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1喜欢:3
2007年10月9日,中国神华登陆上交所。
年赚200亿的煤炭巨无霸,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那个时代引人注目的赛道股。敲锣开盘后,中国神华直接高开68元,并以69.3元收盘,比发行价上涨87.35%,一举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值的矿业公司。
但时任公司董事长陈必亭对股价“还不够满意” 。当时的煤炭产业处于上一轮黄金盛世,神华的行业格局、一体化优势以及资产注入预期,都让投资者极为乐观,因此出现了在行业周期顶部,给予了其成长股估值的情况。
翻阅当时的机构研报,没有人认为神华获得30倍PE以上的估值是不合理的。国内外券商机构开始疯狂“吹捧”:
瑞银认为中国神华的目标价应该是101元港币,对应2万亿港元市值,买方机构直呼震惊;招商证券则给出了100元以上的目标价;另外,中金财富为90+,国泰君安88+,最低也在57元以上。
上市后四天神华股价继续高歌猛进,连续攀升至94.88元的历史最高位,资本杀红了眼,趋之若鹜,疯狂追逐。
在股民、机构、公司管理层三方一致性预期的推动下,资本市场群情激昂。
但疯狂和毁灭只有一步之遥。和中石油一样,中国神华自此也被写进了资本市场的荒唐册里。煤炭黄金十年间,尽管公司业绩每年都在增长,但股价就如同流星一般急速下坠,从最高点至最低点暴跌80%。

全部讨论

06-13 06:35

历史总是不断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