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出孩子到底赖谁?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1

生不出孩子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意味着从过去的60后和现在的00后,后面能割的韭菜越来越少了

90后为了拒绝当韭菜,决定把延续几亿年的DNA从自己终止

所以生孩子,是目前所有已经出生的人们的共同利益——尽管很多人不太想承认这一点,于是改做为“红利叙事”,人口红利,工程师傅红利,农民工红利,韩国演艺明星红利等(相关文章:谈一谈各种各样的红利)。

公积金不够用了,养老金不够用了。

有人赖马云,造就了现代节育器;明清的老太监也会告诉你,只要你割肉就能改善生活,深圳告诉你,只要你们2个人拿3个人的钱干5个人的工作,让3个人没工作,1个人去消费,全都买房子,你就可以成为人上人。

寄希望与政策来扭转这个趋势,其实我觉得什么都不管才是最好的——管的越多,越生不出来。管的越多,就要增加专家的人数,增加资金,增加财政预算,羊毛出在羊身上,财政哪里来钱?继续卖地继续搞房子啊?

全球高等教育面临破产,鼓励教育是用穷人补贴富人

比如教育,很多人似乎已经没有意识到,全球的高等教育,已经开始走向了破产。财务上,如果没有中国人的支持,美国会有一大部分高等学校倒闭;第二,美国人也发现,上大学找的工作覆盖不了学费成本,第三,大学里面的知识生产越来越不如大企业,未来的学校可能就是各种大厂的技能培训学校就可以了。

中国的各种大专(大学专业硕士)也是,比如某学校的类计算机学院硕士非常受欢迎,主要原因竟然是因为没有配备导师,导致学生可以无障碍的去大厂实习,所以找工作远远优于其他有导师的高校,这不是一种讽刺,而是一种事实。

当然美国人无所谓,因为美国人的学校大部分是中国人补贴,财政的补贴比较少的,至于中国人补贴美国人的教育的钱是不是曲婉婷妈妈的补贴,就别问了。

既然目前大家的共识就是大学越好,城市人孩子越多,越好的大学,财政补贴越多,那就可以得出,目前的大学呈现了一种全国的穷人在补贴富人,现代大学就跟中世纪的教会一样,大部分教不出来什么有用的知识,或者大部分人认为的对人类有用的知识,而是一种语言体系,一种隔离和圈层,教育解决不了平等,教育本身就是不平等。

重视基础教育,K12呢?学区房的不断升值,和大学的不断贬值,肉眼可见的戴维斯双杀,学区房票基本上和违约债差不多了,只不过赌场、亦或是罗马斗兽场想给大家一个成为罗马公民的机会,虽然这个机会很低。

依赖补贴与KPI创造出“规则混子”

所以当人们再说重视教育意味着什么,重视教育大部分结果就是增加投入,大力出奇迹,增加投入就是继续补贴,无论是补贴理科还是补贴文科。补贴了这么多理工科能创造的产出冷冻电镜泡沫也没人敢说,制定一个规则水论文,生化环材的文章好刷分,在很多高校里面的地位越来越高,实际上学生已经苦不堪言。规则混子不分理科还是文科,在任何池子都能如鱼得水。

科学是需要资金的,但是真正的科学本身是不能规划的,是一种试错。想用一种严苛的考核和KPI来精准的考核不确定的科学产出,就类似于想花钱来买一种用钱买不到的东西一样:我在数学上花100亿,就能解答出XXX猜想——只有“规则混子”才敢接这样的项目。

总是觉得别人的东西比较简单

我觉得最可乐的就是经济学者谈论科技创新与工程师红利。我记得我看过一次鼓励制造业的大国工匠的宣传海报,仿佛是一副现代的“勃列日涅夫在巴黎”的名画,里面有著名主持人,经济学者,娱乐明星等等,就是没有“大国工匠”和“红利”。

一旦经济学家们发现经济增长不用了,但是自己作为经济学家,不能在经济领域低头,就寄托于一个别的学科里面的东西,叫做“科技创新”,然后就是用一些EE学科里面淘汰的看均线的方法来研究潜在生产率?

也许确实是,在经济增长中做出贡献的,最没有用的就是研究经济增长的专家了,怎么能先验的知道,哪些学科是要支持的,是不需要支持的。如果工程机械学科真的好,为什么你怎么不去读?你自己怎么不去做大国工匠?

能换位思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在2分钟内听过饭桌上一些人讨论目前讨论中国经济不好,人力成本优势不再了,转移到海外将会怎么办;然后迅速翻转到目前社会不太公平,贫富差距太大,我们都没有机会长篇大论后;紧接着又回到,一定要买学区房,让孩子在教育上继承自己的智商和学历————做题家们总觉得自己得到的还不够,还要万世一系,正所谓:在我之上,人人平等,在我之下,都是红利。

教育到这个份上,我觉得无论是文科、理科、大专还是啥,你支持不支持,和最终的终局都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反而可能加速——

人们开心才最重要,比任何海量专家的精算都重要。

全部讨论

2021-04-19 07:22

国家可以出台法律,1堕胎违法2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避孕套,节育环等一切避孕产品3遗弃婴幼儿判重罪4国家出钱帮助养育孩子

2021-04-16 17:23

微博上大屁股转发这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