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概率和股价泡沫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主观概率(Subjective Probability)是指个人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信念和判断对某一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度量。它不同于基于频率或统计数据的客观概率,而是反映了个体对事件发生的信心或确信程度。

20世纪美国的萨维奇,将主观概率设立为明确的数学理论。萨维奇运用的是经济学的传统方法:假设,若事件A发生,可获得1万元的f奖;若事件B发生,可获得1万元的g奖。现在的问题是:你想要哪一种?假设你的回答是f奖。那么经济学上将这个答案记做f>g。此时,相比于B,你更相信A的“准确性”,这一点是无疑的。如果将所有的事件都做成上述调查问卷的形式,那么根据你的答案,就可以判断出所有事物的准确性的大小关系,而这个“关系”就可以被定义为“概率”。在刚才的例子中,则显示为p(A)>p(B),而这个概率不等式,是根据你的主观判断而得来的。萨维奇主张,像这样得来的便是“主观概率”。

主观概率的概念确实可以用来解释股市中泡沫的形成和存在的必然性。泡沫通常是由于投资者的过度乐观或悲观情绪驱动的,而这些情绪和判断正是主观概率的体现。以下是具体的解释:

股市泡沫的形成机制

投资者信念的传播与放大: 股市中的价格不仅仅反映了基本面的信息,还反映了投资者的预期和信念。当大多数投资者对某些股票或整个市场持乐观态度时,他们的主观概率判断会倾向于认为这些股票或市场会继续上涨。 当投资者认为股票价格会继续上涨,他们会买入股票,这种行为会进一步推高股票价格。上涨的价格又验证了他们的乐观预期,从而形成正反馈循环,逐渐形成泡沫。

信息不对称与追随行为: 在市场中,不同投资者拥有的信息量不同。一些投资者可能会根据有限的信息和个人判断做出投资决策。这种主观概率评估可能会受到市场情绪和舆论的影响。 当一些投资者开始大量买入某些股票时,其他投资者可能会认为这些投资者掌握了更准确的信息,因而跟随买入。这样,市场价格被不断推高,即使最初的投资者判断可能并不准确。

过度自信和行为偏差: 投资者常常表现出过度自信,即高估自己信息和分析的准确性。这种过度自信会导致投资者对股票价格上涨的主观概率判断过高。 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投资者常常受到各种心理偏差的影响,如从众效应、确认偏误等。这些偏差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主观概率判断,导致市场价格偏离基本价值,形成泡沫。

泡沫的必然性

在股市中,由于以下因素,泡沫的形成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人性的非理性:投资者的决策往往并非完全理性,他们的主观概率判断会受到情绪、心理偏差和外部信息的影响。这种非理性会导致价格大幅偏离基本面。

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影响: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些乐观或悲观的信息可以迅速影响大多数投资者的主观概率判断,导致市场短期内剧烈波动,形成泡沫。

市场机制与结构:金融市场的杠杆作用、衍生品交易和高频交易等机制会放大投资者的主观判断,进一步推高价格波动的幅度,导致泡沫的形成。

主观概率在泡沫形成中的应用

通过主观概率,可以理解和解释投资者在泡沫形成中的行为。例如:

投资者A认为某科技公司股价在未来一年上涨的概率为90%,因此大量买入该公司股票。

投资者B看到投资者A的行为,认为投资者A可能拥有更多信息,于是调整自己的主观概率判断,认为该公司股价上涨的概率为80%,也跟随买入。

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跟随买入,市场情绪愈发乐观,股价被推高,形成泡沫。

总之,主观概率能够解释股市中泡沫的必然性,因为它揭示了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心理偏差和市场机制影响下的决策过程。泡沫的形成往往是投资者主观判断和行为的集体结果,这种集体非理性行为在市场中是难以避免的。

$博通(AVGO)$ $英伟达(NVDA)$ $中国海油(SH60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