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零售巨头相继撤出中国,谁来背这个锅?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0

2019年6月23日下午,苏宁斥资48亿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的消息刷屏,那个曾经的大卖场生态的首创者,即将要退出中国了。市场一度认为,家乐福会卖身给腾讯永辉,而结果却是苏宁来收购,令人唏嘘不已。其实,这不是第一起外资零售巨头撤出中国,近几年有不少外资零售巨头撤出中国,如美国的亚马逊即将于2019年7月份退出中国市场,美国的梅西百货、法国的欧尚和乐购、英国的玛莎百货、韩国的乐天玛特和易买得、西班牙的迪亚天天、日本的高岛屋等。详情见下表。

上表中可见,5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这些外资零售巨头都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如美国、英国、西班牙、韩国、日本;二是这些外资零售巨头都有相当长的历史,属于老牌的零售企业,最长的是高岛屋至今已有188年的历史,最短的ASOS也有近10年历史;三是多数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进入中国,像家乐福是1995年进来的,欧尚和易买得都是1997年进来的,只有高岛屋和梅西百货比较晚进入中国;四是退出中国市场绝大多数发生在最近两三年内;五是退出方式多样化,以出售股权和关闭店铺为主。我们不禁想问,外资零售巨头撤出中国,谁来背这个锅?

引发外资零售巨头退出中国的一个共同点是:亏损。据报道,家乐福中国2017年、2018年净利润亏损分别为10.99亿元、5.78亿元,亚马逊中国每年亏损超过6亿美元,高岛屋2017财年至2019财年营业利润亏损额分别为5976万元、6860万元、5207万元,乐天玛特在华亏损达到约16.4亿元,易买得2013年至2016年亏损约为9亿元,ASOS中国区业务一共亏损860万欧元。

进一步追问,导致亏损的原因是什么?各类文章分析了不同的原因,其中有代表性的3种观点,我们认为站不住脚:一是外资零售巨头水土不服,即不了解中国市场、文化、消费者。中国零售业快速发展也就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本土零售企业有不少是学习借鉴了外资零售巨头的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像家乐福曾经是国内零售业的一哥,进入中国的前十多年没有其他零售企业撼动其市场地位,因此可以说中国零售业早期的水土形成离不开外资零售巨头的贡献。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中国经营一二十年,时间不可谓不长,要是水土不服应该早就撤出中国了,因为外资不可能忍受长期的亏损。

二是外资零售巨头受到电商的挤压。国内现在有大量的电商平台,如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大众点评、当当网聚美优品唯品会、国美在线、糯米网等,这些平台与外资零售巨头是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更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合作互补关系,像梅西百货、乐天玛特都曾经有天猫旗舰店,家乐福与京东物流合作,其他在渠道、品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也是多种多样。线上电商平台也需要线下实体店,如天猫国际线下店的成立,大多数外资零售巨头优势恰恰更多体现在线下实体店,二者能形成很好的互补。并且像亚马逊、ASOS本身就是电商平台,剩余以大卖场业态为主的外资零售巨头,不少自己也尝试了电商渠道,如家乐福。此外,中国的市场足够大,能够容纳得下多家外资零售巨头,即使是天猫占据零售的电商市场也不过约50%,还要面临像拼多多这样后起之秀的竞争。所以,电商的兴起不会从根本上挤压外资零售巨头的市场。

三是外资零售巨头效率不够高。家乐福、亚马逊、高岛屋等哪一家企业不是在海外做得风生水起,满足了成千上万消费者的需求,要品牌有品牌,要技术有技术,要管理有管理,像亚马逊是将其在海外特别是东南亚的模式复制到中国,西方发达国家、东南亚国家和中国一样,都是追求效率的,而且外资零售巨头都聘用了不少外国人,他们不可能不清楚效率的重要性。另外,从企业生命周期看,能存活几十上百年,依靠的绝不是运气,而是其效率、效益。

最后回到标题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主要由外资零售巨头自己来背这个锅。中国市场每天都有新的机遇,对外资也是保护有加,但是变化很快,特别是消费者的需求,消费在不断升级过程中,外资零售巨头撤出中国市场应该是各种问题和压力的显性化,可能受到了世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不过归根结底是没有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决策错误,比如没有适时构建自己的物流体系,集权化管理难以适应差异化的市场需求,成本管控不到位等。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优胜劣汰是市场的规律,现在部分外资零售巨头撤出中国,未来会有其他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和拓展在中国的业务。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所有数据、素材均来自公开渠道,作者可能根据自己的判断发表前后不完全一致的看法,文中涉及上市公司时,作者的观点不表明支持或推荐或反对买入或卖出该公司股票,对任何人根据本文所作出的任何投资决策带来的任何亏损不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谨慎做决策。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全部讨论

2019-06-27 22:28

現在實體店零售的不論外資內資都到了發展瓶頸期或者衰退期,畢竟快速擴展發展了很長時間,電商蠶食了很大部分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