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青岛港再创自动化桥吊调试新纪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日前,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108泊位“长德”轮作业中,117、118#自动化桥吊安全、高效完成上岸后首次实船作业,标志着自动化码头两台全新自动化桥吊正式投产运行,再度创造了港口行业的“中国效率”。

两台岸桥从开始上岸到其全部投产运行,整个过程仅用8天10小时,较自动化桥吊压缩调试时间70%,较常规桥吊压缩44%,突破了自动化桥吊抵港调试的“天花板”。

为了确保设备能够在上岸后迅速进入调试阶段,自动化码头先后抽调13名骨干人员前往建造基地驻岛监造。他们先后与制造厂家召开了上百次的现场协调会,累计提出各类优化项目600余项,对机械设计、制造安装、功能调试等多个方面进行逐一检查验收,为后续顺利完成调试奠定基础。

设备上岸调试期间,成员们发扬“连钢创新团队”“拼命+创新”的精神,先后完成桥吊单机、自动化子系统和整机接入生产系统联调三大类共计98项功能调试,排查解决通讯干扰、程序缺陷、自动化功能等疑难问题12项,用拼搏书写新的“中国速度”!

5月21日下午,2台桥吊正在进行模拟船测试工作,此时,大雾弥漫,海面能见度不足百米。

为使两名“新兵”尽快形成战斗力,缓解因大雾封航导致船舶压港压力,自动化码头立即组织召开实船作业专题会调整作业计划,剑指当班“长德”轮,提前1天启动实船作业,以战时状态检验调试成果。

工程技术部全程做好现场设备保障;操作部安排技术能手做好监控,详细记录作业数据;信息技术部安排专人盯靠,确保码头智能管控系统、设备控制系统与新“战友”完美配合……当日17时16分,随着码头智能管控系统发出第一条指令,两位“新兵”自动扫描船舶轮廓,生成最佳作业路径,抓箱、放箱……自动化作业“一气呵成”。

“成功了!”码头作业现场、远程监控室,相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大家为成功鼓掌、为拼搏喝彩,他们提前完成了桥吊测试,以最短的时间投入现场生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