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国企助力AI应用加速落地 |聚焦第七届数字中国峰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科创板日报》5月26日讯(记者 李明明)5月23日至27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系列活动在福州举行,本次也是国家数据工作体系优化调整后首次举办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作为全面展示数字新业态、新模式、新要素的重要窗口,在本次峰会的数字经济、数据资源等数十个分论坛,以及现场体验区展示的各领域数字化最新成果中,《科创板日报》记者感受到无处不在的AI“国家队”身影—在大厂之外,国企也成为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正如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在本次峰会上表示,国企要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发展,担负起在数字中国建设中的使命、责任。围绕量子通讯,6G、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快研发范式转型,产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加大技术攻关力度,聚焦重点产业链,突出问题,攻克电路、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

此外,自从国内大模型研发风潮起,运营商等通信央企就开始聚焦AI自研与行业落地,为大模型国产化持续加码。

无处不在的AI“国家队“身影

本次,AI“国家队“带来了超多方言语音识别大模型。

如今,智能客服已日益普及。然而,对于许多习惯使用方言的人群来说,与智能客服的交流往往存在困难。据统计,全国仍有大约20%的人口未普及普通话。

昨日,中国电信在峰会上发布业内首个支持30种方言自由混说的语音识别大模型——星辰超多方言语音识别大模型,打破单一模型只能识别特定单一方言的困境,可同时识别理解粤语、上海话、四川话、温州话等30多种方言,是国内支持最多方言的语音识别大模型。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会上总结,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发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教育、医疗、政务等行业已规模商用20多个行业场景大模型。在算力互联方面,中国电信拥有最大的全光网络,云网融合的国云更能实现跨域大资源节点的高速互联;在智算调度方面,“息壤”“云骁”“慧聚”三大平台基于运营商级的云网融合底层技术进行研发,对网的性能监测、感知、调度和差异化保障能力更为突出,算力调度更为高效快捷。

在电信生态体验馆里,《科创板日报》记者还注意到中国电信面向消费者的“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现场人员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卫星通信可以打破地理环境限制,用户只需开通手机直连卫星功能或订购卫星通信包,在没有地面网络信号覆盖的沙漠、戈壁无人区、海洋、高山等极端环境开启语音和短信服务。

作为已经连续六届亮相数字峰会的“老朋友”,在今年峰会的7D10展位,中国移动在“AI+”主题展展示了“AI+”科技创新成果。

其中,作为重头戏的九天AI大模型。现场人员介绍称,其可以赋能千行百业,还是“AI多面手”:它是医疗大模型,在医疗报告生成、医学信息抽取、医学问答等基础能力之外,还能切入医疗随访、问诊、病历等全流程;它是政务大模型,目前已探索出智能搜索、智能客服、公文辅助、数字人等多个政务应用场景。

此外,它还是办公大模型、文体大模型、金融风控大模型,也是工业大模型,目前已经打造了“1个工业大模型+1套工具链+4款工业AI应用”,在矿山、化工、产业园区等行业实现场景落地。

展会上,移动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吸引了众多目光,它不仅具备多种才艺, 还能实现家务协助,甚至可以为孩子提供课业辅助和实时陪护等工作,该机器人集合了中国移动网络、算力和AI等各种成果,此外,还开发出了多模态大模型等能力。

在峰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透露,当前,中国移动正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推出通专结合的多模态千亿级大模型,加速向万亿参数迈进,深耕40款行业大模型,在城市全域数字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打造超百项AI应用标杆项目,让AI不仅会作诗、更要会做事。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峰会上了解到,中国移动布局AI已逾十年,牵头承担了人工智能新基建、原创技术策源地、开放创新平台等16项国家AI重大重点专项任务,由首席科学家冯俊兰领军人工智能研发团队。

中兴通讯等国企厂商也在会上亮相,展示的自研GPU服务器和星云大模型已在国内多个行业得到应用,其芯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核心产品,可以灵活满足电脑、平板、服务器等各种智能设备和场景需求的新支点操作系统,为企业数字化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和运维成本。

发力政务领域

国企开发大模型有何优势?

一位参会的通信领域高级专家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此前,凭借与各行业合作,运营商等国企积累了庞大的业务数据,构建了稀缺数据集,可以更快训出垂直行业大模型;另外,其还具有丰富的专家资源,以及相对成熟的AI安全治理体系和投融资渠道,能够承担自研之责,促进大模型的价值实现;其次,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启动,我国运营商已经建立起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在建设算力网络方面已名列前茅。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除上述国企之外,中国电科、国投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央企也在加速布局大模型。

“目前国企布局大模型分为两类,其一是移动这样的通信类央企,储备了强大的算力能力,以通用大模型来赋能千行百业;第二种是其他行业的央企,以场景数据为出发点,研发行业大模型来提升自身业务“。上述通信专家说。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等国企也在政务大模型领域耕耘甚深。

中国联通副总经理唐永博在峰会上介绍,在AI助力政务服务方面,集团基于远景大模型的逻辑推理能力,建设了辽宁、湖南的平台,主动扫描对口企业,助力政府因企施策;在AI助力信息化方面,使用多任务视觉模型创新打造了南京智眼的融合平台,实现对超20种算法场景的城市事件的分析。

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总工程师孙蔚敏在峰会上总结,发现国内已经有数十家大模型厂商在政务领域开展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覆盖政务服务、智慧司法、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场景。下一步,将围绕林长制、河长制、网格员等基层干部常态化场景,以人工智能+政务为基层减负,同时,结合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践基地地的建设探索小而精的场景,提升问政减负谋策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