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书稿:《巴菲特的投资秘密》(第3章:市赚率与PEG)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7回复:9喜欢:30

第一部:巴菲特与“市赚率”

  第3章 “市赚率”与PEG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于《中国证券报》2013年3月30日,2018年修正)

   

  熊市里,浮躁的心终于冷静,也刚好有时间和精力潜心研究价值投资了。最近,笔者把以前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文并写成书稿,打算陆续发到雪球上,书名叫作《巴菲特的秘密》或《巴菲特的投资秘密》。不为别的,只为在熊市里与广大投资者共勉。另跪求雪球上的能人异士,要是有出版方面的人脉烦劳引荐,小弟在此谢过啦!

    根据巴菲特的投资体系,笔者发明了“市赚率”这个估值参数。其公式则为:市赚率=市盈率/净资产收益率(PE/ROE)。翻译成更容易理解的“白话文”,其实就是“市场价格”(市盈率)与“上市公司赚钱能力”(净资产收益率)的比值。当“市赚率”小于1时,即为低估值。当“市赚率”等于1时,即为合理估值。当“市赚率”大于1时,即为高估值。并且可以非常自豪的说,巴菲特除了差价套利和业绩反转之外的股票投资,至少有80%符合“市赚率”投资体系。并且笔者也曾经说过,“市赚率”这个估值参数其实是仿造PEG发明出来的。那么,为何笔者会放弃PEG而选择市赚率呢?其实还是因为PEG在很多情况下容易出错所导致的。

    1.PEG容易出错的四种情况

    说起股市当中的成长股,人们经常会给予高估值。比如说彼得林奇经常使用的PEG估值法,其实就是给予成长股高估值的一个重要理由。那么,在对成长股进行估值时,PEG真的是万能的吗?有没有不合理之处?接下来,就来分析一下PEG容易出错的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当基数很低时,PEG容易出错。理论上来说,PEG指标的计算公式为:市盈率/增长率。当股票定价合理时,PEG等于1。也就是说,如果一家公司的每股净利增长为15%时,那么就应该给予15倍的市盈率才算合理。但是当基数过低时,PEG就容易出错了。比如说一只股票,第一年每股只赚1分钱,第二年每股赚了2分钱。表面上看,盈利增加了100%,应该给予100倍的市盈率才算合理。但是由于净利的基数太低,所以给予50倍的市盈率也显得过高。毕竟,基数很低的高成长,几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第二种情况,当增发融资时,PEG容易出错。目前来看,国内个别上市公司已经患上了资金饥渴症。这些企业要想实现业绩增长,就必须通过增发融资或是不断收购来实现。这样一来,表面上来看,每股净利确实是增长了,但却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永远持续融资或收购下去,因此每股的净利增长也就没有了意义,所以此种情况下PEG同样容易出错。

    第三种情况,当拆股送股时,PEG容易出错。A股市场至今风行的高送转,其实就是一场数字游戏。那些所谓的“10送10”高送转方案,其实只是把一块蛋糕从以前的10块切成了20块,蛋糕的总量和体积都没有任何变化。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当拆股送股完成后,每股的收益却可能大幅减少。尤其是在企业第二年盈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10送10”的每股收益就会减少为上一年度的50%。每股净利从表面上来看,也就出现了大幅下滑。此时此刻,如果使用PEG进行估值,就可能把低估值的股票错看成了高估值。

    第四种情况,当倾囊分红时,PEG无法估值。虽然倾囊分红的案例最近几年并不常见。但在股票历史上,确实有个别公司每年都把收益拿出来全部分红给股东。这个时候,如果这个公司的第二年盈利保持不变的话,那么每股净利增长就为0%,所以PEG就无法对其估值了。除此之外,业绩出现下滑的公司,每股净利增长为负数,PEG同样无法对其估值。

    综上所述,PEG容易出错的情况还是很多的。所以彼得林奇在投资时,也会小心的使用PEG。比如说,增长速度高于50%的不会选,因为高增长无法持续。计算PEG也是使用最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而并不是最近1年。在遇到分红时,则需要把分红加回去计算。不过即便是如此,PEG仍然容易出错,反倒是笔者发明的市赚率估值法更加准确。

    2.市赚率更加准确的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识别成长股方面,市赚率同样不差。比如说巴菲特最经典的投资喜诗糖果就是不折不扣的成长股,收购时只有800万美元净资产,却有高达200万美元净利润,ROE高达25%。所以即便使用2500万美元进行收购,也只有12.5倍市盈率。如果引入市赚率=市盈率/净资产收益率(PE/ROE)这个公式,那么市赚率的计算结果甚至可以低至0.5。几乎就是半价在购买低估值成长股票,留有了极大的安全边际。而如果使用PEG进行估值,喜诗糖果1972~1973年的净利润从200万美元下降到190万美元,增长率为-5%,PEG估值也是负值。如果巴菲特采用PEG进行估值,则很有可能错过喜诗糖果。

      第二种情况,在识别融资股方面,市赚率独树一帜。那些通过融资或收购,来提高每股净利的公司,实际上很难提高ROE数值。因为每股净利提高的同时,每股净资产也会因为融资或收购的原因而被提高了。如此一来,计算ROE这个参数的分母和分子同时都被提高,所以ROE就很难实现提升了,市赚率自然也就无法提升。

    第三种情况,不怕高送转股票,市赚率很难失真。即便遇到了高送转,只要企业不变,那么每股净利虽然减少,但公司的ROE却仍然向好或维持不变,所以就不会因为拆股或送股而失真。

    第四种情况,哪怕收益都分红,市赚率仍然准确。哪怕有个别公司,每年的收益都分红了。但是只要企业不变,ROE也仍然向好或维持不变。同样的道理,在面对业绩下滑的公司时,市赚率同样可以进行估值。比如说ROE从20%降到了15%,那么估值便从20倍市盈率降低为15倍市盈率。

    实际上,彼得林奇和巴菲特都曾说过,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其实是相通的,并且也是无法割裂的。他们投资的股票,很多时候既是价值股又是成长股。所以说,给予成长股高估值也就无可厚非了。而PEG和市赚率这两个估值体系,则可谓各有千秋。前者容易出错,但更容易发掘成长股。后者略显保守,却仍旧是股神巴菲特的杀手锏之一。当然最后要说的是,上述两种估值体系,对于亏损股都是无能为力的。因此,投资者还要学习研究更多的估值体系,毕竟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

    题外话,市赚率还有很多缺点,甚至有些时候是完全失效的。笔者之所以放弃稿费而把自己的学术研究免费奉上,只是希望在这个最黑暗的时刻与广大价值投资者共勉。提意见和建议非常欢迎,但人身攻击还是免了吧,万分感谢!

    @今日话题 @不明真相的群众 @中信出版墨菲图书 @张志雄V @徒步探花君 @证券市场红周刊 @证券市场周刊 @逍遥股海

全部讨论

2021-02-01 03:54

一直用roe替代增长率,以剔除短期影院,原来还有这么多好处

2021-01-24 18:02

是不是笔误,怎么差了十倍

2018-08-16 15:43

因出版社对粉丝数量有要求,跪求广大球友“关注”+“点赞”+“转发”,万分感谢![跪了]

2018-08-08 23:10

PEG 不要用,前提条件太多了,稍微疏忽就会铸成大错,比尔米勒的例子。特别容易被暂时高净利润增长率蒙蔽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