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日报 | 小米目标6月SU7系列单月新车交付过万;阿里巴巴发布股东信;1-4月我国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新消费日报 5月24日讯,今日新消费日报的主要内容有:日本罗森公司将于7月24日退市;卫龙就魔芋爽克重不足致歉;5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预计165万辆 新能源预计77万辆。

行业要闻

小米目标6月SU7系列单月新车交付过万

小米财报显示,在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方面,截至2024年4月30日,Xiaomi SU7系列累计锁单量达到88,063辆。截至2024年5月15日,Xiaomi SU7系列累计交付新车达到10,000辆。公司目标是,6月Xiaomi SU7系列单月新车交付量超过10,000辆。在销售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公司计划到2024年年底小米汽车的销售服务网络将达到219家销售门店,覆盖46个城市;143家服务中心,覆盖86个城市,基本覆盖中国大陆地区所有省份(包括自治区和直辖市)。

随着Xiaomi SU7订单量持续高涨,2024全年,新车交付目标将冲刺12万辆。此前,小米方面披露的SU7交付目标为超过10万辆。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小米集团公布第一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755亿元,同比增长27.0%,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65亿元,同比增长100.8%,其中包括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人民币23亿元。

阿里巴巴发布股东信称 未来10年将视自己为一家初创企业

阿里巴巴集团在2024财年年报中发布致股东信。信件内容提到,我们截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的财年是一个分水岭,集团明确了“用户为先”和聚焦人工智能战略,并进行了管理方式、激励模式调整,以及大额现金分红。

阿里巴巴表示,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我们再次将自己视为一家以创业、创新和“让任何地方的业务变得容易”为使命的初创企业。

据报道,阿里巴巴据悉考虑发行50亿美元可转换债券,最早本周发债。

亚朵集团第一季度调整后净利润约2.61亿元 同比增长逾六成

连锁酒店集团亚朵集团披露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亚朵集团实现营业收入约14.68亿元,同比增长89.7%;调整后净利润约2.61亿元,同比增长63.4%;调整后的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约3.54亿元,同比增长53.1%。

联想集团全年净利润10.1亿美元

联想集团5月23日发布2023/2024财年业绩。集团第四财季营收138.3亿美元,同比增长9%,预估130.9亿美元;第四财季净利润2.48亿美元,同比增长118%,预估1.584亿美元;全年营收568.6亿美元,同比下降8%,预估562.1亿美元;全年净利润10.1亿美元,同比下降37%,预估9.35亿美元。

高鑫零售2024财年亏损16.68亿元

日前,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发布了2024财年(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营收725.67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3.3%;净利润亏损16.68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扭亏为盈的7800万,同比下滑2238.5%。这是继2022财年亏损8.26亿元后,高鑫零售再次面临亏损扩大的局面。

高鑫零售表示,亏损主要原因是负现金流门店、关闭门店及拟开业门店的使用权资产及固定资产减值、商誉减值等。如不考虑减值损失的影响,则净亏损为6.22亿元,净亏损率为0.9%。

多家麦当劳门店对讲机玩具售罄

5月22日,麦当劳玩具“麦麦对讲机”开售,一度导致麦当劳APP崩了。当天11时30分许,多家麦当劳门店表示对讲机玩具已售罄,有店员称一家店100个,已经全卖完了,也有店员表示当天11时左右就已经售空。对于后续是否会补货,有店员称可能会有,但现在还不清楚。与此同时,二手电商平台上也出现大量卖家转手对讲机玩具,标价从39-70元不等。

卫龙就魔芋爽克重不足致歉

卫龙发文就近日消费者反馈15g魔芋爽存在克重不足的情况致歉。卫龙称,已经与相关消费者积极取得联系并依照相关规定妥善解决,同时在内部立即展开了产品生产、品质检测等自查工作。

欧莱雅旗下某大众彩妆品牌关闭天猫海外旗舰店

NYXPROMAKEUP淘宝官方海外旗舰店发布公告称,将于2024年6月21日零点结束运营,且将不再接收新的订单。

日本罗森公司将于7月24日退市

5月23日,据日经网报道,日本罗森(LAWSON)预计在7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公司将于7月24日退市。今年2月,日本移动运营商KDDI宣布将对罗森进行公开要约收购。随着要约收购完成,三菱商事和KDDI将各持有罗森50%的股份。

洪九果品董事长质押1983万股内资股

5月22日,洪九果品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兼执行董事邓洪九5月21日质押公司1983万股内资股,相当于邓洪九在公司直接持股总数的约5.25%。

此次质押涉及的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向洪九果品提供的总额5000万元的贷款融资。截至公告日,邓洪九累计质押的洪九果品内资股总数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1.01%。

麦趣尔持续经营能力遭问询

5月21日,深交所向麦趣尔发出问询函:针对“年报显示,你公司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约7.09亿元,同比下降28.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710万元,同比增长72.3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约-1862万元,同比下降228.04%。你公司2022年20月23日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值,营业收入逐年下降。”等情况,深交所提出包括“结合公司行业环境、主要业务结构、经营情况、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等因素,说明公司报告期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并说明营业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呈反方向变动的原因及合理性”等要求。

出海新鲜事

亚马逊日本站发布“赢在日亚”卖家赋能计划

5月23日,亚马逊日本站宣布正式启动“赢在日亚”卖家赋能计划,将通过优惠升级、流量加码、全生命周期运营指导三大举措,助力中国卖家在亚马逊日本站实现业务增长。截至目前,亚马逊在日本已拥有超过25个运营中心和50余个配送中心,超过700万选品可在全境实现次日达。

阿里国际站旗下OKKI AI升级面向所有中小外贸企业开放

日前,阿里国际站旗下外贸生意智能工作台OKKI举办产品升级发布会,首次对外公开OKKI AI全线能力。据悉,OKKI AI主打智能营销、客户管理、辅助决策三大核心能力,面向所有中小外贸企业开放。

小满科技CEO杨渊表示:“B2B外贸进入极简时代,AI在外贸行业的应用正在引发效率革命。而应用层AI更需要行业积累,比拼的是一个专业度。”

菜鸟全年日均跨境包裹超500万件

5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4财年报告。截至3月31日的2024财年,在国际物流领域,菜鸟日均跨境包裹量已超500万件。这一规模已超过目前全球头部的物流企业。2024财年,菜鸟营收990.2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领跑物流行业,增长主要源于跨境业务。

1-4月我国出口茶叶近12万吨

据食土商会国际茶资讯微信公众号消息,据海关统计,2024年1月—4月,我国茶叶出口11.85万吨,同比增加1%;金额4.43亿美元,均价3.74美元/千克,分别同比下降21%、21.7%。

各茶类中,绿茶(10.2万吨)、茉莉花茶(2302吨)、黑茶(188吨)、马黛茶(0.2吨)出口呈上涨态势,黑茶增幅最大达111.3%;其余各茶类出口量、金额、均价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他花茶出口量降幅最大,达57.1%。茶叶出口市场前10位,分别是摩洛哥、加纳、乌兹别克斯坦、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俄罗斯、美国、日本、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尔。

投融资快讯

锅圈拟参与H股全流通计划

锅圈日前发布公告称,根据指引及考虑到公司自股东接获参与H股全流通的意向,于2024年5月22 日,公司董事会已考虑及批准建议实施公司股东持有的公司约1135.36万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公司H股(H股全流通),占公司于本公告日期已发行股本总额约0.4133%。

太古可口可乐投资12.5亿在大湾区建厂

日前,投资12.5亿元人民币的广东太古可口可乐大湾区智能绿色生产基地5月21日在广州市黄埔区奠基。新厂房占地近12.8万平方米,将新建11条饮料生产线以及立体仓库和配套设施,年产能相较目前产能将提升约66%。

玛氏天津宠物食品工厂正式投产

近日,玛氏宠物宣布玛氏天津宠物食品工厂正式投产。据介绍,该工厂占地11万平方米,投资近10亿人民币,为玛氏最大的现代化宠物食品工厂之一。此外,玛氏天津宠物食品工厂重点发力质量先行、智能化先行和可持续发展先行“三个先行”。

行业观点速递

5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预计165万辆 新能源预计77万辆

据乘联会预测,5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约为165.0万辆左右,同比去年下降5.3%,环比上月增长7.5%;新能源零售预计77.0万辆左右,环比增长13.7%,同比增长32.7%,渗透率预计进一步提升至46.7%。

机构称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同比增长6%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同比增长6%,达到2.969亿部;三星超越苹果,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的厂商,市场份额达到20%。在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厂商中,小米出货量增长最快,同比增长34%。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收入同比增长7%,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2023年我国餐饮食材消费规模同比增长20.45%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中国食材供应链发展报告(2024)》。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食材消费规模增速显著。餐饮食材消费规模达到2.12万亿元,同比增长20.45%。零售食材消费规模达到7.25万亿元,同比增长7.66%。得益于餐饮市场的恢复发展,餐饮业连锁化率不断提升,我国食材消费由“数量驱动”逐渐转向“质量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