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之后,医药基金经理是否还爱CXO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医药主题基金算是最被广泛关注的一类主题基金了。

在现有的各类主题基金中,医药主题基金的数量、资管规模都处于绝对的第一梯队。

前两三年医药基金表现很强势,给了持有人很不错的回报,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新的参与者。

可惜,在高估值与部分行业政策引致的担忧影响下,医药近一年来就俩关键词--大震荡、大调整,一度被医药基金重仓的医疗研发外包板块跌幅也靠前,特别是今年以来,整个行业累计跌幅比较大,医药主题基金期间的持有体验蛮糟心。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医药行业面临集采和其他产业政策变革的影响,但行业需求本身属于刚需这一点不会变,国内人口老龄化深化这个趋势也阻挡不了,医药赛道仍旧是好赛道。

那么,面对医药调整与行业的一些变化,医药基金经理是什么看法呢?

一起看几位医药基金经理的一季报吧。

1)葛兰:紧抱创新

葛兰女士,目前最知名的医药主题基金经理,在医药领域的选股能力不错,管理的医药主题基金也有过突出的业绩表现。

她在管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单只基金规模683.70亿元,不仅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医药主题基金,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

同时,她还在管理着另一只医药主题基金中欧医疗创新股票,以及中欧明睿新起点混合中欧阿尔法混合中欧研究精选混合几只非主题类主动权益基金,合计公募基金资管规模961.49亿元。

葛兰从千亿基金经理跌落至900亿经理,主要在于市场调整导致持仓市值下降而不是因为基金被赎回。

她管理的两只大规模基金中欧医疗健康混合中欧医疗创新股票一季度都处于净申购状态,可见想抄医药底的人真的挺多。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一季报来看,基金一季度股票仓位82.08%,股票仓位水平较高,相较2021年四季度基本持平,但较基金成立以来的平均仓位低8.86个百分点,比起过去的积极进取而言,一季度显得更重稳健一些。

基金持有的行业企业结构与2021年四季度相差不大,重仓股整体上仍以医疗研发外包企业居多,此外还有一些医疗服务与医疗器械龙头,以及供应相对紧张的知名中药。

在她看来,目前的医药行业政策导向仍是“引导行业向有真正创新、有临床价值、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及服务转变的导向”,创新相关市场还有广阔的增长空间,且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在蓄力当中。

于她而言,她没有去参与一季度的医药板块内部轮动,而是坚守长期高景气的方向,与创新药与创新器械相关,以及医疗服务、消费性医药龙头站在一起

2)赵蓓:CXO高景气还在延续

医药主题基金有一个挺有意思之处,即规模最大的前5只、近3年收益最高的前5只主动管理类医药主题基金,大部分由女性基金经理掌管。

而赵蓓女士,正是这部分女性医药主题基金经理之一,在医药行业有多年研究与投资管理经验,业绩表现在医药主题类基金中较好。

她目前管理着工银瑞信医疗保健股票、工银瑞信前沿医疗股票、工银瑞信养老产业股票、工银瑞信科技创新6个月混合、工银瑞信成长精选混合,合计公募基金资管规模279.94亿元。

从她的代表作之一工银瑞信前沿医疗股票来看,基金一季度维持着85.80%的常规较高仓位,重仓股以医疗研发外包企业居多,此外有一些医疗服务与医疗器械龙头,以及中药、综合医疗类企业。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类似之处在于,工银瑞信前沿医疗股票一季度重仓股也以CXO头部企业居多,并且也看重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头部企业,但是,赵蓓调增了受益于政策转暖的中药企业,此外,两者在有一定消费属性药企的选择上有差异,前者看好的方向有更强的供不应求属性,后者看好的方向更侧重需求前景。

关于创新药,赵蓓认为虽然市场有对创新药一级市场投融资减弱的担忧,但根据她的紧密跟踪来看,CXO的高景气仍在延续,因此她仍会重点持有这一方向。

3)潘龙玲:创新、中药两手抓

潘龙玲女士管理的建信高端医疗股票在其任内的4年多时间里业绩表现中等偏上,期间收益水平远比不了前面两位,但去年至今的收益水平较同类领先,同时,她的职业经历、当前观点与前两位基金经理有一些不同之处,因此和大家伙分享一下关于她的信息与观点看法。

目前绝大部分医药主题基金经理,或是有医药教育与医药行业研究背景,或是有医药行业研究经验但非医药教育背景,但兼有医药实业从业经验的极少。

而潘龙玲虽然名气、公募基金资管规模都不大,则却是难得的有医药实业从业经历的医药主题基金经理。

在进入金融行业之前,她曾任北京诺华制药药品公司临床研究员、凯维斯医药咨询公司药品临床研发项目经理。医药实业经历想来或会给如今作为医药基金经理的她,带来一些不同的视角。

建信高端医疗股票一季度股票仓位85.74%,与潘龙玲在任近5年来的平均水平相当,但较2021年四季度提升7.95个百分点,提仓比较明显。

行业企业持仓上与前面两位经理有一定相似之处,比如重仓股中的医疗研发外包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但在CXO头部企业之外,潘龙玲的选择与前两位经理有些不同,中药在她重仓股里的权重更高,此外还包括疫苗、消费属性相对强一些的医疗服务企业。

关于中药,她在一季报里认为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给了中医药更高的定位,而在一季报之外,她曾提到过2021年中药行业迎来了数个夹带暖意的政策,在这些政策指导下,中药新药审批加速、中药以更温和的降价力度进入集采、中药医保覆盖面扩大,中药行业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从这几位医药基金经理一季报的共通点来看,CXO仍然是她们布局的重点

这与前几天聊到的在一季报里写了数千字忏悔文的银华富裕主题混合基金经理焦巍先生显得不太一样

焦巍作为一位长期看重医药的非主题类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他在一季报里表示已开始与CXO做一定程度切割,以后对医药的配置将重点遵循C端路线。

这种选择上的差别,其实就来自于不同基金经理对行业企业理解角度与深度上的差异。日后以结果来验证时,不一定谁就绝对做错,但至少有一方做得更加到位、更加符合现实。

个人也不打算预判这几位医药基金经理与焦巍先生之间谁的判断更准确了,但内心确实希望这些医药基金经理能够胜出。

因为,我泱泱中国大医药行业,如果最后不是创新胜出而是消费属性胜出,那简直就像贵州茅台市值总能力压科技创新型企业那样,令人难过至极。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F003095)$    $工银前沿医疗股票(F001717)$    $建信高端医疗股票(F004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