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募基金新增规模4.5万亿元,小伙伴贡献了多少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年的基金,有扩容,有创新,蛮有意思。

虽说今年以来最受关注的权益类基金(主动股票型、指数型、混合型)平均涨幅不到10%,权益个基间收益表现分化大,期间波动大,不少影响力较大的基金经理和基金也没怎么赚到钱,大家伙对此抱怨声挺多,但事实上,这并没有太浇冷小伙伴对基金的热情,不管是权益类基金,还是其他类基金今年都有大量的资金进入。

到2021.12.27,今年以来基金新增1731只、规模增加4.55万亿元,相比去年底,分别增加了23.37%、22.75%。其中,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分别新增462只、830只、307只,规模分别增加4048.13亿元、12699.43亿元、12477.59亿元,体量长大不少。

这也反映了一种现象,居民资金保值增值的去处其实也没那么多,特别是现在房住不炒了,不少资金都在转向资本市场寻求机会,另外,基金在大家伙的资产配置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确实不高,新资金入基的后劲还挺足的。

在各类基金今年的新增变化中,被动指数基金“固收+ ”可以算是最大的亮点。

被动指数基金今年以来大增349只,数量同比增加47.94%,规模增加2395.40亿元,规模同比增加23.07%。

在新增的部分,有很多都是指向比较明确的主题类、细分行业类、科创板相关指基,比如天弘中证光伏产业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易方达中证科创创业50ETF、富国中证军工、广发中证基建工程ETF等等。

这类指基的丰富化,对有特定配置需求或者希望借力指基完成行业配置结构搭建的小伙伴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助力。

在被动指基之外,打着“固收+ ”名头的偏债风格混合基金、股票增强债券基金今年发展得也都风生水起。

今年以来,偏债混合基金数量大增254只、规模增加4165.69亿元,同比增速达到69.21%、90.25%。

股票增强债基数量虽然增加不足百只,但规模增加3903.91亿元,同比增幅63.70%。

可见,在赚钱难度大增、被震荡和回调教育的今年,“固收+ ”深入人心啊。

客观说,这种“以债券投资为主、少量投资股票”的固定收益增强策略,对于期待收益波动和回撤都不要太大的小伙伴来说,确实是一类非常适合的产品。

另外,今年也是FOF的爆发年。

往年FOF发行不易,存量FOF规模缩水压力也很大。但今年FOF数量却大增65.73%至237只,规模大增141.54%至2199.32亿元,甚至有几只今年新发的FOF,比如兴全优选平衡三个月、广发核心优选六个月、交银招享一年,发行规模超过60亿元,景象很是别致。

这是因为投资者今年突然发现FOF的闪光点了吗?

其实,很多FOF的投资策略走的也是偏债路线,这让它最终变成了一种“固收+ ”选项,而正是它今年大爆的关键。待大A市场改日再度进入激扬行情,FOF估计又会偃旗息鼓一阵。

今年还有个全新的基金品种,即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具体比如平安广州交投广河高速REITs、中金普洛斯仓储物流REITs、建信中关村产业园REITs。

REITs目前数量虽只有11只,规模也仅有364.25亿元,但作为一项创新,也算给小伙伴提供了一种基于基础资产运营分红的,不同于权益基金、固收基金的收益机会,属好事一件。

基金公司层面看,不论是发行数量,还是管理规模,增量靠前的主要仍是大型基金公司

比如易方达、富国、招商、南方、广发这5家基金公司,非货币型基金新增数量分别有58只、57只、43只、39只、60只,规模增量分别高达3343.76亿元、1854.34亿元、1698.22亿元,1511.01亿元、1508.82亿元。

与此同时,中小基金规模拓展难依旧是老问题。

此外,还有小部分不缺名气的基金公司,今年不仅新增基金数量不多,而且管理规模缩水超百亿元。这就需要相关基金管理人反思了,同样的行情、同样的时间,为什么行业整体都在增长,而自己却丢掉了那么多信任票,是因为业绩不够、负面新闻、服务太少,还是营销太弱,或兼而有之?

2021年即将翻篇,抱着敬畏和一丝忐忑进入新的一年,希望基金明年会更好。

 #2021年基金投资总结#  

 @雪球创作者中心   @蛋卷基金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