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6回复:14喜欢:9
healthcare sector
记录几个我对于创新药行业的行业常识判断
1. rd费用
不是研发投入越高,以后出来的产品就越好,未来营收潜力越大。创新药很大一部分研发开支是临床费用,是验证/证明费用,而药效在入临床前已经确定了,很临床开支大小没啥关系。
这里的例子是某实的pd1
当然好的临床水平在同样药效情况下可能获得更好数据,更快获批,更巧用法,更高销售等等。
/
_
2. 可复利能力
我觉得药企有三个可复利能力(动态护城河?)1.药物判断(体现在自研和并购),2.临床能力,3销售能力,这三个是可以持续的,可以给管线风险折现之外的估值(对应未来动态竞争的高胜率)或永续dcf模型,其他的biotech只能用风险加权dcf三期及后管线(和游戏,影视类似,爆款复制难度高)。
以上定性举例阐述概念,不算错误精确的账。
/
_
3. 国内支付能力
未来国内除了少部分病种,独家,明显效优等“产品力”对于销售额的影响重要性远超销售能力。也就是卖的又简单又贵又多。
自付商保惠民险等医保外的消费力被低估、压抑了。医保及背后对创新、高临床价值产品的扶持也被低估了。
而仿制药,类似药等品类长期会处于赚很薄的状态,要么转型创新药,要么拉高负债。18年到现在,一致性放松,降价97%换包装走院外,院内死院外生这些都只是中短期的波动。
长期的本质是1.医保的缺口(不要看现在的结余,看14亿人对应的费用),2. 给创新留出支付(医药是高端制造,承担高价值转型,挣外汇等任务)
/
_
4. 占gdp比重及中药
a.美国医药开支是不可复制的(全世界比他早发达晚发达都没有接近的),我对随美帝医药开支的可持续性也打个问号。
b. 中药在我国是很有市场的,不是因为某某人喜欢,而确实是有大量的人信,“文化自信”,缺乏科学素养,还是死马当活马医可能都是原因。所以必然会占一定比例。
然而除了少部分如片仔癀等消费属性极强的中药,大部分中药没有壁垒(没数据对比分高下[滴汗]),主要靠带金,这和长期医保的去中间费用背道而驰,长期来看,集采,低利润率是必然。
/
_
5. 我国的竞争优势
a. 最重要的是临床速率和成本。说起来有些残酷,我国人口基数大,对治疗成本敏感的病人比例大,可以快速,低成本入组。举个例子,大量做一二期临床,碰出一个数据拔群的(不是对外融资的数据,是严格入组标准的数据),bd分成,自建出海均可。研发成本洼地挣支付高地。
b. 工程师红利
c. 卷的环境,文化,这个大部分行业都有(同样一华人国内外工作效率天壤之别)
/
_
6. 生意模式
创新药从来就不是一个好的生意模式(有能力高比例分红,长期利润稳定,高自由现金流),biotech比pharma更差。但目前是为数不多长期高增长的行业,我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是投增长不投价值,投新不投老,比如中生石药虽然便宜但看便宜的话其他行业有的是比他们好的,股东回报意愿能力更强的。
相比于mnc具有多国渠道,所在国家强支付能力,对我们市场药品的利润率预期应该更低一些。

全部讨论

2023-09-20 23:36

创新药从来就不是一个好的生意模式,特别的赞同

2023-09-20 23:53

所以还是,多尺高栏的生意。

2023-09-21 12:20

认同

05-27 17:31

$

2023-10-07 04:26

“创新药从来就不是一个好的生意模式(有能力高比例分红,长期利润稳定,高自由现金流),biotech比pharma更差。但目前是为数不多长期高增长的行业,我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是投增长不投价值,投新不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