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密集推进混元应用 大模型落地竞赛升级|聚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科创板日报》5月18日讯(记者 张洋洋)今年以来,关于大模型业务,腾讯的动作明显密集了许多。

5月17日,在腾讯云生成式AI产业应用峰会上,腾讯公布了关于混元大模型在研发、应用产品的系列进展。而就在这次发布会的两天前,腾讯刚刚全面开源自己的腾讯混元文生图模型。

事实上,进入5月,在大模型这条赛道上,厂商们角逐的激烈程度有增无减:在国内,字节和阿里均在腾讯之前召开了大规模的发布会,官宣自家大模型业务的系列进展;大洋彼岸,OpenAI和谷歌正面交锋,多模态GPT-4o和Gemini 1.5 Pro的新版本先后亮相。

这里的行业共识是,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大模型技术不断提高,玩家们要面对的不仅是技术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落地,商业化覆盖大模型高昂的训练成本以及研发成本。

腾讯混元应用加速

相较于去年在大模型节奏上的不紧不慢,今年的腾讯显然是更为着急的。

本次发布会,其一是正式发布一站式AI智能体创作与分发平台“腾讯元器”,用户不仅可以在平台上创建专属AI智能体,使用腾讯官方的插件和知识库,还能将这些智能体一键分发到QQ、微信客服、腾讯云等渠道上。

其二是预告面向C端的混元大模型App“腾讯元宝”,将在5月30日发布。

其三是混元大模型升级为混合专家模型 (MoE) 结构,上线支持256k超长上下文窗口的长文模型,具备单次处理超过38万字符的超长文本能力。

相较于以往聚焦在内部业务和场景中落地测试,腾讯今年一个突出变化,加快对外输出大模型能力。

本次发布会,腾讯云还推出了三款PaaS产品——大模型知识引擎、图像创作引擎和视频创作引擎,这三款产品聚焦于知识服务、图像和视频创作场景。

除了在大模型本身层面作出新动作,在此次峰会上,腾讯云还推出了一项生成式AI生态计划,涵盖能力开放、服务开放、技术和市场支持。

未来,腾讯云将为伙伴提供知识引擎、向量数据库、数智人等7大生成式AI核心产品的专项测试资金,并安排100位大模型架构师、产品专家、算法专家、数据专家陪跑,助力伙伴加速在客户场景的落地和复制。同时,设立生成式AI营销加乘资金,助力伙伴开拓市场。

▍拼落地、卷价格

事实上,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大模型技术能力不断迭代,玩家们要面对的不仅是技术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地实现商业化,来覆盖大模型高昂的研发成本。

拼落地、找场景、出工具做产品,成为今年来大模型厂商们的集体动作。

腾讯这次AI应用发布会的两天前,字节正式发布豆包大模型家族,一口气推出9款模型来适配不同场景需求;再往前的5月9日,阿里云正式发布通义千问2.5,模型性能全面赶超GPT-4 Turbo。更早的4月15日,百度则是推出AgentBuilder、AppBuilder、ModelBuilder三大开发工具。

大洋彼岸的美国西海岸,则是谷歌和OpenAI的正面交锋。谷歌在5月15日发布Gemini 1.5 Pro的新版本,OpenAI则抢先谷歌一天,举行春季发布会,推出最新的多模态大模型GPT-4o,并且免费开放给用户使用。

虽说大模型落地会是一个广阔市场,但这也是一个复杂过程。谈到目前的落地困难,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吴运声表示,比如客户对自身业务场景理解深入但对大模型的期望过高,导致对技术发展阶段的误解;比如技术门槛高,需降低客户应用大模型的难度;同时还有安全合规,如何去确保数据和模型的安全等。

当然,要让降低大模型的应用门槛,在众多玩家角逐的市场里,价格更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衡量标准。

字节跳动此前就在大厂中率先挑起“价格战”,豆包Pro 32k模型正式定价是1千Tokens 0.8厘,比行业的价格降低99.3%;豆包Pro 128k模型正式定价为是1千Tokens 5厘钱,较行业价格降低了95.8%。OpenAI也把GPT-4o的API开放给开发者,价格便宜50%,开放给C端用户,更是直接免费。

腾讯这次也不免被拿来比较。但对于“价格战”问题,吴运声表示,腾讯主要是关注提高底层大模型能力,让用户真的用起来,现在的底层能力和构建应用工具链,还在快速迭代的过程中,“相信我们一定会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模型和产品”。