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无人集卡、远控装箱……宁波舟山港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港口5G专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科创板日报》5月25日讯(记者 黄心怡)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交通综合枢纽,宁波舟山港连续14年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全球三强,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枢纽节点。

作为宁波舟山港核心码头,梅山港区集装箱码头有望成为全球第四个千万标箱量的单体码头。近年来码头转型升级的同时,也面临着传统码头在场区布局、人工工艺上的效率低、成本高、用工难等问题。

从2019年开始,在中国移动的支持下,梅山港区把5G融入到港口作业全流程,打造了5G港机远控、5G无人集卡、5G车路协同等一系列场景。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解到,4年多来,梅山港区已经落地了最大规模的5G龙门吊集群、5G无人集卡编队、港区5G无人驾驶示范区,实现了L4级别的集卡无人驾驶,该类电动无人集卡数量乃全球港口最多。

▍全国规模最大的港口5G专网

过去,港口运营主要依赖于现场人员的经验和操作规程,货物的进出、堆放、装卸、港机管理等环节都需要人工进行调度和安排,管理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现在将5G、北斗等关键技术与传统码头业务场景结合,打破了传统码头运营管理的瓶颈。

宁波梅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彭捷总向记者介绍,目前已建成了69个宏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港口5G专网。“通过5G专网,我们实现了所有生产设备的全量采集,汇聚作业链上的业务信息,通过AI大数据,实现了对港区作业的跟踪、调度、分析、预判等全方位管理,所有数据都是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的,有问题也随时能发现,对我们管理效率提升帮助很大。”

梅山港区共有62辆无人集卡,是全球港口此类电动无人集卡数量最多的。记者看到,这些无需驾驶员就可以自行完成集装箱的运输。通过5G回传的高清视频,1名安全员远程监控8辆无人集卡,万一智能驾驶算法发生紧急情况,还可以借助5G发送控制信息,紧急制动,保障安全运行。

码头正在作业的无人集卡

这些无人集卡经过三年时间,已经实现常态化运行,安全事故较人工降低95%,提升了作业效率80%,每年可降低用工成本2600万元。

▍5G+远控装箱作业 让码头工人“蓝领”变“白领”

在码头的5G+港机远控室,操作人员利用5G网络远程操控位于堆场的龙门吊精准移动、装箱作业。

“改造前,操作工人每天都要爬上狭小的操作间,最多12小时以上持续作业,一直俯身45度操作,落下职业病,四十多岁就要转岗。现在,只需要坐在这里远程操控就行,原先的蓝领工人现在都变成了白领。而且现在1个人操作3台设备,效率也提升了很多,人力成本下降了60%,用工难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现场人员称。

记者了解到,2019年梅山港区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完成5G龙门吊远控的验证,如今已在常态化运行。目前,全码头共15台“5G+远控龙门吊”,是全国规模最大的5G+远控龙门吊集群,不光在固定的箱区间作业,还能够实现跨堆场调动,解决繁忙箱区的作业压力,大大提升了人均效能,降低人力成本60%。

记者沿路看到,周边集装箱形成了一道一道耸立的高墙,相互之间的箱区通道又很狭窄。移动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环境对5G信号的遮挡很严重,对5G网络建设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5G网络的覆盖确实是有难度,我们利用了码头上一个个耸立的灯塔,在顶端进行5G基站设备部署,尽量用直线发射信号的方式,保障每个箱区通道的信号通畅。”

位于灯塔上的5G基站

今年,梅山港区还在4号堆场和5号堆场区域部署了5G-A基站,通过毫米波和4.9G两个频段的载波聚合,单用户的峰值下载速率已经达到8.3Gbps。后续将开展基于通感一体的集卡车辆监测。

▍“5G+北斗”提升集卡的精准度

随着5G和定位技术的发展,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正在逐步普及,能够实现室内外的无缝定位,可用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救援等领域。

记者了解到,宁波舟山港已经落地“5G+北斗”,提升集卡的精准度。

中国移动联合宁波舟山港一起设计、研发的5G车载终端,集成了5G模组和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够动态厘米级、静态毫米级的精度,同时具备很强的工业级防爆、防抖能力,适合码头作业环境,也是业界内首款集成了这些多项功能的集卡车载终端。我们将这款终端安装在了刚看到的这类传统内集卡上。”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改造前,码头无法知道这些传统内集卡的位置,对司机的指令下达也只能通过对讲机调度,管理效率非常低。改造后,在系统上就可以实时掌握精准的位置信息,也能够通过简单的指令实现实时调度。

目前,码头220辆传统内集卡,已经有120台安装了这款设备,常态化地融入码头生产调度。此外,对于外部的集卡车辆,通过5G+港区车路协同来解决。

“大家看那些颜色各种各样的是外集卡,每天最多会有上千车次进出港区,对于这些车辆进来后的定位、指引、管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为这些集卡车上安装的GPS精度不够高,而且在箱区里无法使用,我们也不可能去要求外集卡车进行高精度定位改造,即使能改造,成本也太高。”

为此,在码头道路的一些重点路段、重点交叉口,均部署了5G摄影头,再通过算法,实时监控这些车的轨迹、车速、路线。

据介绍,5G+车路协同,不但解决了外集卡管理难的问题,而且能精准把握外集卡的到达时间,让龙门吊减少了17%的等待时间。同时,因为对港区道路交通状况有了全面的实时和精准掌握,还能辅助无人驾驶车辆运行,更好地保障了内外集卡同时在港区内安全行驶,降低了95%的事故率。

▍结语

通过5G对码头各场景改造升级,梅山港区实现了每年降本超3500万,每年减少碳排放2万吨,整体效率提升近15%。同时,梅山港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所有方案、实施经验一起,形成了完整“传统码头升级”标准方案。中国移动还以梅山港区为模板,在全国、甚至是一带一路上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进行了复制。

接下来,梅山港区还在和中国移动继续在各种港口相关场景创新,比如基于5G-A通感一体的能力实现集卡的管理;以及在集装箱船舶进港的引航作业上,用700M频段实现海域覆盖,转变原来大船引航作业中,引航员需要通过对讲机的传统工作模式,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