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之后看美股,投资之时谈感悟

发布于: 雪球转发:44回复:79喜欢:136

作者:小小

随着疫情的国际化扩散,美股重挫,以至于2周内上演4次熔断的惊市行情,新一轮金融危机风雨欲来,似乎“活下去”不仅是防疫的口号,也是投资者在资本市场默念的祷告。

无数的新闻言说着美股的暴跌,似乎它是除了疫情之外,近期人们最关心的事情,但往往缺乏具体的数据支点,噪音化的传播,往往只能增加人们的担忧,但无法聚焦于入理的分析。因此对投资者而言,浏览的信息很多,但是只会越看越乱,观点的冲突性,透露出新媒体时代的多彩,但也让人陷入无助的迷茫。

暴跌究竟是进货的良机,还是割肉的必须,需要谨慎的研判,毕竟投资不仅关乎对错,还关注挣赔。

一、暴风雨之后的美股

近1个月内美股短期内所承受的重击,远远超过历史所有统计数据(即使1929年,也没现在跌的快),连股神巴菲特都罕见的浮亏800亿美元,以至于感慨起“活久见”的段子。所有人都知道美股跌了很多,但是它现在到底“多惨”恐怕凭感觉是靠不住的,让我们用数据说话,正如柯南那句名言:真相只有一个。

1.标普500指数

美股的标普500指数和A股的沪深300指数类似,都比一般综指可以更真实的表现市场的真实情况。经过大跌的洗礼,以及反弹的修复,我们可以从图形上清晰的看出,美股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比A股受到的冲击要大的多。

(1)标指市净率

在恐慌情绪蔓延的市场环境中,估值逻辑肯定趋于保守,更多的倾向于市净率估值,而非乐观性的“增速法”估值(比如PEG这种数据,在此刻的美股几乎没人看了),我们看到截止到3月27日为止,标普500指数的市净率为2.73%,以10年周期看,其分位点为55.17%。

也就是即使经过创纪录的10天内4熔断的极限行情,但是标普500指数市净率到现在居然还没到10年分位点的平均值(PB=2.69为中位数,对应标普500指数为2504点),而离着代表20%分位点的机会值更是相距甚远(PB=2.17为机会值,对应标普点位为2020点)。所以从这些客观的数据,我们也可明白之前的美股是多么的高估,以至于经过短期内30%多的回调,依然处于一个“不是很低估的状态”。(10年最惨的时候是PB=1.78,对应标普500指数为1657点,这会是此次调整的极值点么?)

注意,这还没考虑到疫情在美国的加速蔓延,仅仅是从纯粹的“估值回归”角度考量,因此投资者需要对美股的行情有冷静的思考。看到大跌,自然想补仓,但这需要控制好仓位,以目前的行情,只是“技术性反弹”而不是“趋势性反转”。

(2)标指市盈率

再来看标普500的市盈率情况,自次债危机之后的12年来,美联储逐渐开启量化宽松政策,债务融资利率降的很低(低息是全球的趋势,主要是MMT货币理论所致,以至于日本欧洲甚至先于美国至负利率),所以美股从上次危机中恢复的很快(当时是居民杠杆高,大企业和政府杠杆低,现在相反),但如果去除美股的杠杆率,就会发现在2014年以前是企业是实打实的业绩提升,股价的上涨具有“业绩的支撑性”。但从2014年往后,美国很多企业主营业绩的提升遇到边际递减效应的制约,出现增长瓶颈,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模式开始了,也即:利用低息债务融资,然后回购自家股票,进而提高分红回报,再做多净利,最后继续增大融资规模。在如此一个“闭环结构”的金融循环中,很多美国著名企业等于“坐庄自己的股票”(比如苹果或者波音麦当劳等),人为操控业绩。而且美股出现越涨估值越低的怪现象(GAAP会计准则也做修改,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持有的有价证券,需要每年核算一次,并且计入当期损益,巴菲特对此早有不满,并写入今年的致股东信),这使得从2014年的之后上涨,具有融资杠杆促成的泡沫化成分。(2014年时候,标普500指数大概1800-2000点)

所以在近6年的时间里,美股的“净利润”部分本身就有水分,故而如果直接看市盈率,远没有看市净率准(而且注意下,净利率注水,还会导致净资产收益率虚高,其实刻意加大分红比率,也同样导致ROE虚高)。但在这里我们也还是看一下美股的市盈率,毕竟也算个经典的参考维度。

截止到2020年3月27日,标普500指数的动态市盈率为17.79倍,以近10年跨度看其分位点为36.21%,倒是低于19.32倍的中位数,离着15.61倍的机会值也不是很远(PE=15.61倍为20%分位点,对应标普500指数2230点),而如果比照10年内最小值的12.7倍,显然会估值更低些。(PE=12.7倍时,标普500指数1814点)

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净利率没用融资杠杆,回到2014年的“干货状态”也是不行的。因为美国GDP构成比例中70%依靠消费拉动,而疫情导致实体经济遭受很大损失,所以即使“去杠杆”经营,企业净利依然会大幅下降,而市盈率估值逻辑的前提就是“线性稳定模式”,因此在理解市盈率分位点时候,还需要考虑主营业绩本身的下滑,这意味着会有局部性的“戴维斯双杀效应”。故而美股在短期反弹之后,必然面临二次探底的行情。投资者对于这点要有心理准备,尤其是控制好自己的仓位(国内投资者,其实除了传统的仓位控制,还要考虑合理安排自己的换汇额度,毕竟一年就5万美金)

(3)标指具体成分股表现

即使在1个月的历史极端行情下,标普成分股依然有逆势上涨的,比如做数字机房租赁业务的公司(因为投资者认为上网需求是刚需),以及奈飞这种经营线上影视的(逻辑和腾讯上涨一样,疫情来了,在家玩游戏和看片的会更多)。当然了,更多是下跌的,尤其是石油和邮轮板块,跌幅其实已经远远超过标普500本身的回调幅度了(很多都一个月内股价下跌了70%-80%,其残暴程度绝非A股股民所能想象,毕竟没有涨跌停啊。)

2.道琼斯指数

道琼斯指数由于上市时间最长,所以一般常用来对比长期趋势。而且它也是很多美指期单的盯盘标的,所以我们也来看一下。

(1)道指市净率

即使经历了近期急速的估值下挫,但我们可以看到,道琼斯指数的市净率依然为3.92倍。以10年周期看,其目前市净率分位点高达82.95%,离着中位值的2.9倍相距甚远(中位数PB=2.9倍,对应分点位为16006点),离着机会值的2.34倍差的更远(机会值PB=2.34倍,对应指数为12915点)。以至于有时候我都不敢算那个所谓的最低点1.83倍的数据了(斗胆算一下吧,也算是一种科学精神,最低点PB=1.83倍,对应点位为10100点)。总之如果按照道指市净率分位点来评估美股安全边际的话,那么得到的结论将比标普500指数悲观的多(几乎要再腰斩)。这个可能和道指分红率没有标指多有关系,导致净资产随着存留利润额累计,所以推高了整个股指的的平均市净率。

(2)道指市盈率

虽然刚才分析标普500指数时候,说到了美股净利的泡沫,但是考虑到分红因素的干扰,所以让我们看一下道指的市盈率情况,以保证评估的公允。(道指无论总分红数,还是股息率都常年高于标普500,但净利润无论分不分,都不影响市盈率。)

通过数据反馈,可以看到截止到2020年3月27日收盘,道琼斯指数市盈率为17.7倍,以10年时间跨度看,其分位点为56.13%,和中位值及机会值相差不多(PE中位值=16.78倍,对应点位为20512点,PE机会值=14.24倍,对应点位为17407点),但是对于最低值还有一定差距。(10年最小值PE=11.29倍,对应点位为13801点)

(3)道指具体成分股表现

道琼斯工业指数的成分股一共仅仅30只,其实更类似于A股的上证A50指数(道指中银行股占比远远低于A50,而是均匀的遍布于各个行业)

可以看到,在近1个月惨烈行情中,30支道琼斯成分股中,只有沃尔玛一支逆势上涨2.21%(越是疫情严重越要去超市抢购物品,快消业的刚需属性)。

在跌幅榜单上,波音以月下跌-41.11%的幅度“领跌”道指(其实最低位跌的更多,这还是反弹回来不少),而紧随其后的就是银行、石油、化工、以及汽车类股票。(银行跌是因为负债率高面临去杠杆,石油公司是受到国际油价暴跌影响,汽车是可选消费对面未来的失业潮必然销量下滑,迪士尼由于电影院和游乐园都停业其营收大受影响)

3.纳斯达克指数

当年,美国之所以能击败日本的挑战,一方面是由于李根政府和沃尔克联手执行的“美国版供给侧改革”,另一个方面就是仰仗信息革命的产生的“赋能化效率提升”。这股IT红利使得美国经济彻底摆脱了长达十多年的滞涨期,开启了二战后最长的经济景气周期。在这次“史诗级”的征程中,微软苹果英特尔思科们改写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成就了自己的伟大。他们的起步可能各有各的传奇,但帮助他们上市融资以改变世界的起点都是同一个:纳斯达克市场。这是新时代美国经济“梦开始的地方”。在这次创纪录的大幅调整中,没有谁可以独善其中,所以也让我们看一下纳指现在估值情况。

(1)纳指市净率

经历过暴跌的洗礼,纳斯达克市场当前的市净率为3.84倍,10年跨度分位点为69.87%,很接近中位数(中位点PB=3.59倍,对应点位7013点),但离着机会值有一定距离(PB=2.81倍,对应点位5490),离着10年最小值当然差的更远(PB=2.33倍,对应点位4552点位)。

这么看其实无论是市净率的绝对值,还是其分位点的相对值,标普500指数的市净率估值都低于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所以其安全边际更强些。(这点和A股相似,沪深300指数可以更真实的反馈行情走势,所以国内资管行业经常对标沪深300的收益率;而国外,比如老巴的伯克希尔更多对标标普500指数的收益率。从这些专业投资者的标的选择上,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对标普500指数的认识。)

(2)纳指市盈率

随着美国经济结构的改变,IT巨头们构成了现在美国经济的主体,它们已经不像20年前纳斯达克泡沫破裂时那般脆弱。首先随着谷歌的崛起,互联网公司慢慢的从“流量变现”中找到了规模盈利的途径;然后随着时间的延续,脸谱公司重新定义了“网络价值”;再然后,苹果公司打造出“软硬件闭环”吃尽“移动互联网红利”;甚至于传统巨头微软也在这伟大进程中完成升级“发展为服务性软件公司”;最后亚马逊利用“云计算和电商开路”改变着美国人的购物习惯。

所以经过20年的凤凰涅槃,互联网公司不仅成为美国经济实力的象征,而且其本身营收净利也在大幅度改变。丰盈的现金,强劲的业绩,逐渐支撑起其庞大的市值,这也使得全世界的资金趋之若鹜(比如挪威主权基金、中东主权基金,都重仓美国互联网巨头),故而这也推高了纳斯达克市场的估值水平。

所以,即使面临历史级别的行情调整,但是纳思达克指数动态市盈率依然高达47.14倍。以10年周期看其分位点更是在97.89%的绝对高位。离着中位值市盈率差的较远(中位值PE=30.67倍,对应点位4881点),离着机会值更远些(机会值PE=24.98倍,对应点位3975点)。

(3)纳指具体成分股表现

可以看出其实在美股三大股指中,经过1个月的宽幅震荡,纳斯达克成分股跌幅是最低的(纳指仅仅下跌-12.43%,道指下跌-14.85%,标普500指数下跌-21.56%),但这是福是祸呢?比如是否暗示日后要补跌?

纳指成分股中跌幅较大的,依然是石油和房地产信托类公司(主要是投资者不看好低油价背景下页岩气的盈利趋势,同时不看好依靠融资负债的房地产信托经营模式)。但是像食品配送类公司的WAITR,以及提供食品的超市IFRESH却领涨纳指,这也足以看出大家对于疫情的恐慌情绪:认为食品是刚性,短期有抢购预期,所以这些公司在如此大跌情况下均出现大幅度的逆势上涨。

通过大跌的调整,我们也可以看出,纳指的本色并没有改变,信息技术板块占总市值比例为55.8%,这里依然美国信息科技公司的“孵化器”。

同时通过分红率来看,纳指2772家公司居然比道指30家公司,总分红值和股息率还要更低。这点也可看出信息产业板块对于“资本性支出”的依赖,盈利很多都需要再投入(参考亚马逊模式)。或者就如苹果和谷歌那种,慢慢积累现金规模(1000亿美元以上,富可敌国),宁可攒着也不分。所以不管这2种模式哪种,都导致了净资产的“渐性堆积”,故而其市净率持续被推高,所以如果用市净率分为点来看,和另外两个股指相差较大。

二、美国的疫情

这次美股的暴跌,到现在为止还没导致“系统性危机”,主要是因为从2008年次债危机以来,美国严格执行沃尔克法则,使得投行业务不能轻易渗透到商业银行。所以股市下跌确实极其惨烈,但是无损银行系统的运转。以至于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家投行巨头破产,所以很多媒体说现在谈不上金融危机,而仅仅是“经济衰退”,我不屑纠缠于这种无聊的文字游戏,只是想解释清楚这次危机的本源。

在本质上这是2008年次债危机的一种延续,即使没有疫情,美股的高估也一样不可持续。当然疫情的出现加速了这个过程。美国国债和美元互为信用担保,持续量化宽松的政策,加速了美元信用的透支。其实美联储曾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中间尝试过短暂的几次加息过程,但是很快发现实体经济已经对“低息环境成瘾”,故而很快继续转为降息。熟悉美联储历史的投资者会发现,那次“加息的折返”,是历史上不多的美元货币政策失去正常的连贯性。这已经暗示出美国经济陷入两难:要么降息维持股市泡沫,要么升息以维持币值稳定。

面对美国庞大的国家债务,降低利率显然有利于削减财政赤字,而且也有利于“制造业回归本土”,以稳定国内就业情况(其实本次危机前,美国非农就业率处于历史最好阶段)。所以川普不予余力的在公开场合,要求鲍威尔掌控下的美联储降息。(这是自80年代以来,美联储第一次如此被动)

同时美国不仅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且美国也是全球唯一一个将养老金和居民个人资产联系到股市的国度。居民36%的资产在共同基金和股票上,养老金中的IRAs有54%配置在股票上。所以从这些细节可能会帮助人们从新了解美国的现状,也就是美国不仅是“消费立国”的国家,而且其政府关心股市的程度远超过一般国家。因为它其实是全球唯一一个可通过居民负债表调节居民财富的国度,华尔街的金融资产是美国的核心资产。同时由于401K计划的实施,股市承担着美国人的养老重任(日后中国的养老金改革,很有可能效仿美国401k计划,标的主要是沪深300指数)

面对“欣欣向荣”的未来,即使叫回沃尔克来重新执掌美联储,可能也没勇气阻止“降息的趋势”。因为在80年代时候,美国刚刚经历滞涨,而且面临日本全维度的产业挑战,这使得升息的决定“执行起来”虽有阻力,但谈不上“格外艰难”。但在现在,无论个人利益(降息有助于增加资产性收益),还是国家利益(降息有助于降低财政赤字),都有着明确的期许,所以这种趋势有着历史的必然,并不是美联储能控制的。

这次疫情是经典的“黑天鹅”,而美股泡沫的破裂是典型的“灰犀牛”。所以当二者相遇时,美股出现了现在这种多次熔断的创纪录行情。在此次危机中,即使美联储反应及时(很快就降息为0,并且释放出多种货币宽松政策),但这只能舒缓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危机。并不能改变疫情对美国实体经济的伤害,随着美国感染人数的攀升,美国企业的经营业绩必然受到影响,这会影响财报结构中经营性现金流的收支,因此所有国际投研机构都异常关心美国劳工部每周四披露的“非农就业率”,以判断此次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伤害程度。

作为“低息性经济繁荣”的一部分,很多企业只能依托过度杠杆化维系自身的发展(其实这种模式为当年日本影子银行的变种,都是“把款借给不该借的人”)。故而债务结构成为推动此类金融系统运转的重要一环,不仅有着“长债短投”的错期性安排,还有“债务滚动”的承接性延续。这一切本来运行的挺好,但是疫情的袭来,展现出了整个金融系统的脆弱性。随着VIX恐慌指数的飙升,以及美元指数的大幅上涨,整个金融系统陷入到“雷曼时刻式”的恐慌,即使美联储做了它能做的全部(0利率,外加无底线救市预期),但其实这仅仅缓解了部分的流动性紧张(VIX降到20左右,美元指数在95以下,才能说阶段性渡过危机),因此连“金融危机”部分都不能说完全缓和。

而疫情导致的“实体危机”将是更让人揪心的,毕竟7月份时,一大批美股企业债集中到期。到时候是否出现大规模债务违约,成为所有主流金融机构判断美国经济前景的关键。而随着美国确诊人数成为全球之首,这种“对实体经济的恐慌”其实已经超过了2周前“对金融流动性的恐慌”。而这是美联储无能为力的,也是美国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挑战。

很多人质疑美联储是否过快的打完子弹,其实是没有理解这次危机的独特。这是至今唯一一次“可以准确预期的经济危机”,故而金融政策不用像历次危机那般充满“滞后性”。所以正是因为“有了提前的剧透感”,美国提前看到了“几个月后的经济的颓势”,所以选择提前用“猛药”,而不是按照历史节奏行事。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明确美联储的救市决心,同时警告空头要收敛,所以其实美联储在这一个月的救助行动,值得所有央行玩味,其作出的决定“表面是出于危机突来的紧迫,其实是出于对经济洞察的审慎”。

这次危机,其实也展现出经济全球化的脆弱,世界呈现出一种“愈加撕裂的态势”。落后的全球化治理结构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全球化经济趋势。即使没有疫情,美国经济也将面临困局,而突然的疫情,就像一个加速器,把那种“注定的窘迫”迅速的“放映出来”。自2008年那次危机之后,美联储和美国政府就共同维系着一种低效制度:低通胀、低利率、低增长、高泡沫、高杠杆共存。在这种背景下,企图用低通胀安抚穷人,而用低利率激励富人,让中产长期受害。面对越滚越多的债务赤字,通过“美债美元化”来解决;面对越来越大的资产泡沫,通过“美联储政治化”来挽救,但这不过是在饮鸩止渴,最后的审判只会延期而不会缺席。

三、未来如何投资

疫情无论多么肆虐,总有归于平静的那一天。那时的世界,不论经济情况如何,都会更加的“封闭”,虽然不一定如达里奥万字常文所言之:与过往完全不同。但是其迥异性,值得所有投资人认真思考,因为这暗示着某种“周期的改变”。

当所有人都把精力聚焦于“疫情的进展”,在这里我们不妨把眼光放的更长些,思考一下“疫情结束的世界”。

在那时,由于全球央行集体奉行货币宽松主义,所以利率这个概念在慢慢消亡。注意一下如果你没经历过“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生活,就无法体会美元与黄金可自由互换时,那个时代的“曼妙和烦恼”。所以“利率的消亡”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布雷顿森林时刻”,很多的金融常识的底层逻辑在改变,作为投资者,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考维度。因为只有洞察周期的变化,才能提前把握趋势的节奏,并且赶在大部分人弄懂前,重仓投入资源(无论是精力金钱),在未来的某个时点等着“后知者的醒觉”,这就是“投资的本质”。既没什么技术分析的冗杂,也没有价投派自我标榜的认识优越性,它是一种“生活的常识”。如同伟大的商人不可教化,优秀的投资者不仅仅是因为看了多少书,掌握了多少“知性的当量”而脱颖而出,更在于对生活的独特的敏感。正如一个时代的改变,常常充满“钝感”,在质变的一瞬往往“消无声息”,但经历一段时间之后,在那“回眸一瞥”中,它又如此“鲜活而独特”。

时间总在慢慢流逝,过往的一切的变得模糊,很多年后当我们谈起此次疫情,更多的感慨或许是:那时没有把握住一次好的投资机会。就像对于经历过2003年SRAS的人而言,很多人的遗憾是:那年没有买入房产。

人在经历过一次阵痛后,往往学会情绪的脱敏,有时它被叫做:冷静。其实不过是某种自我保护机制的反馈。在那个利率消亡的世界,信托、保险、以及银行理财(2021年后理财就不会有保底的了)、存款、国债、基金这些你耳熟能详的“固收类资产”都将受到一次“审判”。稳定收益这几个字慢慢的消融于金融业的历史长河。因为经济效能整体的发展,依托的其实是科技的赋能效应(长周期论,比如康波循环的底层逻辑,就是科技变革的周期性影响),在下一次革命性科技变革前“不容易出现大幅度加息”(除非发生偶发性恶性通胀,短期回调一下,然后利率继续下行,类似于是利率的反弹,而不是反转)。

对于未来的世界而言,投资其实是一门“中产必修课”,因为资产性收益率会继续高于劳动报酬类性收益率(皮凯蒂的理论不仅会运行,而且会加速)。所以这里面的核心在于寻找“类债息性资产”,其实这也是一种在利率消亡时代的“复古”。类似于当今的世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消失后,寻求那种货币锚定的冲动(比如比特币的尝试)。所以股息率将慢慢成为一种被看重的财务指标(即使现在它不被重视,尤其在A股更是如此,但是欧美等成熟市场已经表现出对股息率的高度重视),长江电力的股价从底部区域慢慢崛起的态势,其实预示着这种改变已经发生。

也许你依然沉溺于“创业板”的涨跌价差,但是“寻找债息替代品”的趋势在逐渐化为一种“慢变量”沉积于市场的底层。现在中国的利率处于全球相对高点,但随着应对这一轮经济危机的举措,人民币基准利率会慢慢降低(327政治局会议已经定调,下个月的LPR就会降)。保本型资产规模在萎缩,同时绝对利率在快速降低,这预示着随着疫情的结束,经济恢复正常之后,人们的忧虑也不会减少:“活下来之后,马上就会想怎么活的好”。这种对“稳定收益的需求”随着时间流逝会变得愈发强烈,故而如果长江电力这样的股票在此次危机中下跌到合理空间,其实是较好的选择(银行股息率也高,但负债率高,分红稳定性被怀疑,选择需要谨慎)。

另外,随着金融系统逐渐对外开放(4月1日起,外资金融机构就可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可以控股中方金融机构),A股的“估值恒久高估化”,会慢慢受到人们的质疑。即使有外汇管制条例限制,但是“全球化投资趋势”无法阻挡,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A股的业绩回报率会随着宏观经济的制约而下降,未来的市场中,博取价差性收益的趋势会更加明显。但在这种背景下,必然也有从传统银行理财业务流出的资本,这种对于稳定性收益率的需求,会促使他们在全球市场寻找“稳定分红而明显低估的股票”。而此时,香港市场的估值优势会脱颖而出(香港是现在是现在全球最被低估的市场,个股跌幅甚至超过美股)。

由于港股老千股的传说,选股自然需要些功力,但这个和A股选股有本质不同(A股是根本没什么低估的股票)。很多优质的港股已经在近期的大跌中被错杀,而且随着未来美股的二次探底,还会继续下跌,但其实投资价值已经有所凸显。比如很多REITS类资产,股息率接近8%,市净率不到0.5,负债率不到30%,而且都是一线城市核心位置的写字楼(比酒店模式更好),仅仅由于美股暴跌,股价也跟着狂降。价值投资的情景虽已显现,但面临现在的大跌,几乎没有投资者敢于逆势加仓,这就是生活的真实:无知总是把自己打扮为某种“理智的谨慎”,以便说服自己“合理的”错过一些好的机会。

所以老巴所言的:机会出来时候要用盆接,而不是茶勺。是句人人都能理解的话,但是践行者寥寥。正如杰克韦尔奇的那句名言:你们知道了,但是我们做到了。投资进阶的唯一方式就是践行,而不是理解。因为在践行中,你将体会到:如何用不完备的资讯做出大概率对自己有利的决定。而理解的底层逻辑往往是:搜集所有材料,弄懂道理本身。显然,践行的逻辑更像是真实的人生,那种“未知的不确定”将和“情绪的反馈”发生共振,在这个过程中,知性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把控情绪的稳定,以屏蔽那种反身性干扰的杂音。所以如果你有心,就会明白为何查理芒格说:对投资者而言,聪明不是优势。因为聪明往往代表思维联动性强,这种活跃度也会加强和恐慌情绪的共振感,使得估值的客观性降低。而且巴菲特也说过:作为伯克希尔的未来的接班人,首要标准就是情绪稳定。这足以说明情绪在投资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这很大程度是天生的,不理解这点的人,不会悟透投资的本质。

@今日话题 $道琼斯指数(.DJI)$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 $标普500指数(.INX)$

全部讨论

2020-04-14 08:47

擦,看了半天,不知所云。。。

2020-04-02 01:25

以后世界股市高估肯定是常态,,因为实业收益率太低了,,利率也是负的

2020-04-02 00:27

看来15000也不保险 

2020-04-23 12:44

理解和践行的分析不错

2020-04-02 13:47

美国疫情继续扩散,拐点没到,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预测至少再过十周才见顶,特朗普说要死二十万人(若不采取措施要死二百万人)。对应股市,从估值看也没见底,道指中位数PB为2.9倍(现3.92倍),对应道指16006点,估计随着疫情失控,美股二次探底不可避免,16000大关应有较强支持。

2020-04-28 00:56

靠数据和图形生活的人不容易,有些事情还是要回归到人的本质,没有那么抽象

2020-04-18 03:47

比大多数财经演员的功力深厚多了,已经关注作者。

2020-04-18 00:00

股市中跌后看空的文章比较受欢迎,涨后看多的比较受欢迎。赚钱得反着来

2020-04-17 23:34

美股高估的太严重,上市公司套现太能换钱

2020-04-16 09:15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