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4回复:21喜欢:2

晚上与浙江地级市医院的院长聊了聊,简单记录如下:


1、关于医改,给民营医院创造了机会:

①药品零差价,基层已在执行,村医国家养,年收入4.5万,收入交财政,对病人推诿现象严重,看病难问题更严重,尤其是小孩老人都推到上级医院及民营医院了。

②今年开始二级以上医院实行绩效工资改革(据说5月份全国实行),原来是基本工资占55%奖金占45%,现在基本工资占70%绩效工资占30%,原来临床大夫赚得比医院行政人员多,现在相当于大锅饭,医生积极性受打击。浙江审判了些收药品回扣的医生所以开大处方现象减少,对患者是好事,对药企是打击。

③他们头疼国家规定的允许医生多点执业的规定,医生因利益的关系会把医院的病人转到其他给钱多的医院如民营医院。


2、药品:浙江统一招标,医院再从里面选,药企进入招标后进医院还得公关。监管部门对医院药品的使用量有规定,他们医院每个住院病人的药品使用量不能超过总费用的45%。


3、器械:市组织招标,医院负责提技术要求,招标前后在招标网上都会有公布。监护仪用的是$深圳迈瑞(MR)$的,生化分析仪用的是进口的,没有用迈瑞的因为其一次可检验量少速度慢。B超彩超用的是南京一家与日立合资公司的。


4、诊断外包:医院部分诊断(如T3T4检验、免疫酶标等)外包给了$迪安诊断(SZ300244)$,原因是这样节约成本,买设备贵,诊断量少试剂也浪费。看来中小医院对迪安诊断还是有需求的。@江涛 @胡龙飞

全部讨论

2012-02-20 10:56

【“空置”的基层医院】医药经济报20120217

  从协会和媒体的#调研#来看,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出现了“人去楼空”的现象。在不少外观崭新、整洁的卫生院里,挂号大厅、输液室、手术室、病案室一应俱全,但数间病房内却没有病人。

  以安徽省含山县运漕镇中心卫生院为例,2011年11月间,有记者在调研中发现,这座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卫生院呈现出这样的景象:2年前政府投资兴建的4层高的住院楼几乎没有使用过。病房里只有寥寥数位住院病人,其余的病床都闲置着。由于使用率太低,第三层的一间康复病房甚至被改造成设施齐全的小食堂。

  从很多调研结果来看,这确实是普遍现象。肥西县卫生局在2010年的医疗工作总结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全县基层医疗机构2010年住院人次下降57.4%,报销比例从2009年的20%下降到10.5%;县内县级医疗机构住院人次下降了5.1%,同时,流向合肥各类医院的病人增加了22.2%。

  基层医改的目标本来是通过降低药费来吸引患者就医,实现真正的“下沉”,从而减轻患者负担。而取消“以药养医”之后,基层医生不能适应“收支两条线”制度下的收入机制,从而出现了推诿病人的现象。因此,很多患者不得不到合肥的大医院求医。

  在“收支两条线”制度下,医务人员的工资不再与业绩直接挂钩,而是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政府部门设计出的绩效考核办法实行激励。

  很多调研报告显示,“收支两条线”的做法固然可以割断医生“以药养医”的逐利冲动,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就会立刻出现。基层医院里,基本药物之外的药品比较匮乏,以及医生积极性下降,共同把大批患者推向上级医院。直接后果是:尽管乡镇卫生院单次医疗费用在下降,大多数病人的实际医疗支付费用不降反升。
网页链接

【医改进行时】安徽:卫生院住院楼几乎空了网页链接

2012-02-03 13:46

【零差率“误伤”配送商 芜湖医改模式陷尴尬】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陆晋源

  一支中标价为530元的人血白蛋白,配送商根本找不到生产企业供应;而医院由于缺货自行采购的800元/支的人血白蛋白,却要让配送商补贴20%的利差。这样的极端案例发生在安徽芜湖,该市率先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试点不到半年,当地三家大型配送企业几乎都陷入亏损困境。

  安徽芜湖市是推行“医药分开”的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自2011年10月1日起,全市所有医疗机构推行药品零加成销售,首次把16家县级公立医院用药也纳入统一配送管理。

  芜湖市卫生局相关文件称,药品零加成销售是深化医药分开的重大举措,既减轻患者药品费用负担,又改变了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16家县级公立医院实行零差率,预计全年让利5000万元。

  按照“芜湖模式”的制度设计:当地的医疗机构被划分为三个医疗集团,成立药管中心,通过招标,确定由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三家公司负责药品配送。根据中标条件,在价格方面,由上述配送商与生产企业、代理商交涉,要求其让利20%;这20%的利差再由配送商返给药管中心并进而通过考核补贴给医院。

  以此来看,从药品中获取补贴的方式在“芜湖模式”中依然存在,只不过原本在医院加成的利润空间被前置到了供应环节,20%即是从药品供货链条中挤出的补贴费用。然而,中标价过低以及配送商话语权弱势,却让配送环节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芜湖一家大型配送企业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自去年10月份实施零差率以来,公司此项业务明显亏损。一些利润空间本就不高,甚至已出现价格成本倒挂的品种,无法要求生产商及经销商让利,因此也无法配送。

  更严重的是,根据保障药品供应的应急采购预案,如果指定的配送商无法保障药品的配送,医院可以按照目录自行采购。“利润空间小的产品又不允许更换生产企业,配送不了还要倒贴20%的利差。”上述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

  昨日,芜湖市卫生局一位药品配送主管官员对配送企业亏损一事回应称,“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但拒绝就其原因等进一步置评。

  由于芜湖市在2008年招标后药品目录没有大规模调整,导致可用目录品种减少,药品供应商话语权显著增强,中标的配送商只能苦撑。目前,芜湖市已对部分品种价格进行微调,但配送企业的亏损并未就此止步。

  根据卫生部规划,“十二五”时期必须理顺补偿机制,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并计划2012年在300个试点县先行推开,力争2013年在县级医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届时,零差率试点将全面铺开,而谁来补偿,仍是一个待解的问题。网页链接

2012-02-02 09:58

说的真好,很是心里话

2012-02-02 09:52

“原来临床大夫赚得比医院行政人员多,现在相当于大锅饭,医生积极性受打击。”——这是个致命伤,医生阳光收入应该是行政人员的2-3倍才合理。

2012-02-02 08:35

307种基本药物他们医院配根本配不齐只有160种,原因是价格太低药企不生产。

2012-02-02 00:30

中小医院对迪安诊断还是有需求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