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河东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0喜欢:28
其实原本A股不是如此的,在13年以前,A股的牛熊市都是高估到低估再到高估,整体上都是如此。
但是13年以后,你很难出现低估,去除今后成长或者zc改变逻辑的因素后,你可以发现就当年业绩而言,很难出现低估,往往一波熊市下来,有价值的价值类中型公司也很难去到13年以前的10倍市盈率或以下的情况,往往最乐观到15倍左右也就到底了。而之前牛熊,绩优股一般在8-50倍之间波动,所以业绩一增长,很容易形成10倍行情。但是自从有形之手加大干预后,往往下跌上涨就变的不顺畅,羊群效应难以持续,所以15倍涨10倍就变成了150倍,而且风格趋向科技类后,往往35倍市盈率就到底了,涨10倍,哪怕业绩翻倍都有175倍市盈率。底部都难言安全边际,不要说高位了。所以关键是有业绩有成长的科技类股成为弱势英雄后,估值区间上移非常多,加上杠杆效应,建仓和出货周期都大大缩短。高估值就让行情非常不稳定,但是让一级市场获得了盛宴。
底部估值价格抬高,更加有利于既得利益,比如大股东,融资方,财务投资者,而对二级市场非常不利,所以长期投资的基石已经很难存在,所以才发明了风口这个词,也就是专注于zc跟风或者海外市场映射投机。
另一方面,就算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但是上市公司业绩始终是安全垫,在内需每况愈下,黑天鹅灰犀牛愈加频繁发生,二级市场无权获得足够安全边际的情况下,只能抛弃传统的价值投资理念,转而进入风口投机(投资首要的是安全边际和价格,投机首要的是量能和时髦)。
当然,当内需(房地产)偶尔复苏时,整体市场就会变好,比如12年下半年到13年3月,14年9月开始到16年底或者18年初(一线城市16年底17年初价格见顶,后续全国有棚户区改造影响,由于金融创新造成的悲剧不能算在内),18年年底到20年年末,这个时间段往往股市内需为主的大多数比较稳定或者能上涨。而内需股票估值长期都相对更合理,业绩更透明,上涨更稳定持久。
恶炒风口,或者跟风外需题材时,股市就两极分化极为严重,而且很不稳定,往往以市梦率预期型难以证伪的炒作为主,估值比较高,不确定性和风险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