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打算这么干!|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科创板日报》5月23日讯(记者 张洋洋)5月22日,由中宣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上海。在当天上午的情况介绍会上,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分享了一组详实的数据,详细阐述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情况。

屈炜表示,上海正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跃升,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

据屈炜介绍,2023年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具体来看,创新投入稳步增长,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4.4%左右,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达10%左右;全市财政科技支出528.1亿元、增长36.7%,其中市级财政支出265.3亿元,基础研究支出占比达23.6%。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2022年1.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占全市GDP的24.8%,日均新增科技企业37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4万家(2022年2.2万余家),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21.1%。

积极抢占科技前沿,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持续增强。已制定实施计算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基因治疗、元宇宙、区块链等领域专项行动方案,深化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6G、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4S)等领域创新布局。

屈炜明确,上海将坚持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加快深化布局、持续深化改革、一以贯之抓落实,推动科创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接下来重点将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强化创新源头供给、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科创“核爆点”。

其中,在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将以前沿技术为引领,加快三大先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生物医药领域,坚持“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链条体系化推进,以创新药械带动生物医药突破发展,加快建设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和世界级产业集群。

在人工智能领域,编制发布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行动方案,加强对人工智能芯片与算法、多模态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方面的布局。

加快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培育,争取承接国家新一轮量子科技重大任务,引进高水平领军人才,加大量子科技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开展共性技术、整机、支撑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6G)、下一代互联网(Web3.0)、新能源等前沿领域。

做大做强高质量孵化器,加快推动已建的高质量孵化器提升能级,发挥示范引领功能,同时聚焦前沿新赛道启动新建7-10家高质量孵化器,设立早期孵化基金,推进“超前孵化”“深度孵化”和“孵投联动”。

推动重大应用场景设计和建设,结合重大活动、重大工程、重要改革,谋划布局一批重大技术场景应用项目。

在打造科创“核爆点”上,将以重点区域为抓手。统筹推进张江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出台张江高新区企业梯度培育若干措施,实施世界一流企业培育工程,聚焦主导优势产业分批发布“一园一方案”及相关支持政策、重点项目清单,以专业技术平台和机构为抓手提升园区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强“张江之星”企业培育服务。加快推动张江科学城建设。

加快建设“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编制市级专项规划,研究出台《若干支持政策》,优化相关的功能配置,加快推动上海交通大学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

提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策源和辐射功能,支持各区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科创集聚区、创新街区和特色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