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投资中统计回测的一点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喜欢:27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号:大数投资(rucqdp).

昨晚大数投资联盟二群对统计回测讨论比较热烈,本想在群中回应一下,后考虑还是写下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要端正统计回测的目的,其目的不在于验证,而在于通过回测寻找统计规律和指标标准。我想这也是现在很多的实证研究被诟病的原因。实证研究已经脱离了对事物本质的探索,无怪乎对外经贸大学张新民校长直言:做实证研究的人,基本都是专业没有学好,数学也没有学好。所以应该回归到社会科学中利用统计回测来寻找规律的正途。

其次,统计回测要避免看图说话。做回测的人很多,在很多平台上也都能看到,但大部分是看图说话,以统计回测中的个别现象或特例作为发现的规律,从而利用这个所谓的规律进行选股操作。

再者,统计回测中要把一个方法体系中的买卖情况通盘考虑。以大数投资为例,既要考虑在沪深股市2倍市净率时买入,还要考虑卖出重新配置的问题,还有分红、送股、配股、增发等带来的影响。所以,并不是说买入后就不管了,我们等3-5年来看收益情况。

所以,大数投资真要对整个方法做回测,还是比较复杂的。不过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来间接做回测:

(1)对概率抽样方法的回测。可以比较随机抽样、按照行业分类、按照区域分类等,不同抽样方法的效果。

(2)绝对低估下限的不同设定,对于收益的影响。一般我们将沪深股指1倍市净率作为绝对下限,这是参考了美国股市的情况。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高速,以及中国沪深股市20多年的历史低位,不妨将下限设定在1.2或1.4,由此与1倍进行对比,来看收益的提升情况。

(3)低估值股票与高估值股票之间收益的差异对比。可以选择按照市净率或市盈率从低到高排序,选择30只最低的,再选择30只最高的,由此对比两者的收益情况。同时也可以对市净率和市盈率的两个指标之间做出对比,看哪个指标更有效。

应该有人已经对大数投资做了整体回测,如果感觉效果不理想,比如说年化收益率低于20%的话,可以考虑几个问题:买入点是否符合2倍市净率的标准;买入后中间是否有逐步卖出,以及持续加仓的操作,等等。

有些时候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个人没有理解到位。就像上周三晚上一位同学的提问:她粗略按照大数投资的标准在去年年初选了10多只股票,计算现在的收益,发觉很差。当场让她说出股票的名字,结果问题就出来了。说出的几只股票并不符合大数投资对于市盈率的要求。

所以,在操作时,切忌断章取义,一句话只看一半。回归到格雷厄姆对投资的定义:深度分析。只不过我们的深度分析不是对个股,而是对沪深整体和行业。也不要懒省事,不妨每周利用1-2个小时的时间把所有行业都过一遍,列一个清单。

全部讨论

2017-04-25 22:40

所以现在改买场内lof基金或etf基金了,股票实在太难做,一不留神就停牌深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