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3
healthcare sector
看到有讨论百济btk,pd1后增长乏力问题的,我抛砖引玉聊两句对百济的理解。静态看,上述观点没问题,可以拍市场峰值的产品确实有点断档。但高速发展行业静态意义是很小的,核心是团队/文化。
/
先说一个大背景,我国临床论文数量占全球的1/6,临床资源富裕且快(相比于欧美),基础设施/供应链达标(相比于非洲),临床红利让药企可以快速试错实验室/论文的想法,数据显著的上全球二三期。
/
供给端的金/人矿一直在,挖掘者的两个能力最关键,1. 临床能力,如实验室资源,pi资源(北生所,北生所的管理风格注定了他能最大化激活国内的生物人才资源),不光要快还要合规(国内仅次于信达,国际上国内药企独一档)(btw,大药企不像小药企,一俩个药定生死,我感觉应该把一二期做扎实(慢点差点),筛选出来的做三期概率才高,才是真的效率高,我猜现实中可能是团队间为了互相抢资源,或公司走捷径习惯了)
2. 商业化能力,bd,海外销售百济过去都做的很好,国内相对差一些,高薪高能路线,不过也是国内顶级了
/
再说一个个人预测,铁公鸡不论上面定调(意愿)还是财政可行性(能力)都不可能了,水多少会放,生物医药肯定是被灌水之一,事实上创新药过去数年都是在zc红利中,只不过对创新定义越来越严格,符合定义的药未来有非常宽松的支付环境。
倾斜资源给创新药目的是挣国外的高利润,给国内提供高薪就业税收,也就是经常说的产业升级,百济怎么看都是排头兵。(这个讨论俩三天写的,在手机草稿里,刚刚想写另一个想法时站住位置了,发出来又马后炮了[捂脸],不过新的政策看起来没啥新东西,算是过去几年趋势的总结和给未来的定调)
/
btw,讨论药明时,有球友说百济因为有美资,全球化国籍的团队,救人的道德盾不会被制裁。我觉得不一定,如果义员钔仔细扒扒,剥开百济上述那些皮,瓤简直就是倾中国全力去卡位创新药份额。
/
所以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就是静态估值有些贵(相比于现在的港股),但创新医疗(药,械,设备,ivd)里面的部分公司是未来罕见的增长标的了(下一个讨论聊逻辑支撑),不是大鱼吃小鱼、贴着gdp的增长,而是替代、出海、老龄化(对于fic oic bic,中国支付从来不会是问题)的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