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 “败落” 的储能巨头 | 万字长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历经多次政策与产业周期洗礼的储能江湖,如今又进入了新一轮的残酷淘汰赛。

据毕马威和中电联联合发布的一份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成立了3.8万家储能相关企业,数量是2021年的5.8倍。

24潮团队查阅天眼查发现,2023年至今(11月11日),又新成立了约5.96万家储能相关企业。而高工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则显示,当前国内储能电池产能已超200GWh,但整体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87%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不足50%,其中户储电池产能利用率连3成都不到。

如今整个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项目规划建设产能更是高达1.5-2.0TWh。

在如此产业形势下,价格战凶猛而至。根据鑫椤锂电数据,截至11月10日,方形动力电芯(磷酸铁锂/三元)均价0.49元/Wh较2022年末爆降了48.96%,最低价甚至达到0.4元/Wh。

事实上,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包括天合储能、远东控股、美克生能源在内的企业高管就针对产能过剩发出预警。远景能源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郑汉波更是直言,一些靠资本支撑无核心技术的企业,为求生存再融资,低质低价中标,难以持续,也为产业埋下隐患。“今年储能市场火热,但明年可能80%(储能系统集成商)企业会倒下。”

作为行业黑马,海辰储能总经理王鹏程也多次强调:未来三年是储能行业 “生死卡位赛” 。

更高层面的质疑更是加剧了产业的动荡与不安。一个多月前,在国内的两场能源转型论坛上,两位颇具名望的院士把炮口对准储能,直言 “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打破了此前把储能视为 “新型电力系统压舱石” 的行业共识。语出惊人,引发业内哗然。

纵观产业发展史,几乎每一轮行业周期的迭代,都会引发这一批知名企业,甚至行业龙头的倒闭、破产重组,或是一蹶不振。伴随着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产业步入全新的发展时期,而储能产业也步入新一轮竞争与洗牌周期。

而过去倒下的那些明星企业,甚至产业巨头,他们当时的商业经历也都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正如吴晓波在《大败局》中所说:中国的商业历史仍在一条演进的轨迹上快速前行着,对于今日的企业家而言,过去那些人们的历史恰好可能就是他们的今天,所有商业上的兴衰都如出一辙。正如欧洲历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所言:“知识不是预见,但预见是知识的一部分。” 所有前人的失误或许不会完全重演,但是所有即将发生的悲剧中都无一例外地有着前人失误的痕迹。

本文笔者统计了过去十年间“落败”的10家具有代表性的储能电池企业,希望对读者朋友了解产业历史有所帮助。(注:全文信息全部来自于公开信息,若有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朋友予以补充、指正)

猛狮科技是2001年由汕头市沪美蓄电池(成立于1986年)发起设立的股份制企业,至今已有30余年的电池制造经历。2010年前后,猛狮科技就已经成长为我国最大的摩托车起动电池出口供应商和全球第二大高端摩托车电池市场供应商。

其于2012年6月正是登陆A股,上市收入市值11.25亿元,三年后(2015年6月)市值暴增至127.80亿元。也正是这一年,猛狮科技董事长陈乐伍提出 “2351战略”,即抓住 “能源转换” 、“一带一路” 两大战略机遇;从单一的电池业务,向高端电池、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三大领域拓展;通过成立5个事业部,到2020年发展成为一家千亿级市值的上市企业。

2015年,猛狮科技在福建诏安金都工业区投资建设的年产 4 亿支 18650三元动力锂电池电芯工厂开始建设,“未来将支撑公司在电动汽车及储能业务上的发展需求,满足不同的市场需要,成为国内外主要的车用动力锂电池供应商及主要的电池储能系统提供商之一。” 猛狮科技如是说。

此后,猛狮科技通过投资设立、收购等方式,四面出击,开启凶猛扩张之旅。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刚上市时,猛狮科技的仅有3家子公司仅有3家,到了2017年底其子公司已增至73家。从2015年至2018年6月,其发起的并购就多达20起。

2017年,猛狮科技营收规模达历史巅峰的39.05亿元,而同一时期的亿纬锂能营业收入规模仅为29.82亿元。

这一年(2017年)猛狮科技在财报中表示:“建设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以支撑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业务上的发展需求;打造猛狮科技车用动力电池的核心竞争力,力争成为国内车用动力电池的核心供应商之一;此外自身可以实现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从汽车上退役电池用于储能系统。从而奠定了公司未来成为新能源平台级企业的基础。”

多线作战的猛狮科技,却未能抵御产业洗牌浪潮的冲击,此后身陷连续亏损泥潭,以及资不抵债困境,最终迎来了退市的命运。

财报显示:2017年-2022年猛狮科技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连续6年为负,6年累计亏损67.01亿元。

此外,在2018年、2020年及2022年末,猛狮科技三次陷入资不抵债境地,截止2022年末其总资产及总负债规模分别为40.09亿元和51.61亿元。

2022年6月26日下午猛狮科技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将于 2022年6月27日被摘牌。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猛狮科技有10个 “终本案件” ,执行标的总额5.72亿元,其中5.23亿元未履行,其已被列入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

一代资本枭雄,就此落幕。

2011年,钱江摩托(300913.SZ)确立锂电池项目为公司转型方向之一,经过三年研发和技术储备,于2014年11月创立了浙江钱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全面进军动力与储能电池领域。

彼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巨额补贴刺激下,在2014-2018年进入野蛮生长的快速增长期。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对动力电池产生强劲需求,从而吸引大批企业跨界布局动力市场,导致电池企业数量激增,出货量和产能持续增长。

钱江摩托顺势而起。在2017年钱江摩托就已投入运行两个大型集装箱储能示范项目,充分利用钱江储能项目的示范效应,快速进入分布式锂电储能行业,利用欣旺达及中恒在国内储能行业的品牌效应,携手打造储能行业的明星产品。

在此期间,钱江摩托也在积极建设产能,2018年4月27日,钱江摩托控股子公司浙江钱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钱江新能源” )与温岭市人民政府签订《钱江新能源年产40亿Wh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总成项目投资协议书》。钱江新能源拟在温岭市东部新区实施浙江钱江新能源40亿Wh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总成项目,项目总投资约31.8亿元。

钱江新能源也获得了舒驰客车等企业的订单。不过,随着产业周期的变化,公司订单落实并不顺利,还与客户陷入法律诉讼中。2018年10月18日,钱江摩托发布重大诉讼公告称,控股子公司钱江锂电将舒驰客车、中植新能源汽车和陈汉康三者告上法庭,要求被告支付被拖欠的合同货款,涉案金额近2亿元。

不过,舒驰客车却对钱江锂电发起了反诉。舒驰客车在反诉中陈述,称钱江锂电逾期交货造成公司与客户之间订立的合同无法履行;钱江锂电供应的部分储能装置单体(电芯)并非自产而是外购,构成合同违约;钱江锂电提供的锂电池与备案技术参数不一致,不符合合同约定,由此给公司造成各项经济损失等。

根据钱江摩托年报披露,2018年锂电产业由于电动汽车产业政策的变更,导致主要客户订单减少,业务骤减,锂电经营出现困难,产业发展停滞。

影响远不止于此,2019年12月6日,钱江摩托公告称:“由于锂电行业变化等因素,导致新能源公司未能按《协议书》约定按期推进,项目处于停滞状态。为保护上市公司及投资者利益,公司管理层慎重考虑后,新能源公司与温岭市人民政府进行了充分的协商沟通,决定停止项目并签署《解除合同协议书》,解除《协议书》并退还相应补助款及利息等费用合计约6138万元。”

截止2020年12月31日,钱江摩托最核心的锂电控股公司浙江钱江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钱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及台州钱江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银行账户均被法院判决财产保全。

到了2022年 ,“锂电” 已经在钱江摩托主营业务中消失了,其彻底退出了锂电江湖。

珈伟隆能固态储能科技如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珈伟隆能” )成立于2016年10月,主要致力于储能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模块、系统研发等,为珈伟新能(300317.SZ)全资控股公司,珈伟新能在2016年年报中表示:“未来储能技术的提升将成为锂电池需求增长的新助力,公司管理积极进取,审时度势,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业务,又从战略的高度布局固态储能业务。”

当时珈伟新能当时的战略目标为:将珈伟隆能打造成 “全球领先的储能平台” 。

成立之初,珈伟隆能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2017年,珈伟新能与江苏如皋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署投资协议,拟投资不低于6.6亿元用于锂电池项目,产品主要运用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财报显示,项目一期1亿瓦时快充型软包电池项目在2017年就成功量产。

在客户拓展方面,珈伟隆能也拿到了多个公司订单。2018年-2019年,珈伟隆能与无锡中莹工贸、宁波如意分别签订大额订单。其中无锡中莹工贸将在一年内从珈伟隆能采购锂电池系统20万只,合同金额为4.32亿元;珈伟隆能将向宁波如意供应量20万套叉车锂电池系统。

但是此后随着二期20亿瓦时的年锂离子电池产能陷入难产境地,订单执行低于预期等因素影响,形势急转而下,珈伟隆能经营甚至陷入困境。据了解,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因上述项目对开发总公司产生借款本金及利息2.51亿元。

此外,截至合同到期,无锡中莹工贸仅下发电池订单1200只,实际交付仅完成300只。对于合作不顺利的原因,根据珈伟新能2020年的公告,一方面是无锡中莹工贸未能按时付款,另一方面主则是无锡中莹工贸对试用情况不满意,认为产品性能、品质等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

宁波如意的合同也可以说是如出一辙,同样只供货了一部分,珈伟隆能后因产品毛利率、付款周转和公司战略等原因终止了与宁波如意的合作协议。

珈伟新能财报披露:2021年末,珈伟隆能已经资不抵债,净资产为负的1.60亿元, 2021年实现营收243万元,净利润亏损2945万元。

最终,珈伟新能终止了锂电池业务。2022年4月,珈伟隆能宣布停产锂电池。对于停产原因,珈伟新能解释称,过去两年因公司资金无法及时筹措到位,导致公司经营未达到预定目标,近几年持续处于亏损状态。

2023年2月7日珈伟新能再次回应,不再将锂电池生产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公司相关的锂电池制造已经停产,已不具备研发、生产锂电池的相关条件。

沃特玛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最早成功研发磷酸铁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启动电源、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并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批量应用的动力锂电池企业之一。

其掌舵人(董事长)李瑶生于1973年,在1996-1999年曾任比亚迪品质部高级主管,此后曾跳槽至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任副总裁。2002年,其一手主导沃特玛在深圳市坪山新区成立。

历经十数年的发展壮大,沃特玛在2016-2017年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权威统计,2016年12月,沃特玛入围2016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2017年再次入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

也正是在2016年,坚瑞沃能(股票代码:300116.SZ,现更名为保利新)以52亿元并购沃特玛。收购沃特玛后,坚瑞沃能的业务重心便转移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上,并对部分消防业务进行了剥离出售,全方位投入到动力与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17年,沃特玛电池曾在第一季度为坚瑞沃能带来高达1681倍的净利增长。

2018年4月4日,坚瑞沃能发布公告称,沃特玛近日已与西安中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9.75亿元储能电池的销售合同。据坚瑞沃能年报披露,2018年沃特玛分别为中山市绿博灯饰实业有限公司、西安中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储能电池及系统销售合同,合同金额合计为22.59亿元。

根据坚瑞沃能2019年制定的未来三年的定位及发展战略:其一就是成为储能领域行业龙头,其表示 “针对逐渐兴起的储能市场,公司通过 ‘以大型储能为中心,以通讯储能、灯具微储能和家庭储能为三个基本点’ 的运营战略,加快储能业务的发展。无论成本技术还是规模,公司的磷酸铁锂电池都具有达到性价比全球领先的潜质,公司在磷酸铁锂电池性价比上的优势,是其它同行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但巅峰的沃特玛最终还是倒在了产能过剩、新技术变革、补贴政策调整等大变局下。2016年起,为了遏制补贴现象,政府对新能源商用车设出了运营里程需达2万公里才能领取补贴的限制,拉长了坚瑞沃能等产业链公司的补贴账期。

真正转折点出现在2018年。6月12日起,财政部正式实行了2018年补贴新政策,续航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电动车不再享受补贴。由于沃特玛此前的核心技术为磷酸铁锂电池,虽然具有安全性高、成本较低的优势,但是其劣势也很明显,就是能量密度比较低。沃特玛电池产品没有达到相应的能量密度,订单就此一落千丈。

经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初步查明:截至2019年11月7日,沃特玛目前尚在经营,现有员工800余人,对外负债约197亿元,其中拖欠559家供应商债权约54亿余元。

由于深圳沃特玛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2年1月24日作出裁定如下:一、终止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重整程序;二、宣告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破产。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沃特玛已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涉案总数222个,全部未履行数量221个,未履行比例99.5%。

力信(江苏)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力信能源” )成立于2016年6月,注册资本10亿元,其是中信产业基金旗下新能源领域的控股企业,主要从事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

时任力信能源总裁侯小贺也具有深厚的产业背景,其199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电化学系,后作为技术骨干,调入天津力神参与创建工作,在天津力神工作20年中,先后历任天津力神执行副总裁、力神动力总经理等职。

一开始力信能源就展现了非常凶猛的进击势头。创立当天,力信能源总投资30亿元的锂电池项目在江苏镇江新区举行签约仪式。据介绍,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产30亿瓦时的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新能源储能电池系统,形成20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能力和至少1GWh储能系统的生产配套能力。

其还创造了 “3个月就实现基础改建到产品下线,半年实现销售近亿元,一年拿下10项专利,23项国内外认证” 等记录。

最高光时刻,力信能源为森源重工、申龙客车、北汽福田、亚星客车江铃新能源中通客车等21家主流整车企业配套了电池,共计配套了97款新能源车型。在2018年,动力电池企业新能源客车装机量排名中,力信能源排名第13位。

除了动力市场之外,储能也是力信能源的重要业务板块。2017年12月,由力信能源科技配套的北美最大的40.8MWh电网服务储能系统在加拿大多伦多开始并网运行;2018年7月,力信能源参与建设的镇江电网侧储能电站示范工程项目成功并网(总投资月1.2亿元);其还承建了北山及五峰山储能电站(总投资约1.8亿元),共计40MW/80MWh。

据统计,在储能领域,2019年力信能源位列国内第二。

彼时的侯小贺意气风发:“力争把力信能源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电源解决方案企业” 具体战略进击路径为:拟在2018年底电池产能达到8GWh产能,市场占有率超过5%;2021年底达到20GWh产能,市场占有率超过10%;2030年底达到50GWh产能,市场占有率超过20%;2030年前进入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前三位。

但随着新能源补贴加速退出、产业竞争加剧、以及疫情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力信能源最终走到了资不抵债,申请破产重组的地步。

2021年7月28日,力信(江苏)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启动预重整,面向社会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根据力信能源预重整管理人发布的招募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5月31日,力信能源经审计后的资产总额为16.89亿元,负债总额为21.68亿元。这表明力信能源已经陷入资不抵债的状态。

直到一年后,力信能源才迎来转机。据公开报道,2022年7月,吉利科技集团注资4亿元正式入主力信能源,持股60%,成为力信能源第一大股东。

企查查显示,同一天,力信能源负责人由 “侯小贺” 变更为余卫(吉利科技集团副总裁、利信能源董事长)。

同年10月28日,力信(江苏)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利信(江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成立宁国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

利信或许能够重生,但力信却已注定消匿于江湖。

珠海银隆成立于2009年,前身为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新能源相关领域技术的研究开发、锂离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生产和销售、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汽车动力总成、电机等相关领域技术研发以及汽车(不含小轿车)销售等。

企业创始人为魏银仓,他从汽修厂修理工做起,在攒下了一定的人脉、资金后,开了一家汽车美容保养公司。2008年,在看到新能源产业的巨大前景后,魏银仓收购了一家新能源公司与一家电池厂,成立了珠海银隆。

2010年9月,珠海银隆与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并在次年7月战略控股该公司。在此之后,珠海银隆选择钛酸锂电池为技术路线,并在官方网站将钛酸锂电池视为核心优势。

珠海银隆在关于纳米钛酸锂电池的宣传中写道,这是一款具备6分钟充满电、拥有2.5万次至3万次的循环寿命、可使用寿命长达30年的优质特性的电池产品。

据公开信息披露,珠海银隆高安全大倍率钛酸锂储能系统产品已在美国、丹麦等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为全球多个客户提供储能、调频系统,并在国内内蒙古、西藏、珠海等多地实施了电力系统储能项目。

另据公开报道,2017年,珠海银隆的营收87.52亿元,净利润为2.68亿元。强势崛起的珠海银隆得到了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的青睐。

董明珠在2016年1月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珠海银隆很可能成为珠海第二个千亿企业。” 2016年8月,格力抛出了一份作价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的重大资产收购方案,然而这一方案却在当年10月举办的临时股东大会上未获股东投票通过。

但这并没有阻止董明珠的决心,2016年年底,董明珠拉上王健林、刘强东等,对珠海银隆进行增资,董明珠本人也藉此成为珠海银隆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7.46%。

但仅不到两年时间,即2018年初,珠海银隆就被爆出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超过10亿元,河北武安工厂大面积减产,南京产业园一度被法院查封等等。

2018年11月份,大股东银隆集团以及银隆集团实际控股人魏银仓、前高管孙国华涉嫌侵占公司利益超10亿元。2019年4月,银隆官微发布声明,该公司董事、原公司总裁孙国华在内等六人已被刑拘,涉及侵占公司利益总计超过14亿。原董事长兼大股东魏银仓远遁美国。

千疮百孔的银隆,由董明珠再次接手。

格力电器于2021年8月31日再次披露公告称,格力电器通过参与司法拍卖公开竞拍方式竞得珠海银隆30.47%股权。与此同时,董明珠也将其持有的珠海银隆17.4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格力电器行使。上述交易完成后,格力电器持有珠海银隆30.47%的股权,并合计控制珠海银隆47.93%的表决权,使后者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可借助珠海银隆的纳米级钛酸锂技术及现有锂电池产能,推动储能产品在格力电器储能相关的电器产品、新能源等板块的应用,全面加速现有多元化业务发展。” 格力电器如是说。

自2021年11月9日起,珠海银隆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格力钛” ),原公司所有业务由格力钛继续经营。

天眼查显示,2022年格力钛缴纳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的人数为556人,较2021年增长了7.54%。

格力电器财报显示,2022年,格力钛的营收为25.87亿元,净亏损19.05亿元;截止2022年末格力钛总资产与总负债规模分别为250.24亿元和247.86亿元,资产负债率达99.05%,其中流动负债235.72亿元,是流动资产的2.16倍。

格力钛能否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高地,我们拭目以待。

北京国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1月,注册资金3.5亿元。最初由蒋大龙控制的国能电力集团100%控股,在数次股权变更后,其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在深圳做消费类电池起家的郭伟、吴丛笑夫妇。

公开资料显示,国能电池总部坐落于北京市房山区工业园内,已经建成的基地有北京、郑州、襄阳、重庆、海宁、南昌、新余、龙岩几大基地。

国能电池在行业内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其曾是我国最大的软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

2017年国能电池在年度装机和销量表中排在前15名以内,2018年上半年,国能电池位列动力电池装机电量排位仍在第10名左右。

在储能领域,其也有深度布局。在2018 5月18日,国能电池控股子公司江西省科能伟达储能电池系统有限公司(简称 “江西科能” )位于分宜县工业园区的工厂一期项目正式投产。据介绍项目总投资27.2亿元,一期(10亿AH高性能储能电池)投资10.7亿元,产能4亿AH,一期达产后年产值25亿元,利税5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总生产值预估50亿元,解决就业岗位300个。

其又于2018年9月28日宣布与无锡市锡山区政府签约,将在锡山投资35亿元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内容为建设3Gwh PACK及5Gwh电芯智能化生产项目。

但有国能电池员工透露,从2019年初开始,国能电池北京公司就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2019年5月,面对 “即将倒闭”、“拖欠巨额员工工资” 等质疑,国能电池发布澄清公告予以辟谣。

但几个月后,即2019年7月22日,国能电池再度发布公告称,受新能源行业影响,公司当前有12亿元应收账款尚未收回,导致部分已离职员工的补偿金,工资和报销款没有及时兑付。目前公司主要领导和销售人员都在筹款,预计7月31日解决部分经济补偿金;8月31日结清全部拖欠工资;报销款将按照公司内部职工统一进行支付。

2019年7月底,有北京国能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用户和员工反映,目前包括广州、深圳、成都、沈阳等多地均出现国能电池售后维修中断的情况。同时,北京公司已拖欠员工薪资达半年之久,拖欠金额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7月23日,国能电池因拖欠杨军燕、江兰云等266人工资669.08万元且拒不履行被北京市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罚款2万元。

实际上,在2019年3月,北京银行就已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要求冻结北京国能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国能电池有限公司、郭伟资产700余万元。

而在此之后涉及请求冻结国能电池资产的案件,法院的回复均为,“通过全国网络查控系统及北京法院执行办案系统查询被执行人名下财产,未发现可供执行财产;冻结被执行人名下多银行账户,余额不足且为轮候冻结;到被执行人住所地调查,暂未查到可供执行财产。”

关于国能的负面消息已非一日,早在2017年、2018年,就有多次国能电池拖欠供货商货款的消息流出,2018年,郭伟及其控制的宁波炜能资产管理中心相关股权被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冻结,国能电池的股权及其他投资权益被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金额经初步统计达13.33亿元。

在2022年2月31日,北京国能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同年12月29日,工信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2年第37号》文件,将撤销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名单(第一批)予以公告,国能电池赫然在列。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27日,国能电池董事长郭伟,多次被法院限制高消费。

福建冠城瑞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冠城瑞闽” )成立于2015年6月,主要进行锂电池系列产品的设计、生产与制造,为冠城大通(600067.SH)控股子公司,持股90%,福建省福投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福投新能源公司” )持股10%。

更早些时候,2015年5月5日冠城大通与福投新能源公司签署了《关于共同投资汽车动力电池项目之投资合作协议书》,双方共同投资设立冠城瑞闽,负责动力电池、电池组及充电技术等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管理,该项目投资规模总额预计约人民币20亿元。

2017年12月,冠城瑞闽锂电池产线一期正式投产,项目规划总产能约5.6GWh,据悉,一期项目主要是0.9GWh全自动电芯生产线及动力成组PACK自动生产线,主要为车企及储能客户提供软包系列产品。

据2018年年报披露:冠城瑞闽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以上,比能量达260wh/kg的高比能电芯已批量生产。同时,陆续开发了长寿命的磷酸铁锂和三元储能应用电池。

在投产仪式上,冠城瑞闽新能源还与首批重点下游客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签署协议,双方将联合组建新能源材料及器件研究实验室;与全球电池储能工业化应用领导者——加拿大温哥华PBES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发海内外高端储能市场。

冠城大通对寄予厚望,在2017年年报中,冠城大通标识符 “冠城瑞闽以先进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为核心,配合高精度、高安全性的智能电池管理系统,通过成熟稳定的系统集成技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流解决方案。除新能源汽车市场外,冠城瑞闽已研发用于储能领域的长寿命三元软包电池,为储能系统客户提供优质配套电源,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工业企业、商业楼宇、储能充电站等场所。”

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二期项目渺无音讯等因素影响,冠城大通锂电池业务一直未形成规模,2022年其 “锂电池” 销售收入仅为586万元。

今年5月,冠城大通表示将重点发展电解液业务,同时加快动力锂电池业务清算或重组处置工作。冠城瑞闽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2549万元,净资产负债超5亿元,已进入资不抵债的状态。

威能电源成立于2006年,立足于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领域。

其巅峰时期,拥有 “山东威能环保电源院士工作站”,并成功入围国家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 “新能源汽车产业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工程” 项目全国扶持的八家动力电池企业之一,被纳入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财政奖励资金支持范围。

威能电源还具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武器装备科研单位保密资质等国家级军品资质。据2015年财报披露,公司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实现-40度充放电,并应用于某军品。

此外,当时其开发的电池单体产品覆盖10Ah到100Ah各种容量,威能电源当时还与众泰、南京金龙、上海申沃、中通客车等众多知名汽车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出口产品到欧洲、美洲等国外区域。

巅峰时2015年威能电源年营业收入为3亿元,同比增长107.31%。要知道锂电巨头之一的孚能科技在2016年全年营收也不过4.69亿元。

2017年8月,威能电源又和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6所共同筹建山东航天威能新能源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开创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次年,3月23日,威能电源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河南省民权县人民政府签署了《投资协议》,将在河南省民权高新区投资兴建年产30亿安时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国际综合应用产业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20亿元。

威能电源表示,若此协议后续顺利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产能布局,极大提高公司的资产规模及抗风险能力,提升公司锂电池产品制造的技术水平、自动化水平、成本控制等核心竞争力,扩大公司市场份额,对公司的业绩具有积极影响。

几个月后,即2018年5月25日,加拿大多伦多SKY Clean Energy Ltd.电力储能公司董事长刘平,中加绿投CCGI合伙人周为等一行3人来访威能电源,就加拿大电力储能领域的合作,与威能电源董事长张风太进行深入洽谈,最终达成合作共识。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2018年-2020年威能电源连续三年亏损,三年合计亏损4.58亿元,2020年末甚至一度陷入资不抵债境地,当时其总资产与总负债规模分别为2.84亿元和4.97亿元。

事实上,早在2019年威能电源就曾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被列入寿光市人社局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领域黑名单。

2020年5月29日,寿光市人民法院作出 (2020)鲁 0783破5号之一民事裁定书,裁定对威能电源与青岛威能环保电源有限公司、青岛威能电动车辆电控有限公司进行实质合并重整,并指定国浩(济南)事务所相任述三公司合并重整管理人。

直到2022年威能电源才完成资产重整,但其当年(2022年)营业收入仅为0.72亿元,仅为巅峰期的24.02%。而截至2022年末,威能电源账面货币资金仅为1319万元。

这样的资本实力,重回巅峰难度不小。

昆山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昆山聚创” )成立于2019年1月7日,注册资本为7.5亿元,由宝能集团旗下公司和昆山市国资企业共同投资成立,双方分别持股75%和25%。主要从事新能源科技领域内的技术研发、咨询以及锂电池、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组的生产与销售,规划产能规模达8.5GWh。

2020年10月昆山聚创研发基地已投入使用,生产基地一期工程0.5GWh电池产能已经投产。

仅一年后,即2021年3月,昆山聚创又与四川眉山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眉山市投资建设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360亿元,规划年产56GWh,一期建设16GWh量产工厂及其配套设施,构建包含动力电池电芯、模组、PACK、储能应用、电池回收等领域的新能源产业链,并在产业前沿领域全面开展合作。

但由于宝能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未有规模销量,作为配套项目的电池企业,昆山聚创发展情况可想而知。

2022年,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曾表示,该集团在汽车业务上已经累计投入530亿元,但这些投入并未转化成切实的产品、技术和销量成果。

宝能集团官网在2022年9月披露的一则消息称,宝能汽车已在全国布局七大整车制造基地,拥有93万辆标准产能,远期具备年产300万辆的制造能力。2022年全年宝能汽车集团将全力冲刺产销6万辆。预计2023年产销30万辆,并冲刺2026年实现产销百万辆以上的目标。宝能汽车将成为民族汽车军团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而根据公开数据,2021年宝能旗下的观致汽车销量仅约为5200辆,而2022年为720辆。

在今年8月底,宝能汽车重要生产基地西安基地已进入挂牌出售阶段。同一时期,8月29日,昆山聚创的三宗土地及无证建筑、机器设备以约6.11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拍出,竞拍人为昆山市工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自此,昆山聚创的全部资产几乎被全部出售。

9月22日,昆山聚创被昆山易思维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昆山乐天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大族激光和浙江汉信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破产重整,由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人民法院经办,案件正在审理中。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