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欣药业:崛起的输液龙头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2喜欢:13

今天跟大家聊聊辰欣药业,这个票可能在医药行业中并不起眼,但记得Li小时候放学后,在医院经常喝生理盐水解渴(父母都是医院医生缘故),那时候还全是玻璃瓶的,但目前玻璃瓶由于环保问题已经慢慢退出市场,塑料瓶,软包开始替代,其实是个比较简单的医药细分领域,可以理解为啤酒+榨菜概念股。

区域性:其实大输液行业跟啤酒行业共性很相似,毛利率不高,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运输成本,但输液准入门槛相对高些,我经常开玩笑说生理盐水卖的都快比矿泉水便宜了,普通500ML一瓶一两块钱,软塑包装三四块钱,其中运输费用还要占一大半。从而使每个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的销售半径。

提价需求:大输液生产规格要求比较高,稍微有点差池就会导致输液反应,搞不好出现医疗事故,但输液产品价格其实非常低,这跟整个输液行业属性有关系,第一是医保控费的原因,第二是确实生产成本也低,第三是没什么研发投入,近年来随着输液的升级,价格有所回升,但依旧便宜,连农夫山泉都开始涨价了,大输液提价需求也强烈,虽然单价价格低,但辰欣药业2018年总产能达到6亿多瓶(袋),每瓶提价几毛钱就能贡献几个亿的利润出来,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利润,因为每瓶针水提价几毛钱对于患者来说基本是没影响的,该打的针水照样打。

行业格局:这两年,我国大输液行业多地受门诊输液监管限制以及“限抗令”的推行,行业出现了洗牌整合,整个输液市场的规模有所缩减,全国大输液总体销量可能降低 5-10%,但龙头企业集中度却逐年提升,销量反倒有所增长,而且还有持续提价动力,效益持续改善。全国大输液销量估计在 110 亿瓶左右,目前国内大输液药企上规模的企业主要有科伦药业华润双鹤、石家庄四药和辰欣药业等四家,分居于国内东南西北区域,科伦+石四药+双鹤+辰欣合计超过 70 亿瓶,占比 65%左右。但参照欧美日基本上都只有 1-2 家企业在生产,未来集中度还会持续提升,辰欣药业虽然大输液销量不是最大,但从单厂生产能力来看,却是国内最强的,因为其他企业都有很多并购,辰欣药业是单厂生产量最高。随着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的销售和议价能力都会提升。以前主要是小企业降价从而推动产品销售,但大企业品牌、技术、质量都很强,都愿意维护价格。集中度提升后价格也会稳定,不会再像以前持续降价。



主营业务:辰欣药业主要生产水针、非 PVC 软袋输液、塑料瓶输液、玻璃瓶输液、冻干粉针、片剂、膏剂、滴眼剂、胶囊剂和小原料药等 8 大类型近 400个规格的产品。主导产品大输液总产能达到6亿多瓶(袋)/年,位居国内单厂产量第一,针剂年生产能力达到20亿支,位居山东省第一位。片剂、胶囊、膏剂、滴眼剂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50亿片、1.2亿粒、6000万支、4000万瓶。随着大输液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辰欣药业等龙头企业销量保持稳定甚至略有增长,产品结构调整+塑瓶提价推动盈利能力增强;右美托咪定+溴芬酸钠等医保品种高速放量,氨溴索等 12 个塑料安瓿产品竞争优势明显实现快速增长;辰欣药业实现量价齐升推动业绩高增长;

从公司营业构成来看,公司主要营收及利润来源还是大输液,小容量注射剂其次,而小容量注射剂包含激素类、抗肿瘤药物及辅助用药、营养类、造影剂、心脑血管类、抗生素类等,其中,公司的产品中不乏药阿德福韦酯片、右美托咪定注射剂等大品种药物,且公司的盐酸安普乐定滴眼液是国内独家产品。

研发方面: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6%用于科技研发投入,致力于自主研发、生产能够填补国内空白的药品。先后与中国药科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功走出了一条“产、学、研联合创新”的路子,已成功获得国家新药证书43个,其中一类新药2项,二类新药3项,三类新药12项,四类新药16项,五类新药10项,在研新药36个。

市场质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辰欣药业收购美国国泰证券股权,传闻大股东的女儿刚好在美国国泰证券上班,公司是否真的基于企业的增长而跨国跨界收购呢?显然这笔收购是出乎意料的。还有投入大力研发的成果居然50万卖给了关联公司,各位看官自行发挥想象力吧!

总结:辰欣的行业格局已经形成,主营业务稳定增长,随着国内大输液趋向集中以及提价需求,未来行业细分领域依旧是很好的赛道,目前高毅资产邻山一号也成为其第一流通股股东,总体看依旧是一家处于上升趋势的优秀企业。$辰欣药业(SH603367)$

以下观点不构成对任何人、任何机构的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投资需谨慎,入市有风险。

全部讨论

2020-02-24 10:23

现在还没有崛起哦

2020-01-09 23:12

写的不如唱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