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4喜欢:4
什么样的阅读才是可以说是乐活式阅读呢?依我的理解和体会,乐活式阅读似乎应该是如下这个样子:
A.非功利性阅读。即阅读本位的阅读,不期待手中的书页明天就会变成白花花光闪闪的银两,就会化为用洋文印制的哈佛录取通知书,就会送来漂亮女孩别有意味的媚眼和笑靥,没有这些花花绿绿的世俗功利性杂念。也就是说,不把阅读作为充电器,作为功课,作为手段。阅读就是阅读。如同饥来吃饭,渴来喝水,睏来睡觉,阅读仅仅是近乎本能的内在需求。夕晖中骑在牛背上读也好,灯光下歪在沙发中读也好,嚼着口香糖坐在动车组窗前读也好,旁若无人地站在书店通道读也好,随你怎么读。想读就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读多少就读多少,兴之所至,心之所趋,情之所系,目之所移,“一榻清风书叶舞,半窗明月墨花香”,任由字里行间迭涌的波浪把自己轻轻送往未知的神奇的远方,听天风浩浩,看白云悠悠——难道这不是人世间最美妙的享受吗?
B.非求证性阅读。国人受传统语文教育的影响,即使阅读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也往往忘不了归纳段落大意,忘不了总结中心思想,甚至忘不了追问任何一个小小隐喻的喻义所在。这点在看村上春树小说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常有读者来信问我《寻羊冒险记》中的羊代表什么?《象的失踪》中那么大的非洲象为什么会一下子缩小和下落不明?《挪威的森林》的直子为什么不和“我”在一起而非要自杀不可?总之收获了满脑袋大大小小的问号,弄得自己愁眉苦脸疲惫不堪。依我愚见,文学作品原本不是用脑袋读用理性读的——研究者除外——而要用心用sense来读。脑袋里与其装问号,莫如装感叹号和删节号。阅读村上,较之急切切刨根问底,莫如慢悠悠和渡边君一起“置身于那片草地中,呼吸草的芬芳,感受风的轻柔,谛听鸟的鸣啭”,莫如和“我”一同感觉夏日的气息:“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缥缈的憧憬……”不妨说,只有这样阅读才会产生物我两忘的审美愉悦,才会领略阅读特有的悠然心会之感。换言之,文学阅读不是求证意义,阅读本身即是意义,即是目的,即是生活。
C.非解构性阅读。在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经典之作时尤其如此。即以敬畏的心情面对久经岁月洗礼的文学遗产,以虔诚的身姿走进民族先贤的心灵腹地。如今颇为流行戏说甚至恶搞,动辄以居高临下哗众取宠的架势对待文化名人及其留下的经典。如有人戏称诗仙李白是街头小混混儿,有人指责诸葛亮出师攻魏是想自己篡位做皇帝且劳民伤财,联名呼吁将《出师表》撤出中学语文课本,甚至有人拟在新拍《西游记》电视剧时给孙猴子找新潮的女朋友,闹得乌烟瘴气。说这些人居心叵测可能言重了,但至少这种随意解构经典的阅读心态是不健康的,而任何不健康的心态都有违乐活式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乐活要求我们敬畏自然、尊重他人、节制自身。同样,对待文化经典和民族先贤,阅读时也应采取尊重、敬畏的态度。何况,经典文本往往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和自证性(identity)的凭依,只有心态扭曲的人才会随意以解构、恶搞和亵渎。
——林少华

全部讨论

2023-09-11 18:03

让人心静的阅读最好了,挣钱只是附产品

2023-09-11 16:57

我也是一个很喜欢阅读的人,非常赞同这三个观点。看书多了的人,才能察觉的出阅读的好处,相反,浅薄之人只深究“我读了这本书,究竟对我有什么好处”。

2023-09-11 16:53

不在乎 只要对我有利或happy的 都看

2023-09-11 16:05

林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