仍然是“杀估值和结构性”调整的虐心行情。这是客观规律大概率所决定的。

尽管如此,大家也不要灰心,投资仍然有不少机会。机会取决于增量资金,而增量资金的舞步又在哪里呢?

华山论剑的道

爱知君认为,对增量资金的判断,首先要把以往最重要的公募基金悬置起来。

简单的说,就是公募机构还是处于一种“没有钱”的状态。当然这里指的是主动权益基金。三年的净值下行,信用殆尽,到2024年整体上仍然难以募集到增量资金。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还是有的,公募未来的处境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红桃皇后那样,必须全力地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不动。

所以公募并不能代表整体增量资金,只是个股或个别行业的结构性边际资金提供方,因此我们先把它悬置起来不谈。那么有定价权的新增资金来自何方呢?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借用《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来打个比方,这几位宛如故事中的“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中神通”。

“南帝”主要指的是社保,汇金,国有大保险的资金,这其中包括最近成立的千亿规模的中汇人寿,国寿和新华成立的500亿私募基金等。这些是我们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今年有些还在建仓初期,明年预计能更稳更快的发力。小散在这些上面也是可以雨露均沾的。

“北丐”指的是北向资金,即老外的资金。这些金主目前是捧着金钵的乞丐,尤其中东的土豪更是如此。今年以来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能用之前国内机构思维赚趋势性钱的,仅仅局限在不多的北向资金定价的票。我在这里举几个个例,不作为投资建议。你可以看看年初开始传音,纽威,海信这几个公司里北向资金持股占比例的变化,便一目了然。

在这里我想插一句,大家还请记住李录多年经验得出的那个结论,即占流通盘5%的增量资金便可以给一只股票定价了,这就是少数价值投资能够定价的核心公理。所以在2024年,仍有少数这类结构性的机会,这些机会主要集中在业务在外的有竞争力的公司,或者具有全球可比性的资源类公司。由于老外的“傻”或者“轴”,这类投资的可预测性相对更强,这是我们能抓住的机会。

接着是“东邪”,我这里主要指的是量化投资,这种招数是“无招胜有招”。反正在目前的市场,只要流动性在八千亿以上,还是有赚钱的机会,但问题是能容纳的规模有限,游走在监管的边缘,偶尔还会被市场骂一骂,爆出个量化创始人的丑闻什么的。在2024年估计会收敛一点。这种资金主要还是以散户为生,提供的是结构性的短期流动性,仍有些助涨助跌。对于量化参与较多的票,要找准它的节奏。但是有我要提示一下风险,就是微盘量化产品,随着一些转融通的叫停,可能在明年会有一定的拥挤风险和尾部风险,我并不看好。

再说说“西毒”,这个有点贬义,这个评价也多少反映了爱知君的一点个人喜恶。它主要指的是游资。在A股市场,游资确实有存在的合理性,也经常在市场最难时候给市场提供流动性。但怎么样的股民就有怎么样的土壤,散户仍把游资奉为英雄,尤其在今年这种地狱级的市场中,他们为大家带来了一丝希望。但不管怎么说,游资仍然是以吸食散户为生的,长期是一种零和博弈的游戏而已。这种资金2024年也预计会更加活跃,前仆后继的上演幸存者偏差。

最后我想讲的是“中神通”,其实这个才是大家在目前环境下容易忽略的,但它是最稳的增量资金,是最稳稳的幸福。这个就是来自于现金奶牛型公司(产业资本)本身带来的资金增量。

有人说,不对,就算高股息的公司,分红之后现金流又怎么回去成为增量资金继续增持公司呢?

对此,其实有两种应对方式。一是公司自有现金回购(最好回购后注销),这和美国很多那种现金没地方花的传统公司一样,玩不断回购提升EPS的游戏。国内这些公司也是同构的,就要看那种比较垄断性的历经周期却一直赚钱的,现金多的没地方花的公司。

二是直接分红,甚至加大分红力度的公司。这些公司的大股东甚至铁粉的小股东,会拿着分红的资金继续投入这些熟悉的让人快乐的公司,这部分现金流本身继续支撑甚至抬升公司的股价中枢。其中有个指标比较值得重视,就是(未分配利润/市值比),这个指标代表着曾经的韧性和未来的分红能力提升的可能性(这个指标要剔除一些地产金融类的公司),可以带你寻到一些还没有完全被开发的机会。

此外,“中神通”的这些现金奶牛,不但自身有造血功能,也受到“南帝和北丐”的青睐,比较容易形成合力(当然也要避免高股息的一些陷阱),仍然是明年市场的“最优解”之一。

以上增量资金,有几类是有持续流入实力的,比如“北丐”的土豪外资,“南帝”可以印钞票的国家队,以及自身有源源不断造血能力的“中神童”。有的是一种偏博弈式的滴灌和短期反身性相结合的资金,比如“东邪和西毒”,这种往往带来的是波动的性机会。

在弄清楚增量资金来源后,爱知君也透露一下2024年我看好的几个方向。

爱知君的主要思路是根据这些主流的增量资金的审美来寻找确定性的机会。看来看去,明年主要看好的四个方向,分别是制造业出海,国内下沉消费,海外映射的AI和机器人,以及红利+资源类“yyds”资产。它们对应的盈利模式分别是“业绩+估值提升,业绩提升,估值提升,股息+估值提升”。最后增量定价资金主要来自于,“南帝+北丐+中神通”(尤其是社保+大保险+外资+产业资本),“南帝+中神通”(尤其是大保险+业资本产+公募),“东邪”(量化+散户+公募),“南帝”(尤其是大保险+社保+汇金)。

最后,你还要想清楚的是,在这场游戏中,你具备什么相对优势。

2024年投资展望

控制论思维的妙

前面的定调和增量资金部分讲完后,这一部分跟大家讲一讲对明年的术,即操作方法的展望。

全部讨论

01-14 07:45

在哪能看下一篇关于术的讨论?

01-14 09:01

前两年的策略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