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带芯片龙头专利侵权纠纷“战火”延续 翱捷科技再收应诉通知|深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科创板日报》6月17日讯(记者 郭辉)国内基带芯片龙头之间的专利侵权案“战势”升级。

翱捷科技近日在交易所网站公告,该公司收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应诉通知书》及相关材料,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展讯公司”)因与翱捷科技侵害发明专利纠纷一案,不服最高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的民事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据了解,该案涉案金额达1.003亿元,涉案专利是展讯公司拥有的ZL201180004859.4号发明专利权。国家专利局提供的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显示,该专利是一款移动终端及其业务处理方法、基带处理芯片相关的技术。

回顾案件进展:展讯公司于2020年12月向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翱捷科技与竞航彭通讯相关产品侵犯展讯发明专利权,并要求赔偿损失。2021年7月,一审判决翱捷科技败诉。

翱捷科技方面不服一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23年8月28日,案件二审结果反转,最高人民法院对该案出具的终审判决书显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均有错误,驳回展讯公司的诉讼请求。该案目前处于再审申请立案审查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该起案件在司法界曾引起较大关注。该案二审庭审时间发生在2022年4月26日,而每年的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在“以案释法”的司法精神及工作要求下,该起案件的审理曾在最高人民法院网进行视频直播,也成为最近两年知识产权纠纷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判例。

图:中国法院网专题页

与此同时,上述案件在半导体和通信产业领域同样有着重要影响。

据了解,境内基带芯片供应商仅3家,主要有海思半导体、紫光展锐及翱捷科技。其中,展讯公司是紫光展锐的全资公司。展讯与翱捷科技的专利纠纷由来已久,并且诉讼案件的数量颇多,引发行业内的普遍关注。

二审判决戏剧反转 翱捷科技是否“无辜”

翱捷科技被展讯公司起诉涉嫌侵犯其ZL201180004859.4号发明专利权一案中,一审到二审的判决结果一度出现戏剧性反转。其中二审结果为展讯公司败诉。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律师、专利代理师樊云滨表示,本案涉及手机双卡双待单通的技术方案,从涉案技术方案是否侵权的角度上来说,双方的争议焦点在于被告产品在处理A卡通话业务而关闭B卡时,是否基于对B卡正处理的关键数据识别结果。

“目前来看,双方都是通过鉴定实验推断芯片的工作流程来验证各自的观点,对双方鉴定试验科学性、全面性的判断应当是本案二审改判的关键因素。”樊云滨表示,专利侵权诉讼中二审改判不侵权的案件并不少见,通常是对于侵权产品技术方案的解读出现了新的证据或者纠正了某些技术事实认识上的偏差。

现该起案件已提交至最高人民法院再审,樊云滨表示,再审程序会全面审查在案的证据和事实,但一般到了这个环节,核心的争议问题已经聚焦,双方会据此提出最终的证据和论证,最高院会在这个基础上审理裁判

据了解,行业内频繁的技术人员流动,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均可能成为类似纠纷的导火索。

展讯公司曾在2021年的一起案件中诉称,翱捷科技现员工湛振波原任职于展讯公司,其在展讯公司期间参与研发、专利管理等工作,但曾涉嫌违反保密义务,将其在工作掌握的经营秘密非法发送至自己的个人邮箱。目前该起案件尚未有定论。

樊云滨分析表示,技术人才流动确实是专利纠纷和技术秘密纠纷的核心诱因之一。

在司法诉讼中,“一方面,职务发明制度中离职一年与原职务或任务相关的发明创造归原单位所有的规定,导致许多企业之间就跳槽技术人员的发明创造归属问题对簿公堂。另一方面,即使没有侵权恶意,技术人才对在前单位积累的技术经验的运用也有可能涉及专利侵权和侵犯商业秘密。”

此前,翱捷科技董事长戴保家与展讯公司的母公司紫光展锐也颇有渊源。

戴保家为通信行业资深从业者,曾是锐迪科创始人,并在2004年至2013年担任锐迪科董事长、总经理。锐迪科在业内有“国产射频芯片先河”之称,曾在山寨机时期靠“山寨芯”一时风光无两,后于2013年与紫光集团达成收购协议,与展讯公司整合为如今的紫光展锐。

如今,紫光展锐新一轮融资和IPO进展扑朔迷离,翱捷科技则先其一步完成科创板上市。

有半导体产业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对于已经上市成为公众公司的科技企业来说,更应该重视知识产权方面的合规工作,过去靠山寨与国外主流厂商“搏杀”的老路不能再走。

一家射频芯片厂商的负责人则向《科创板日报》记者称,像国外公司诺基亚,基本不做芯片,但每年能收取不少专利授权费用。“展讯基带做得比较早,应该是积累了相当数量的通信专利,但是按照国内的竞争情况,恐怕厂商收费乃至付费的意愿都不会很高。”

基带芯片龙头是怎么打专利战的?

一是发起多个专利诉讼营造“攻势”。

展讯公司曾向翱捷科技发起多个专利侵权诉讼。据公开资料,展讯公司作为原告、翱捷科技作为被告的诉讼案件数量历史上至少有6起,诉讼合计涉案金额高达2.32亿元。案由除了侵害专利权纠纷外,还有侵害商业秘密等。

在数量攻势下,展讯公司亦“见好就收”。在翱捷科技对诉讼进展的公告中,以上案件中至少有两起专利诉讼案,展讯公司在一审判决结果出具之前便选择撤诉。

并且,其中一起向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的侵害原告第ZL201180004859.4号发明专利权案中,展讯公司还一度尝试对冲突势态降温,将诉讼赔偿金额从3000余万元,请求变更为了1万元,并最终撤诉。

二是“选对时机”。

据了解,翱捷科技科创板申请的受理时间是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注册生效。而展讯公司向翱捷科技提起的大部分专利诉讼都发生在2021年底之前。

翱捷科技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称,展讯公司在这个时期提起诉讼,应该是有延缓公司上市的考虑。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律师、专利代理师樊云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表示,科创板IPO审核与知识产权高度相关,自2019年开板以来,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因知识产权被诉讼“狙击”屡见不鲜。“选择在这个时期启动诉讼,一般是基于拖延甚至阻止竞争对手上市或短期内获得较高和解金额的目的。”

三是添加共同被告选择诉讼管辖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展讯公司诉翱捷科技专利侵权的多个案件中,往往能够看到被告名单中还包括位于天津的竞航彭通讯、湖南宜章县声威通讯部、深圳市大山钦品通讯等公司。

据了解,以上几家公司曾销售搭载了翱捷科技芯片的手机等产品。展讯公司在诉讼中要求其停止销售被控侵权产品,并销毁库存被控侵权产品。

翱捷科技相关人士表示,这些被告跟公司没有任何关系,以起诉竞航彭通讯一案来看,“估计是为了属地管辖的考虑,展讯想在天津等地起诉,所以找了一家位于天津的公司”。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律师、专利代理师樊云滨表示,在多个侵权产品销售地中选择诉讼管辖,是专利侵权诉讼中的常用诉讼策略。理论上来说司法具有统一性,同样的事实在不同法院得出的判决应当是一致的。但实践中确实存在不同法院对某些问题的审判经验不同,或根据统计的平均判赔金额有较明显区别。“人人都希望诉讼能够发生在家门口,如果做不到,至少希望诉讼不发生在对方的家门口。”

樊云滨认为,对于持有稳定的专利,且目标产品确有一定可能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的案件,专利权人对起诉的时机、地点、对象以及金额的选择背后一般有其诉讼策略的考量,但一般也在正当行使诉讼权利的范畴之内。

截至《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稿,紫光展锐方面并未就以上案件的细节和最新进展作出回应。

通信及集成电路领域知识产权纠纷频发

近年来,通信基带芯片领域的知识产权纠纷整体较为频发。据最高人民法院去年发布的报告,近年来,涉集成电路(芯片)、通信技术的知识产权纠纷不断增多,法庭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加大权利保护,有效激励行业创新发展。

以展讯、翱捷两家公司为例,据裁判文书网,展讯公司近年还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有过合作开发合同纠纷,同时与两家科创板公司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主体有过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或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权属纠纷。据一名业内人士称,展讯去年与归芯科技亦有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方面的冲突。

翱捷科技方面则在2021年曾向一家名为上海移芯的企业以及多名自然人提起两项侵害技术秘密诉讼。不过,翱捷科技作为原告方的大部分诉求在一审判决中并未获得法院判决支持,目前两起案件的二审已获最高人民法院受理。

此外,引起更广泛关注的事件还有,华为与小米两家大厂去年就通信技术专利涉嫌侵权大打官司,中途历经被提起无效宣告请求,最终涉案当事人握手言和,系列冲突矛盾和戏剧转向接连上演,其影响和讨论已不限于产业圈内。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律师、专利代理师樊云滨表示,专利纠纷的多寡可以说是某一领域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风向标,我国通信技术领域目前恰恰就处于一个技术发展迅速、市场广阔且竞争激烈的阶段,这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成为专利纠纷的当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