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那些事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海底茫茫,百万亩扇贝离奇“失踪”,市值千亿大白马,百亿资金“不翼而飞”,虚增利润过百亿,董事长锒铛入狱……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欢迎收看走进科学之财务造假那些事儿。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业绩考核因素、获取信贷资金、首发上市以及再融资等等成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利”量源泉。

首先是业绩考核动机有内在和外在两种驱动因素,内在驱动因素又分为市场条件和非市场条件,市场条件与股票的价格息息相关,比如股价上升至何种水平相应取得多少股票;非市场条件主要是与经营业绩指标相关,比如达到最低盈利目标或销售目标等等。外在因素主要是名利的驱动,中国企业500强、世界企业500强等各类榜单,对于企业家来说似乎有着某种魔力,驱使着他们打破经济规律创造业绩传奇。

其次是获取信贷资金动机: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会为其会计报表准备多套“时装”,报送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会计报表,往往是最漂亮的“时装”。企业通过财务报表粉饰获得资金,然而他们根本没有驾驭资金的能力,繁华落尽,漂亮的“时装”背后讲述的却是皇帝新装的故事。

此外是首发上市以及再融资动机:以主板IPO为例,拟上市公司需要满足一定的财务指标,比如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累计净利润大于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累计大于5000万元,或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等等。同时,股票的发行价格也与盈利能力有关,因为P(股价)=EPS(每股盈利)*PE(市盈率),为了顺利通过发行审核,降低募集资金的成本,拟上市公司有动力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很多公司上市即巅峰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同时,上市公司再融资同样也需要满足特定财务指标,这里不再赘述。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年年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但主要类型无非是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粉饰、现金流量粉饰。造假手段主要包括:虚增收入;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少记/转移费用;提前或推后确认费用;增加非经常性损益;通过资产减值损失调节利润;通过资产重组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借助关联交易操控利润;虚增资产;隐瞒负债;随意追溯调整,逃避监管规定;费用资本化;虚构交易,制造体外循环资金等等。

以关联交易为例,*ST冀装(000856.SZ)2016年度实现扭亏为盈,主要是关联方的大力支持。2016年5月,*ST冀装与控股股东冀东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唐山冀东发展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将*ST冀装旗下的唐山盾石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盾石机械”)100%的股权以1.67亿元转让给对方,确认投资收益8865.25万元,计入合并财务报表当期损益。这不禁让人感慨“世上只有妈妈(控股股东)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儿”。

近年来中国股市关联交易盛行与“造系”运动分不开,“德隆系”、“海航系”、“明天系”它们通过错综复杂的嵌套式持股结构编织了一张巨大的关联关系网。通过这张网,造“系”者往往可以轻易地将关联交易外部化”,通过自己控制的上市公司从银行贷款,再让控制的上市公司相互担保贷款,进行关联交易,编造业绩。吴晓波在其著作《激荡三十年》对德隆系的兴衰有过一段描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

财务造假有哪些迹象呢?知名财经主编马靖昊老师曾在微博中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迹象有过这样的总结:财报没有被审计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信息披露方面被证监会谴责;企业正在接受政府监管部门的调查;高管大量减持套现;企业高管频繁离职,特别是财务总监的频繁离职;高比例股权质押;突然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特别是跨行业并购;隐瞒关联交易或严重依赖关联交易或大量复杂的关联交易;大客户退货或者无故消失;主要供货商可疑或者不正规;非常异常的影响业绩的突发事件;业绩预测非常不准确,差额巨大;会计政策莫名其妙改变;财务报表突然延期;大存大贷;应收账款莫名其妙大增;存货莫名其妙大增;长期待摊费用大增;企业大买无形资产;在建工程迟迟未转为固定资产;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数额很大;一次性大额计提减值准备;毛利率经常波动,有时远超同行均值;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出现大幅波动;异常的营业外收入大增;营业收入大幅提高,工资等却远低于其增长;海外收入占比大;高比例选择资本化处理,并且由此形成的资产数额巨大;巨额商誉;经营现金流差,利润与现金流长期不匹配;.长期以来分红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