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许永硕:数据要素*产业平台,得数据者赢天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6月21日,“第七届托比工业数字化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数字经济工作委员会指导,托比网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和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联盟参与协办,南京市鼓楼区发改委和鼓楼区铁北管委会提供特别支持,同时受到了淘宝天猫工业品、国联股份齐心集团亚马逊企业购、震坤行、海智在线、鑫方盛、咸亨国际、领先未来、迪塔班克、买化塑、霞光社等企业的大力支持。

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协会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工业品牌商、工业服务平台负责人、央国企采购平台负责人等共约300人与会。

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许永硕

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许永硕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在此向各位读者分享演讲实录:

刚刚刘总介绍我是工信部的专家,这个背景是2015年中国出台《中国制造2025政策》后,工信部缺少能讲智能制造的专家,也缺少智能制造评审的专家。由工信部下属的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在组织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大赛中,邀请我担任评委而成为工信部专家。

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是2015年4月由时任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发起的,5月《中国制造2025》政策发布,联盟开始组织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大赛。2016年,工信部又牵头成立了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在2017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后,这个政策接替了《中国制造2025》,随后引发了工业互联网热。

在这期间,很多工业互联网相关的企业都得到了政府的扶持,从2018年至今,工业互联网概念的企业越来越多。2017年时,产业互联网有一个阶段非常尴尬,时任工信部副部长的陈肇雄先生,对工业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联系与区别非常关注,并让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回答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工业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工业4.0是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工业互联网是从技术维度实现工业4.0,以技术赋能产业,技术是支撑;产业互联网是从业务维度实现工业4.0,以平台整合产业,业务是目的。

这一阶段, B2B行业还在低头主打B2B概念,直到腾讯提出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B2B圈子才开始将产业互联网作为宣传概念,此时政策红利已经被主打工业互联网的企业吸纳了。B2B行业的人过于务实,但真正做创新的事一部分是政策支持,一部分是资本支持,纯粹做创新的事,单纯靠业务,一旦有失误,企业经营都会遇到困难。

产业平台企业,平台企业是多边价值链重组,传统业务就是买、卖双边。平台企业成为平台后要促进多边业务,不仅有买、卖,还有各种服务,有了多变业务后,对应未来生态的概念。另外,同边网络效应和跨边网络效应,做平台网络规划化是基础。一个平台用户多了能吸收更多用户,这是同边网络效应。跨边网络效应是什么?卖方多了,产品丰富度提升会促进买方的增加;买方多了,也会吸引更多的卖家参与。

平台型企业规模是关键,能够达到引爆点平台企业就成了,达不到引爆点可能前功尽弃。所以对于平台型企业,尤其产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一定要注重规模,想办法把企业业务做大。早期阶段,政府支持是最重要手段,政府的支持不仅带来业务,还是背书。

下面介绍平台型企业转型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共有六步,核心是产业地图。做平台一定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产业地图阶段,平台主要规划是构建多边价值链,早期要通过一个价值点建立双边关系,然后通过增加价值点,逐步完善多变生态。要根据完整的产业地图,逐步迭代,找到一个价值点形成规模,建立基础设施、构建生态,通过数据创造价值。

规模优势:平台企业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规模优势,2017年时最大的瓶颈是找到价值点并形成规模优势。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带来的是服务的改变。什么模式的服务效率是最高?我们的水、电、气、热是效率最高的模式,是通过建立相关的基础设施,比如建立水、电、气、热的管道、线路,将这些产品的供给以服务的形式提供,这种效率是最高的。未来工业所有的产品都会是基础设施这种模式。

有了基础设施之后,会形成多边业务关系,不仅有买、卖,而买、卖中间有一系列的服务商。

构建生态:基于基础设施形成多变的服务体系,构成了新的生态。

数据价值:构建生态之后真正创造价值的是数据。

这6步实际上是一个循环,一个价值点需要一个循环,在创造数据价值之后,通过新的价值点开启新的循环。

1、价值是平台基础,能够为用户平台创造价值是建立生态的基础。

2.平台具有天然垄断性,无法规模化的企业无法成为平台企业。

3.基于基础设施服务,服务模式是效率最高的模式,类似于基础设施,水、电、气、热、煤。

4.生态,数字经济是重构产业生态,得生态者得天下,这一步是充分发挥数据价值,收获平台企业的最大收益。

数据价值是利用数据优化传统产业的价值,即平台企业在做的。产业数字化,是利用数据优化传统产业的效率。还有一个数字产业化,指如何把已有的数据当成一种商品,形成新的价值点,这是我们现在要特别重视的。

做平台的企业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数据,未来这些数据怎么发挥价值?第一要加快培育要素市场,第二建立流通技术。

数据要素流通应用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数据要发挥作用,数据要素要发挥价值一定要促进流通。数据共享流通是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堵点与难点。数据共享难、使用不受控,缺少安全可信环境,这里不赘述。

数据流通有四大基础设施,与产业互联网关系最大的是流通设施,包括数据空间、区块链。

数据基础设施六大功能,目前B2B或产业互联网的企业,最大优势在数据应用,包括通用的智能决策,辅助设计、智慧管理等能力。比如行业的分类目录,比如行业运营数据,包括订单、库存、需求等信息,包括行业的一些标准,这些都是产业平台企业的优势能力。数据应用主要在交易过程当中利用数据优化整个产业链的价值。

未来要促进数据流通,包括数据空间、隐私计算、区块链、数据脱敏、数据沙箱等技术。平台企业一定要深耕数据应用优势,带动向数据流通环节发展。

观察各地积极探索数据要素价值的模式,北京、深圳、重庆探索的是把数据当成一种资产做交易,这是制度。但聚焦更多地方,江苏在打造纺织行业数字空间。湖南在打造工程机械行业数据空间,广东在探索跨境医疗应用场景、模具行业数据空间,四川是电子信息数据空间。什么是数据空间?什么是行业数据空间?这些与行业相关的数据空间,由什么类型企业试点合适呢?这是需要提醒大家特别关注的问题。

小结,以上内容均有逻辑。

第一个重点,从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引入,主要是想强调产业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是工业4.0的两个维度,但工业互联网企业抓住了政策的红利,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个挑战,平台型企业的规模是挑战,平台型企业在早期发展阶段要充分利用政策,看政策导向。

第三个方法论,平台型企业转型路径,助力平台企业早日突破瓶颈,早日达到引爆点。

第四点叫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引导平台型企业如何抓住数据要素的红利。

总之,B2B企业在务实的基础上,也要学会抬头看看政策方向。外国领先企业,国内大型企业通常有政府关系部门(国内很多企业是由驻京办来承担)。这个部门一方面是与政府部门建立联系,帮助企业更好的了解国内相关的政策。当然政府部门在出台政策、征求建议时,也需要企业的帮助,政府需要通过企业的政府关系部门来获得支持。比如国家大数据局在积极促进数据空间建设,但数据空间相关的政策不能脱离企业、产业。而中国为了促进数据空间的发展,也会出台引导政策。

或许现阶段,B2B企业带上行业数据空间的帽子,能够帮助企业抓住数据要素的红利,迎来行业发展的又一次黄金阶段。

来源:托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