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茅的几个缺点!

发布于: Android转发:3回复:3喜欢:10

中国中免计划在港股二次上市,今天开始打新,趁机把招股书又捋了一遍。

在这篇文章之前,公众号上有2篇关于中免的文章,点击下方标题可见:

中国中免没有雷!》

《牌照不再垄断,疫情终将过去,吃红利软饭的中免,能否靠实力打天下?》

关于中免的优点,实际上非常简单、众人皆知,即海南离岛免税的前景实在太诱人了。

2021年,离岛免税的市场规模是452亿,预计2026年增长至2432亿,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杨澜专访中表示,希望2030年免税规模达到7000-8000亿元!

中免现在可是中国以及全球最大的免税运营商,占据了国内近9成的份额,离岛免税又占总收入的72%,如果2030的目标成真,想想中免还能涨多少倍?

线性外推固然简单诱人,但真能如散户所愿吗?在我看来,免税茅尚有几个缺点。

一是过往业绩依赖收购和政策红利。

2017年3月,中免收购日上中国;2018年4月收购日上上海;2020年6月收购海南免税。

没有收购之前,2013-2016年,中免平均的营收增速为8.6%,收购之后,2017-2019年,中免的增速提升至31.5%。

具体来看,2019年,收购日上中国贡献了总收入的15.6%;收购日上上海贡献了总收入的31.6%;收购海免贡献了23.6%的总收入(2021年)。

招股书中,公司直言,收购贡献了中免大部分的收入和利润:

除了收购,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红利给了中免二次腾飞。

2011年,海南离岛免税市场成立;2020年7月,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从3万提升至10万。

免税品大多是奢侈品,3万额度确实不够富人用,10万刚刚符合大多数中产阶级需求,加上疫情后,出国游受阻,海南自然成了需求释放地,中免大为受益。

展望未来,国内已无重量级免税运营商可供中免收购;离岛免税10万额度怕也是再难提升,能指望上的政策红利,只有市内免税店放开。

市内免税的争议一定大于离岛免税,海南岛相对独立,免税好管控,市内免税店看似方便消费者,但也带来众多税收问题,放开的顾虑更多,即使有所放松,力度也无法和离岛免税相媲美。

而且,最关键的是,随着海南自由岛建设和市内免税政策放松,同时会带来中免的第二个缺点,即免税运营牌照放开。

这点已成事实,王府井、珠海免税、海旅投、深免等都在加大海南岛免税店布局,肉眼可见,未来海南离岛免税的竞争烈度将大幅增加。

竞争可不是好事,韩国市内免税店固然发达,但免税牌照也多,竞争激烈的后果就是参与者的净利率只有个位数,如新罗免税业务的净利率只有2%:

考虑到中韩国情不同,国内的免税运营商大多是国企,背后的爹都是一个,竞争起来自然会悠着点,中免的盈利能力肯定高于新罗,但能不能保持当下的18.3%净利率要打一个问号?

从未来1-2年的角度来看,若疫情消失,海南旅游会受到出国游冲击,离岛免税被韩国免税和机场免税分流,虽然机场免税被中免垄断,但机场店的盈利能力远差于离岛店;展望3年后,中免在海南的对手或有所发育,中免的市场份额有下降风险,同时为了应对竞争,打折促销广告宣传都得加强,盈利能力有下滑风险。

2030年,海南免税市场规模较2021年增长15倍,中免虽有竞争和盈利能力下滑影响,但净利润或许仍有增长空间。

因此,中免仍算是不错的白马,但在确定性方面,略输于上海机场和美兰空港。

机场也有免税业务,且贡献大部分利润,大胆赌一下,2030年时,上机和美兰的涨幅应该大于中国中免$中国中免(SH601888)$ $上海机场(SH600009)$ $美兰空港(00357)$

全部讨论

2022-08-18 22:24

很大一部分,不是大部分,三亚国际免税城是利润大头,日上和海免绝对利润都远远小于三亚国际免税城,再加上权益都只有51%,你去看看利润表,中免日上和海免获取的利润加起来都远小于三亚国际免税城

2022-08-19 09:07

单纯从买入成本考虑,现在买入港股的中缅是不是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